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网民表情报告》出炉,你为什么喜欢发表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网民表情报告》出炉,你为什么喜欢发表情?

因为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同一个表情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思。小编还遇到过一位同学,他一直把挥手告别(友尽)的表情理解为击掌鼓励的意思,小编私心想着,这差着十万八千里的理解该是闹过多少“误会”呀。

近日,腾讯发布了通过QQ统计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据统计,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这些表情连起来的话,也许能把地球绕晕。而8亿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下面,先来看一组大数据~

可见,年轻人还是使用表情的“生力军”啊。此外,男生更偏好角色为男性、骚贱的表情包,比如暴走漫画、万万没想到等;而女生更偏好角色为女性、可爱萌萌哒的表情包。不过在热门表情包中,“QQ表情超清版”被使用次数最多,真可谓是“男女通吃”,一枝独秀。数据还显示,“呲牙”、“发怒”和“亲亲”三款表情名列前三,分别被使用了10亿、8亿和7亿多次,而“呼声很高”的“抠鼻”表情仅排名第7,有网友表示不能理解,称这确实有点想让人“抠鼻”。

现如今,我们在聊天时总喜欢发表情,各色表情包也应运而生,卖萌的,无节操的,把神剧P图做成表情包的,甚至还有拿自拍照“恶搞”的……我们在聊天时为何如此青睐发表情呢?

“懒癌晚期”

很多同学在被问及为什么热衷于发表情时,首当其冲的答案就是“懒”。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方便的打字,甚至通过语音聊天,但“一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让大家乐此不疲地发着表情。从最早的符号表情(例如:-D)到图文结合的体态语(见下图),一个表情可以把我们想说的全都呈现出来,真是省时又省力。

便于表达情感

上海海事大学杨同学表示:“微信之类的实时通讯工具本就是用于人无法见面交流时作为沟通的媒介,而表情有助于人们表达自己的意愿。文字太单一了,不容易让人在聊天中阅读对方的情感,就像我们通常感受一个人的情绪会通过文字、声音、语速、表情、口型等等的方法去分辨他的情绪。”确实,在聊天时同样一句“你说什么?”可能是生气的,可能是震惊的,也可能是卖萌娇羞的,哪怕有充足上下文,你也不一定能完全get到对方的情绪。但是辅以适当的表情,就能在聊天中较为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感情了。

此外,生活中那些难以言表的瞬间太多了,表情的出现似乎帮我们表达了我们无法或不敢用言语来形容的感受和情愫。那些怕说出来太矫情、太直接的话,那些不表达又憋屈、难受的情绪,那些“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暧昧,统统都在表情里了。

表情会有“歧义”吗?
(图片来源于知乎)

面对那些“经典”的表情,你和上面那位网友的理解一致吗?对于一些表情,大家可能会有相同的理解,这或许来源于符号表情与我们认知到的真实面孔表情的高相似性,或许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有一些表情的理解可能就“见仁见智”了。网友@佳音说:比如QQ里有一个表示“色”的符号,我一直以为是“口水”、“羡慕”的意思,别人发个美图美食或者好玩的事情我都发一个过去,突然有一天发现是“色”的意思,真是晕了。网友@羊毛呆和小summer说:因为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同一个表情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思。小编还遇到过一位同学,他一直把挥手告别(友尽)的表情理解为击掌鼓励的意思,小编私心想着,这差着十万八千里的理解该是闹过多少“误会”呀。

不过,尽管表情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歧化,但似乎任何表达形式的含义都不会一直保持原义。不论是表情、符号、文字、词汇还是声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失真”。相信随着表情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再适时加上文字的补充说明,聊天中这样的“歧义”也会越来越少。

表情的出现让我们的聊天更便捷,也更有趣,更具个性化。它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着这个时代。有人担心表情的使用会减弱人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但是表情毕竟不能完全代替文字,表情起到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那一个个被我们创造出来的恰如其分的表情又何尝不是丰富了我们的表达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网民表情报告》出炉,你为什么喜欢发表情?

因为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同一个表情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思。小编还遇到过一位同学,他一直把挥手告别(友尽)的表情理解为击掌鼓励的意思,小编私心想着,这差着十万八千里的理解该是闹过多少“误会”呀。

近日,腾讯发布了通过QQ统计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据统计,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这些表情连起来的话,也许能把地球绕晕。而8亿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下面,先来看一组大数据~

可见,年轻人还是使用表情的“生力军”啊。此外,男生更偏好角色为男性、骚贱的表情包,比如暴走漫画、万万没想到等;而女生更偏好角色为女性、可爱萌萌哒的表情包。不过在热门表情包中,“QQ表情超清版”被使用次数最多,真可谓是“男女通吃”,一枝独秀。数据还显示,“呲牙”、“发怒”和“亲亲”三款表情名列前三,分别被使用了10亿、8亿和7亿多次,而“呼声很高”的“抠鼻”表情仅排名第7,有网友表示不能理解,称这确实有点想让人“抠鼻”。

现如今,我们在聊天时总喜欢发表情,各色表情包也应运而生,卖萌的,无节操的,把神剧P图做成表情包的,甚至还有拿自拍照“恶搞”的……我们在聊天时为何如此青睐发表情呢?

“懒癌晚期”

很多同学在被问及为什么热衷于发表情时,首当其冲的答案就是“懒”。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方便的打字,甚至通过语音聊天,但“一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让大家乐此不疲地发着表情。从最早的符号表情(例如:-D)到图文结合的体态语(见下图),一个表情可以把我们想说的全都呈现出来,真是省时又省力。

便于表达情感

上海海事大学杨同学表示:“微信之类的实时通讯工具本就是用于人无法见面交流时作为沟通的媒介,而表情有助于人们表达自己的意愿。文字太单一了,不容易让人在聊天中阅读对方的情感,就像我们通常感受一个人的情绪会通过文字、声音、语速、表情、口型等等的方法去分辨他的情绪。”确实,在聊天时同样一句“你说什么?”可能是生气的,可能是震惊的,也可能是卖萌娇羞的,哪怕有充足上下文,你也不一定能完全get到对方的情绪。但是辅以适当的表情,就能在聊天中较为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感情了。

此外,生活中那些难以言表的瞬间太多了,表情的出现似乎帮我们表达了我们无法或不敢用言语来形容的感受和情愫。那些怕说出来太矫情、太直接的话,那些不表达又憋屈、难受的情绪,那些“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暧昧,统统都在表情里了。

表情会有“歧义”吗?
(图片来源于知乎)

面对那些“经典”的表情,你和上面那位网友的理解一致吗?对于一些表情,大家可能会有相同的理解,这或许来源于符号表情与我们认知到的真实面孔表情的高相似性,或许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有一些表情的理解可能就“见仁见智”了。网友@佳音说:比如QQ里有一个表示“色”的符号,我一直以为是“口水”、“羡慕”的意思,别人发个美图美食或者好玩的事情我都发一个过去,突然有一天发现是“色”的意思,真是晕了。网友@羊毛呆和小summer说:因为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同一个表情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思。小编还遇到过一位同学,他一直把挥手告别(友尽)的表情理解为击掌鼓励的意思,小编私心想着,这差着十万八千里的理解该是闹过多少“误会”呀。

不过,尽管表情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歧化,但似乎任何表达形式的含义都不会一直保持原义。不论是表情、符号、文字、词汇还是声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失真”。相信随着表情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再适时加上文字的补充说明,聊天中这样的“歧义”也会越来越少。

表情的出现让我们的聊天更便捷,也更有趣,更具个性化。它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着这个时代。有人担心表情的使用会减弱人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但是表情毕竟不能完全代替文字,表情起到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那一个个被我们创造出来的恰如其分的表情又何尝不是丰富了我们的表达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