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谈中国科普:要立足老百姓需求,从身边的热点出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谈中国科普:要立足老百姓需求,从身边的热点出发

中国科普目前普遍存在参与人数少、科普内容在深度和通俗度难以平衡,甚至有一些工作者在科普过程中传递了错误的信息。2018年,被誉为中国民间科普“奥斯卡”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前校长,著名植物学家,科普工作者许智宏指出了我国科普工作的诸多问题。

许智宏、孙颖浩两位院士当选今年的上海年度科普人物。图片来源: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科普目前普遍存在参与人数少、科普内容在深度和通俗度难以平衡,甚至有一些工作者在科普过程中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2018年,被誉为中国民间科普“奥斯卡”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前校长,著名植物学家,科普工作者许智宏指出了我国科普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国家科技部登记同意,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正式设立的科普类奖项,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上海成立最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市级科普奖项之一。

今年的年度科普人物奖项中,许智宏院士凭借植物与人类生活项目当选2018年年度科普人物。该项目包括植物与人类的生活、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等主题。许智宏院士从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学的专业出发,通过科普讲座、对话交流、媒体采访等形式,面向大中小教师和学生、社会大众以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科普宣传活动。其足迹遍布上海、北京、重庆、广东、湖北、河北、河南、黑龙江、云南、贵州、宁夏、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

许智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位科学家,应该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在搞好科研任务的同时,把自身的科学知识向社会公众普及。对于科学家而言,要把科研、创新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国民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并去向公众告知我们的科研问题、进展以及对策,来消除公众对于这些科研问题的疑惑。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各地出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到当地的一、两所中小学校里去做科普讲座的原因。”

谈及多年以来的科普工作目睹的现状,许智宏以转基因为例,称目前这个课题是在科普工作中,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但是公众不了解情况,渴望获取更多的信息,但现实是很多的媒体和文章在误导,从而造成了居民误解,甚至产生了恐慌。所以作为科学家,我有一种责任,想要向公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向他们普及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国家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共享。

他说,这也是科普工作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立足老百姓的需求,从身边出发,从热点出发,传递客观正确的科学知识。

许智宏建议,中国科普的事业近年来取得一些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科普工作者的人数还是偏少,科普书籍在深度和通俗度上难以寻找到平衡。科学知识的普及应该避免向教科书那样过于枯燥,而是应该增加吸引力。

许智宏还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我国的科普还需向高端科研项目拓展。他透露,已经连续多年向科技部提出倡议,针对一些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建议科研人员必须要围绕这些科研项目写一些科普文章,来让老百姓知晓、关注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

据悉,今年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共收到242个项目,比2017年多出25%。最终,经奖励委员会审议,共评出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含提名奖在内的116个奖项。其中科普杰出人物奖2项;科普贡献奖(个人)15项;科普贡献奖(组织)3项;科普成果奖15项;科普成果奖(睿宏影视专项)1项;科普传媒奖6项; 科普管理优秀奖14项;22人获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个人);3支团队获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此外有35名个人或组织获得提名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谈中国科普:要立足老百姓需求,从身边的热点出发

中国科普目前普遍存在参与人数少、科普内容在深度和通俗度难以平衡,甚至有一些工作者在科普过程中传递了错误的信息。2018年,被誉为中国民间科普“奥斯卡”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前校长,著名植物学家,科普工作者许智宏指出了我国科普工作的诸多问题。

许智宏、孙颖浩两位院士当选今年的上海年度科普人物。图片来源: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科普目前普遍存在参与人数少、科普内容在深度和通俗度难以平衡,甚至有一些工作者在科普过程中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2018年,被誉为中国民间科普“奥斯卡”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前校长,著名植物学家,科普工作者许智宏指出了我国科普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国家科技部登记同意,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正式设立的科普类奖项,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上海成立最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市级科普奖项之一。

今年的年度科普人物奖项中,许智宏院士凭借植物与人类生活项目当选2018年年度科普人物。该项目包括植物与人类的生活、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等主题。许智宏院士从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学的专业出发,通过科普讲座、对话交流、媒体采访等形式,面向大中小教师和学生、社会大众以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科普宣传活动。其足迹遍布上海、北京、重庆、广东、湖北、河北、河南、黑龙江、云南、贵州、宁夏、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

许智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位科学家,应该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在搞好科研任务的同时,把自身的科学知识向社会公众普及。对于科学家而言,要把科研、创新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国民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并去向公众告知我们的科研问题、进展以及对策,来消除公众对于这些科研问题的疑惑。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各地出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到当地的一、两所中小学校里去做科普讲座的原因。”

谈及多年以来的科普工作目睹的现状,许智宏以转基因为例,称目前这个课题是在科普工作中,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但是公众不了解情况,渴望获取更多的信息,但现实是很多的媒体和文章在误导,从而造成了居民误解,甚至产生了恐慌。所以作为科学家,我有一种责任,想要向公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向他们普及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国家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共享。

他说,这也是科普工作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立足老百姓的需求,从身边出发,从热点出发,传递客观正确的科学知识。

许智宏建议,中国科普的事业近年来取得一些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科普工作者的人数还是偏少,科普书籍在深度和通俗度上难以寻找到平衡。科学知识的普及应该避免向教科书那样过于枯燥,而是应该增加吸引力。

许智宏还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我国的科普还需向高端科研项目拓展。他透露,已经连续多年向科技部提出倡议,针对一些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建议科研人员必须要围绕这些科研项目写一些科普文章,来让老百姓知晓、关注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

据悉,今年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共收到242个项目,比2017年多出25%。最终,经奖励委员会审议,共评出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含提名奖在内的116个奖项。其中科普杰出人物奖2项;科普贡献奖(个人)15项;科普贡献奖(组织)3项;科普成果奖15项;科普成果奖(睿宏影视专项)1项;科普传媒奖6项; 科普管理优秀奖14项;22人获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个人);3支团队获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此外有35名个人或组织获得提名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