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人机助推农业数字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人机助推农业数字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无人机产业依托制造业升级的优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突飞猛进,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生产与应用领域的领先国家。

文/何金键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无人机产业依托制造业升级的优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突飞猛进,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生产与应用领域的领先国家。

据了解,截至2017年,全国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128万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8.7万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的服务组织数量达到4.67万个,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6.8万个。以广东的无人机生产企业极飞科技为例,该企业表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已达农业无人机数量为21,731架,认证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已经超过28000人。

中国农机工业化协会秘书长宁学贵表示,中国农机装备的数字化有了快速发展,像北斗导航等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农机装备的标配和有效手段。同时,现在行业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数字化大数据的共享和更有效的应用,没办法突破企业之间的门槛或者竞争。

极飞P系列2019款植保无人机

从“小趋势”到“大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称,最近这几年在全世界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上,农业无人机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际上,精准航空技术是数字农业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也是数字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几年整个植保无人机领域发展非常快,去年全国农人技术推广中心统计只有1.4万家,今年已发展两三倍了,差不多有三倍。其实这个发展是非常快的。今年国家评中国农业农村十个技术的时候,把植保无人机作为第六个新装备提出来,一共评出十个。”兰玉彬感叹说,我们在2014年做实验的时候,用飞机喷完农药以后,农民不相信无人机喷洒的效果,农民还去喷第二遍,现在当地农户对这个都得非常接受了。

“我们做过一个调研,随机微信调研,你知不知道无人机可以打药,可以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无人机打药可以让农药的残留降到最低,99%的人不知道。”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称,但他们可能每吃一个馒头,就有一个馒头的小麦是来自无人机管理的。今天1%的人的农田在用无人机管理了,参与的人只有在座的人,全中国不到5万人,生产人口不到万分之一他们完成了中国5%的农田的数字化或者自动化,这就是小趋势的一个特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数字化与传统产业协同增强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认为,农业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有些东西跟气候、天气、环境、土壤方方面面有关联。

“在农业种植中,每个种植者要做出超过40项决策,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黄伟东表示,比如种子用什么,怎么抵制病虫草害,还要考虑到经济环境等等问题。黄伟东表示,根据土壤、环境方方面面的条件,以及病虫草害的监测整合出来的解决方案,是可以帮助种植者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的。

“从这两三年来看,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急速的转变,中国农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科学和数据化种植方案上进行转变。”麦飞科技创始人宫华泽称。

“数据农业的空间数据,缺少不了无人机平台采集过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产品还可以起到一个作用,能够为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知识决策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让他们通过一些数据产品反向了解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究竟是怎么来的。”

宫华泽表示,他们通过公开的数据收集做的中国数据农业的分布图,从切入角度的行业看,排名前三位是农田物联网、数据服务和农场管理。排在前四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

来自台湾的曾明宝博士称,“这个领域让我最震撼的是,我们抽了不下几十万个作物的样品,我们发现无人机打药,农药的残留比传统药物的残留更低。”

“植物逆境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环境,比如说温度太高、太低,水分太高太少等影响。还有一部分属于营养,一部分属于病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三个方面的影像做叠加,我们就可以去综合判断问题出在哪里。”

金融助推行业数字化发展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集中点是11点到下午4点,而我们的客户有8.66%在半夜凌晨使用,这也体现我们农业生产的三农用户真的很累。”蚂蚁金服集团农村事业部技术负责人郑佳表示,如果拿出手机,半夜就可以贷款,天亮之后就可以考虑好到哪里去用这笔钱,这就是数字普惠金融对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突破。”

“很多农业的细分行业数字化水平发展的非常高了。”郑佳表示,要服务一个三农用户,传统的金融机构平均每笔成本要达到2000块钱,而网商银行每笔成本是2.3元钱。

在农业数字化上除了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移动支付企业闻到商机外,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甘示弱。

12月,招商银行宣布对极飞科技的合作伙伴,给予1亿元规模的首期信贷支持,帮助经销商或者农场扩大经营规模,助推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进程。

广州招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夏敏发布对极飞1亿元规模的信贷支持

无人机农业数字化竞争激烈

“全国大范围移动的无人机,占比并不是特别高,无人机在当地作业活动半径超过小于50公里范围的占了66%,超过了500公里的运转的只有13%。”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在2018年极飞科技年度大会上透露说,2018年一年,大量的新用户加入到农业的渠道里来,他们扎根于服务本地,并不是全国范围的调度跑动。

可见,植保无人机智能化应用已经被广大农村接受,经历过这几年的价格战,现在已经进入了拼服务、拼技术的阶段。农民不但希望可以用上无人机,还期待更高效、更便捷地使用。

“为了提高更高的效率,我们需要提高它的喷洒流量。因此,我们做了更多的测试与实验以后,我们把P系列的2019款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也做了相应的提升。我们原来的飞行速度是8米每秒,现在允许飞行到12米每秒。”彭斌介绍。

“全球的农业效率都在提升,而且在趋同,他们一分钟打一亩地的效率是一样的。这时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全球效率的趋同,哪里的地便宜,哪里的农产品就便宜。”极飞科技龚槚钦在产品发布会上称。

同样在12月初,广东的无人机生产企业大疆在布新款植保无人机产品的时候也强调了作业效率问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及效果的提升将会是植保无人机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据了解,极飞科技2019款P系列植保无人机,机身刚性进一步升级,IP67级整机模块化防水,可装载最大16升的药箱,每小时空中喷洒效率可达210亩,大幅节省人力成本;采用第二代智能药箱,无需流量计即可精准计算喷洒流量,进一步提升喷洒精度。另外,极飞科技还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服务计划,帮助极飞用户减少运营成本,为服务推广带来可持续增长的收益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人机助推农业数字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无人机产业依托制造业升级的优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突飞猛进,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生产与应用领域的领先国家。

文/何金键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无人机产业依托制造业升级的优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突飞猛进,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无人机生产与应用领域的领先国家。

据了解,截至2017年,全国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128万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8.7万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的服务组织数量达到4.67万个,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6.8万个。以广东的无人机生产企业极飞科技为例,该企业表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已达农业无人机数量为21,731架,认证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已经超过28000人。

中国农机工业化协会秘书长宁学贵表示,中国农机装备的数字化有了快速发展,像北斗导航等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农机装备的标配和有效手段。同时,现在行业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数字化大数据的共享和更有效的应用,没办法突破企业之间的门槛或者竞争。

极飞P系列2019款植保无人机

从“小趋势”到“大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称,最近这几年在全世界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上,农业无人机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际上,精准航空技术是数字农业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也是数字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几年整个植保无人机领域发展非常快,去年全国农人技术推广中心统计只有1.4万家,今年已发展两三倍了,差不多有三倍。其实这个发展是非常快的。今年国家评中国农业农村十个技术的时候,把植保无人机作为第六个新装备提出来,一共评出十个。”兰玉彬感叹说,我们在2014年做实验的时候,用飞机喷完农药以后,农民不相信无人机喷洒的效果,农民还去喷第二遍,现在当地农户对这个都得非常接受了。

“我们做过一个调研,随机微信调研,你知不知道无人机可以打药,可以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无人机打药可以让农药的残留降到最低,99%的人不知道。”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称,但他们可能每吃一个馒头,就有一个馒头的小麦是来自无人机管理的。今天1%的人的农田在用无人机管理了,参与的人只有在座的人,全中国不到5万人,生产人口不到万分之一他们完成了中国5%的农田的数字化或者自动化,这就是小趋势的一个特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数字化与传统产业协同增强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认为,农业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有些东西跟气候、天气、环境、土壤方方面面有关联。

“在农业种植中,每个种植者要做出超过40项决策,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黄伟东表示,比如种子用什么,怎么抵制病虫草害,还要考虑到经济环境等等问题。黄伟东表示,根据土壤、环境方方面面的条件,以及病虫草害的监测整合出来的解决方案,是可以帮助种植者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的。

“从这两三年来看,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急速的转变,中国农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科学和数据化种植方案上进行转变。”麦飞科技创始人宫华泽称。

“数据农业的空间数据,缺少不了无人机平台采集过来的数据。这些数据产品还可以起到一个作用,能够为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知识决策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让他们通过一些数据产品反向了解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究竟是怎么来的。”

宫华泽表示,他们通过公开的数据收集做的中国数据农业的分布图,从切入角度的行业看,排名前三位是农田物联网、数据服务和农场管理。排在前四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

来自台湾的曾明宝博士称,“这个领域让我最震撼的是,我们抽了不下几十万个作物的样品,我们发现无人机打药,农药的残留比传统药物的残留更低。”

“植物逆境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环境,比如说温度太高、太低,水分太高太少等影响。还有一部分属于营养,一部分属于病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三个方面的影像做叠加,我们就可以去综合判断问题出在哪里。”

金融助推行业数字化发展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集中点是11点到下午4点,而我们的客户有8.66%在半夜凌晨使用,这也体现我们农业生产的三农用户真的很累。”蚂蚁金服集团农村事业部技术负责人郑佳表示,如果拿出手机,半夜就可以贷款,天亮之后就可以考虑好到哪里去用这笔钱,这就是数字普惠金融对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突破。”

“很多农业的细分行业数字化水平发展的非常高了。”郑佳表示,要服务一个三农用户,传统的金融机构平均每笔成本要达到2000块钱,而网商银行每笔成本是2.3元钱。

在农业数字化上除了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移动支付企业闻到商机外,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甘示弱。

12月,招商银行宣布对极飞科技的合作伙伴,给予1亿元规模的首期信贷支持,帮助经销商或者农场扩大经营规模,助推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进程。

广州招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夏敏发布对极飞1亿元规模的信贷支持

无人机农业数字化竞争激烈

“全国大范围移动的无人机,占比并不是特别高,无人机在当地作业活动半径超过小于50公里范围的占了66%,超过了500公里的运转的只有13%。”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在2018年极飞科技年度大会上透露说,2018年一年,大量的新用户加入到农业的渠道里来,他们扎根于服务本地,并不是全国范围的调度跑动。

可见,植保无人机智能化应用已经被广大农村接受,经历过这几年的价格战,现在已经进入了拼服务、拼技术的阶段。农民不但希望可以用上无人机,还期待更高效、更便捷地使用。

“为了提高更高的效率,我们需要提高它的喷洒流量。因此,我们做了更多的测试与实验以后,我们把P系列的2019款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也做了相应的提升。我们原来的飞行速度是8米每秒,现在允许飞行到12米每秒。”彭斌介绍。

“全球的农业效率都在提升,而且在趋同,他们一分钟打一亩地的效率是一样的。这时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全球效率的趋同,哪里的地便宜,哪里的农产品就便宜。”极飞科技龚槚钦在产品发布会上称。

同样在12月初,广东的无人机生产企业大疆在布新款植保无人机产品的时候也强调了作业效率问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及效果的提升将会是植保无人机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据了解,极飞科技2019款P系列植保无人机,机身刚性进一步升级,IP67级整机模块化防水,可装载最大16升的药箱,每小时空中喷洒效率可达210亩,大幅节省人力成本;采用第二代智能药箱,无需流量计即可精准计算喷洒流量,进一步提升喷洒精度。另外,极飞科技还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服务计划,帮助极飞用户减少运营成本,为服务推广带来可持续增长的收益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