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中国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中国之路

“六大”进军中国市场,大概有几个思路。

从左至右分别由福克斯、索尼、派拉蒙投资拍摄

近日恰逢华纳的《摘金奇缘》在中国首映,豆瓣评分6.2, 想到好莱坞六大影视公司(以下简称“六大”)这10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历程,非常感慨。

“六大”进军中国市场,大概有几个思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全球主推的商业大片在中国的宣传和发行,就是所谓的分账大片。其次是在本土化(即开发和参投“华语”片、影库老片翻拍和合拍)方面做了多年尝试,甚至成立了合资公司。

最早尝试本土化的应该是福克斯,2010年福克斯联合华谊兄弟投资了《全城热恋》,全国票房1.3亿元,大获成功。索尼则没那么幸运,2014年和2015年分别投资了《道士下山》和《一步之遥》,尽管两部影片的票房在4亿-5亿元,但高昂的制作和宣发费,以及较低的口碑(豆瓣评分分别为5.4和6.4)并未让索尼感受到商业成功的欣喜。

从影库里找经典老片或热门商业片进行翻拍也是“六大”屡屡尝试的方式,但收效甚微。2010年迪士尼将旗下著名的青春歌舞系列IP《歌舞校园》进行了中国版翻拍,即《歌舞青春》,结果《歌舞青春》的票房仅为110万元,堪称惨败。2011年派拉蒙将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经典老片《偷听女人心》进行“华语”版翻拍,还找来了巩俐和刘德华坐镇,也仅获得5000多万元票房,不值得骄傲。2016年索尼翻拍了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经典同名老片《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仅获得了3000多万元的票房。这些翻拍片,除了票房都以失败告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编剧、导演或监制都是双语华人,“六大”希望这些创作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好莱坞模式,并将它运用到本土内容中,却没想到这一招屡试屡败。翻拍成功的唯一案例当属今年的《西虹市首富》,最终取得了20亿元的票房,该片翻拍自1985年环球的《酿酒师的百万横财》。《西虹市首富》的成功在于中国公司主导项目,创作人员都很接地气,并没有为了讨好“六大”而找海外华人或双语人员组成主创团队,环球也仅仅提供了授权,并未操盘。

合拍片要获得成功很艰难。因为影片要同时讨好中西方市场,而同时具备中西方元素的故事少之又少。华谊兄弟和韦恩斯坦2010年合拍的《谍海风云》,当时在上海花了几百万美金筹备,由于未通过审批,整个剧组解散,后到泰国重新搭景拍摄,致使整体预算大涨,制作完成后重新申请了合拍身份,才得以放映,但票房仍以惨败告终(中国4545万元、美国还不到5万美元)。印记传媒参与索尼的《环球使者》全球票房1.8亿美元,算是成功的。但该片虽然是以合拍片身份在中国上映,片中的中国元素却过于牵强,纯碎是为了分账而增加中国内容,海外版本基本都剪掉了。国家电影局将该片视为“假合拍”的反面教材,作为以后合拍申请的警示。还有传奇的《长城》,号称有史以来最贵的合拍片,投资高达1.5亿美元,虽然全球票房3亿多美元,但再去掉宣传和发行费用,投资方应该并没有赚到钱。还有2016年基美影业同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合拍的《勇士之门》,中国票房只有2000多万元。由于基美影业投资了欧罗巴,近几年欧罗巴的账本一直连累基美影业,最近吕克·贝松卷入“性骚扰”事件连连被女演员起诉,也令基美影业阴云笼罩。2010年索尼在中国拍摄的《功夫梦》还算成功,但中国票房仅为4000多万元,美国票房却高达1.8亿美元。迄今为止在中西方市场均大获成功的合拍片当属华纳于今年上映的《巨齿鲨》了。中国票房10亿元,美国票房1.4亿美元,全球票房5亿美元。

合资公司的经历常常很惨痛。10年前华纳和中影、横店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华横,以及5年前上影厂和梦工厂成立的东方梦工厂,皆因磨合困难、无法合作而以失败、解体告终。

回到今天,经历了中国电影市场高歌猛进的10年发展,好莱坞六大在磕磕绊绊的摸索中,除了分账大片,还是没能在中国市场找到一个可以复制、可以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近日上映的《摘金奇缘》尽管在美国本土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故事聚焦在美国居住的新加坡华裔的生活,故事并不接地气,演员也以美籍和英籍华人为主,因此,笔者对该片的国内票房前景并不看好。在《巨齿鲨》大获成功后,也许该片会成为华纳在中国市场的一部失意之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索尼

4.5k
  •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1.16%
  • 索尼将为新员工加薪1万日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中国之路

“六大”进军中国市场,大概有几个思路。

从左至右分别由福克斯、索尼、派拉蒙投资拍摄

近日恰逢华纳的《摘金奇缘》在中国首映,豆瓣评分6.2, 想到好莱坞六大影视公司(以下简称“六大”)这10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历程,非常感慨。

“六大”进军中国市场,大概有几个思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全球主推的商业大片在中国的宣传和发行,就是所谓的分账大片。其次是在本土化(即开发和参投“华语”片、影库老片翻拍和合拍)方面做了多年尝试,甚至成立了合资公司。

最早尝试本土化的应该是福克斯,2010年福克斯联合华谊兄弟投资了《全城热恋》,全国票房1.3亿元,大获成功。索尼则没那么幸运,2014年和2015年分别投资了《道士下山》和《一步之遥》,尽管两部影片的票房在4亿-5亿元,但高昂的制作和宣发费,以及较低的口碑(豆瓣评分分别为5.4和6.4)并未让索尼感受到商业成功的欣喜。

从影库里找经典老片或热门商业片进行翻拍也是“六大”屡屡尝试的方式,但收效甚微。2010年迪士尼将旗下著名的青春歌舞系列IP《歌舞校园》进行了中国版翻拍,即《歌舞青春》,结果《歌舞青春》的票房仅为110万元,堪称惨败。2011年派拉蒙将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经典老片《偷听女人心》进行“华语”版翻拍,还找来了巩俐和刘德华坐镇,也仅获得5000多万元票房,不值得骄傲。2016年索尼翻拍了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经典同名老片《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仅获得了3000多万元的票房。这些翻拍片,除了票房都以失败告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编剧、导演或监制都是双语华人,“六大”希望这些创作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好莱坞模式,并将它运用到本土内容中,却没想到这一招屡试屡败。翻拍成功的唯一案例当属今年的《西虹市首富》,最终取得了20亿元的票房,该片翻拍自1985年环球的《酿酒师的百万横财》。《西虹市首富》的成功在于中国公司主导项目,创作人员都很接地气,并没有为了讨好“六大”而找海外华人或双语人员组成主创团队,环球也仅仅提供了授权,并未操盘。

合拍片要获得成功很艰难。因为影片要同时讨好中西方市场,而同时具备中西方元素的故事少之又少。华谊兄弟和韦恩斯坦2010年合拍的《谍海风云》,当时在上海花了几百万美金筹备,由于未通过审批,整个剧组解散,后到泰国重新搭景拍摄,致使整体预算大涨,制作完成后重新申请了合拍身份,才得以放映,但票房仍以惨败告终(中国4545万元、美国还不到5万美元)。印记传媒参与索尼的《环球使者》全球票房1.8亿美元,算是成功的。但该片虽然是以合拍片身份在中国上映,片中的中国元素却过于牵强,纯碎是为了分账而增加中国内容,海外版本基本都剪掉了。国家电影局将该片视为“假合拍”的反面教材,作为以后合拍申请的警示。还有传奇的《长城》,号称有史以来最贵的合拍片,投资高达1.5亿美元,虽然全球票房3亿多美元,但再去掉宣传和发行费用,投资方应该并没有赚到钱。还有2016年基美影业同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合拍的《勇士之门》,中国票房只有2000多万元。由于基美影业投资了欧罗巴,近几年欧罗巴的账本一直连累基美影业,最近吕克·贝松卷入“性骚扰”事件连连被女演员起诉,也令基美影业阴云笼罩。2010年索尼在中国拍摄的《功夫梦》还算成功,但中国票房仅为4000多万元,美国票房却高达1.8亿美元。迄今为止在中西方市场均大获成功的合拍片当属华纳于今年上映的《巨齿鲨》了。中国票房10亿元,美国票房1.4亿美元,全球票房5亿美元。

合资公司的经历常常很惨痛。10年前华纳和中影、横店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华横,以及5年前上影厂和梦工厂成立的东方梦工厂,皆因磨合困难、无法合作而以失败、解体告终。

回到今天,经历了中国电影市场高歌猛进的10年发展,好莱坞六大在磕磕绊绊的摸索中,除了分账大片,还是没能在中国市场找到一个可以复制、可以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近日上映的《摘金奇缘》尽管在美国本土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故事聚焦在美国居住的新加坡华裔的生活,故事并不接地气,演员也以美籍和英籍华人为主,因此,笔者对该片的国内票房前景并不看好。在《巨齿鲨》大获成功后,也许该片会成为华纳在中国市场的一部失意之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