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场化母基金的机遇与挑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场化母基金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专业化细分的产物,市场化母基金是否真的可以为新的基金投资人解决稀缺顶级基金的进入门槛问题?它又有哪些显著的优势?面临哪些竞争与挑战?

近年来,私募股权母基金因具有投资范围广、投资风险分散的优势,在我国发展迅猛。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引导基金外,各种市场化母基金数量也不断增加,融资额迅速扩大。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专业化细分的产物,市场化母基金是否真的可以为新的基金投资人解决稀缺顶级基金的进入门槛问题?它又有哪些显著的优势?面临哪些竞争与挑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读。

所谓市场化母基金,即没有政府参与的民间母基金,最重要的特点是资产配置多样化以分散风险。目前中国的市场化母基金尚处于未成熟阶段,总规模约5000亿人民币。而和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美国市场来比,这是非常小的规模,中国的市场化母基金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8月29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会员机构指出,有开展跨资产类别配置的投资业务需求的,可进行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备案,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的落地将推动母基金的规范化发展。

然而,伴随着宏观经济紧缩、行业监管趋严、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红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寒冬。根据清科集团统计的资料显示,2018年前11月募资总额为1.15万亿,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7%;而投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同比下降了6.6%,募投双降是经济周期走到低点时不可避免的情况。

从募资端来看

市场化母基金的募集比普通基金更困难,一方面是母基金的存续期较长,通常在8-10年,对于投资人来说流动性较差。而基于对管理成本的考量,只有设定更高的资金门槛,母基金管理人才有时间和精力运营,GP对待资金的态度将会趋向理性。这种双向选择涉及的问题,使得市场化母基金在募集时显得更加困难。此外,市场化母基金的募集在行业内还存在马太效应,即头部机构越做越好,后面的机构突围的难度则越来越大,不成熟的投资机构将面临淘汰的境地。

从投资端来看

由于国内的母基金从近几年开始兴起,缺乏历史数据作支撑,LP若要判断GP的能力,只能深入行业和项目层面做分析,但这对大多数的LP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正是由于LP对私募股权市场掌握的信息有限,信息不对称会增加投资的成本,因此GP对待市场化母基金的投资策略会更加谨慎,加剧了投融资的难度。因此,市场化母基金的GP需要有很好的基金选择能力,提升资产配置及投资项目的研判能力。

募资和投资是1.0时代要做好的事情

2.0时代管理和退出则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投后管理作为募投管退的中间环节,要求通过设计有效的管理机制,向子基金提供咨询、资本运作等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使得整个投资行为价值最大化。未来优质的GP要做到真正与项目融合,不光是为项目带来资金,同时为其赋能,提升价值,以帮助其在所处领域取得更多发展,对GP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募资难,投资贵,退出更难

在退出渠道方面,目前市场化母基金退出方式主要通过所投项目IPO或并购进行退出,缺少其他通道,退出渠道的不顺畅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此外,由于母基金是作为被投子基金的LP,难以掌控被投子基金的退出时点,这种交易结构设计的天然缺陷,也导致了产品在退出过程中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市场化母基金在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它需要高效的募集、专业化的投资、体系化的退出与运营管理。虽然今年的整体经济放缓,融资募资的难度加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政策方面来说

随着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及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的正式落实,母基金行业将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从参与主体方面来说,随着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加入,将有助于推动母基金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发展,调节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所占比重不均衡的现象。

从募资方面来说

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随着高净值客户数量的增加以及资产配置意识的提升,再经过正确的投资者教育和沟通,将有更多的高净值客户资金流向母基金市场。从这些角度来看,市场化母基金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场化母基金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专业化细分的产物,市场化母基金是否真的可以为新的基金投资人解决稀缺顶级基金的进入门槛问题?它又有哪些显著的优势?面临哪些竞争与挑战?

近年来,私募股权母基金因具有投资范围广、投资风险分散的优势,在我国发展迅猛。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引导基金外,各种市场化母基金数量也不断增加,融资额迅速扩大。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向专业化细分的产物,市场化母基金是否真的可以为新的基金投资人解决稀缺顶级基金的进入门槛问题?它又有哪些显著的优势?面临哪些竞争与挑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读。

所谓市场化母基金,即没有政府参与的民间母基金,最重要的特点是资产配置多样化以分散风险。目前中国的市场化母基金尚处于未成熟阶段,总规模约5000亿人民币。而和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美国市场来比,这是非常小的规模,中国的市场化母基金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8月29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会员机构指出,有开展跨资产类别配置的投资业务需求的,可进行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备案,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的落地将推动母基金的规范化发展。

然而,伴随着宏观经济紧缩、行业监管趋严、资本市场调整、产业红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寒冬。根据清科集团统计的资料显示,2018年前11月募资总额为1.15万亿,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7%;而投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同比下降了6.6%,募投双降是经济周期走到低点时不可避免的情况。

从募资端来看

市场化母基金的募集比普通基金更困难,一方面是母基金的存续期较长,通常在8-10年,对于投资人来说流动性较差。而基于对管理成本的考量,只有设定更高的资金门槛,母基金管理人才有时间和精力运营,GP对待资金的态度将会趋向理性。这种双向选择涉及的问题,使得市场化母基金在募集时显得更加困难。此外,市场化母基金的募集在行业内还存在马太效应,即头部机构越做越好,后面的机构突围的难度则越来越大,不成熟的投资机构将面临淘汰的境地。

从投资端来看

由于国内的母基金从近几年开始兴起,缺乏历史数据作支撑,LP若要判断GP的能力,只能深入行业和项目层面做分析,但这对大多数的LP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正是由于LP对私募股权市场掌握的信息有限,信息不对称会增加投资的成本,因此GP对待市场化母基金的投资策略会更加谨慎,加剧了投融资的难度。因此,市场化母基金的GP需要有很好的基金选择能力,提升资产配置及投资项目的研判能力。

募资和投资是1.0时代要做好的事情

2.0时代管理和退出则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投后管理作为募投管退的中间环节,要求通过设计有效的管理机制,向子基金提供咨询、资本运作等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使得整个投资行为价值最大化。未来优质的GP要做到真正与项目融合,不光是为项目带来资金,同时为其赋能,提升价值,以帮助其在所处领域取得更多发展,对GP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募资难,投资贵,退出更难

在退出渠道方面,目前市场化母基金退出方式主要通过所投项目IPO或并购进行退出,缺少其他通道,退出渠道的不顺畅必然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此外,由于母基金是作为被投子基金的LP,难以掌控被投子基金的退出时点,这种交易结构设计的天然缺陷,也导致了产品在退出过程中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市场化母基金在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它需要高效的募集、专业化的投资、体系化的退出与运营管理。虽然今年的整体经济放缓,融资募资的难度加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政策方面来说

随着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及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的正式落实,母基金行业将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从参与主体方面来说,随着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加入,将有助于推动母基金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发展,调节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所占比重不均衡的现象。

从募资方面来说

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随着高净值客户数量的增加以及资产配置意识的提升,再经过正确的投资者教育和沟通,将有更多的高净值客户资金流向母基金市场。从这些角度来看,市场化母基金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