正在阅读:

独角兽Slack的中国小伙伴在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角兽Slack的中国小伙伴在哪里?

把Slack称之为SaaS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独角兽,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

文/庐陵子村

把Slack称之为SaaS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独角兽,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这只SaaS界的独角兽,正在以令人乍舌的速度成长。

1、2014年2月正式推出,首日就有超过8000家公司注册;

2、随后不到一月,以2.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4275万美元的融资;

3、同年10月末,融资1.2亿美元,估值高达11.2亿美元,正式成为独角兽俱乐部成员;

4、2015年4月17日,Slack正式宣布以28亿美元的估值,在新一轮的融资中获得1.6亿美元投资。

再来看看Slack背后的“金主”们:DigitalSkyTechnologies、HorizonsVentures、InstitutionalVenturePartners、SparkCapitalGrowth、AccelPartners、AndreessenHorowitz、GoogleVentures、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Social+CapitalPartnership等等,除了大牌,就是更大牌。更重要的是,之前所有的投资者都参与了近期针对Slack的融资!简单来说就是:美国资本市场那些“有钱任性”的人都在高度关注SaaS领域和这个亿万量级的市场,而Slack则是他们公认的最有“钱途”的未来之星!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Apple、Microsoft或者Google。

那么,Slack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呢?Slack的自我定位是“邮件杀手”,希望解决邮箱常被塞爆而又会忽略重要邮件的问题,将沟通方式聚集到一个平台,邮件、IM、短信、类似Yammer的工具、企业内网和Wiki等都能在Slack找到,完成“企业级IM+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此外,Slack也整合了Twitter、Zendesk、Crashlytics和Heroku等服务,将它们的通知提醒、Bug追踪等数据融入到公司内的信息流中。

国内是否有模式一样或相似的公司?笔者就在这里为各位盘点一下国内SaaS领域的几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并与Slack做一个简单对比。

Teambition与Worktile属于团队协作工具,以任务为核心将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主战场在Web端。可监测项目实时进度、各子项目完成情况、每个成员具体的工作内容等,当出现任务超时等意外情况时,可找到问题出现的地方及相关负责人,并以组建临时小组的方式进行在线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纷享销客与销售易属于销售人员管理工具,主要为企业解决销售人员大部分时间不在公司办公的问题,主战场在手机端,通过地理位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等方式,对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同时加强其与公司内部的即时沟通能力。

imo班聊属于企业级沟通协同平台,为企业提供员工工作的统一入口,实现了PC手机一体化。提供“企业级IM+任务协作+SaaSOA+统一搜索”的产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imo完成单点登录、一站式工作平台入口,移动/桌面一体化,公有云+私有云。同时,企业无需进行专门部署及维护,下载并注册即可使用。

Teambition、worktile、销售易和纷享销客属于工具型软件,imo班聊和Slack属于平台型软件。可见,与Slack模式最接近的是imo班聊,两款产品的差异之处在于Slack在办公应用之外还集成了Fackbook、Twitter等社交应用;而imo班聊是一款无娱乐的纯办公产品,移动端与PC端已经打通,并且拥有较好的跨屏办公体验。另外,如果说Slack做的是“沟通+协同”,那么imo做的就是“沟通+协同+X”,这个X连接的是更加广阔的服务市场,比如商旅机票、酒店预订、订餐、叫车……等等。

综上,无论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国内都有与Slack非常接近的具有独角兽潜质的企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像Slack一样爆发呢?

B端市场从来就不如C端惹人关注。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在国内,无论是之前的PC互联网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面向B端的产品从来都不像面向C端的产品那样容易引起用户的尖叫与自发传播。比如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的就是纯B端的业务,但是真正让阿里巴巴红遍大江南北的是后来才有的“亲”、“双11”、“剁手党”等等背后的淘宝、天猫、支付宝。晒账单的朋友圈消息你可能已经见的烦了,但是你见过晒公司业务(当然这里是指非保密的)的吗?当一个产品缺乏用户自发传播的基因的时候就难以得到足够的曝光度,大部分投资人看到它以及和它相关的信息的机会就相对少很多,当然真正去研究的就更少了。

市场环境发展滞后于美国。众所周知,美国的B端市场一直领先于国内,除了互联网出现的时间不一样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B端市场的高速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基础设施,比如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度,还有就是大多数用户(也就是公司员工)的习惯的养成,缺一不可。比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几款基于移动端的产品,试想一下如果智能手机的普及度不够高,那么产品再好也不会有市场。再比如,如果一家企业从来没有用过OA、IM、ERP等办公软件,甚至企业的管理层也没有打算使用,那么对于服务于B端市场的企业来讲,发展壮大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笔者认为以上两点可能是导致到目前为止国内SaaS界没有独角兽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好在最近几年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加之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成熟以及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国内的SaaS界开始逐渐受到投资界及媒体界的关注,并且目前已经有几家企业拿到了不同额度的投资。换句话说,SaaS界的寒冬已经过去了,开始变得“热”起来了。随着大量资本的不断注入,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服务于B端的企业就要开始拼自己的“硬实力”了,产品、团队、商业模式等等,都将成为能否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无论如何,国内SaaS领域出现一只像Slack一样的独角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问题来了:Who & When?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百度、腾讯或者阿里巴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角兽Slack的中国小伙伴在哪里?

把Slack称之为SaaS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独角兽,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

文/庐陵子村

把Slack称之为SaaS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独角兽,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这只SaaS界的独角兽,正在以令人乍舌的速度成长。

1、2014年2月正式推出,首日就有超过8000家公司注册;

2、随后不到一月,以2.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4275万美元的融资;

3、同年10月末,融资1.2亿美元,估值高达11.2亿美元,正式成为独角兽俱乐部成员;

4、2015年4月17日,Slack正式宣布以28亿美元的估值,在新一轮的融资中获得1.6亿美元投资。

再来看看Slack背后的“金主”们:DigitalSkyTechnologies、HorizonsVentures、InstitutionalVenturePartners、SparkCapitalGrowth、AccelPartners、AndreessenHorowitz、GoogleVentures、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Social+CapitalPartnership等等,除了大牌,就是更大牌。更重要的是,之前所有的投资者都参与了近期针对Slack的融资!简单来说就是:美国资本市场那些“有钱任性”的人都在高度关注SaaS领域和这个亿万量级的市场,而Slack则是他们公认的最有“钱途”的未来之星!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Apple、Microsoft或者Google。

那么,Slack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呢?Slack的自我定位是“邮件杀手”,希望解决邮箱常被塞爆而又会忽略重要邮件的问题,将沟通方式聚集到一个平台,邮件、IM、短信、类似Yammer的工具、企业内网和Wiki等都能在Slack找到,完成“企业级IM+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此外,Slack也整合了Twitter、Zendesk、Crashlytics和Heroku等服务,将它们的通知提醒、Bug追踪等数据融入到公司内的信息流中。

国内是否有模式一样或相似的公司?笔者就在这里为各位盘点一下国内SaaS领域的几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并与Slack做一个简单对比。

Teambition与Worktile属于团队协作工具,以任务为核心将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主战场在Web端。可监测项目实时进度、各子项目完成情况、每个成员具体的工作内容等,当出现任务超时等意外情况时,可找到问题出现的地方及相关负责人,并以组建临时小组的方式进行在线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纷享销客与销售易属于销售人员管理工具,主要为企业解决销售人员大部分时间不在公司办公的问题,主战场在手机端,通过地理位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等方式,对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同时加强其与公司内部的即时沟通能力。

imo班聊属于企业级沟通协同平台,为企业提供员工工作的统一入口,实现了PC手机一体化。提供“企业级IM+任务协作+SaaSOA+统一搜索”的产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imo完成单点登录、一站式工作平台入口,移动/桌面一体化,公有云+私有云。同时,企业无需进行专门部署及维护,下载并注册即可使用。

Teambition、worktile、销售易和纷享销客属于工具型软件,imo班聊和Slack属于平台型软件。可见,与Slack模式最接近的是imo班聊,两款产品的差异之处在于Slack在办公应用之外还集成了Fackbook、Twitter等社交应用;而imo班聊是一款无娱乐的纯办公产品,移动端与PC端已经打通,并且拥有较好的跨屏办公体验。另外,如果说Slack做的是“沟通+协同”,那么imo做的就是“沟通+协同+X”,这个X连接的是更加广阔的服务市场,比如商旅机票、酒店预订、订餐、叫车……等等。

综上,无论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国内都有与Slack非常接近的具有独角兽潜质的企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像Slack一样爆发呢?

B端市场从来就不如C端惹人关注。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在国内,无论是之前的PC互联网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面向B端的产品从来都不像面向C端的产品那样容易引起用户的尖叫与自发传播。比如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的就是纯B端的业务,但是真正让阿里巴巴红遍大江南北的是后来才有的“亲”、“双11”、“剁手党”等等背后的淘宝、天猫、支付宝。晒账单的朋友圈消息你可能已经见的烦了,但是你见过晒公司业务(当然这里是指非保密的)的吗?当一个产品缺乏用户自发传播的基因的时候就难以得到足够的曝光度,大部分投资人看到它以及和它相关的信息的机会就相对少很多,当然真正去研究的就更少了。

市场环境发展滞后于美国。众所周知,美国的B端市场一直领先于国内,除了互联网出现的时间不一样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B端市场的高速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基础设施,比如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度,还有就是大多数用户(也就是公司员工)的习惯的养成,缺一不可。比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几款基于移动端的产品,试想一下如果智能手机的普及度不够高,那么产品再好也不会有市场。再比如,如果一家企业从来没有用过OA、IM、ERP等办公软件,甚至企业的管理层也没有打算使用,那么对于服务于B端市场的企业来讲,发展壮大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笔者认为以上两点可能是导致到目前为止国内SaaS界没有独角兽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好在最近几年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加之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成熟以及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国内的SaaS界开始逐渐受到投资界及媒体界的关注,并且目前已经有几家企业拿到了不同额度的投资。换句话说,SaaS界的寒冬已经过去了,开始变得“热”起来了。随着大量资本的不断注入,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服务于B端的企业就要开始拼自己的“硬实力”了,产品、团队、商业模式等等,都将成为能否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无论如何,国内SaaS领域出现一只像Slack一样的独角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问题来了:Who & When?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百度、腾讯或者阿里巴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