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漂在好莱坞的华人导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漂在好莱坞的华人导演

《海王》的成功让美籍华人导演温子仁闯入到中国影迷眼中,从1993年香港导演王颖创作的《喜福会》在北美大获成功之后,好莱坞华人导演的身影越来越多。

作者 | 刘立轩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邱继贤

正文共3500字 |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DC超级英雄电影《海王》达到7.6亿,《海王》的市场预期本原本并不高,毕竟DC的超级英雄主题电影一直被漫威压着一头。但这次从口碑来看,《海王》似乎要比之前《毒液》还好一点。

这个成绩离不开导演温子仁的功劳。

近年来,好莱坞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这不仅仅体现在好莱坞电影里中国元素的植入和华人演员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华人导演在好莱坞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至少在电影艺术创作的控制上,华人已经有一定的话语权。文化产业评论特整理了较为著名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以及他们在好莱坞工作期间的相关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唠唠那些漂泊在好莱坞的华人导演们。

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在美国好莱坞较为活跃的六位华人导演,统计了他们从进入好莱坞后的大部分作品,由于一些影片因为题材和内容限制并未引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主要以这些影片在北美市场的票房信息为准。

吴宇森:“暴力”突破商业

吴宇森是1993年进入好莱坞的。在此之前,从1968年《死节》的编剧开始,他就已经在香港电影圈里摸爬滚打了25年。如果给吴宇森闯入好莱坞定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么“暴力”两个字最恰当不过。

1986年的《英雄本色》标志着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风格的确立,这直接影响了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的创作,甚至影响了随后10年间香港电影“重义气、重情义、重正义”的男儿剧情风格。进入美国后这种风格在好莱坞创作环境、美国电影题材和北美消费市场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吴宇森先后创作了《终极标靶》《断箭》等一批作品,这些电影兼具着美国商业大片气息与暴力美学风格。

△《碟中谍2》

进入好莱坞后,“暴力”的吴宇森更加积极的拥抱了商业化。从类型上,除了2002年的《风语者》和2004年的《记忆裂痕》,吴宇森的好莱坞电影几乎全部为动作片。其中尤其以2002年的《碟中谍2》最为成功。这部由派拉蒙影业出品,汤姆·克鲁斯、多格雷·斯科特等人主演的电影以5.45亿美元的成绩冠绝全球票房,并且领先第二名《角斗士》近一亿美元

李安:不停折腾的文艺导演

李安应该是现在好莱坞华人导演中最成功的一位。这要可能要归功于他不停的“折腾”。从出道以来,李安的每部作品都在做一些不同的尝试,这些尝试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电影技术和小众题材这三个点上。

在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上,李安可能是最成功的好莱坞华裔导演。从他个人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推手》里中国父亲与美国文化的碰撞,到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李安在美国话语体系下充分的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神韵。而《卧虎藏龙》更是用1500万的制作成本挑动了2.05亿的票房。

不过这没有妨碍他对新事物的尝试,尤其是电影新技术。最典型的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前者的3D技术和CG影像合成把这部电影推上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奖台;后者则尝试用120帧/秒的超高帧率突破电影业百年的拍摄传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的作品题材切入都很有趣: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传统武侠、同性恋、情色、人性隐喻,甚至是音乐会。这使得李安成为了好莱坞商业片中的另类,却也不失人文情怀。这一点李安与吴宇森差别很大,这两个对华人影坛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导演,一个积极拥抱了商业,而另一个则从一开始拥抱了文艺。

林诣彬:速度与激情

如果单说林诣彬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会陌生,不过他执导的电影《速度与激情》却是人尽皆知。林诣彬自1979年从台湾移民到美国,2002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便开始独立执导。四年后,他开始执导《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到现在共有8部,而林诣彬执导了该系列的4部,并且还将在2020年之后计划执导《速度与激情9》与《速度与激情10》。

△《速度与激情》

坐拥这个IP之上,林诣彬成为了好莱坞华人导演中平均票房最高的一位,但就他执导的《速度与激情》系列作品的平均票房就达到了2.9亿美元,其中最高的《速度与激情5》全球总票房为6.2亿。

温子仁:四两拨千斤的恐怖小子

最近《海王》的热映让温子仁走入了大众眼前。然而,温子仁第一次执导的作品便展现了过人的才华。2004年温子仁执导的《电锯惊魂》在全球引起轰动,甚至在一定层面上成为了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比如那句渗人的“I wanna play a game.”和那个骑着单车的木偶。随后温子仁一直担任《电锯惊魂》系列的制片人与编剧,从第一部到第七部,这个系列罕见的保持了剧情逻辑和人物关系的严谨,以及整体质量风格的稳定,让这个系列的评价和票房保持了鲜有的稳固。

 

从业经历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子仁一直在创作恐怖、惊悚类的作品,《死寂》《招魂》都是市场上同类型片的佼佼者。而这类影片的一大特点是投资成本小,市场收益则不少。《电锯惊魂》制片成本为120万美金,票房则达到5515万美金;《招魂》则以2000万的成本,撬动了3.1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甚至,据报道《电锯惊魂》的前期筹拍只用了5天,实际拍摄仅用了18天,所有演员都没有过彩排。主要拍摄场景浓缩在一座改装后的仓库内。

△《海王》拍摄情景

这不代表温子仁只会拍吓人的东西,在商业大片上,他依然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在执导《海王》前,林诣彬暂时退出了《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在临危受命的情况下,温子仁上马了这个1.9亿成本的商业影片项目,最终该片的全球总票房为15.1亿美金。从《速度和激情》系列的角度上看,该片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正如影迷热评所说:“对于这样一部逻辑混乱,为场面而而场面、为暴力而暴力、为速度而速度的动作片,我竟然喜欢到不行。”即使简单粗暴,粉丝依然喜欢。

朱浩伟:从青春歌舞,到商业剧情的转型

2004年,朱浩伟自南加大毕业后,就在洛杉矶好莱坞发展。他自小在美国长大,对美国核心价值文化可以说了如指掌。他曾执导了北美青春电影《舞出我人生2》和《舞出我人生3》,这个系列被北美影评人协会称为最经典的青春电影。较之其他导演,在美国文化中熏陶出来的朱浩伟对于电影中穿插歌舞的形式更得心应手。很多评论虽然指出了类似剧情单一结、构松散等负面评价,但就歌曲编排和舞蹈镜头剪辑来说,亮点很多。

最近五年里,朱浩伟似乎从青春歌舞中摆脱出来,商业改编成为了他这个阶段的新标签。他先后改编了美国漫画《特种部队:全面反击》、卡通片《Jem》、美籍作家关凯文的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分别执导创作了《特种部队2》《杰姆和全息图》和正在上映的《摘金奇缘》。

步入商业电影的朱浩伟的票房成绩并不差,《特种部队2》的票房达到了3.3亿美元、《惊天魔盗团2》虽然在北美票房只有6354万美元,但在中国内地获得了6.3亿的成绩。《摘金奇缘》虽然在中国折戟,截止11日票房也不过1123.8万人民币,但在北美却赚到了1.7亿美金。

黄毅瑜:电影幻想之外

黄毅瑜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剧情的奇思妙想。2000年,他的导演处女作《死神来了》的情节设置之巧妙令全球影迷为之惊叹。在这部“没有变态连环杀人魔,没有吸血鬼,没有邪恶的外星生物,没有超自然力量的鬼怪”的影片中,惊悚和恐惧直接来源于死亡本身。而用各种剧情巧合、线索伏笔把观众带入这个恐怖情境的黄毅瑜,已经在编剧和制片人的岗位上沉淀了15年。

△《死神来了5》

科幻是黄毅瑜最重要的作品类型。2001年上映《宇宙通缉令》算是很多人对于平行宇宙概念的启蒙,更重要的是,该片上映首周便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票房,和北美票房排行榜亚军的成绩,这让主演李连杰在好莱坞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在电影之外,黄毅瑜仍然在幻想类题材中闪光。1994年,他开始担任《X档案》的制片与编剧,该系列曾获得包括剧集类最佳编剧奖在内的16项艾美奖。从2012年以来,他连续5年担任著名系列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的制片人和编剧,该系列电视剧曾在开播时便斩获全美2.8的收视率。

结语

曾经踏入好莱坞的华人导演还包括香港影人唐季礼(1997,《脱线先生》)、美籍华人曾奕田(2007,《好莱坞华人》)、动画电影创作者许诚毅(2008,《功夫熊猫》)等等,从1993年香港导演王颖在北美创作的全亚裔演员阵容影片《喜福会》以后,华人出现在在好莱坞的身影便越来越多。

△《喜福会》

可是好莱坞漂泊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在2017年发表的报告中显示,在1100部接受调查的电影中,亚裔好莱坞导演只占据3.4%。亚裔电影创作者在好莱坞的生存环境只能说是“夹缝中求生存”,种族问题、文化问题、创作理念,都是摆在亚裔电影创作者之间需要逾越的鸿沟。随着亚洲经济、政治地位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中国本土导演进入好莱坞、华裔影人回归中国的趋势越来越强。

我们往往强调文化走出去,不过有的时候,回来,不失为一项优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漂在好莱坞的华人导演

《海王》的成功让美籍华人导演温子仁闯入到中国影迷眼中,从1993年香港导演王颖创作的《喜福会》在北美大获成功之后,好莱坞华人导演的身影越来越多。

作者 | 刘立轩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邱继贤

正文共3500字 |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DC超级英雄电影《海王》达到7.6亿,《海王》的市场预期本原本并不高,毕竟DC的超级英雄主题电影一直被漫威压着一头。但这次从口碑来看,《海王》似乎要比之前《毒液》还好一点。

这个成绩离不开导演温子仁的功劳。

近年来,好莱坞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这不仅仅体现在好莱坞电影里中国元素的植入和华人演员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华人导演在好莱坞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至少在电影艺术创作的控制上,华人已经有一定的话语权。文化产业评论特整理了较为著名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以及他们在好莱坞工作期间的相关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唠唠那些漂泊在好莱坞的华人导演们。

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在美国好莱坞较为活跃的六位华人导演,统计了他们从进入好莱坞后的大部分作品,由于一些影片因为题材和内容限制并未引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主要以这些影片在北美市场的票房信息为准。

吴宇森:“暴力”突破商业

吴宇森是1993年进入好莱坞的。在此之前,从1968年《死节》的编剧开始,他就已经在香港电影圈里摸爬滚打了25年。如果给吴宇森闯入好莱坞定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么“暴力”两个字最恰当不过。

1986年的《英雄本色》标志着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风格的确立,这直接影响了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的创作,甚至影响了随后10年间香港电影“重义气、重情义、重正义”的男儿剧情风格。进入美国后这种风格在好莱坞创作环境、美国电影题材和北美消费市场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吴宇森先后创作了《终极标靶》《断箭》等一批作品,这些电影兼具着美国商业大片气息与暴力美学风格。

△《碟中谍2》

进入好莱坞后,“暴力”的吴宇森更加积极的拥抱了商业化。从类型上,除了2002年的《风语者》和2004年的《记忆裂痕》,吴宇森的好莱坞电影几乎全部为动作片。其中尤其以2002年的《碟中谍2》最为成功。这部由派拉蒙影业出品,汤姆·克鲁斯、多格雷·斯科特等人主演的电影以5.45亿美元的成绩冠绝全球票房,并且领先第二名《角斗士》近一亿美元

李安:不停折腾的文艺导演

李安应该是现在好莱坞华人导演中最成功的一位。这要可能要归功于他不停的“折腾”。从出道以来,李安的每部作品都在做一些不同的尝试,这些尝试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电影技术和小众题材这三个点上。

在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上,李安可能是最成功的好莱坞华裔导演。从他个人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推手》里中国父亲与美国文化的碰撞,到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李安在美国话语体系下充分的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神韵。而《卧虎藏龙》更是用1500万的制作成本挑动了2.05亿的票房。

不过这没有妨碍他对新事物的尝试,尤其是电影新技术。最典型的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前者的3D技术和CG影像合成把这部电影推上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奖台;后者则尝试用120帧/秒的超高帧率突破电影业百年的拍摄传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的作品题材切入都很有趣: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传统武侠、同性恋、情色、人性隐喻,甚至是音乐会。这使得李安成为了好莱坞商业片中的另类,却也不失人文情怀。这一点李安与吴宇森差别很大,这两个对华人影坛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导演,一个积极拥抱了商业,而另一个则从一开始拥抱了文艺。

林诣彬:速度与激情

如果单说林诣彬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会陌生,不过他执导的电影《速度与激情》却是人尽皆知。林诣彬自1979年从台湾移民到美国,2002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便开始独立执导。四年后,他开始执导《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到现在共有8部,而林诣彬执导了该系列的4部,并且还将在2020年之后计划执导《速度与激情9》与《速度与激情10》。

△《速度与激情》

坐拥这个IP之上,林诣彬成为了好莱坞华人导演中平均票房最高的一位,但就他执导的《速度与激情》系列作品的平均票房就达到了2.9亿美元,其中最高的《速度与激情5》全球总票房为6.2亿。

温子仁:四两拨千斤的恐怖小子

最近《海王》的热映让温子仁走入了大众眼前。然而,温子仁第一次执导的作品便展现了过人的才华。2004年温子仁执导的《电锯惊魂》在全球引起轰动,甚至在一定层面上成为了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比如那句渗人的“I wanna play a game.”和那个骑着单车的木偶。随后温子仁一直担任《电锯惊魂》系列的制片人与编剧,从第一部到第七部,这个系列罕见的保持了剧情逻辑和人物关系的严谨,以及整体质量风格的稳定,让这个系列的评价和票房保持了鲜有的稳固。

 

从业经历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子仁一直在创作恐怖、惊悚类的作品,《死寂》《招魂》都是市场上同类型片的佼佼者。而这类影片的一大特点是投资成本小,市场收益则不少。《电锯惊魂》制片成本为120万美金,票房则达到5515万美金;《招魂》则以2000万的成本,撬动了3.1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甚至,据报道《电锯惊魂》的前期筹拍只用了5天,实际拍摄仅用了18天,所有演员都没有过彩排。主要拍摄场景浓缩在一座改装后的仓库内。

△《海王》拍摄情景

这不代表温子仁只会拍吓人的东西,在商业大片上,他依然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在执导《海王》前,林诣彬暂时退出了《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在临危受命的情况下,温子仁上马了这个1.9亿成本的商业影片项目,最终该片的全球总票房为15.1亿美金。从《速度和激情》系列的角度上看,该片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正如影迷热评所说:“对于这样一部逻辑混乱,为场面而而场面、为暴力而暴力、为速度而速度的动作片,我竟然喜欢到不行。”即使简单粗暴,粉丝依然喜欢。

朱浩伟:从青春歌舞,到商业剧情的转型

2004年,朱浩伟自南加大毕业后,就在洛杉矶好莱坞发展。他自小在美国长大,对美国核心价值文化可以说了如指掌。他曾执导了北美青春电影《舞出我人生2》和《舞出我人生3》,这个系列被北美影评人协会称为最经典的青春电影。较之其他导演,在美国文化中熏陶出来的朱浩伟对于电影中穿插歌舞的形式更得心应手。很多评论虽然指出了类似剧情单一结、构松散等负面评价,但就歌曲编排和舞蹈镜头剪辑来说,亮点很多。

最近五年里,朱浩伟似乎从青春歌舞中摆脱出来,商业改编成为了他这个阶段的新标签。他先后改编了美国漫画《特种部队:全面反击》、卡通片《Jem》、美籍作家关凯文的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分别执导创作了《特种部队2》《杰姆和全息图》和正在上映的《摘金奇缘》。

步入商业电影的朱浩伟的票房成绩并不差,《特种部队2》的票房达到了3.3亿美元、《惊天魔盗团2》虽然在北美票房只有6354万美元,但在中国内地获得了6.3亿的成绩。《摘金奇缘》虽然在中国折戟,截止11日票房也不过1123.8万人民币,但在北美却赚到了1.7亿美金。

黄毅瑜:电影幻想之外

黄毅瑜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剧情的奇思妙想。2000年,他的导演处女作《死神来了》的情节设置之巧妙令全球影迷为之惊叹。在这部“没有变态连环杀人魔,没有吸血鬼,没有邪恶的外星生物,没有超自然力量的鬼怪”的影片中,惊悚和恐惧直接来源于死亡本身。而用各种剧情巧合、线索伏笔把观众带入这个恐怖情境的黄毅瑜,已经在编剧和制片人的岗位上沉淀了15年。

△《死神来了5》

科幻是黄毅瑜最重要的作品类型。2001年上映《宇宙通缉令》算是很多人对于平行宇宙概念的启蒙,更重要的是,该片上映首周便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票房,和北美票房排行榜亚军的成绩,这让主演李连杰在好莱坞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在电影之外,黄毅瑜仍然在幻想类题材中闪光。1994年,他开始担任《X档案》的制片与编剧,该系列曾获得包括剧集类最佳编剧奖在内的16项艾美奖。从2012年以来,他连续5年担任著名系列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的制片人和编剧,该系列电视剧曾在开播时便斩获全美2.8的收视率。

结语

曾经踏入好莱坞的华人导演还包括香港影人唐季礼(1997,《脱线先生》)、美籍华人曾奕田(2007,《好莱坞华人》)、动画电影创作者许诚毅(2008,《功夫熊猫》)等等,从1993年香港导演王颖在北美创作的全亚裔演员阵容影片《喜福会》以后,华人出现在在好莱坞的身影便越来越多。

△《喜福会》

可是好莱坞漂泊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在2017年发表的报告中显示,在1100部接受调查的电影中,亚裔好莱坞导演只占据3.4%。亚裔电影创作者在好莱坞的生存环境只能说是“夹缝中求生存”,种族问题、文化问题、创作理念,都是摆在亚裔电影创作者之间需要逾越的鸿沟。随着亚洲经济、政治地位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中国本土导演进入好莱坞、华裔影人回归中国的趋势越来越强。

我们往往强调文化走出去,不过有的时候,回来,不失为一项优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