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门处的兵马战车古色古香,继而是神秘的“东汉双兽”,秦始皇兵马俑惟妙惟肖……在新西兰惠灵顿,一件件中国国宝就像驾着“祥云”穿越时空而来。12月15日,“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主题展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前来参观。

据介绍,此次展览为期5个月,展品包括从20余家博物馆挑选的8件兵俑、2件马俑、2件铜车马复制品,以及多件西周至汉代的玉石和青铜器。

1986年,兵马俑第一次在惠灵顿亮相,给很多新西兰民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0件秦始皇兵马俑展品在惠灵顿展出长达5个月,则是第一次。在展览主策展人莱斯看来,惠灵顿作为地震多发城市,能举办珍贵文物展览实属不易,对于新西兰观众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博物馆特别定制了防震支架,并反复调试,以确保每一件文物的安全。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吴玺表示,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秦始皇兵马俑再次来到新西兰,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新西兰现代文明之间一次“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交流互鉴。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埃文·威廉斯说,中国同新西兰人民分享这些重要的文化珍藏,体现了两国之间长期的友谊。为了回应这份深情厚谊,博物馆专门委托当地艺术家通过馆藏的中国物品形象创作了一件艺术品。

此次展览还将为当地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作为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重头戏,展览预计将吸引10万观众,有望给惠灵顿带来3300万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7元人民币)的收益。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长戴维·帕克表示,中国是新西兰最重要和增长最快的游客来源国,也是新西兰人第五大旅游目的地。除了开展自由贸易、合作推动国际机构改革,两国还可以在旅游、教育等领域建立起纽带,增进人民的相互了解。

近年来,新西兰与中国的文化联系不断加深。随着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日益临近,新西兰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不仅旅游从业者的常用短语手册中加入了中文,还有为政府工作人员开办的旅游商务中文培训班。

戴维·帕克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希望这个展览能鼓励更多新西兰人进一步了解中国。”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门处的兵马战车古色古香,继而是神秘的“东汉双兽”,秦始皇兵马俑惟妙惟肖……在新西兰惠灵顿,一件件中国国宝就像驾着“祥云”穿越时空而来。12月15日,“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主题展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前来参观。

据介绍,此次展览为期5个月,展品包括从20余家博物馆挑选的8件兵俑、2件马俑、2件铜车马复制品,以及多件西周至汉代的玉石和青铜器。

1986年,兵马俑第一次在惠灵顿亮相,给很多新西兰民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0件秦始皇兵马俑展品在惠灵顿展出长达5个月,则是第一次。在展览主策展人莱斯看来,惠灵顿作为地震多发城市,能举办珍贵文物展览实属不易,对于新西兰观众来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博物馆特别定制了防震支架,并反复调试,以确保每一件文物的安全。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吴玺表示,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秦始皇兵马俑再次来到新西兰,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新西兰现代文明之间一次“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交流互鉴。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埃文·威廉斯说,中国同新西兰人民分享这些重要的文化珍藏,体现了两国之间长期的友谊。为了回应这份深情厚谊,博物馆专门委托当地艺术家通过馆藏的中国物品形象创作了一件艺术品。

此次展览还将为当地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作为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重头戏,展览预计将吸引10万观众,有望给惠灵顿带来3300万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7元人民币)的收益。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长戴维·帕克表示,中国是新西兰最重要和增长最快的游客来源国,也是新西兰人第五大旅游目的地。除了开展自由贸易、合作推动国际机构改革,两国还可以在旅游、教育等领域建立起纽带,增进人民的相互了解。

近年来,新西兰与中国的文化联系不断加深。随着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日益临近,新西兰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不仅旅游从业者的常用短语手册中加入了中文,还有为政府工作人员开办的旅游商务中文培训班。

戴维·帕克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希望这个展览能鼓励更多新西兰人进一步了解中国。”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