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嫦娥四号将于明日发射,首巡月球背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嫦娥四号将于明日发射,首巡月球背面

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明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探月工程将再次迎来一个重要的节点。据中国国防科工局消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嫦娥四号将在月球做什么?

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指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点位于月球南极,处于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内的的冯•卡门(Von Karaman)陨石坑。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古老的陨石坑,也是收集水冰和太阳风携带的稀有氢同位素的理想场所。这两种物质可能为未来的星际任务提供助力。

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将配置八种仪器、照相机和有效载荷,用于一系列科学研究,包括低频射电观测、太阳风活动及其与月表物质之间的交互以及地表特征和地下结构探测。

首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后,着陆器将拍摄照片并从太空获取辐射读数。这些信息将通过已经进入轨道的中继卫星传回地球。之后,着陆器将展开月球土壤是否支持生命的研究。另外,它还携带了昆虫卵以便观察植物和昆虫在月球物质中如何共存。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配备了全景相机、探地雷达以及内置的红外成像光谱仪,使科学家得以获取月球背面的数据。

据美国空间新闻网报道,嫦娥四号将搭载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系统”。该研究将会搭载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小“罐子”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报道称,“当我们向实现人类在月球或火星上长期居住前进一步时,我们需要温室设施来支持人类生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学家安娜-丽莎保罗(Anna-Lisa Paul)说。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GR报道,嫦娥四号的探测任务将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月球自身的构成,甚至揭示月球支持生命的潜力。

“鹊桥号”已先行发射

2018年3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接受采访时透露,由于月球自转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永远有一面背对地球,从地球上就无法直接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通信,为此,在发射嫦娥四号之前,还要先进行一颗中继卫星的发射。

5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6月14日11时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后续将在此轨道陆续开展在轨测试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试,为年底择机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通信。

为什么选择月球背面软着陆?

8月15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具体来看——首先,因为月球整体的阻拦,使月球背面成为与地面通信和测控的禁区。我国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目前工作在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将为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其次,由于月球正面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再次,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月壳岩石独特条件开展地质特征勘查,有望在国际上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获得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刘继忠说,这次承担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基本继承了玉兔号的状态,但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也作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

将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载荷

10月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宣布,中国愿意与各国开展航天合作,将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的载荷。

张克俭介绍,嫦娥六号将完成中国第二次月球采样返回的任务,目前项目正按计划实施。今年12月,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计划搭载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科学载荷,开展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中国还将继续利用5月发射的“鹊桥”号中继星为其他国家探月任务提供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嫦娥四号将于明日发射,首巡月球背面

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明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探月工程将再次迎来一个重要的节点。据中国国防科工局消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嫦娥四号将在月球做什么?

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指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点位于月球南极,处于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内的的冯•卡门(Von Karaman)陨石坑。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古老的陨石坑,也是收集水冰和太阳风携带的稀有氢同位素的理想场所。这两种物质可能为未来的星际任务提供助力。

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将配置八种仪器、照相机和有效载荷,用于一系列科学研究,包括低频射电观测、太阳风活动及其与月表物质之间的交互以及地表特征和地下结构探测。

首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后,着陆器将拍摄照片并从太空获取辐射读数。这些信息将通过已经进入轨道的中继卫星传回地球。之后,着陆器将展开月球土壤是否支持生命的研究。另外,它还携带了昆虫卵以便观察植物和昆虫在月球物质中如何共存。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配备了全景相机、探地雷达以及内置的红外成像光谱仪,使科学家得以获取月球背面的数据。

据美国空间新闻网报道,嫦娥四号将搭载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系统”。该研究将会搭载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小“罐子”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报道称,“当我们向实现人类在月球或火星上长期居住前进一步时,我们需要温室设施来支持人类生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学家安娜-丽莎保罗(Anna-Lisa Paul)说。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GR报道,嫦娥四号的探测任务将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月球自身的构成,甚至揭示月球支持生命的潜力。

“鹊桥号”已先行发射

2018年3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接受采访时透露,由于月球自转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永远有一面背对地球,从地球上就无法直接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通信,为此,在发射嫦娥四号之前,还要先进行一颗中继卫星的发射。

5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6月14日11时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后续将在此轨道陆续开展在轨测试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试,为年底择机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通信。

为什么选择月球背面软着陆?

8月15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是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具体来看——首先,因为月球整体的阻拦,使月球背面成为与地面通信和测控的禁区。我国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目前工作在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将为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其次,由于月球正面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再次,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月壳岩石独特条件开展地质特征勘查,有望在国际上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获得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刘继忠说,这次承担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基本继承了玉兔号的状态,但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也作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

将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载荷

10月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宣布,中国愿意与各国开展航天合作,将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的载荷。

张克俭介绍,嫦娥六号将完成中国第二次月球采样返回的任务,目前项目正按计划实施。今年12月,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计划搭载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科学载荷,开展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中国还将继续利用5月发射的“鹊桥”号中继星为其他国家探月任务提供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