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黎旧闻:整座城市不再低声抱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黎旧闻:整座城市不再低声抱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别让“整座城市都在低声抱怨”。

作者:陈夏红

从11月17日开始,巴黎爆发几十年来罕见的“黄背心”运动。为抗议政府对燃油税的上调,由司机构成的“黄背心”大军,攻陷了巴黎城区一个又一个商铺和街道。暴乱持续至今,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各种消息,时不时将万里之外的我们,带到硝烟弥漫的现场。由这场运动引发的舆论,持续发酵,甚至有人把这场骚乱,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

这场运动,真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有可比性吗?这个问题估计争议不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到1789年前的法国,通过那个时代的舆论,重温法兰西通往1789之路。在这里,我想选取法国史学家法尔热所著《法国大革命前夕的舆论与谣言》一书中提及的两场暴乱,与读者诸君分享:

1725年三四月间,有个家庭主妇,走进巴黎郊区的一家面包店,打算买4斤面包。她应该并不是很有钱,或者即便很有钱,但对迅速飞涨的面包价格还是十分敏感。这4斤面包,老板娘索价14索尔,但她只肯付12索尔。我不知道1索尔可以折合成今天的多少钱,但这肯定不是个大数目。但就为这点差距,两个人争执了起来。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对面包价格连日飞涨极度不满的家庭主妇们,加入战团。男人们试图阻止她们吵下去,但根本无济于事;2索尔的差距,最终引发一场暴乱,用法尔热的话说,“警卫们最初的几声枪响,根本恐吓不了任何人”。

警察试图温和地引导大家平息下来,但暴力袭来,法律根本无济于事。圣玛格利特教堂的神父也来了。但他引来的不是暴乱平息,而是无休无止的倒彩声。最终,神父被暴打一顿后,灰头土脸地抱头鼠窜。法尔热写道:“人们再也不相信所谓的公平和警方,他们宣称只有自己才是权利和正义的化身。”

官方不得不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有两个带头闹事的人,被施以绞刑。但警方显然知道群情汹涌,没敢像以往一样,让人们围观行刑的过程。

然而,即便人头落地,公众依旧不为所动,暴乱仍在巴黎及其周边蔓延。家庭妇女们联合起来,求见法院院长和警察局总监,试图提醒他们留意当前的困境和飞涨的物价;但大人物们只是傲慢地从窗户里丢出一些施舍品,这让她们更为心灰意冷,开始公开发表檄文:“既然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不公正是没有下限的,那么,就该由我们,法国人,为他们的权力加上下限。是时候推翻暴君了……虽然我们的办法有些极端,但是,当错误已经根深蒂固,就只能用血与火来洗礼……”

当然,这场骚乱并没有推翻暴君。50年后,一场类似的运动再次风起云涌:1775年5月,巴黎爆发了面粉之战。在这之前,路易十五任命的财政大臣泰雷牢牢把持着粮食交易,导致市场严重供不应求,民众生活陷入极度困境。1774年,路易十五逝世后,官方为回应民间的不满,免去泰雷的职务,由杜尔哥接替其职位,开放粮食交易。但是,改革的措施来得太晚了,开放的市场让人们对泰雷时代的暴行更加不满。从1775年5月开始,在第戎和凡尔赛一带,农民们包围市场,面对政府无休止的压榨和物价无休止的飞涨,大加指责。

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先前,在其他城市也发生过。人们都习惯在粮食短缺之际,对粮商们表达不满。甚至泰雷也写道:“这项群众运动本身很普遍,它在路易十五统治的最后几年里,几乎在每个省都发生过,它不断展现出令人伤心且不祥的场面。”人们大都以为,大家说说也就散了。

然而,事实的发展与绝大部分人的预料相反:愤怒的人们并未善罢甘休,而是从不同的方向,涌入巴黎市中心,奔向各大市场和街道,洗劫了绝大部分面包店。在很短时间内,巴黎就被兴高采烈的民众彻底占领,甚至出身寒微的底层警察们,也微笑着接受这一现实。

民众的愤怒其来有自。早在1775年年初,民众就曾齐聚凡尔赛,试图求见路易十六。据说在凡尔赛王宫的阳台上,路易十六与民众代表亲切交谈,同时承诺下调面包的价格,但其后并未兑现诺言。这场骚乱蔓延开来后,民众通过标语与横幅表达他们的极度不满:“你曾经把穷人踩在脚下,现在,我们也要让你尝尝这种滋味。”

随着民众大批涌入巴黎,政府开始紧张了。警察局决定交出面包。法院也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命令:第一,禁止人群集会;第二,请求国王下调面包价格。这道命令发布后,被张贴在街头巷尾,直到晚上还有公众去秉烛夜读。按理说,国王如果顺应民意,这是极好的解决问题的契机。

可惜路易十六根本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次日一早,国王驾临最高法院,不仅撕毁这道命令,而且责成宪兵队不惜一切代价抓捕暴乱分子,坚决平息反革命暴乱。在国王的淫威面前,当时的最高法院不堪一击,不得不妥协,官方的抓捕和镇压随即展开……仅仅在巴黎,就有145人被捕,其中有100人是工人,12人是商贩,15人是农民。显而易见,高高在上的国王,坚定不移地站在巴黎草根们的对立面。

1775年的这一次的骚乱也没有推翻暴君。但是,王室的蛮横与跋扈,为后来的一切埋下伏笔。14年后,愤怒的巴黎人再次行动起来,攻占巴士底狱,掀起蜚声中外的法国大革命。这一次,暴君被推翻了,法国进入开天辟地的新时代。

如今,距离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法兰西共和经过多代承袭,甚至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光阴荏苒,世易时移,但有一点一直没变:民众需要当权者聆听民意,及时回应,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俯视芸芸众生,对民众的吁求视而不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别让“整座城市都在低声抱怨”。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黎旧闻:整座城市不再低声抱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别让“整座城市都在低声抱怨”。

作者:陈夏红

从11月17日开始,巴黎爆发几十年来罕见的“黄背心”运动。为抗议政府对燃油税的上调,由司机构成的“黄背心”大军,攻陷了巴黎城区一个又一个商铺和街道。暴乱持续至今,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各种消息,时不时将万里之外的我们,带到硝烟弥漫的现场。由这场运动引发的舆论,持续发酵,甚至有人把这场骚乱,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

这场运动,真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有可比性吗?这个问题估计争议不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到1789年前的法国,通过那个时代的舆论,重温法兰西通往1789之路。在这里,我想选取法国史学家法尔热所著《法国大革命前夕的舆论与谣言》一书中提及的两场暴乱,与读者诸君分享:

1725年三四月间,有个家庭主妇,走进巴黎郊区的一家面包店,打算买4斤面包。她应该并不是很有钱,或者即便很有钱,但对迅速飞涨的面包价格还是十分敏感。这4斤面包,老板娘索价14索尔,但她只肯付12索尔。我不知道1索尔可以折合成今天的多少钱,但这肯定不是个大数目。但就为这点差距,两个人争执了起来。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对面包价格连日飞涨极度不满的家庭主妇们,加入战团。男人们试图阻止她们吵下去,但根本无济于事;2索尔的差距,最终引发一场暴乱,用法尔热的话说,“警卫们最初的几声枪响,根本恐吓不了任何人”。

警察试图温和地引导大家平息下来,但暴力袭来,法律根本无济于事。圣玛格利特教堂的神父也来了。但他引来的不是暴乱平息,而是无休无止的倒彩声。最终,神父被暴打一顿后,灰头土脸地抱头鼠窜。法尔热写道:“人们再也不相信所谓的公平和警方,他们宣称只有自己才是权利和正义的化身。”

官方不得不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有两个带头闹事的人,被施以绞刑。但警方显然知道群情汹涌,没敢像以往一样,让人们围观行刑的过程。

然而,即便人头落地,公众依旧不为所动,暴乱仍在巴黎及其周边蔓延。家庭妇女们联合起来,求见法院院长和警察局总监,试图提醒他们留意当前的困境和飞涨的物价;但大人物们只是傲慢地从窗户里丢出一些施舍品,这让她们更为心灰意冷,开始公开发表檄文:“既然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不公正是没有下限的,那么,就该由我们,法国人,为他们的权力加上下限。是时候推翻暴君了……虽然我们的办法有些极端,但是,当错误已经根深蒂固,就只能用血与火来洗礼……”

当然,这场骚乱并没有推翻暴君。50年后,一场类似的运动再次风起云涌:1775年5月,巴黎爆发了面粉之战。在这之前,路易十五任命的财政大臣泰雷牢牢把持着粮食交易,导致市场严重供不应求,民众生活陷入极度困境。1774年,路易十五逝世后,官方为回应民间的不满,免去泰雷的职务,由杜尔哥接替其职位,开放粮食交易。但是,改革的措施来得太晚了,开放的市场让人们对泰雷时代的暴行更加不满。从1775年5月开始,在第戎和凡尔赛一带,农民们包围市场,面对政府无休止的压榨和物价无休止的飞涨,大加指责。

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先前,在其他城市也发生过。人们都习惯在粮食短缺之际,对粮商们表达不满。甚至泰雷也写道:“这项群众运动本身很普遍,它在路易十五统治的最后几年里,几乎在每个省都发生过,它不断展现出令人伤心且不祥的场面。”人们大都以为,大家说说也就散了。

然而,事实的发展与绝大部分人的预料相反:愤怒的人们并未善罢甘休,而是从不同的方向,涌入巴黎市中心,奔向各大市场和街道,洗劫了绝大部分面包店。在很短时间内,巴黎就被兴高采烈的民众彻底占领,甚至出身寒微的底层警察们,也微笑着接受这一现实。

民众的愤怒其来有自。早在1775年年初,民众就曾齐聚凡尔赛,试图求见路易十六。据说在凡尔赛王宫的阳台上,路易十六与民众代表亲切交谈,同时承诺下调面包的价格,但其后并未兑现诺言。这场骚乱蔓延开来后,民众通过标语与横幅表达他们的极度不满:“你曾经把穷人踩在脚下,现在,我们也要让你尝尝这种滋味。”

随着民众大批涌入巴黎,政府开始紧张了。警察局决定交出面包。法院也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命令:第一,禁止人群集会;第二,请求国王下调面包价格。这道命令发布后,被张贴在街头巷尾,直到晚上还有公众去秉烛夜读。按理说,国王如果顺应民意,这是极好的解决问题的契机。

可惜路易十六根本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次日一早,国王驾临最高法院,不仅撕毁这道命令,而且责成宪兵队不惜一切代价抓捕暴乱分子,坚决平息反革命暴乱。在国王的淫威面前,当时的最高法院不堪一击,不得不妥协,官方的抓捕和镇压随即展开……仅仅在巴黎,就有145人被捕,其中有100人是工人,12人是商贩,15人是农民。显而易见,高高在上的国王,坚定不移地站在巴黎草根们的对立面。

1775年的这一次的骚乱也没有推翻暴君。但是,王室的蛮横与跋扈,为后来的一切埋下伏笔。14年后,愤怒的巴黎人再次行动起来,攻占巴士底狱,掀起蜚声中外的法国大革命。这一次,暴君被推翻了,法国进入开天辟地的新时代。

如今,距离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法兰西共和经过多代承袭,甚至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光阴荏苒,世易时移,但有一点一直没变:民众需要当权者聆听民意,及时回应,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俯视芸芸众生,对民众的吁求视而不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别让“整座城市都在低声抱怨”。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