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流动人口达2.44亿已连降3年,全国儿童中有12.8%为流动儿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流动人口达2.44亿已连降3年,全国儿童中有12.8%为流动儿童

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至2.44亿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2015年之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7年下降到2.44亿人。

国家卫健委2018年12月22日在京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历程,对流动人口在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至2.44亿人。 其中,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外出农民工为1.7亿人。

《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国家放宽了对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镇就业生活的限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乡城转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第二个阶段是1990~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相对缓和,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

最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现象,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的过程也将会再次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报告》还显示,我国老年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以后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万人,年均增长6.6%。全国流动人口中老年流动人口的比例在2000~2015年间有小幅增加,2000年为4.9%,2015年为5.3%。 

流动儿童的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1990年的459万人增加至2000年的1982万人,增加了3倍以上;2000~2010年继续快速增加,2010年增加至3581万人,增幅高达40%以上,全国儿童中流动儿童的占比上升至12.8%。201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规模较2010年下降了155万人,降幅为4%,但全国儿童中流动儿童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报告》认为,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全国12个省(区、市)的27个县(区)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服务需求评估调查。调查发现,祖父母辈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看护人,占90%以上,平均年龄59岁,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70%以上。由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祖父母往往更多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忽视其情感需求。另外,多数学龄期留守儿童基本要靠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同时还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和农活。 

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心理行为健康问题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问题更加突显。在3周岁以下和3-6周岁阶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几乎没有差异。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阶段,相对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情绪控制、注意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伤行为风险等方面表现出更多问题。 

从意外伤害看,留守儿童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均比较缺乏,较易发生伤害。调查地区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人次)率为10.0%,其中留守儿童为12.6%,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学龄阶段,年龄越大伤害发生率越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流动人口达2.44亿已连降3年,全国儿童中有12.8%为流动儿童

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至2.44亿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2015年之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7年下降到2.44亿人。

国家卫健委2018年12月22日在京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历程,对流动人口在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至2.44亿人。 其中,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外出农民工为1.7亿人。

《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国家放宽了对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镇就业生活的限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乡城转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第二个阶段是1990~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相对缓和,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

最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现象,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的过程也将会再次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报告》还显示,我国老年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以后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万人,年均增长6.6%。全国流动人口中老年流动人口的比例在2000~2015年间有小幅增加,2000年为4.9%,2015年为5.3%。 

流动儿童的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1990年的459万人增加至2000年的1982万人,增加了3倍以上;2000~2010年继续快速增加,2010年增加至3581万人,增幅高达40%以上,全国儿童中流动儿童的占比上升至12.8%。201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规模较2010年下降了155万人,降幅为4%,但全国儿童中流动儿童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报告》认为,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全国12个省(区、市)的27个县(区)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服务需求评估调查。调查发现,祖父母辈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看护人,占90%以上,平均年龄59岁,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70%以上。由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祖父母往往更多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忽视其情感需求。另外,多数学龄期留守儿童基本要靠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同时还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和农活。 

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心理行为健康问题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问题更加突显。在3周岁以下和3-6周岁阶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几乎没有差异。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阶段,相对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情绪控制、注意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伤行为风险等方面表现出更多问题。 

从意外伤害看,留守儿童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均比较缺乏,较易发生伤害。调查地区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人次)率为10.0%,其中留守儿童为12.6%,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学龄阶段,年龄越大伤害发生率越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