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少儿编程行业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围绕该行业的投融资情况一片火热。
但关于少儿编程的质疑和争论声也从未停止。少儿编程究竟是什么,孩子们又能收获哪些知识?它是否是炒作出的“伪概念“或噱头?而从业者不断涌入,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师资难以保障,也让人们对这个行业产生更多疑虑。
对于这些问题,编程猫的创始人李天驰在接受《面谈》采访时进行了解答。
以下是《面谈》对话李天驰的视频及文字部分实录:
面谈:最近一两年,特别是今年,少儿编程这个概念非常火,但同时关于它的争论也很多,“少儿编程”究竟是什么?孩子到底在学哪些东西?
李天驰: 小朋友学编程,他实际上在学什么?尽管学少儿编程能让他拥有更好的计算机素养,但其实这并不是目标,目标其实是通过计算机让孩子更好地构建起他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本质上我们说,学少儿编程我们重视的是计算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如何利用当代的科技力量、技术手段去帮助我们。
那现在你看我们的小朋友利用编程可以去做什么?比如在编程猫,低年龄段的小朋友可以用编程的手段,去创作像《晏子使楚》这样一个互动性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他对古代人物的衣着,包括他们所处的环境、人物对话特点及其它方面的了解。另一个层面,它实际上也用了一些逻辑思维去设计里面的种种事件。更深一点的,比如说如何分析一篇诗歌是不是李白写的。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把李白的诗歌都读一遍,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你可以利用爬虫把所有李白的诗歌形成一个数据库,然后再利用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和它的信息处理能力,去得出李白诗歌的一些模型,对它进行建模,利用这个模型能够检测出一首诗它是不是李白的。
这个其实就是说我们当前的技术和科技水平,已经给予了我们完全不同的学习可能性,所以编程是让你学习如何用一个全新的手段、全新的技术去应对我们未来的世界。
面谈:它和学习写代码有什么不同?
李天驰:这就是计算思维和学习程序语言的区别。写代码更像一个可重复性的劳动,它可以通过机械地重复去习得,而代码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活动,才是我们最重视的东西。就像你写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说抄作文、抄文字,而是如何构建起一篇文章。其实编程也一样,那我要去做一个应用,这个时候其实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去实现,这是最重要的。
面谈:师资和教学质量一直是少儿编程行业被讨论和质疑最多的,编程猫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李天驰: 师资它实际上是一个等式,就是说你的教研加教学,这两个东西得到的量是相等的。你的教研如果做得越多,教学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少,反之亦然。这个其实跟开个餐店一样的,为什么会良莠不齐,一定是你的教研做少了,教师要做的东西多了,它就难以标准化。
理论上一个好老师他不需要你的教研,就可以教得很好,但一个不好的老师也是可以毁了所有事情的,对吧?所以本质上,你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研的标品化。你去看餐饮行业如何解决良莠不齐的问题:第一,是这个餐厅必须标品化;第二就是优胜劣汰,你的品质不好,顾客不会再来。
其实编程行业、教育行业一样,你提供的服务不好、体验不好,用户也不会来,那你就应该去在这个过程里面被迭代掉。所以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标品化。这里面其实不存在说多高深的技术,我其实特别反感说,用多少AI、深度学习这些东西,其实你只需要有好的产品化的东西,用很浅显的技术就能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从而提升老师60%到80%的教学效率。所以我觉得简单但实用的产品、丰富的教学内容,这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核心。
面谈:目前的少儿编程行业里企业的模式也非常多,有针对线上的,有做线下的,有TO B的(针对校园),也有TO C的,编程猫的话选择的是TO B+TO C的模式,为什么?
李天驰:我自己对行业是这么判断的,TO C大家现在看到它增长得非常好,也有非常良性的趋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教育最后还是会回归校园。你去参照欧美地区,它实际上就像是时光机未来那一侧的我们,现在东南亚就是时光机过去那一侧的我们。你是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一个趋势的,就是你这个国家教育发展得越好,那理论上来说,你C端培训的机会越少,这是一个大趋势,我觉得这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觉得C端是为现在,B端是为未来。C端我们重视的是营收,标品化和规模化的这个过程,B端我们更重视的是长远来说,它是否能提供这样的一个教学效果,学校是否真正需要这样的教学。
面谈:编程猫是在2015年创办的,去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伴随政策红利到来和大量资本的入场,这个领域一下火起来了。随着入场的“玩家“增多,目前少儿编程行业的竞争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
李天驰:今年我们明确感受到的,一瞬间有了非常多的机构。201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整个机器人教育行业是一万多家线下门店,但编程其实我们听到的寥寥无几。到今年,我们听说了编程类的项目其实已经有上千家了。
但目前我们来看,今年的竞争应该还不算激烈,因为大家都面临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市场渗透率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去解决的,那真正意义上激烈一点的竞争,我认为可能明年后年会有,今年我们看到的,还是说行业在整体发力,然后各家在用自己的一些方法在摸索道路。
面谈: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竞争,如何才能跑得更快?
李天驰:对于我们而言,说穿了还是更高的收入、更多的用户群,从而迭代出更好的产品,这样一个正向的循环。
如何创造更高的收入,其实一方面是如何降低获客成本,降低获客成本就是说如何提升你的品牌力,这是一个途径。第二个就是说你的用户群怎么去提升,在当前这个很特殊的时间节点, 其实我们一致认为,编程教育和编程教育工具能进校园,实际上它的时间窗口是有限的,它马上就要关闭。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去帮助更多的学校开展编程教育,我们就能获取更多的用户,这些不同的用户、老师、学生、校长、不同的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会给我们提非常多有建设性的需求,这些需求和反馈就会回归到我们的产品,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强。
这个产品它曾经在中国几万所学校内,解决过几万个老师、数以百万甚至千万学生的问题时,这个产品就是一个不会被击败的产品。所以你问我如何跑得更快,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你要有一个最好的产品。
面谈:目前看编程猫的壁垒够高吗?
李天驰:我认为公司的壁垒和产品的壁垒是两码事。
从产品的壁垒来看,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的特性,你会去看到为什么编程猫希望去做自己的编程语言,是因为从产品化的路径来看,你看到其他的一些编程语言,它已经有十年时间没怎么更新过了,因为它没有创造收入。所以为什么我们判断做这个工具我们有巨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路径下,我们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正向循环。所以我们产品的壁垒,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和生态圈:通过更高的收入带来更好的研发和产品,带来更好的合作,跟合作伙伴一起迭代成长,这是我们产品的发展路径。那这个路径如果形成,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壁垒。
从公司的壁垒来说,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是永恒的壁垒。从成本来说,它是规模效应,你的品牌价值越高,你的成本就越低,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它品牌价值不断地升高。然后更高的效率就是说我们企业运转的模式,它的组织架构如何有效地运转,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永恒探索的命题,我们也在不断地去尝试新的突破。
面谈:随着竞争态势的加剧,市场也会出现很多乱象,是否会担心劣币驱逐良币这种情况?
李天驰:首先我认为劣币无法驱逐良币,除非这个良币自己也是劣币,优良率还不够。
我觉得很多的问题,大家可能太多的去在意它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根基。你要去看这个行业的根基,它到底是不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东西,如果是的话,它有真实的需求的情况下,是否用了真正扎根在土地里去打的一个打法。
我对少儿编程没有这么大的担心,但其实我对在线教育整体行业会有这种担心。它其实蛮像共享单车的,现在你看到大家说预付费很高,其实它本质就是押金,实际上它有点像金融手段的一种。所以整体的在线教育我认为它有风险,但是它的风险还没那么不可控,你看我们的政策其实已经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三个月的费用,很快就会实施,这个政策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它能大大地降低行业的风险。
那在线教育现在大家特别在意说每个月有多少亿、多少十亿的的收入,是不是会让你忽视了你本身带来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应该去警惕的。
面谈:对于这种问题,你们是如何去做的?
李天驰: 我们其实比较谨慎,其实你看我们的客单价基本上只有同行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我们的客单价是三千到五千,所以其实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守规矩的。
我非常相信的是,只有你给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价值,你这个产品才有价值。我觉得销售实际上它是一种手段,它是为了把你的产品带给用户,创造出收入,创造出收入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迭代你的产品,让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否则它就是伪需求。
面谈:今年初编程猫公布了一笔3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这笔钱会主要用于什么方面?包括现在估值会是多少?
李天驰:我们都是会用在我们自己的发展,一个是更多的收入,一个是更多的用户群,但是最后这两个东西都是指向我刚刚说那个循环,更好的产品。估值暂时不方便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