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2017年,TVB迎来50周年台庆,这一年同时也被视为“新港剧元年”。内地资本注入,香港老牌影视巨头TVB与内地视频平台合作,在内地推出《盲侠大律师》《使徒行者2》《溏心风暴3》等剧集,掀起话题热潮。到了2018年,“新港剧”已经成为视频平台中一股重要的势力。
2018年腾讯旗下的企鹅影视与TVB联合制作了《宫心计》续集《宫心计2深宫计》,联合福斯传媒出品迷你网剧《东方华尔街》;爱奇艺联手邵氏影业推出自制网剧《守护神之保险调查》,与TVB合作推出自制网剧《再创世纪》,与导演王晶所在的星光网联手推出系列网剧《冒险王卫斯理》。
优酷则开启了“版权剧+合拍剧”的大手笔合作模式,与TVB、TVBC共同推出“全球同步剧系列”的战略合作计划,《大帅哥》《跳跃生命线》《是咁的,法官阁下》《兄弟》《危城First Lady》等多部剧集首次实现内地、香港同步播出,与此同时,优酷还与邵氏影业联手推出定制网剧《飞虎之潜行极战》,与寰亚传媒联合出品网剧《蚀日风暴》。
这股“新港剧”浪潮浩浩荡荡,在内地已持续近两年时间,2018年将近年关,新一批“新港剧”登陆内地市场,成绩几何?

合拍剧口碑不尽人意,版权剧点击量平平
三大视频平台最早抢滩港剧市场,推出联合自制剧,不约而同的启用了“IP策略”,深耕职业剧、警匪剧、家庭剧等港剧优势剧种,启用内地观众熟悉的香港演员高举“情怀牌”,开发经典港剧的IP续集。2017年热播港剧《使徒行者2》《溏心风暴3》,就是在此模式下诞生而来。
尽管和内地同期热播的剧集相比,这类“新港剧”成绩难相比肩,但仍算可圈可点,贡献出了“新港剧”第一梯队的播放量。
2018年上半年,接连几部经典港剧续集登陆视频平台。《宫心计》续集《宫心计2深宫计》,请回金牌监制梅小青,集齐胡定欣、刘心悠、马浚伟、马国明等一众TVB知名演员,打出“IP剧+老戏骨+情怀”的黄金组合拳,搏得32.8亿播放量;由郭晋安、杨怡、钟嘉欣几位内地观众熟知的香港演员主演的商战剧《再创世纪》,延续前作《创世纪》商战与人性的议题,总计贡献出4.2亿播放量。
《飞虎之潜行极战》由黄宗泽、苗侨伟、吴卓羲主演,累计播放量45.8亿,位居2018年“新港剧”播放量首位,不论是在骨朵弹幕词云还是评论词云上,黄宗泽、苗侨伟演员都是高频词汇,足见演员对于作品的影响力。
然而尽管这几部剧集,有经典港剧IP加持,香港知名演员参演,旧瓶装新酒,仍旧掩盖不了“新港剧”口碑滑坡的事实,撬动大流量的《宫心计2深宫计》《飞虎之潜行极战》豆瓣评分均在6分之下,而《再创世纪》豆瓣评分6.8,在口碑上虽略胜一筹,播放量却不及前两者的一半。
打出情怀牌固然取巧,不论是视频平台还是香港影视公司都深悉,一味挖掘老剧资源,必然会迎来枯竭的一日。视频平台联合香港影视公司,启用香港知名演员,针对内地网剧受众也进行了原创“新港剧”的开发。
2018年下半年,爱奇艺联合邵氏兄弟影业推出的职业剧《守护神之保险调查》,集动作烧脑、悬疑推理等网剧热门元素于一身,热播期间爱奇艺热度值维持在5000上下;没有了“老剧情、情怀”作为支柱的《蚀日风暴》也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警匪剧,由知名演员张智霖、薛凯琪坐镇,搏得了21.7亿的播放量。
上半年热播的经典港剧IP作品,口碑虽不佳,但播放成绩可与内地中等体量网剧相比肩,到了下半年,这些不打情怀牌的原创港剧,尽管有知名港星加持,播放量仍出现了明显下滑,热议度也远不及上半年作品。如何在新瓶中装上可口的新酒,仍是摆在“新港剧”合拍剧眼前的难题。
《大帅哥》《跳跃生命线》《是咁的,法官阁下》《兄弟》等实现内地、香港同步播出的版权剧,仍为全新原创作品,多聚焦于TVB最擅长拍摄的职业剧领域,在演员方面,除张卫健回归主演的年底压轴大戏《大帅哥》外,剧集主演多为新面孔。
就播放量而言,相较于合拍剧,版权剧成绩表现相对凋零。截至今日,延续张卫健无厘头表演风格的TVB台庆剧《大帅哥》,打出回忆杀,累计播放量仅3.4亿,12月16日在TVB台庆上荣获最佳剧集奖的医疗剧《跳跃生命线》,累计播放量1.7亿,原汁原味又略带幽默色彩的律政剧《是咁的,法官阁下》,累计播放量1.5亿,热血动作剧《兄弟》集结谍战、悬疑、刑侦、警匪多种元素于一体,累计播放量2.4亿,成绩均难与内地中小体量网剧播放量相匹敌。
尽管如此,这些版权剧播放成绩虽不及合拍剧,豆瓣评分却均在7.0之上,分数远高于后者,《跳跃生命线》评分更是高达8.0,位列口碑佳剧之列。
新港剧何去何从?
合拍剧播放量高企,可比肩不少平台头部自制网剧,口碑却难出圈,极易被扣上“港味”缺失的帽子,而版权剧获得好口碑之余,点击量却略显平淡。2018年,“新港剧”成绩冰火两重天,很难说实现了双赢。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地影视市场圈层属性越来越鲜明的当下,不论是合拍剧还是版权剧,“新港剧”受众群体,表现出了鲜明的圈层特征,且具有高度粘性。
据骨朵数据显示,在此类剧集受众群体集中,30-39岁年龄段的观众占比超60%。而在地区热议图上,广东省均为热议度最高的省会,相较于合拍剧,版权剧热议度更是直线上升,《兄弟》在广东省的热议指数为位居第二的浙江省热议指数的五倍。
从大力进军内地,收复内地市场那一刻开始,港剧就面临着如何搏取内地观众青睐的难题。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推出的新港剧,在探索方面相对保守,停留在旧瓶装新酒的层面,此时推出的新港剧多为经典港剧的IP续集系列。
到了2018年下半年,“新港剧”不再打情怀牌,反而是迎合内地观众,进行了原创IP的探索。《蚀日风暴》制片人丁恒在接受骨朵采访时就曾表示,该剧第一版剧本与经典港剧相似,人物设定能被观众一眼看到底,为了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感,团队对剧本进行了数次修改。
然而即便是对于剧本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动,“新港剧”最终取得的成绩,也难说完全令观众满意。“植入过多内地基因,港味变淡”的声音也曾此起彼伏。
内地影视行业迅速崛起,香港影视人才纷纷北上,这些外界因素都挤压着港剧在内地的生存空间,要想再现港剧辉煌时代,着实不易。而与此同时,在网剧当道的今天,越来越多从业者都洞悉到全民爆款难出的道理,走着深耕圈层用户,做出圈层爆款再横向扩张的路线,同样的道理,受众群体同样具有鲜明圈层属性的“新港剧”,深耕稳定用户群体,再为突破圈层蓄力,其实也未必没有出圈的可能。
深耕圈层用户,或许是港剧在未来一个不错的选择和出路。摸索与内地市场同频共振的节奏,“新港剧”还在路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