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妆蕾、芮一、佐木、ANJERY,谁才是泰国RAY的真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妆蕾、芮一、佐木、ANJERY,谁才是泰国RAY的真身

泰国人民成了吃瓜群众。

作者:晓晓 发自泰国

从四年前开始,一个叫RAY的泰国面膜品牌开始走红,几乎成为华人赴泰国旅游的必买单品之一。随着范冰冰等明星KOL的种草,该品牌热度进一步发酵,并通过代购、跨境贸易、微信等渠道进入中国,致使RAY泰国产能一度供不应求。

由此,中国市场上也衍生出了各种版本的RAY,企图分食这块做大的蛋糕。妆蕾、芮一、ANJERY、佐木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四个版本,它们之间也一直上演着进阶版“真假美猴王”的版权争夺战。

随着本月妆蕾的名誉创始人坤侬在上海召开发布会,间接否认广州妆蕾与泰国雷国际之间的关系,至此,这出窝里斗的闹剧再次将RAY的版权归属问题呈现在业界面前。

12月13日,泰国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曼谷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妆蕾正式通过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通过组织媒体参观妆蕾曼谷工厂以及出示相关证明文件,试图对日前坤侬的不实言论作出有力回击。

拨开层层迷雾,谁才是真正的网红RAY?

雷国际公布股权结构,坤侬仅占比0.1%

此次品牌发布会上,声称为泰国雷国际执行董事的张振首先对坤侬12月3日上海发布会的言论作出回应。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融禾创总经理李健;雷国际律师MR.NAN;雷国际执行董事张振;1+1美妆总经理张晓艳

他表示,其一,广州妆蕾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为泰国雷国际在华责任单位,承接妆蕾一般贸易的相关法律责任。妆蕾从今年3月开始办理一般贸易相关手续,青眼通过药监局官网查询发现,妆蕾金色面膜已于10月26日正式获批取得备案。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其二,春绿工厂是目前妆蕾在泰国的两家工厂之一,另一家位于曼谷的COSMONATION新工厂实际上承接妆蕾 90%的生产订单量,日产能为100万片。此外,随着正式开放一般贸易进口,雷国际正在筹备另外两家泰国工厂以提高产能。并计划使用COSMONATION新工厂进行新的一般贸易进口品备案,据张振透露,COSMONATION工厂为雷国际投资控股,而春绿工厂仅为合作关系,且双方的合作仍将继续。

▍COSMONATION工厂生产车间

其三,坤侬并非妆蕾实际创始人,而是一直作为名誉主席的角色存在,在没有集团股东会授权情况下,坤侬无权代表泰国雷国际发布任何声明,并首次亮出雷国际股权结构证明书。这则由泰国商务部于12月11日印发,且有坤侬签名的股权结构文件显示,雷国际集团现有4名股东,其中,最大股东也即是雷国际的企业法人杨伟其(中国籍)占股比例为49%,坤侬股份占比仅0.1%,另外两位股东均为泰国人。不过,在问及对坤侬本人有无法律追责时,张振表示,雷国际将继续保留坤侬名誉主席的职位。

▍妆蕾出示的雷国际股权结构文件,红色标记自上至下为杨伟其股权、坤侬股权、坤侬签名

此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杭州壹加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简称1+1美妆)总经理张晓艳,其主要负责妆蕾的中国品牌管理和线下运营,据她介绍1+1美妆致力于打造品牌IP,专做泰品在国内市场的炒作,协助线下渠道收割线上红利。张晓艳透露,RAY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妆蕾在2017年度仅通过跨境贸易、代购、微商等渠道的零售规模即达到40亿元。

据悉,1+1美妆主要负责妆蕾CS渠道的拓展,而经销商中融禾创(北京)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则主要负责KA渠道的铺货。据中融禾创总经理李健介绍,妆蕾将入驻全国沃尔玛、屈臣氏、莎莎、万宁渠道,预计2019年1月中下旬全面铺开。

各版本占山为王

事实上,RAY版权存疑的情况下,像屈臣氏、沃尔玛对授权有着较高要求的渠道也一直对该产品的引进望而却步。

青眼通过药监局分别查询四个版本RAY的相关备案信息发现,妆蕾的中国主体为广州妆蕾国际有限公司,生产方为春绿,为进口品;

芮一的主体为泰国王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香港),需要说明的是,该公司与泰国王权免税店并无关系,生产方为广州市养玉堂植物研究有限公司 ,为国产品;

ANJERY尚无在华责任单位,生产企业标识为深圳纵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为进口品,中国代理商为杭州传禧科技有限公司;

佐木的中国主体为亚泰佐木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香港),生产方为广州市庆余化妆品有限公司,为国产品 。

随着妆蕾与ANJERY于今年先后通过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青眼在走访市场时发现,各个版本的RAY面膜均在CS渠道有售,实际售价大致在39-98元/10片左右,其中,国产品芮一的占比最大。

此外,妆蕾金色面膜现已陆续在CS渠道上架,在山东两家店铺内该产品的售价分别为49、59元(建议零售价为118元),其中一家店铺老板告诉青眼,妆蕾的供货价格为40元出头。

▍山东市场某化妆品连锁店售卖的妆蕾金色面膜

线上渠道来看,妆蕾主要入驻了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例如在网易考拉、小红书APP上搜索RAY,出现的均为妆蕾版本,且为平台认证的自营商品。而芮一和ANJERY则占领天猫平台,各自开设品牌旗舰店,芮一金色面膜的售价为98元,月销量2157笔,ANJERY金色面膜售价为89元,月销量1184笔。

RAY的商标权在谁手里?

很长一段时间,各个版本的RAY虽然商标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包装酷似,且除了ANJERY以外,其他版本均采用了RAY的字样。而各个版本此前仅在口头上的版权争夺,如今似乎开始真枪实战了。

根据中国商标网查询显示,RAY的商标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版本的经营方。该商标于2003年被杭州成诚贸易有限公司申请并注册成功。

▍截图自中国商标网

不过,据妆蕾方面透露,雷国际集团于今年入股该公司,并获得商标使用权,未来或将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取RAY的商标所有权。青眼通过企查查搜索杭州成诚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现,该公司确实于今年7月份发生过股权变更,新增股东姓名为张标,同时该公司经营范围也于今年10月份发生变更,新增化妆品业务。

▍妆蕾方面提供的RAY商标证明

若妆蕾方面所言属实,也即是说在四个版本的经营者中,妆蕾将是唯一拥有RAY商标权的。事实上,从芮一最近将新版包装从RAY更换为RAYI即可窥见一二。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妆蕾方面进一步称,随着一般贸易进口的推进,以及商标权的落实,将逐步在中国市场展开打假行动。

另外,雷国际称,在泰国市场其也是RAY商标的唯一合法拥有者。此前,RAY原始核心团队成员晏祥云虽称他所经营的才是正版RAY,但也只能通过更名为ANJERY获得合法销售权。

那么,从商标法的角度来讲,妆蕾似乎就是真正的RAY,不过,倘若追溯历史,RAY在泰国成立之初是怎样的情况,又经过了哪些演变进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关于RAY是一个由中国团队打爆的泰品这件事情,对业界而言也许已不是新闻。据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之前业内是炒作韩品,后来韩品逐渐式微便开始炒作泰品。

2014年RAY诞生于泰国,并声称为泰国第一款蚕丝面膜,彼时,借助微商、代购的红利发展期,RAY得以快速走红。每一个初创品牌都存在诸多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加之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其团队内部发生分歧在所难免。

据妆蕾方面表示,如今拥有ANJERY的晏祥云以及佐木版的经营者均为RAY初始核心团队成员,且曾拥有RAY的分销经营权。而芮一版则与RAY无任何关联,其创始人也无从查证。

诚然,于渠道商而言,它们可能并不关心到底谁才是最初的那个RAY,他们更关心的是,哪一个对渠道、产品及品牌的投入更大。

此外,对消费者而言,除了可能更青睐进口、价格更优惠的版本之外,在各个版本RAY的互相抨击下,最终损害的不是哪一个版本,而可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毕竟除了RAY之外,还有更多的面膜爆品也正在走红的路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妆蕾、芮一、佐木、ANJERY,谁才是泰国RAY的真身

泰国人民成了吃瓜群众。

作者:晓晓 发自泰国

从四年前开始,一个叫RAY的泰国面膜品牌开始走红,几乎成为华人赴泰国旅游的必买单品之一。随着范冰冰等明星KOL的种草,该品牌热度进一步发酵,并通过代购、跨境贸易、微信等渠道进入中国,致使RAY泰国产能一度供不应求。

由此,中国市场上也衍生出了各种版本的RAY,企图分食这块做大的蛋糕。妆蕾、芮一、ANJERY、佐木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四个版本,它们之间也一直上演着进阶版“真假美猴王”的版权争夺战。

随着本月妆蕾的名誉创始人坤侬在上海召开发布会,间接否认广州妆蕾与泰国雷国际之间的关系,至此,这出窝里斗的闹剧再次将RAY的版权归属问题呈现在业界面前。

12月13日,泰国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曼谷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妆蕾正式通过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通过组织媒体参观妆蕾曼谷工厂以及出示相关证明文件,试图对日前坤侬的不实言论作出有力回击。

拨开层层迷雾,谁才是真正的网红RAY?

雷国际公布股权结构,坤侬仅占比0.1%

此次品牌发布会上,声称为泰国雷国际执行董事的张振首先对坤侬12月3日上海发布会的言论作出回应。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融禾创总经理李健;雷国际律师MR.NAN;雷国际执行董事张振;1+1美妆总经理张晓艳

他表示,其一,广州妆蕾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为泰国雷国际在华责任单位,承接妆蕾一般贸易的相关法律责任。妆蕾从今年3月开始办理一般贸易相关手续,青眼通过药监局官网查询发现,妆蕾金色面膜已于10月26日正式获批取得备案。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其二,春绿工厂是目前妆蕾在泰国的两家工厂之一,另一家位于曼谷的COSMONATION新工厂实际上承接妆蕾 90%的生产订单量,日产能为100万片。此外,随着正式开放一般贸易进口,雷国际正在筹备另外两家泰国工厂以提高产能。并计划使用COSMONATION新工厂进行新的一般贸易进口品备案,据张振透露,COSMONATION工厂为雷国际投资控股,而春绿工厂仅为合作关系,且双方的合作仍将继续。

▍COSMONATION工厂生产车间

其三,坤侬并非妆蕾实际创始人,而是一直作为名誉主席的角色存在,在没有集团股东会授权情况下,坤侬无权代表泰国雷国际发布任何声明,并首次亮出雷国际股权结构证明书。这则由泰国商务部于12月11日印发,且有坤侬签名的股权结构文件显示,雷国际集团现有4名股东,其中,最大股东也即是雷国际的企业法人杨伟其(中国籍)占股比例为49%,坤侬股份占比仅0.1%,另外两位股东均为泰国人。不过,在问及对坤侬本人有无法律追责时,张振表示,雷国际将继续保留坤侬名誉主席的职位。

▍妆蕾出示的雷国际股权结构文件,红色标记自上至下为杨伟其股权、坤侬股权、坤侬签名

此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杭州壹加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简称1+1美妆)总经理张晓艳,其主要负责妆蕾的中国品牌管理和线下运营,据她介绍1+1美妆致力于打造品牌IP,专做泰品在国内市场的炒作,协助线下渠道收割线上红利。张晓艳透露,RAY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妆蕾在2017年度仅通过跨境贸易、代购、微商等渠道的零售规模即达到40亿元。

据悉,1+1美妆主要负责妆蕾CS渠道的拓展,而经销商中融禾创(北京)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则主要负责KA渠道的铺货。据中融禾创总经理李健介绍,妆蕾将入驻全国沃尔玛、屈臣氏、莎莎、万宁渠道,预计2019年1月中下旬全面铺开。

各版本占山为王

事实上,RAY版权存疑的情况下,像屈臣氏、沃尔玛对授权有着较高要求的渠道也一直对该产品的引进望而却步。

青眼通过药监局分别查询四个版本RAY的相关备案信息发现,妆蕾的中国主体为广州妆蕾国际有限公司,生产方为春绿,为进口品;

芮一的主体为泰国王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香港),需要说明的是,该公司与泰国王权免税店并无关系,生产方为广州市养玉堂植物研究有限公司 ,为国产品;

ANJERY尚无在华责任单位,生产企业标识为深圳纵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为进口品,中国代理商为杭州传禧科技有限公司;

佐木的中国主体为亚泰佐木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香港),生产方为广州市庆余化妆品有限公司,为国产品 。

随着妆蕾与ANJERY于今年先后通过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青眼在走访市场时发现,各个版本的RAY面膜均在CS渠道有售,实际售价大致在39-98元/10片左右,其中,国产品芮一的占比最大。

此外,妆蕾金色面膜现已陆续在CS渠道上架,在山东两家店铺内该产品的售价分别为49、59元(建议零售价为118元),其中一家店铺老板告诉青眼,妆蕾的供货价格为40元出头。

▍山东市场某化妆品连锁店售卖的妆蕾金色面膜

线上渠道来看,妆蕾主要入驻了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例如在网易考拉、小红书APP上搜索RAY,出现的均为妆蕾版本,且为平台认证的自营商品。而芮一和ANJERY则占领天猫平台,各自开设品牌旗舰店,芮一金色面膜的售价为98元,月销量2157笔,ANJERY金色面膜售价为89元,月销量1184笔。

RAY的商标权在谁手里?

很长一段时间,各个版本的RAY虽然商标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包装酷似,且除了ANJERY以外,其他版本均采用了RAY的字样。而各个版本此前仅在口头上的版权争夺,如今似乎开始真枪实战了。

根据中国商标网查询显示,RAY的商标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版本的经营方。该商标于2003年被杭州成诚贸易有限公司申请并注册成功。

▍截图自中国商标网

不过,据妆蕾方面透露,雷国际集团于今年入股该公司,并获得商标使用权,未来或将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取RAY的商标所有权。青眼通过企查查搜索杭州成诚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现,该公司确实于今年7月份发生过股权变更,新增股东姓名为张标,同时该公司经营范围也于今年10月份发生变更,新增化妆品业务。

▍妆蕾方面提供的RAY商标证明

若妆蕾方面所言属实,也即是说在四个版本的经营者中,妆蕾将是唯一拥有RAY商标权的。事实上,从芮一最近将新版包装从RAY更换为RAYI即可窥见一二。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妆蕾方面进一步称,随着一般贸易进口的推进,以及商标权的落实,将逐步在中国市场展开打假行动。

另外,雷国际称,在泰国市场其也是RAY商标的唯一合法拥有者。此前,RAY原始核心团队成员晏祥云虽称他所经营的才是正版RAY,但也只能通过更名为ANJERY获得合法销售权。

那么,从商标法的角度来讲,妆蕾似乎就是真正的RAY,不过,倘若追溯历史,RAY在泰国成立之初是怎样的情况,又经过了哪些演变进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关于RAY是一个由中国团队打爆的泰品这件事情,对业界而言也许已不是新闻。据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之前业内是炒作韩品,后来韩品逐渐式微便开始炒作泰品。

2014年RAY诞生于泰国,并声称为泰国第一款蚕丝面膜,彼时,借助微商、代购的红利发展期,RAY得以快速走红。每一个初创品牌都存在诸多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加之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其团队内部发生分歧在所难免。

据妆蕾方面表示,如今拥有ANJERY的晏祥云以及佐木版的经营者均为RAY初始核心团队成员,且曾拥有RAY的分销经营权。而芮一版则与RAY无任何关联,其创始人也无从查证。

诚然,于渠道商而言,它们可能并不关心到底谁才是最初的那个RAY,他们更关心的是,哪一个对渠道、产品及品牌的投入更大。

此外,对消费者而言,除了可能更青睐进口、价格更优惠的版本之外,在各个版本RAY的互相抨击下,最终损害的不是哪一个版本,而可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毕竟除了RAY之外,还有更多的面膜爆品也正在走红的路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