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林草局: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林草局: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

与2011年相比,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2011年相比,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长孙国吉在会上介绍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

石漠化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常被称为“土地癌症”。石漠化多见于石灰岩岩溶地区,我国西南地区尤为多发。

人为活动是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山多坡陡,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十分尖锐。“西南地区农村以前都是烧柴,每年烧柴对于环境破坏非常大。”孙国吉指出,落后的能源结构导致的过度樵采是岩溶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林衰土瘦、山穷水枯的景象,也离不开毁林垦荒、乱砍滥伐等粗放的生产方式。

另一方面,石漠化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的贫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发布会上表示,“整个石漠化地区、岩溶地区包括8个省,西南四省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还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除了广东之外,其他7个省分布了217个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26%,贫困人口占全国的47%,这个区域是重度贫困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述7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禾苗田中旱,吃水贵如油。”这句广西民谚中所描述的就是我国石漠化地区的常见景象。

环境的破坏与贫困造成了这些地区发展迟缓的僵局,近几年中国也在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探索破局之策。刘东生介绍,林草主管部门在当地推行生态护林员制度,迄今在217个贫困县已经聘请了12.5万生态护林员,占全国所有生态护林员的四分之一。通过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生态护林员制度带动了大约近50万人的增收。林草植被保护和人工造林种草对石漠化逆转的贡献率达到了65.5%。

此外,疏导人口、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成缓解人地矛盾的良方,主要包括城镇化、生态移民,以及外出务工。国家林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6年为止,岩溶地区的城镇化达到45.5%,五年监测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

经过治理后,岩溶地区贫困程度也得以减轻,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与2011年相比,2015年岩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3%,高于全国同期的4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9.9%,高于全国同期的54.4%。”刘东生说。

尽管石漠化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已经初步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刚开始恢复,稳定性差,必须加强保护,巩固成果,否则极易反弹,前功尽弃。”刘东生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林草局: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

与2011年相比,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2011年相比,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8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长孙国吉在会上介绍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

石漠化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常被称为“土地癌症”。石漠化多见于石灰岩岩溶地区,我国西南地区尤为多发。

人为活动是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山多坡陡,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十分尖锐。“西南地区农村以前都是烧柴,每年烧柴对于环境破坏非常大。”孙国吉指出,落后的能源结构导致的过度樵采是岩溶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林衰土瘦、山穷水枯的景象,也离不开毁林垦荒、乱砍滥伐等粗放的生产方式。

另一方面,石漠化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的贫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发布会上表示,“整个石漠化地区、岩溶地区包括8个省,西南四省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还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除了广东之外,其他7个省分布了217个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26%,贫困人口占全国的47%,这个区域是重度贫困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述7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禾苗田中旱,吃水贵如油。”这句广西民谚中所描述的就是我国石漠化地区的常见景象。

环境的破坏与贫困造成了这些地区发展迟缓的僵局,近几年中国也在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探索破局之策。刘东生介绍,林草主管部门在当地推行生态护林员制度,迄今在217个贫困县已经聘请了12.5万生态护林员,占全国所有生态护林员的四分之一。通过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生态护林员制度带动了大约近50万人的增收。林草植被保护和人工造林种草对石漠化逆转的贡献率达到了65.5%。

此外,疏导人口、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成缓解人地矛盾的良方,主要包括城镇化、生态移民,以及外出务工。国家林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6年为止,岩溶地区的城镇化达到45.5%,五年监测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

经过治理后,岩溶地区贫困程度也得以减轻,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与2011年相比,2015年岩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3%,高于全国同期的4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9.9%,高于全国同期的54.4%。”刘东生说。

尽管石漠化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已经初步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刚开始恢复,稳定性差,必须加强保护,巩固成果,否则极易反弹,前功尽弃。”刘东生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