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士再保险张永强:保险科技将成万亿健康险市场的“催化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士再保险张永强:保险科技将成万亿健康险市场的“催化剂”

两位数复合增长率、万亿保费规模、整个亚洲1.8万亿美元的保障缺口,健康险在飞速增长的同时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保险科技将继续催化整个规模巨大的市场。

图片来源:AFP

这是一个万亿的市场。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入局、数千款健康险产品,健康险市场正处在过去十年来的“风口”。

根据瑞士再保险发布的《亚洲健康保障缺口》研究报告,2017年亚洲健康保障缺口持续扩大至1.8万亿美元,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7.4%,全球新兴市场的健康保障缺口估计为2.9万亿美元。

瑞士再保险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部负责人张永强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我们看到亚洲市场存在巨大的健康保障缺口,但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平因素,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个人负担能力等方面局限,这些缺口并不意味着一定转化为保险需求。但对中国而言,在老龄化、城镇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叠加因素影响下,在国内消费者对医疗健康质量要求日渐提高的刚性需要的前提下,商业保险有条件,也有机会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配合政府逐步弥合健康保障缺口,提高社会的韧性。”

“而保险科技对缩小保障缺口的作用意义非凡。以健康险为圆心,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都在画自己的健康生态圈,”张永强补充道。

健康险成为保险种类中最先“破局”的现象级产品,根据行业披露的公开信息,健康保险业务总量过去五年内增长近4倍、百万医疗险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产品、过去三年间百万医疗保险全行业每年超过千万保单的数量是行业所始料未及的。

“事实上,具体到寿险健康险公司经营各环节,从触达客户(或客户如何认识和接触保险)、提升投保效率、改善核保定价能力、承保后的互动和理赔管理等全流程都迎来了保险科技带来的改变,”张永强总结到。保险科技对保险价值链的改变在不同环节可能有改进升级,也可能创新重塑。

审视保险业务经营各环节,首先从触达客户,或如何让消费者更好地接触保险这个角度,保险科技的运用在普及保险教育、扩大被保险人人群和缩小社会保障缺口等方面贡献巨大:很多传统大型寿险公司利用保险科技,赋能自己的核心代理人渠道,使其可以更有效地发展新用户以及管理已有客户保险需求。如平安人寿推出的社交辅助营销系统2018年就触达2.2亿人次;具备流量和场景的非传统保险平台也展示出巨大活力:例如支付保上销售的好医保产品每天可以出单近3万单,而微保上的月活用户近2000万。

“另一个比较具备潜力和前景的应用是在核保和定价环节。瑞士再保险的自动核保平台Magnum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核保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显示了技术带给行业的可能性,”张表示。

对于下一步的方向,目前业内讨论很多,但并没有真正有效突破,即对于客户如何去进行有效的风险筛查,个性化的核保和定价,这也许是保险科技中大数据的核心应用的领域之一。现在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数据主要是保险相关数据,互联网公司有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多维度大数据,例如有个人的行为数据和社交数据,这是两个维度的数据。在合法合规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例如使用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Y)和大数据(X)来进行建模,融合催化出非传统定价或前瞻性核保在未来某个时点是可能的,大数据是否会颠覆保险业的大数法则,这对行业会是一个挑战,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做到。

目前,商业健康险正与健康管理服务、医疗产业等业态协同,保险科技也在推动着很多保险公司的大健康产业布局。包括老六家大型寿险公司在内的传统保险公司,以及众安等新兴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内,都在进行不同的布局尝试,或通过投资或通过业务整合延伸至健康保险的上下游产业链,健康生态圈正逐步搭建。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近期瑞士再保险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研,其中针对健康险产品的调研显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需求、影响购买和决策的流程的各种变量也各不相同。这项调研利用了不同的建模方法,细分消费者人群,模拟购买偏好,辅以行为经济学分析、保险科技等手段改善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帮助保险公司做出正确选择。

张永强还表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借鉴的是,可以在某些特定产品线或细分市场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和我们的寿险模式比较相像的韩国,两家份额排名很小的公司有成功的案例,一家是丘博保险在牙科保险做到了韩国第一且获得巨大成功,一家LINA(CIGNA在韩国的子公司)在老龄人群(投保人群大于60岁)的保险业务收入中做到了韩国市场第一。梳理和建立核心能力,把某一个细分市场做到最强也是一种模式。当然知易行难,需要管理层和股东的耐心,保险科技将提升服务效率并升级和重塑保险行业,但行业需要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不会改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士再保险张永强:保险科技将成万亿健康险市场的“催化剂”

两位数复合增长率、万亿保费规模、整个亚洲1.8万亿美元的保障缺口,健康险在飞速增长的同时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保险科技将继续催化整个规模巨大的市场。

图片来源:AFP

这是一个万亿的市场。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入局、数千款健康险产品,健康险市场正处在过去十年来的“风口”。

根据瑞士再保险发布的《亚洲健康保障缺口》研究报告,2017年亚洲健康保障缺口持续扩大至1.8万亿美元,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7.4%,全球新兴市场的健康保障缺口估计为2.9万亿美元。

瑞士再保险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部负责人张永强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我们看到亚洲市场存在巨大的健康保障缺口,但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平因素,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个人负担能力等方面局限,这些缺口并不意味着一定转化为保险需求。但对中国而言,在老龄化、城镇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叠加因素影响下,在国内消费者对医疗健康质量要求日渐提高的刚性需要的前提下,商业保险有条件,也有机会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配合政府逐步弥合健康保障缺口,提高社会的韧性。”

“而保险科技对缩小保障缺口的作用意义非凡。以健康险为圆心,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都在画自己的健康生态圈,”张永强补充道。

健康险成为保险种类中最先“破局”的现象级产品,根据行业披露的公开信息,健康保险业务总量过去五年内增长近4倍、百万医疗险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产品、过去三年间百万医疗保险全行业每年超过千万保单的数量是行业所始料未及的。

“事实上,具体到寿险健康险公司经营各环节,从触达客户(或客户如何认识和接触保险)、提升投保效率、改善核保定价能力、承保后的互动和理赔管理等全流程都迎来了保险科技带来的改变,”张永强总结到。保险科技对保险价值链的改变在不同环节可能有改进升级,也可能创新重塑。

审视保险业务经营各环节,首先从触达客户,或如何让消费者更好地接触保险这个角度,保险科技的运用在普及保险教育、扩大被保险人人群和缩小社会保障缺口等方面贡献巨大:很多传统大型寿险公司利用保险科技,赋能自己的核心代理人渠道,使其可以更有效地发展新用户以及管理已有客户保险需求。如平安人寿推出的社交辅助营销系统2018年就触达2.2亿人次;具备流量和场景的非传统保险平台也展示出巨大活力:例如支付保上销售的好医保产品每天可以出单近3万单,而微保上的月活用户近2000万。

“另一个比较具备潜力和前景的应用是在核保和定价环节。瑞士再保险的自动核保平台Magnum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核保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显示了技术带给行业的可能性,”张表示。

对于下一步的方向,目前业内讨论很多,但并没有真正有效突破,即对于客户如何去进行有效的风险筛查,个性化的核保和定价,这也许是保险科技中大数据的核心应用的领域之一。现在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数据主要是保险相关数据,互联网公司有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多维度大数据,例如有个人的行为数据和社交数据,这是两个维度的数据。在合法合规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例如使用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Y)和大数据(X)来进行建模,融合催化出非传统定价或前瞻性核保在未来某个时点是可能的,大数据是否会颠覆保险业的大数法则,这对行业会是一个挑战,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做到。

目前,商业健康险正与健康管理服务、医疗产业等业态协同,保险科技也在推动着很多保险公司的大健康产业布局。包括老六家大型寿险公司在内的传统保险公司,以及众安等新兴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内,都在进行不同的布局尝试,或通过投资或通过业务整合延伸至健康保险的上下游产业链,健康生态圈正逐步搭建。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近期瑞士再保险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研,其中针对健康险产品的调研显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需求、影响购买和决策的流程的各种变量也各不相同。这项调研利用了不同的建模方法,细分消费者人群,模拟购买偏好,辅以行为经济学分析、保险科技等手段改善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帮助保险公司做出正确选择。

张永强还表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借鉴的是,可以在某些特定产品线或细分市场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和我们的寿险模式比较相像的韩国,两家份额排名很小的公司有成功的案例,一家是丘博保险在牙科保险做到了韩国第一且获得巨大成功,一家LINA(CIGNA在韩国的子公司)在老龄人群(投保人群大于60岁)的保险业务收入中做到了韩国市场第一。梳理和建立核心能力,把某一个细分市场做到最强也是一种模式。当然知易行难,需要管理层和股东的耐心,保险科技将提升服务效率并升级和重塑保险行业,但行业需要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不会改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