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房企试水合伙人制度浅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房企试水合伙人制度浅析

房地产公司都在努力尝试创新,它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白银时代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因而推出了各种版本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但如何寻求落实的平衡点才是关键,这也是公司大股东、高管以及员工三方的一种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

自万科首次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后,“合伙人”概念已经在房地产行业内持续地发酵。不仅碧桂园、龙湖等民营房企推出各自版本的事业合伙人制度,这股热潮还扩散至国企,包括越秀地产、首创置业和绿地集团均加入其中。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万科、绿地、碧桂园、龙湖、金地、越秀、新城、天朗、阳光城等9家房地产企业推出或即将推出合伙人制度。

事业合伙人、项目跟投这种模式已经在冲击着房地产行业旧的经营理念,再过一段时间,也许就真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言,“去精英化”的清洗将在房地产行业中形成新的管理浪潮。

但一项新事物的产生和推行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也不能盲目模仿和学习。思拓地产咨询董事总经理王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事业合伙人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地产公司都可以去同等学习和模仿的,目前很多公司还仅停留在口号上,真正要落实会面临太多阻碍性因素,万科的做法仅是代表了现在地产行业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潮流。

王钺现负责思拓地产咨询”公司整体战略发展。他服务过众多中国大型领先企业如华为、万科、华润集团、招商银行、腾讯科技等,在地产行业包括华润置地、万科集团及其城市公司、金地集团、越秀地产、华侨城集团、绿城集团等曾担任了多个高端领导人才培养项目的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包括“华润集团60班、70班、80班”、“万科集团珠峰行动”、“越秀集团领秀班”等。

在事业合伙人与项目跟投制度逐渐流行之际,王钺领导的团队也为几家地产公司设计了一些方案,但往往方案的可行性成为公司讨论的重点。王钺称,房地产公司提出的这些机制本身是好的,但如何寻求落实的平衡点才是关键,这也是公司大股东、高管以及员工三方的一种博弈。

比如率先在房地产行业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万科,就是希望管理层、员工和股东利益捆绑,形成背靠背的信任,然后共同抓住整个房地产地产行业由黄金十年到白银十年,利润率向社会平均利润率靠拢这个行业拐点背景下的一些创业和创新机会。

当然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架构不同,也会影响合伙人制度推进的力度。王钺比较看好的是万科这种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种背景下,核心管理团队的价值将更凸显出来,但类似碧桂园、阳光城这种家族控股公司,大股东的意志将起决定作用,而其他一些民营地产企业,在老板对公司发展和内部利益分享方面还没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他们推动变革的力度和决心要打问号。

继2012年末推出“成就共享计划”后,碧桂园在去年又推出了升级版的“合伙人”计划——“同心共享”,并且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还制定了项目股权跟投15%的比例,这一比例多少释放了一些杨国强愿意让管理团队来分享项目收益的决心。

但相比老板“一言独大”的民企,国企要想推行合伙人制度的难度更大。广州市属国企越秀地产在今年也推出了合伙人计划,但它们的每个项目员工跟投比例都不超过10%,首个实施跟投的项目管理层成员所持股权合共将不超过2%,这一力度相比万科、碧桂园而言太小。

王钺也认为,越秀地产推行合伙人的力度一定是有限的,虽然国家目前倡导混合所有制改革,但这会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而且国企又有很多根深蒂固的思维和理念难以改变,它们能推出这一制度已经算是进步,只是进步的速度和有效性比较有限。

合伙人制度在房地产公司中迅速流行,被认为是在房地产行业面临瓶颈的背景下,开发商谋求持续发展的管理革命,也被认为是留住人才以及吸引新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而当一部分企业推出这种制度后,剩余的企业在没有更好的制度以前,如果不跟进,人才的流失则无可避免。

作为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房企——中海地产近几年就不断遭到机制更为灵活的民营同行房企的挖角,碧桂园、龙湖等众多现任高管都来自中海地产。

“如何留住人才?”已经是摆在中海地产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3月初,中海地产一位负责集团人力资源的高管就无奈的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海也曾考虑推行合伙人制度,但对它们来说政策限制太大,目前可能纯粹得靠品牌和认可程度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但合伙人和跟投制度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房企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因为当参股到企业的管理者数量增加,如果因市场变动业绩达不到预期,以及资本市场调整股价大幅波动,就极有可能出现“合伙人”分化的局面。

王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他所参与推行的案例中,项目跟投机制确实能解决一些中层和基层人员在其中增加自己的回报,就是对公司的投入会看到更多的回报,所以对这部分人蛮有吸引力,但对更多高管来说,这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类似,它总是有一种平衡在其中难以取舍,虽然能吸引和挽留一部分人才,但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而如今房地产行业还面临更大的调整,随着房地产白银时代的到来,土地与资金等生产要素在竞争中已经难以建立起绝对优势,因此人才在房企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显著,未来房企竞争的核心要素主要就是管控模式和专业人才。

王钺认为,事业合伙人与项目跟投制度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机制上的创新,是一种更加强调利益捆绑和分享的管理模式,而在内部构架方面,也更倾向于由传统的金字塔构架转向平行构架,这些都是在冲击房地产行业旧的经验观念。

包括万科在内的众多房企虽然都推出了各自版本的事业合伙人与项目跟投制度,目前都还处于落地阶段,成败与否还要拭目以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房地产公司在管理构架方面都在努力尝试创新,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白银时代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房企试水合伙人制度浅析

房地产公司都在努力尝试创新,它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白银时代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因而推出了各种版本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但如何寻求落实的平衡点才是关键,这也是公司大股东、高管以及员工三方的一种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

自万科首次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后,“合伙人”概念已经在房地产行业内持续地发酵。不仅碧桂园、龙湖等民营房企推出各自版本的事业合伙人制度,这股热潮还扩散至国企,包括越秀地产、首创置业和绿地集团均加入其中。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万科、绿地、碧桂园、龙湖、金地、越秀、新城、天朗、阳光城等9家房地产企业推出或即将推出合伙人制度。

事业合伙人、项目跟投这种模式已经在冲击着房地产行业旧的经营理念,再过一段时间,也许就真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言,“去精英化”的清洗将在房地产行业中形成新的管理浪潮。

但一项新事物的产生和推行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也不能盲目模仿和学习。思拓地产咨询董事总经理王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事业合伙人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地产公司都可以去同等学习和模仿的,目前很多公司还仅停留在口号上,真正要落实会面临太多阻碍性因素,万科的做法仅是代表了现在地产行业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潮流。

王钺现负责思拓地产咨询”公司整体战略发展。他服务过众多中国大型领先企业如华为、万科、华润集团、招商银行、腾讯科技等,在地产行业包括华润置地、万科集团及其城市公司、金地集团、越秀地产、华侨城集团、绿城集团等曾担任了多个高端领导人才培养项目的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包括“华润集团60班、70班、80班”、“万科集团珠峰行动”、“越秀集团领秀班”等。

在事业合伙人与项目跟投制度逐渐流行之际,王钺领导的团队也为几家地产公司设计了一些方案,但往往方案的可行性成为公司讨论的重点。王钺称,房地产公司提出的这些机制本身是好的,但如何寻求落实的平衡点才是关键,这也是公司大股东、高管以及员工三方的一种博弈。

比如率先在房地产行业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万科,就是希望管理层、员工和股东利益捆绑,形成背靠背的信任,然后共同抓住整个房地产地产行业由黄金十年到白银十年,利润率向社会平均利润率靠拢这个行业拐点背景下的一些创业和创新机会。

当然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架构不同,也会影响合伙人制度推进的力度。王钺比较看好的是万科这种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种背景下,核心管理团队的价值将更凸显出来,但类似碧桂园、阳光城这种家族控股公司,大股东的意志将起决定作用,而其他一些民营地产企业,在老板对公司发展和内部利益分享方面还没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他们推动变革的力度和决心要打问号。

继2012年末推出“成就共享计划”后,碧桂园在去年又推出了升级版的“合伙人”计划——“同心共享”,并且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还制定了项目股权跟投15%的比例,这一比例多少释放了一些杨国强愿意让管理团队来分享项目收益的决心。

但相比老板“一言独大”的民企,国企要想推行合伙人制度的难度更大。广州市属国企越秀地产在今年也推出了合伙人计划,但它们的每个项目员工跟投比例都不超过10%,首个实施跟投的项目管理层成员所持股权合共将不超过2%,这一力度相比万科、碧桂园而言太小。

王钺也认为,越秀地产推行合伙人的力度一定是有限的,虽然国家目前倡导混合所有制改革,但这会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而且国企又有很多根深蒂固的思维和理念难以改变,它们能推出这一制度已经算是进步,只是进步的速度和有效性比较有限。

合伙人制度在房地产公司中迅速流行,被认为是在房地产行业面临瓶颈的背景下,开发商谋求持续发展的管理革命,也被认为是留住人才以及吸引新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而当一部分企业推出这种制度后,剩余的企业在没有更好的制度以前,如果不跟进,人才的流失则无可避免。

作为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房企——中海地产近几年就不断遭到机制更为灵活的民营同行房企的挖角,碧桂园、龙湖等众多现任高管都来自中海地产。

“如何留住人才?”已经是摆在中海地产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3月初,中海地产一位负责集团人力资源的高管就无奈的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海也曾考虑推行合伙人制度,但对它们来说政策限制太大,目前可能纯粹得靠品牌和认可程度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但合伙人和跟投制度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房企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因为当参股到企业的管理者数量增加,如果因市场变动业绩达不到预期,以及资本市场调整股价大幅波动,就极有可能出现“合伙人”分化的局面。

王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他所参与推行的案例中,项目跟投机制确实能解决一些中层和基层人员在其中增加自己的回报,就是对公司的投入会看到更多的回报,所以对这部分人蛮有吸引力,但对更多高管来说,这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类似,它总是有一种平衡在其中难以取舍,虽然能吸引和挽留一部分人才,但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而如今房地产行业还面临更大的调整,随着房地产白银时代的到来,土地与资金等生产要素在竞争中已经难以建立起绝对优势,因此人才在房企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显著,未来房企竞争的核心要素主要就是管控模式和专业人才。

王钺认为,事业合伙人与项目跟投制度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机制上的创新,是一种更加强调利益捆绑和分享的管理模式,而在内部构架方面,也更倾向于由传统的金字塔构架转向平行构架,这些都是在冲击房地产行业旧的经验观念。

包括万科在内的众多房企虽然都推出了各自版本的事业合伙人与项目跟投制度,目前都还处于落地阶段,成败与否还要拭目以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房地产公司在管理构架方面都在努力尝试创新,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白银时代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