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华睿:“多面”执行官,一心只为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华睿:“多面”执行官,一心只为民

近三年来,广东法院涌现出大批优秀执行法官。在法官王华睿眼里,执行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这门“遗憾的艺术”,他如何以改革创新做到无憾?以胆识、担当和无私成就执行“高度”?

文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董柳、徐雪亮

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吹响“基本解决执行难”号角以来,广东法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正实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跨越,近三年来共执结各类案件169.4万件,实现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从“离全面达标有较大差距”到“重点执行质效指标走在全国前列”的转变。

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破除阻碍公平正义实现的最后一道藩篱,广大执行法官是主角。近三年来,广东法院涌现出大批优秀执行法官。他们中既有个性鲜明的“执行老手”,又有80后“年轻小生”,既有善于改革创新的执行硬汉,又有润物无声的柔性女法官。今年以来,广东还有3名执行干警牺牲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征途中。

十多年的执行积案为何能在他手上找到突破口?难啃的“骨头案”他们又是如何“下口”的?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 法官王华睿的一线执行故事 。在他眼里,执行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这门“遗憾的艺术”,他如何以改革创新做到无憾?以胆识、担当和无私成就执行“高度”?

王华睿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执行三庭庭长,1996年毕业后进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先后在经济庭、立案庭、东圃法庭等部门工作,2004年到执行局工作。他连续10年考核“优秀”,连续7年被评为天河法院执行能手,先后11次受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荣获“广州好人”“天河好人”等称号;2017年作为广东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我最喜爱的执行法官”评选。近日,他被评为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先进个人。

周围的人这样评价他:

@老领导:脾气特硬,有时连我的情面也不给

@当事人:很有人情味

@同事:胆子大、有胆识、有担当”“执行思路开阔、方法多

@被执行人:既完全坚持原则又有很大灵活性

这样一个“多面”的执行法官,有着怎样的一线故事?

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之事”

从事执行工作以来,王华睿执结案件超6000件,无一执行错案,其中包括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

2016年10月,广州市名宴饮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宴公司”)因拖欠74名员工工资被仲裁机构裁决应向员工支付所欠薪酬。一直没拿到应得工资的员工,其后向天河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王华睿与另两名执行法官负责该案执行工作。经查明,名宴公司已停止经营,公司高层也“跑路”了。整个公司除一套厨具设备外,早已人去楼空。

工作中的王华睿(右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心里装着劳动者权益的王华睿,坚持“不能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面对困境,他积极与名宴公司的承租业主沟通联系,最终成功劝说承租业主自愿垫付46.5万余元用于支付所有讨薪工人的工资,并同意以15万元的高价收购这套厨具设备。案件仅用11天便执行完毕。

“生道执行”实现“放水养鱼”

作为广州一名执行法官,王华睿的工作方式中常携带改革创新的因子。

近年来,经济新业态在广州不断涌现。广州某信息科技公司是B2B网络电商平台,因融资问题引发劳动争议纠纷。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419人申请执行该公司劳动争议案件,执行标的800余万元。但经查,公司的实体财产除160台电脑、一部别克轿车外,几无其他财产。

 

是“杀鸡取卵”还是“放水养鱼”,成为王华睿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结合全案情况,他定下“生道执行”的策略。在他看来,执行的理想目的是采取合理措施,最大限度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而非直接简单地处分被执行人财产。通过查看该公司的报表等材料,他发现,该公司是新型网络销售公司,实体财产少,但营利模式稳定,如果能正常经营下去,清偿所欠债务问题不大;但若直接查封、扣押物品,公司将直接“关门”,申请执行人的足额工资也将难以保障。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顶住压力,暂时搁置直接强制执行的方案。

“我通知员工代表过来,告诉他们强制执行真的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先后和员工们谈了三次,他们最终接受了分期付款。”

其后,王华睿定期查看该公司经营状况和营利情况,时刻紧盯被执行人履行状况。

“杀鸡取卵而明年无卵,放水养鱼则年年有鱼。”从2017年10月起,该案执行到位金额共326万余元。

“一开始,我也很忐忑。如果强制执行,对我来说是最稳妥的;而采取‘生道执行’,如果结果不好,责任将由我个人承担。”王华睿说。尽管面临不可控的风险,也难以快速“出成绩”,他仍选择了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王华睿还将类似执行策略用于另一宗劳动争议75件执行案中,同样收效甚好。

执行要“尽量把遗憾减到最少”

王华睿常以“打比方”化解难题。

几年前,广州市民苏伯在某开发商的展销会上买了一套心仪的房子。然而,因开发商错误过户,房屋实际占有人拒绝交付。因买房后却无房可住,年逾六旬的苏伯到处信访。该案被列为省级督办案件,辗转多年执行无果,被指定由天河区法院执行,重任落到王华睿身上。

王华睿在一宗搬迁执行案现场

“既然事情的根源是开发商错卖房子,就应从开发商那里找突破口。”王华睿大胆假设,提出“以房换房”的两全之策。经多方奔走、沟通协调,他终于说服开发商,从白云区某小区少量余房中置换一套新房给苏伯。

当王华睿把好消息告诉苏伯时,却碰了一鼻子灰,苏伯不同意:

王华睿推心置腹,通过打比方说道理:“这好比两块蛋糕,原来那个好看但吃不着,现在这个差一点,但起码马上就能吃得上!”这番贴心入理的话,使苏伯同意“换房”。

在他看来把执行这门“遗憾的艺术”减到最少,“需要摸清当事人的诉求,根据现实利益去分析,当法官把理智的结果推到他面前,他就会知道这个结果是最好的。”

延伸:

近年来,因地区经济活跃,天河区法院的案件总量一直高位运行,年均增幅超过20%。2016年至今年11月,该院执结案件6万余件,同比增168.2%。

从去年3月开始,天河区法院组建快速执行团队,进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成为全国法院繁简分流改革示范法院。勇当先锋的他,负责该项改革的落实推进。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强化管理,今年以来,王华睿带领的速执团队人均结案创纪录地达到2728件,是普通执行团队的4倍。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原标题:一线执行法官故事

最新更新时间:12/23 18:3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华睿:“多面”执行官,一心只为民

近三年来,广东法院涌现出大批优秀执行法官。在法官王华睿眼里,执行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这门“遗憾的艺术”,他如何以改革创新做到无憾?以胆识、担当和无私成就执行“高度”?

文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董柳、徐雪亮

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吹响“基本解决执行难”号角以来,广东法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正实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跨越,近三年来共执结各类案件169.4万件,实现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从“离全面达标有较大差距”到“重点执行质效指标走在全国前列”的转变。

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破除阻碍公平正义实现的最后一道藩篱,广大执行法官是主角。近三年来,广东法院涌现出大批优秀执行法官。他们中既有个性鲜明的“执行老手”,又有80后“年轻小生”,既有善于改革创新的执行硬汉,又有润物无声的柔性女法官。今年以来,广东还有3名执行干警牺牲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征途中。

十多年的执行积案为何能在他手上找到突破口?难啃的“骨头案”他们又是如何“下口”的?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 法官王华睿的一线执行故事 。在他眼里,执行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这门“遗憾的艺术”,他如何以改革创新做到无憾?以胆识、担当和无私成就执行“高度”?

王华睿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执行三庭庭长,1996年毕业后进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先后在经济庭、立案庭、东圃法庭等部门工作,2004年到执行局工作。他连续10年考核“优秀”,连续7年被评为天河法院执行能手,先后11次受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荣获“广州好人”“天河好人”等称号;2017年作为广东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我最喜爱的执行法官”评选。近日,他被评为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先进个人。

周围的人这样评价他:

@老领导:脾气特硬,有时连我的情面也不给

@当事人:很有人情味

@同事:胆子大、有胆识、有担当”“执行思路开阔、方法多

@被执行人:既完全坚持原则又有很大灵活性

这样一个“多面”的执行法官,有着怎样的一线故事?

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之事”

从事执行工作以来,王华睿执结案件超6000件,无一执行错案,其中包括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

2016年10月,广州市名宴饮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宴公司”)因拖欠74名员工工资被仲裁机构裁决应向员工支付所欠薪酬。一直没拿到应得工资的员工,其后向天河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王华睿与另两名执行法官负责该案执行工作。经查明,名宴公司已停止经营,公司高层也“跑路”了。整个公司除一套厨具设备外,早已人去楼空。

工作中的王华睿(右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心里装着劳动者权益的王华睿,坚持“不能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面对困境,他积极与名宴公司的承租业主沟通联系,最终成功劝说承租业主自愿垫付46.5万余元用于支付所有讨薪工人的工资,并同意以15万元的高价收购这套厨具设备。案件仅用11天便执行完毕。

“生道执行”实现“放水养鱼”

作为广州一名执行法官,王华睿的工作方式中常携带改革创新的因子。

近年来,经济新业态在广州不断涌现。广州某信息科技公司是B2B网络电商平台,因融资问题引发劳动争议纠纷。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419人申请执行该公司劳动争议案件,执行标的800余万元。但经查,公司的实体财产除160台电脑、一部别克轿车外,几无其他财产。

 

是“杀鸡取卵”还是“放水养鱼”,成为王华睿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结合全案情况,他定下“生道执行”的策略。在他看来,执行的理想目的是采取合理措施,最大限度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而非直接简单地处分被执行人财产。通过查看该公司的报表等材料,他发现,该公司是新型网络销售公司,实体财产少,但营利模式稳定,如果能正常经营下去,清偿所欠债务问题不大;但若直接查封、扣押物品,公司将直接“关门”,申请执行人的足额工资也将难以保障。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顶住压力,暂时搁置直接强制执行的方案。

“我通知员工代表过来,告诉他们强制执行真的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先后和员工们谈了三次,他们最终接受了分期付款。”

其后,王华睿定期查看该公司经营状况和营利情况,时刻紧盯被执行人履行状况。

“杀鸡取卵而明年无卵,放水养鱼则年年有鱼。”从2017年10月起,该案执行到位金额共326万余元。

“一开始,我也很忐忑。如果强制执行,对我来说是最稳妥的;而采取‘生道执行’,如果结果不好,责任将由我个人承担。”王华睿说。尽管面临不可控的风险,也难以快速“出成绩”,他仍选择了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王华睿还将类似执行策略用于另一宗劳动争议75件执行案中,同样收效甚好。

执行要“尽量把遗憾减到最少”

王华睿常以“打比方”化解难题。

几年前,广州市民苏伯在某开发商的展销会上买了一套心仪的房子。然而,因开发商错误过户,房屋实际占有人拒绝交付。因买房后却无房可住,年逾六旬的苏伯到处信访。该案被列为省级督办案件,辗转多年执行无果,被指定由天河区法院执行,重任落到王华睿身上。

王华睿在一宗搬迁执行案现场

“既然事情的根源是开发商错卖房子,就应从开发商那里找突破口。”王华睿大胆假设,提出“以房换房”的两全之策。经多方奔走、沟通协调,他终于说服开发商,从白云区某小区少量余房中置换一套新房给苏伯。

当王华睿把好消息告诉苏伯时,却碰了一鼻子灰,苏伯不同意:

王华睿推心置腹,通过打比方说道理:“这好比两块蛋糕,原来那个好看但吃不着,现在这个差一点,但起码马上就能吃得上!”这番贴心入理的话,使苏伯同意“换房”。

在他看来把执行这门“遗憾的艺术”减到最少,“需要摸清当事人的诉求,根据现实利益去分析,当法官把理智的结果推到他面前,他就会知道这个结果是最好的。”

延伸:

近年来,因地区经济活跃,天河区法院的案件总量一直高位运行,年均增幅超过20%。2016年至今年11月,该院执结案件6万余件,同比增168.2%。

从去年3月开始,天河区法院组建快速执行团队,进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成为全国法院繁简分流改革示范法院。勇当先锋的他,负责该项改革的落实推进。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强化管理,今年以来,王华睿带领的速执团队人均结案创纪录地达到2728件,是普通执行团队的4倍。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原标题:一线执行法官故事

最新更新时间:12/23 18:3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