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五因子审评法区分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五因子审评法区分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

五因子审评法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茶叶审评方法,分干评外形(包括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和湿评内质两个方面,内质审评包括了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导语:普洱茶根据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普洱茶也是现在所有茶类中唯一一类有生熟之分的茶。对于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从工艺,发酵程度,历史演变,定义,茶性及功效作用等的区别相信各位新老茶友都已经十分了解了,我们也为大家做过了很多的科普。今天,笔者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以五因子审评法去全面的区分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

什么是五因子审评法?

五因子审评法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茶叶审评方法,分干评外形(包括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和湿评内质两个方面,内质审评包括了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审评步骤:

备具:准备四套审评杯、审评碗(进行两两对比)以及若干品茗杯。

取样:按照1:50的茶水比,称取3g样茶。

审评:(二次冲泡法)将茶样分别倒入审评杯中,加入150ml开水,盖上杯盖,第一次闷泡3min,顺序出汤后,依次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第二次闷泡5min,出汤后依次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最后对茶样进行综合评价。

下面笔者便按照五因子审评法为大家做一个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的对比。

一、干评外形

1、外形(以饼茶为例)

生茶:茶饼中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白色为芽头。

颜色多呈现为青绿、暗绿或黄绿,茶芽发白显著。

熟茶:茶饼中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于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颜色多呈现为棕、褐色,发酵程度比较重的,则会有些发黑,茶的芽叶呈金黄色或暗金黄色。

二、湿评内质

1、香气

生茶:清香、嫩香、蜜香、花香(分为鲜爽型、甜醇型、柔和型)、冰糖香、干果香、果香、梅子香、菌香等。

熟茶:陈香、樟香、木香、荷香、参香、桂圆香、枣香、稻香、焦糖香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普洱茶的香气,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并非所有香气都会具备,也并非所有普洱茶都具备香气,不具备香气的茶也不能说就是不好的茶,每一种香气都是由茶叶的生长环境、内含物质、加工过程等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香气类型丰富多样,笔者也只能举出一些较为常见的,具体香气还是需要各位亲自去体验。

2、汤色

生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茶会不断陈化,其茶汤也会随着陈化而改变,其汤色主要有绿艳、黄绿、绿黄、浅黄、橙黄、深黄、青暗、混暗、红汤、黄汤等。

1-3年左右的生茶,茶汤颜色通常是浅黄、黄绿色,随着陈化,茶汤的绿艳会逐渐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颜色。

3-8年左右的生茶,汤色多为浅黄、深黄和金黄,通常来说,年份越久,生茶的汤色也会不断加深,进入一个橙红的阶段。

10年以上的生茶,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橙红和深红,这时的红汤金莹剔透,也反应出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熟茶:熟茶一样会随着时间而转化,其汤色主要有:红艳、红亮、红浓、红褐、褐色、黑褐等。

熟茶的汤色主要是取决于其原料,发酵程度,还有发酵环境的干净程度等,随着时间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期茶和老生茶的汤色很容易和熟茶的汤色混淆,所以不能单一的从汤色去区分生茶和熟茶,要全面的区分。

3、滋味

生茶:茶性较寒,山野气韵较强,地域性品饮风味明显(如:冰岛普洱茶更能体现出“冰糖韵”的韵味,易武茶的汤感呈香扬水柔等显著特点)。此外,“茶气”较足,体感较为明显强烈,苦、涩味明显,但苦能回甘、涩能生津,含有多方面的品质特征。

熟茶:茶性较温和,苦、涩味弱,品质特征以“香、甜、醇、润、厚、滑”为主。新熟茶会带有一点渥堆味。

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分辨一款熟茶好坏的方法,从茶滋味来看,“香、醇、润、厚、滑、甜”这几点当中含有其中四个及以上的,就是一款品质很好的熟茶了。

4、叶底

生茶:新制茶品以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

熟茶:渥堆发酵程度较轻者叶底是红棕色但不柔韧,发酵程度重者叶底多呈深褐色或黑色,硬而易碎。

通过五因子审评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的区分开普洱茶生茶与熟茶,通过单一因子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如老生茶和一些熟茶的汤色是很像的,这时候单从汤色是没有办法区分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在全面的审评后再去决定。

结语:茶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浩瀚的世界,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挖掘学习,习茶本身也是一大乐事,它吸引着无数茶人投入进去。笔者由衷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不一定要深究,只要能在茫茫茶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也就不虚此行了。普洱茶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用心品饮感受。

(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丘易寒,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图来源:南茗佳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五因子审评法区分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

五因子审评法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茶叶审评方法,分干评外形(包括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和湿评内质两个方面,内质审评包括了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导语:普洱茶根据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普洱茶也是现在所有茶类中唯一一类有生熟之分的茶。对于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从工艺,发酵程度,历史演变,定义,茶性及功效作用等的区别相信各位新老茶友都已经十分了解了,我们也为大家做过了很多的科普。今天,笔者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以五因子审评法去全面的区分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

什么是五因子审评法?

五因子审评法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茶叶审评方法,分干评外形(包括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和湿评内质两个方面,内质审评包括了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审评步骤:

备具:准备四套审评杯、审评碗(进行两两对比)以及若干品茗杯。

取样:按照1:50的茶水比,称取3g样茶。

审评:(二次冲泡法)将茶样分别倒入审评杯中,加入150ml开水,盖上杯盖,第一次闷泡3min,顺序出汤后,依次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第二次闷泡5min,出汤后依次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最后对茶样进行综合评价。

下面笔者便按照五因子审评法为大家做一个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的对比。

一、干评外形

1、外形(以饼茶为例)

生茶:茶饼中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白色为芽头。

颜色多呈现为青绿、暗绿或黄绿,茶芽发白显著。

熟茶:茶饼中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于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颜色多呈现为棕、褐色,发酵程度比较重的,则会有些发黑,茶的芽叶呈金黄色或暗金黄色。

二、湿评内质

1、香气

生茶:清香、嫩香、蜜香、花香(分为鲜爽型、甜醇型、柔和型)、冰糖香、干果香、果香、梅子香、菌香等。

熟茶:陈香、樟香、木香、荷香、参香、桂圆香、枣香、稻香、焦糖香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普洱茶的香气,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并非所有香气都会具备,也并非所有普洱茶都具备香气,不具备香气的茶也不能说就是不好的茶,每一种香气都是由茶叶的生长环境、内含物质、加工过程等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香气类型丰富多样,笔者也只能举出一些较为常见的,具体香气还是需要各位亲自去体验。

2、汤色

生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茶会不断陈化,其茶汤也会随着陈化而改变,其汤色主要有绿艳、黄绿、绿黄、浅黄、橙黄、深黄、青暗、混暗、红汤、黄汤等。

1-3年左右的生茶,茶汤颜色通常是浅黄、黄绿色,随着陈化,茶汤的绿艳会逐渐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颜色。

3-8年左右的生茶,汤色多为浅黄、深黄和金黄,通常来说,年份越久,生茶的汤色也会不断加深,进入一个橙红的阶段。

10年以上的生茶,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橙红和深红,这时的红汤金莹剔透,也反应出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熟茶:熟茶一样会随着时间而转化,其汤色主要有:红艳、红亮、红浓、红褐、褐色、黑褐等。

熟茶的汤色主要是取决于其原料,发酵程度,还有发酵环境的干净程度等,随着时间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期茶和老生茶的汤色很容易和熟茶的汤色混淆,所以不能单一的从汤色去区分生茶和熟茶,要全面的区分。

3、滋味

生茶:茶性较寒,山野气韵较强,地域性品饮风味明显(如:冰岛普洱茶更能体现出“冰糖韵”的韵味,易武茶的汤感呈香扬水柔等显著特点)。此外,“茶气”较足,体感较为明显强烈,苦、涩味明显,但苦能回甘、涩能生津,含有多方面的品质特征。

熟茶:茶性较温和,苦、涩味弱,品质特征以“香、甜、醇、润、厚、滑”为主。新熟茶会带有一点渥堆味。

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分辨一款熟茶好坏的方法,从茶滋味来看,“香、醇、润、厚、滑、甜”这几点当中含有其中四个及以上的,就是一款品质很好的熟茶了。

4、叶底

生茶:新制茶品以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

熟茶:渥堆发酵程度较轻者叶底是红棕色但不柔韧,发酵程度重者叶底多呈深褐色或黑色,硬而易碎。

通过五因子审评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的区分开普洱茶生茶与熟茶,通过单一因子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如老生茶和一些熟茶的汤色是很像的,这时候单从汤色是没有办法区分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在全面的审评后再去决定。

结语:茶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浩瀚的世界,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挖掘学习,习茶本身也是一大乐事,它吸引着无数茶人投入进去。笔者由衷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不一定要深究,只要能在茫茫茶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也就不虚此行了。普洱茶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用心品饮感受。

(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丘易寒,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图来源:南茗佳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