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富与记者,谁在说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富与记者,谁在说谎?

如同一场华丽唯美的剧幕,带着美好的愿景,一场舞台剧开始了。只有演员知道幕后的忙乱,但没有关系,终有一个大人物在支撑着一切,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梦想。

文/北京客.京妞儿

雾霾中,人们在等待奇迹发生,人们在等待毒药发作。

人们希望的是前者,而有人闭上了眼睛,小声说,结局终要到来。

如同一场华丽唯美的剧幕,带着美好的愿景,一场舞台剧开始了。只有演员知道幕后的忙乱,但没有关系,终有一个大人物在支撑着一切,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梦想。我们希望这场剧永远不会落幕,因为谁也不想看到乱糟糟的后台。

 

(一)疯狂的股市

不到4年时间,市值涨了80倍!股价翻了27倍!理论上来说,如果你在2011年花10万元港币买了汉能薄膜的股票,你现在回收这笔投资,你账户上大约会是270万港元。

天啊,短短3年多的时间,作为小股民的你依靠一只股票就晋升为一名中产阶级,或是成为一个小公司的老板,成为绝对的金领。

但我觉得大可不必过于惊讶,那诸多投资1000万的老板们,现在因为这只神奇的股票,每个人账户上有了2.7亿的数字。

这个世界太过疯狂,而有人接受了这种疯狂。回应股价的狂奔,汉能控股集团——现在汉能薄膜母公司的老板李河君就说,汉能是全球薄膜太阳能的领导者,市场给了最有力的回答——薄膜发电代表未来的方向。

他用市场本身回答了市场。

而媒体则为不明就里找了一个词语,说这是一只“妖股”。

而一位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则说,我的确认为——汉能的财务数据很不寻常。

而证券市场的一位投资人士说,没读懂汉能(也可以说没有读懂市场)的人,都赔得很惨!

这句话原本是汉能老板李河君的话,他是来形容那些看空汉能的人。但显然上述证券人士表达的是皆然相反的意思。

无论如何,最终只看结果。股民们看懂了一个基本现实,汉能薄膜股票暴涨。

而媒体看懂了一个基本现实,随着汉能薄膜股价的暴涨,汉能薄膜的市值从2011年40亿港元翻了80倍,在这个月的23日超过了3200亿港元,李河君成了首富。

然而,基于公众的兴趣,媒体并不愿意仅仅接受现实,他们疑惑,中国最大核电运营企业中广核的市值才3000多亿港元,而汉能薄膜凭什么超过中广核?汉能又有什么?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汉能薄膜的固定资产仅为3.49亿元,而公司绝大部分长期资产属于无形资产及商誉,为90亿元。这与汉能薄膜在资本市场的价值相比,已经只是一个零头。

而在汉能股价暴涨背后,光伏薄膜业务被如此看好让业内人看不明白。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晶硅技术,即利用多晶硅和单晶硅为原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另一种是薄膜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非晶硅材料制造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更薄、更轻,另外还有折叠、弯曲等特性。但现实是,在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中,薄膜技术因为光电转换率低以及成本过高、经济型不足而缺乏竞争力,成为了光伏市场的非主流,仅占10%的份额。由于我国光伏起步晚,薄膜应用在国内光伏市场更是连10%的份额也未达到。

在晶硅技术主导的光伏行业,诞生了彭小辉、施正荣这样曾经的顶级富豪,而薄膜太阳能企业一直寂寂无闻,直到李河君出现。

(二)谁在撒谎?

这个首富到底惹谁了?无论是坐汽车的李书福,还是电商马云,没有首富像李河君这样被舆论困扰,且与媒体纠缠不休,甚至要对簿公堂。

从4月14日汉能向《中国企业家》发出有关“失实报道”的声明,到4月26日汉能向《第一财经日报》发出另一份类似性质的声明,到目前为止,汉能官网主页的头四条全被相关内容占据,汉能旋入“媒体怪圈”。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爆出汉能生产基地等一系列质疑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用近一个月时间走访汉能的9个生产基地,以各基地的具体情况来呈现汉能的现状。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汉能在生产基地方面有两点问题。第一,已经投产的几个生产基地产能利用不足。产能利用不充分往往透视出企业的销售情况不佳。第二,未投产的几个基地建设、投产进展与计划不符。这也暗含汉能当前的发展并不顺利。

第一财经日报用四个整版的报道了汉能。一天后,汉能对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作出回应,但并未详解自己的产能及建设情况。

汉能在声明中说,除南京基地由于技术路线更改调整建设计划之外,其它基地全部建成并投产,目前都在满负荷生产。

双方传达出的信息间有明显的矛盾与冲突。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汉能青海生产基地建设停滞,仅完成26亿投资中的7.2亿。而按照汉能的声明表示,除南京汉能生产基地外,其它基地全部建成并投产。谁在撒谎?

根据一财报道,汉能河源基地计划投资210亿元,在多栋厂房中只利用了2栋。汉能四川基地2015年已经正常运转,但产能未完全释放。按照汉能的声明,“目前都在满负荷生产”。谁在撒谎?

汉能还给出了具体的情景,其在声明中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全部基地都没有放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并且受到了四川双流、浙江长兴等各地政府领导的节日慰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明同志前往汉能长兴基地视察慰问”。

这描绘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一财的报道中,并没有说四川、浙江的两大生产基地停产或未正常生产。但是一财质疑,青海汉能、黑龙江汉能、海口汉能、禹城汉能这些基地目前没有按照计划完工投产。那么,这些生产基地是否属于汉能“全部基地”范畴,到底有没有投产?有没有里面的员工能发个微博、朋友圈啥的证实一下,春节都未放假的汉能工厂到底是有多忙,是不是现在还在加班加点?

其实,关于9大基地的具体情况,无人比汉能更清楚。但令人疑惑的是,汉能并无回应和详解其中的疑点,这依然是个谜。

(三) 汉能的运作

用万物能量之源——阳光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这是多大一个梦想。我们不能质疑任何梦想,更何况这个梦想正在解决影响每个人的雾霾问题。所以,我听到有人说,无论遭到怎样的质疑,我希望汉能坚持下去。

但如果汉能的坚持背后,中小投资者在为一个充满风险的上市公司买单,政府需要为一些不靠谱的项目垫付银行资金,员工可能面临企业战略风险而失业,一切则需要另一番考量。当然,我们希望这一切不要发生。

我们只能粗略的来畅想一下汉能所发布信息下应该呈现的景象。

按照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整个太阳能装机中的10%份额来计算,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为45吉瓦,其中薄膜太阳能电站装机约为4.5吉瓦。由于中国薄膜光伏电站装机比例更低,2014年,国内薄膜光伏电站装机可能不到1吉瓦。

而当前,汉能对外公布已经实现的产能为3吉瓦,且在满负荷生产,相当于汉能的生产基地一年实际生产出3吉瓦的太阳能薄膜电池。这意味着,对于眼下,全球60%的薄膜光伏电站都要用到汉能的产品,否则,汉能产品可能面临积压。

而对于汉能在全球市场的这一好消息,以及对于产品积压的坏消息,我们都没有有任何相关信息。

假设全中国的薄膜太阳能电站都使用了汉能的产品。2014年,中国实际光伏装机规模为10.6吉瓦,薄膜光伏电站装机不足1吉瓦,那么,除去中国不到1吉瓦的装机,还有超过2吉瓦的汉能薄膜光伏产品要出口到全球各地,那么,汉能是不是应该有海关的数据来证实一下这光辉业绩?

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等待汉能自身展示出媒体“不实报道”之外的更多真相。

在一财列出的9大光伏生产基地之外,汉能表示还有河北曹妃甸、山东淄博、江西共青城三大生产基地。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数据统计,原9大生产基地的总计划产能超过了7吉瓦,加上另外的三大基地,汉能的计划产能规模会更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全球薄膜光伏的总市场需求。

这有可能是我们的虚晃惊叹,也有可能是一个危机的开始。面对汉能在全国范围大手笔的投资和尚未真正开启的薄膜光伏应用市场,未来,媒体可能会对——开工不足、产品积压、资金链紧张等此类有关汉能的信息格外敏感,因为这可能是汉能有可能存在的战略失策、过度扩张“毒药”发作的前奏。

(四)梦未央

李河君是个富人,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有时候我们宁愿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更愿意去轻信一个“领袖式”人物的力量。

29日,媒体有一篇李河君的专访报道刊载,在专访回答中,李首富展现出可爱的一面。他说要挣大钱,干大事儿。至于这个大事儿是什么,那就是要改变世界,像苹果在美国、三星在韩国一样,让汉能成为中国企业的国家名片。

他说自己是个理想化的人,他说要为理想而干,为梦想而干。而他的理想就是改变中国的能源生产方式,带来能源行业的一场革命。

没有人反对这个梦想,只有人痛击现实。

李河君要做一个梦想的领航者,但他却站在中国光伏行业的一个怪异而瞩目的位置。汉能的大气概、大战略、大手笔并没有带给它匹配的行业地位和认可度。在光伏行业中,它如同一头棕熊站在一群浣熊的队伍里,庞大的身体一转动便踩住几条尾巴,而浣熊并不知道这个大家伙会干点什么,也不相信他们会和平相处,共谋大业。而李河君是个强大意志力的人,他的回应可能还是那句话——“没读懂汉能的人,都赔得很惨”。

作者京妞儿简介

先后混迹于人民日报社、经济观察报。偶有犯二,脑子尽是些七七八八吊诡的想法,文风却朴实风趣,可能是常年做经济新闻做傻了。性格坚韧,一如她对新闻的坚持,典型的摩羯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富与记者,谁在说谎?

如同一场华丽唯美的剧幕,带着美好的愿景,一场舞台剧开始了。只有演员知道幕后的忙乱,但没有关系,终有一个大人物在支撑着一切,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梦想。

文/北京客.京妞儿

雾霾中,人们在等待奇迹发生,人们在等待毒药发作。

人们希望的是前者,而有人闭上了眼睛,小声说,结局终要到来。

如同一场华丽唯美的剧幕,带着美好的愿景,一场舞台剧开始了。只有演员知道幕后的忙乱,但没有关系,终有一个大人物在支撑着一切,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梦想。我们希望这场剧永远不会落幕,因为谁也不想看到乱糟糟的后台。

 

(一)疯狂的股市

不到4年时间,市值涨了80倍!股价翻了27倍!理论上来说,如果你在2011年花10万元港币买了汉能薄膜的股票,你现在回收这笔投资,你账户上大约会是270万港元。

天啊,短短3年多的时间,作为小股民的你依靠一只股票就晋升为一名中产阶级,或是成为一个小公司的老板,成为绝对的金领。

但我觉得大可不必过于惊讶,那诸多投资1000万的老板们,现在因为这只神奇的股票,每个人账户上有了2.7亿的数字。

这个世界太过疯狂,而有人接受了这种疯狂。回应股价的狂奔,汉能控股集团——现在汉能薄膜母公司的老板李河君就说,汉能是全球薄膜太阳能的领导者,市场给了最有力的回答——薄膜发电代表未来的方向。

他用市场本身回答了市场。

而媒体则为不明就里找了一个词语,说这是一只“妖股”。

而一位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则说,我的确认为——汉能的财务数据很不寻常。

而证券市场的一位投资人士说,没读懂汉能(也可以说没有读懂市场)的人,都赔得很惨!

这句话原本是汉能老板李河君的话,他是来形容那些看空汉能的人。但显然上述证券人士表达的是皆然相反的意思。

无论如何,最终只看结果。股民们看懂了一个基本现实,汉能薄膜股票暴涨。

而媒体看懂了一个基本现实,随着汉能薄膜股价的暴涨,汉能薄膜的市值从2011年40亿港元翻了80倍,在这个月的23日超过了3200亿港元,李河君成了首富。

然而,基于公众的兴趣,媒体并不愿意仅仅接受现实,他们疑惑,中国最大核电运营企业中广核的市值才3000多亿港元,而汉能薄膜凭什么超过中广核?汉能又有什么?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汉能薄膜的固定资产仅为3.49亿元,而公司绝大部分长期资产属于无形资产及商誉,为90亿元。这与汉能薄膜在资本市场的价值相比,已经只是一个零头。

而在汉能股价暴涨背后,光伏薄膜业务被如此看好让业内人看不明白。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晶硅技术,即利用多晶硅和单晶硅为原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另一种是薄膜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非晶硅材料制造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更薄、更轻,另外还有折叠、弯曲等特性。但现实是,在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中,薄膜技术因为光电转换率低以及成本过高、经济型不足而缺乏竞争力,成为了光伏市场的非主流,仅占10%的份额。由于我国光伏起步晚,薄膜应用在国内光伏市场更是连10%的份额也未达到。

在晶硅技术主导的光伏行业,诞生了彭小辉、施正荣这样曾经的顶级富豪,而薄膜太阳能企业一直寂寂无闻,直到李河君出现。

(二)谁在撒谎?

这个首富到底惹谁了?无论是坐汽车的李书福,还是电商马云,没有首富像李河君这样被舆论困扰,且与媒体纠缠不休,甚至要对簿公堂。

从4月14日汉能向《中国企业家》发出有关“失实报道”的声明,到4月26日汉能向《第一财经日报》发出另一份类似性质的声明,到目前为止,汉能官网主页的头四条全被相关内容占据,汉能旋入“媒体怪圈”。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爆出汉能生产基地等一系列质疑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用近一个月时间走访汉能的9个生产基地,以各基地的具体情况来呈现汉能的现状。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汉能在生产基地方面有两点问题。第一,已经投产的几个生产基地产能利用不足。产能利用不充分往往透视出企业的销售情况不佳。第二,未投产的几个基地建设、投产进展与计划不符。这也暗含汉能当前的发展并不顺利。

第一财经日报用四个整版的报道了汉能。一天后,汉能对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作出回应,但并未详解自己的产能及建设情况。

汉能在声明中说,除南京基地由于技术路线更改调整建设计划之外,其它基地全部建成并投产,目前都在满负荷生产。

双方传达出的信息间有明显的矛盾与冲突。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汉能青海生产基地建设停滞,仅完成26亿投资中的7.2亿。而按照汉能的声明表示,除南京汉能生产基地外,其它基地全部建成并投产。谁在撒谎?

根据一财报道,汉能河源基地计划投资210亿元,在多栋厂房中只利用了2栋。汉能四川基地2015年已经正常运转,但产能未完全释放。按照汉能的声明,“目前都在满负荷生产”。谁在撒谎?

汉能还给出了具体的情景,其在声明中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全部基地都没有放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并且受到了四川双流、浙江长兴等各地政府领导的节日慰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明同志前往汉能长兴基地视察慰问”。

这描绘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一财的报道中,并没有说四川、浙江的两大生产基地停产或未正常生产。但是一财质疑,青海汉能、黑龙江汉能、海口汉能、禹城汉能这些基地目前没有按照计划完工投产。那么,这些生产基地是否属于汉能“全部基地”范畴,到底有没有投产?有没有里面的员工能发个微博、朋友圈啥的证实一下,春节都未放假的汉能工厂到底是有多忙,是不是现在还在加班加点?

其实,关于9大基地的具体情况,无人比汉能更清楚。但令人疑惑的是,汉能并无回应和详解其中的疑点,这依然是个谜。

(三) 汉能的运作

用万物能量之源——阳光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这是多大一个梦想。我们不能质疑任何梦想,更何况这个梦想正在解决影响每个人的雾霾问题。所以,我听到有人说,无论遭到怎样的质疑,我希望汉能坚持下去。

但如果汉能的坚持背后,中小投资者在为一个充满风险的上市公司买单,政府需要为一些不靠谱的项目垫付银行资金,员工可能面临企业战略风险而失业,一切则需要另一番考量。当然,我们希望这一切不要发生。

我们只能粗略的来畅想一下汉能所发布信息下应该呈现的景象。

按照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整个太阳能装机中的10%份额来计算,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为45吉瓦,其中薄膜太阳能电站装机约为4.5吉瓦。由于中国薄膜光伏电站装机比例更低,2014年,国内薄膜光伏电站装机可能不到1吉瓦。

而当前,汉能对外公布已经实现的产能为3吉瓦,且在满负荷生产,相当于汉能的生产基地一年实际生产出3吉瓦的太阳能薄膜电池。这意味着,对于眼下,全球60%的薄膜光伏电站都要用到汉能的产品,否则,汉能产品可能面临积压。

而对于汉能在全球市场的这一好消息,以及对于产品积压的坏消息,我们都没有有任何相关信息。

假设全中国的薄膜太阳能电站都使用了汉能的产品。2014年,中国实际光伏装机规模为10.6吉瓦,薄膜光伏电站装机不足1吉瓦,那么,除去中国不到1吉瓦的装机,还有超过2吉瓦的汉能薄膜光伏产品要出口到全球各地,那么,汉能是不是应该有海关的数据来证实一下这光辉业绩?

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等待汉能自身展示出媒体“不实报道”之外的更多真相。

在一财列出的9大光伏生产基地之外,汉能表示还有河北曹妃甸、山东淄博、江西共青城三大生产基地。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数据统计,原9大生产基地的总计划产能超过了7吉瓦,加上另外的三大基地,汉能的计划产能规模会更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全球薄膜光伏的总市场需求。

这有可能是我们的虚晃惊叹,也有可能是一个危机的开始。面对汉能在全国范围大手笔的投资和尚未真正开启的薄膜光伏应用市场,未来,媒体可能会对——开工不足、产品积压、资金链紧张等此类有关汉能的信息格外敏感,因为这可能是汉能有可能存在的战略失策、过度扩张“毒药”发作的前奏。

(四)梦未央

李河君是个富人,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有时候我们宁愿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更愿意去轻信一个“领袖式”人物的力量。

29日,媒体有一篇李河君的专访报道刊载,在专访回答中,李首富展现出可爱的一面。他说要挣大钱,干大事儿。至于这个大事儿是什么,那就是要改变世界,像苹果在美国、三星在韩国一样,让汉能成为中国企业的国家名片。

他说自己是个理想化的人,他说要为理想而干,为梦想而干。而他的理想就是改变中国的能源生产方式,带来能源行业的一场革命。

没有人反对这个梦想,只有人痛击现实。

李河君要做一个梦想的领航者,但他却站在中国光伏行业的一个怪异而瞩目的位置。汉能的大气概、大战略、大手笔并没有带给它匹配的行业地位和认可度。在光伏行业中,它如同一头棕熊站在一群浣熊的队伍里,庞大的身体一转动便踩住几条尾巴,而浣熊并不知道这个大家伙会干点什么,也不相信他们会和平相处,共谋大业。而李河君是个强大意志力的人,他的回应可能还是那句话——“没读懂汉能的人,都赔得很惨”。

作者京妞儿简介

先后混迹于人民日报社、经济观察报。偶有犯二,脑子尽是些七七八八吊诡的想法,文风却朴实风趣,可能是常年做经济新闻做傻了。性格坚韧,一如她对新闻的坚持,典型的摩羯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