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别让国粹成了杀害翠鸟的保护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别让国粹成了杀害翠鸟的保护衣

国粹之所以成为国粹,绝不是靠鸟毛堆起来的噱头和一身华丽的外衣。国人想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也绝不是靠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来传承的。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传承。

这两天,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刘桂娟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珍藏的点翠头面,一头点翠头面所用的材料是八十只翠鸟的羽毛,招致众多网友和动物保护人士的质疑和责难。4月25日,新华社发文力挺点翠,指出活拔翠鸟羽毛做出的点翠头面凝聚了中国传统技艺的文化精萃和魂魄,并提出动物保护人士偷换概念,把广义的翠鸟和受保护的翠鸟,以及用以取羽制做点翠头面的翠鸟混为一谈。认为从翠鸟身上取羽用于制做针对少数高端消费者的做法不会给普通翠鸟带来灾种之灭。

“翠鸟”是一种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留鸟,之所以人们要用它的羽毛作为装饰,是因为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而后来无论什么替代品,都无法呈现出这种色彩和光泽上的变化。点翠头面,因其色彩鲜艳和质地高贵,主要给身份高贵的女性角色使用,诸如杨贵妃、杜丽娘、崔莺莺等。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这样的底层劳动妇女,只能戴戴银锭头面。因此,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这是他们登台的行头,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

    

(翠鸟)

为做点翠头面为何非要活生生地拔毛。新华社用了一个例子来解释。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先生有很多绝活儿,最绝的当属翎子功。在《群英会》中,叶先生扮演的周瑜下令打黄盖,诸葛亮洞若观火不为所动,他极度震惊、大为光火,头上的翎子唰一下直立起来,尾梢儿不停抖动——“什么叫怒发冲冠?一下子让叶先生演活了!”要让翎子竖起来,光靠练是不行的,选用的翎子必须得从活雉鸡身上拔下来。“死了的雉鸡身上取的翎子绝对竖不起来。”

实际上,在清末时期,匠人就因为点翠的残忍以及翠鸟越来越少而改用了烧蓝。梅兰芳先生晚年时期也不鼓励弟子再做新点翠,足见他老人家也渐渐认识到了点翠的残忍和不必要性。国家的传统工艺需要继承,但是也更要创新。21世纪人类的技术比起古代进步之大,可谓无人不认同,既然技术上已经如此先进,已经能够用仿真品代替真点翠,为何还要残忍剥夺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行列的翠鸟的生命权?更何况以现在的灯光技术和舞美水平,想在演员的头面上达到“光泽流动”的效果,恐怕不是什么难事。先进的技术不加以利用以创新传统文化,反而以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大义凛然地迫害其他生物的基本生命权和生存权,我想我们首先该做的不是保护传统文化,而是修正人类那颗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狂傲之心。

(点翠)

国粹之所以成为国粹,绝不是靠鸟毛堆起来的噱头和一身华丽的外衣。国人想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也绝不是靠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来传承的。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用技术的创新来换取生物的平等和谐共存,也是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一大意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别让国粹成了杀害翠鸟的保护衣

国粹之所以成为国粹,绝不是靠鸟毛堆起来的噱头和一身华丽的外衣。国人想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也绝不是靠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来传承的。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传承。

这两天,天津青年京剧团程派青衣刘桂娟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珍藏的点翠头面,一头点翠头面所用的材料是八十只翠鸟的羽毛,招致众多网友和动物保护人士的质疑和责难。4月25日,新华社发文力挺点翠,指出活拔翠鸟羽毛做出的点翠头面凝聚了中国传统技艺的文化精萃和魂魄,并提出动物保护人士偷换概念,把广义的翠鸟和受保护的翠鸟,以及用以取羽制做点翠头面的翠鸟混为一谈。认为从翠鸟身上取羽用于制做针对少数高端消费者的做法不会给普通翠鸟带来灾种之灭。

“翠鸟”是一种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留鸟,之所以人们要用它的羽毛作为装饰,是因为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而后来无论什么替代品,都无法呈现出这种色彩和光泽上的变化。点翠头面,因其色彩鲜艳和质地高贵,主要给身份高贵的女性角色使用,诸如杨贵妃、杜丽娘、崔莺莺等。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这样的底层劳动妇女,只能戴戴银锭头面。因此,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这是他们登台的行头,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

    

(翠鸟)

为做点翠头面为何非要活生生地拔毛。新华社用了一个例子来解释。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先生有很多绝活儿,最绝的当属翎子功。在《群英会》中,叶先生扮演的周瑜下令打黄盖,诸葛亮洞若观火不为所动,他极度震惊、大为光火,头上的翎子唰一下直立起来,尾梢儿不停抖动——“什么叫怒发冲冠?一下子让叶先生演活了!”要让翎子竖起来,光靠练是不行的,选用的翎子必须得从活雉鸡身上拔下来。“死了的雉鸡身上取的翎子绝对竖不起来。”

实际上,在清末时期,匠人就因为点翠的残忍以及翠鸟越来越少而改用了烧蓝。梅兰芳先生晚年时期也不鼓励弟子再做新点翠,足见他老人家也渐渐认识到了点翠的残忍和不必要性。国家的传统工艺需要继承,但是也更要创新。21世纪人类的技术比起古代进步之大,可谓无人不认同,既然技术上已经如此先进,已经能够用仿真品代替真点翠,为何还要残忍剥夺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行列的翠鸟的生命权?更何况以现在的灯光技术和舞美水平,想在演员的头面上达到“光泽流动”的效果,恐怕不是什么难事。先进的技术不加以利用以创新传统文化,反而以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大义凛然地迫害其他生物的基本生命权和生存权,我想我们首先该做的不是保护传统文化,而是修正人类那颗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狂傲之心。

(点翠)

国粹之所以成为国粹,绝不是靠鸟毛堆起来的噱头和一身华丽的外衣。国人想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也绝不是靠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来传承的。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用技术的创新来换取生物的平等和谐共存,也是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一大意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