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拷问央企拆拆合合20年轮回:能站住脚的改革逻辑到底在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拷问央企拆拆合合20年轮回:能站住脚的改革逻辑到底在哪里?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合并是要做大做强,与跨国公司竞争,增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理由,真的成立吗?

文/华夏能源网特约作者德鲁克之旅

近期,央企合并整合成为了企业界和资本界的一大热门话题!

先是中国南车和北车的合并,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奇迹,一路横冲直撞多个涨停之后,南北车的市值之和已经超过了波音。于是各种声音甚嚣尘上,两桶油要合并,南北船要合并,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要合并……

到底是不是央企真的都要合并?真假不知道!但在昨天,这样的传言再度在A股市场搅起了风浪!众多中字头央企齐齐奔涨停,就连巨无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双双涨停了,这样子的疯狂在A股市场可谓难得一见!

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一消息与股市上涨的关系,可能股市本来就要涨,合并传闻不过是加了一把火。笔者更想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改革路径对央企真的好吗?对中国经济好吗?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央企属于中央各部委,比如纺织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朱总理主政时期,这些部委被撤销,企业也被拆分,这是九十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的事,当时的改革思路,一是切分,二是上市。切分,是为了打破垄断,形成互相之间的竞争。上市,是为了融资,也是希望小股东对央企有一点点制约。

尽管这一轮的央企改革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但成效却是异常显著的。正是国企改革和中国加入WTO的红利,促成了中国经济从世纪之交到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轮的高速发展。

如今被称为又一个改革元年。但央企改革的思路却是合并,类似南北车这样的合并,以及传闻中的其他众多中字头央企的整合。为什么同样是改革,操作思路却完全相背?上一轮的基调是拆分,这一轮的基调却变成了合并。一个成功的改革有其基本的逻辑,拆和分的逻辑都是什么?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合并是要做大做强,与跨国公司竞争,增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理由,真的成立吗?

首先,依靠行政力量捏合的大企业,肯定不是一个强大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才是真正强大的企业。

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管理底蕴,与其自身能力不相称的规模反而会成为它的负担,会把它压垮。当年大学的合并潮就是教训,这些完全依靠行政力量打造的大的大学,与国际名校竞争的结果,就是现在大量的孩子出国求学。我们赢了还是输了?

当年拆分国企的目的是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态势。如今合并国企,是因为环境发生变化了吗?没有,能源、电信、电力、航空、铁路,这些所谓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还是央企在把持,几乎没有外来者。把这些央企合并,不就是变成一家独大吗?不就是回到上一轮改革之前吗?这样的轮回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在国内市场依靠垄断和行政保护得以生存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能有竞争能力?在内河游泳还得依靠政府抛给你的救生圈,居然信誓旦旦地要到海里去。而且政府的救生圈在淡水中有效,在海水中是无效的。去看看我们的央企,之前开展的一些国际业务,到底是经验多还是教训多?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与企业规模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两个不会游泳的家伙绑在一起还是不会游泳。再说了,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国内市场的界限趋于模糊,国际国内市场的规定趋于一致,在国内市场混的好,在国际市场大致也不会太差。说合并起来就能畅游大海就能与鲨鱼搏击,真的很让人无语。

合并以后企业之间文化的融合,派系的消弭,还有多出来的官员的安排,一系列头疼的事情,真是替他们着急。不要说一加一大于二,能不小于二就谢天谢地了。

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改革思路,总的来说是市场配置资料,国企改革的思路,主要的路径是混合所有制。央企合并,纯粹是行政调度,与市场配置毫不搭界,也没有一点点混合制的影子。

打着改革旗号的央企合并,怎么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拷问央企拆拆合合20年轮回:能站住脚的改革逻辑到底在哪里?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合并是要做大做强,与跨国公司竞争,增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理由,真的成立吗?

文/华夏能源网特约作者德鲁克之旅

近期,央企合并整合成为了企业界和资本界的一大热门话题!

先是中国南车和北车的合并,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奇迹,一路横冲直撞多个涨停之后,南北车的市值之和已经超过了波音。于是各种声音甚嚣尘上,两桶油要合并,南北船要合并,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要合并……

到底是不是央企真的都要合并?真假不知道!但在昨天,这样的传言再度在A股市场搅起了风浪!众多中字头央企齐齐奔涨停,就连巨无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双双涨停了,这样子的疯狂在A股市场可谓难得一见!

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一消息与股市上涨的关系,可能股市本来就要涨,合并传闻不过是加了一把火。笔者更想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改革路径对央企真的好吗?对中国经济好吗?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央企属于中央各部委,比如纺织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朱总理主政时期,这些部委被撤销,企业也被拆分,这是九十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的事,当时的改革思路,一是切分,二是上市。切分,是为了打破垄断,形成互相之间的竞争。上市,是为了融资,也是希望小股东对央企有一点点制约。

尽管这一轮的央企改革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但成效却是异常显著的。正是国企改革和中国加入WTO的红利,促成了中国经济从世纪之交到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轮的高速发展。

如今被称为又一个改革元年。但央企改革的思路却是合并,类似南北车这样的合并,以及传闻中的其他众多中字头央企的整合。为什么同样是改革,操作思路却完全相背?上一轮的基调是拆分,这一轮的基调却变成了合并。一个成功的改革有其基本的逻辑,拆和分的逻辑都是什么?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合并是要做大做强,与跨国公司竞争,增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理由,真的成立吗?

首先,依靠行政力量捏合的大企业,肯定不是一个强大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才是真正强大的企业。

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管理底蕴,与其自身能力不相称的规模反而会成为它的负担,会把它压垮。当年大学的合并潮就是教训,这些完全依靠行政力量打造的大的大学,与国际名校竞争的结果,就是现在大量的孩子出国求学。我们赢了还是输了?

当年拆分国企的目的是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态势。如今合并国企,是因为环境发生变化了吗?没有,能源、电信、电力、航空、铁路,这些所谓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还是央企在把持,几乎没有外来者。把这些央企合并,不就是变成一家独大吗?不就是回到上一轮改革之前吗?这样的轮回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在国内市场依靠垄断和行政保护得以生存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能有竞争能力?在内河游泳还得依靠政府抛给你的救生圈,居然信誓旦旦地要到海里去。而且政府的救生圈在淡水中有效,在海水中是无效的。去看看我们的央企,之前开展的一些国际业务,到底是经验多还是教训多?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与企业规模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两个不会游泳的家伙绑在一起还是不会游泳。再说了,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国内市场的界限趋于模糊,国际国内市场的规定趋于一致,在国内市场混的好,在国际市场大致也不会太差。说合并起来就能畅游大海就能与鲨鱼搏击,真的很让人无语。

合并以后企业之间文化的融合,派系的消弭,还有多出来的官员的安排,一系列头疼的事情,真是替他们着急。不要说一加一大于二,能不小于二就谢天谢地了。

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改革思路,总的来说是市场配置资料,国企改革的思路,主要的路径是混合所有制。央企合并,纯粹是行政调度,与市场配置毫不搭界,也没有一点点混合制的影子。

打着改革旗号的央企合并,怎么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