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策略】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医药股能否王者再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策略】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医药股能否王者再现?

201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医药市场上半年的不确定性要高于下半年,整体仍可能面临较大波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昌均

编辑 | 王子辰

行业重磅政策频出,医药个股爆雷频频,市场冰火两重天,是投资者对2018年医药行业最为直接的感受。

在2018年整体市场阴影笼罩的情况下,医药股在上半年逆市上涨,创出历史次新高;2018下半年,以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为导火索,行业负面事件频发,加之以国家带量采购试点为核心的政策出台,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医药市场信心和热情频遭打击,估值创下自2015年以来新低。

可以说,无论是从政策端,还是从市场端,2018年对医药行业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19年政策之手将如何调整,行业增速能否恢复,市场对医药股又能否重拾信心?总体判断认为,201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医药市场2019年上半年的不确定性要高于下半年,整体仍可能面临较大波动。

重磅政策频出 仿制药格局加速洗牌

医药行业作为强监管行业,受政策影响明显且直接。2018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落地,新设成立的国家医保局无疑成为医药行业最瞩目的部门之一,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影响医药政策、行业发展和投资策略。

2018年重磅政策频出,如加快新药审批上市、推动抗癌药降税降价、开启抗癌药专项谈判、疫苗管理单独立法、新版基药目录动态调整、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药店分级管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时限调整等,但引发市场最大关注的无疑是国家医保局主导的国家带量采购试点政策的推出。

从2018年9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国家试点药品集采工作座谈会,到11月15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全文公布,再到12月6日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开标,中选结果出炉,时间进度和谈判结果都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中选药品大幅降价更是让市场大呼意外。

此次中选的25个品种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有22个,原研药仅有3个;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国家医保局称,降价符合预期,中标不影响企业发展,降价不降质,长期对行业是利好。但市场恐慌情绪相当明显,有关消息直接导致医药股全线崩溃,无论是流标企业还是中标企业均出现大幅下跌,甚至连续跌停。

根据公开信息,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将会在2019年3月15日前全部落地。为保证后续顺利实施,2018年1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期间药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从生产、流通、监测、一致性评价、发展战略、工作要求等方面提出要求。

这意味着,首个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试点将于2019年落地实施,执行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接下来的问题在于,4+7中标价是否会出现更大范围内的联动。目前除11试点城市外,还有甘肃、安徽等地计划实施4+7中标价;部分中标企业,如扬子江药业已率先申请中选产品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在山东和甘肃执行4+7中标价。另外,前述产品未中标的恒瑞医药在安徽也主动降价,降价后比4+7中标价还要低,意在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竞争加剧。

业内观点认为,4+7中标价在更多非试点城市联动可能就是时间问题,有望在全国推广,实现全面降价。也就是说,2019年可能会有更多中选企业到非试点城市寻求执行4+7中标价或非中选企业主动降价,更多非试点城市也有望实现药品降价。

未来国家带量采购在品种和地区范围的增加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展也密不可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实施两年有余,但进展缓慢,289目录品种在2018年并未全部完成。2018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对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不再统一设置评价时限要求,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

这让多数药企都松了一口气,但国家药监局指出,不再统一设置基本药物评价时限要求,不等于没有时限要求。未来无法按时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依然会被逐步排除在市场之外,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也将面临价格和市场的选择,有能力开展一致性评价且降价意愿强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

在国家带量采购落地后市场份额争夺加剧和进口替代加快的情况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在2019年明显加速,药企抱团取暖趋势加剧,由此推动优胜劣汰,加速市场出清。随着全国带量采购品种增加和价格联动,仿制药整体高毛利时代将结束,市场格局也将加速洗牌,对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9年将会是仿制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一年。

在坚定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或也将到来。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明确提到将启动药品注射剂再评价工作。但目前并未出台有关政策,意味着2019年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有望迎来突破。

在通过带量采购实现药品降价之后,高值耗材降价也有望提上议程。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到要制定治理高值医用耗材和过度医疗检查的改革方案,国家医保局成立后也已多次在各地对高值耗材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调研,但高值耗材是否也会跟药品一样采取试点值得关注。

另外,药品创新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有关具体的鼓励政策以及此次国家带量采购并未涉及到的医保支付相关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医疗信息化等政策也值得期待。

利润增速恐继续放缓 医药股王者再现?

行业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行业和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以来,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呈下降走势,且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全国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4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为2822亿元,同比增长8.4%。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联合发布的报告估计,2018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将达30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9%。数据显示,2017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3314.1亿元,同比增长17.80%。这意味着201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

从上市药企来看,2018前三季度,申万分类下的284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除长生生物)营收总计达到10618亿元,同比增长近22%,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合计实现净利润近902亿元,同比增长近10%,为近五年同期最低,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1.68个百分点。

201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到医保控费/药占比执行力度加强、两票制全面实施、药企加大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2019年在前述既定因素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创新研发得到空前重视的情况下,还将出现新的因素,如带量采购即将落地且有可能出现全国联动,药品降价压力较大,同时非中标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可能导致仿制药市场面临更大范围内的进一步降价,且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速也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这无疑都将对未来的行业利润增速产生重要影响。

前述报告预计,2019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将达到32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仅增长6%左右,即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恐将继续呈现放缓趋势,且依旧会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在行业利润可能继续放缓的情况下,上市药企的盈利和资本市场预期恐也将受到影响。

在资本市场上,2018年医药股经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延续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扬行情,成为市场“避风港”,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在2018年5月底创出9545点的历史次新高,多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下半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圈地门、假医门、致癌门、蜂蜜门等负面事件不断,加之以国家带量采购为核心的政策出台,导致投资者对药企盈利预期降低,市场对医药股的信心和热情频繁遭遇打击。

截至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报5841点,创下自2015年以来最低值,相较于前述历史次新高折去近39%,相较年初累计跌幅近28%,略高于上证综指25%的跌幅,和创业板指跌幅基本持平。

从历史来看,医药股显然已处于估值底部,那么是否意味着抄底时机已到?实际上,医药作为弱周期、需求刚性强的行业,此前一直享受着高估值,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大跌,基本上已经回归到比较合理的估值水平,但是否已经到达底部还难以确定。

从政策面来看,以国家带量采购试点为核心的政策导向在前期导致的市场对药企盈利的过度担忧情绪已经在资本市场有所释放,2018年9月11日国家带量采购文件流出和12月6日试点品种开标大幅降价导致医药股几乎全线崩盘,多只个股出现跌停甚至连续跌停。

目前不确定的因素是,2019年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实施后对药企业绩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药品降价必然会降低企业盈利能力,但同时也保证了采购量,使得企业在营销方面可以省些力气,减少销售费用对盈利的侵蚀。这两个方面的博弈对药企产生的影响还无法确定,同时4+7中标价联动的范围会有多大,有多少企业会主动降价都还是未知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市场预期。

这可能需要在2019年一季度业绩或者半年度业绩发布后方能明确,因此2019年上半年医药股相比下半年不确定性更大,有可能会继续调整,不排除向下的可能。总体判断2019年的医药市场上行动力不足,且如前所述,其他领域也可能会逐步出台有关政策,整体市场可能仍然会面临较大波动。

在这样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议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目前来看,仿制药市场受到的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建议关注品种丰富、重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口替代预期较高的优质仿制药企;重视创新研发的企业依然值得重点关注,2018年国内多家药企提交申报创新药上市申请,2019年国内创新药将有集中收获,可重点关注创新龙头企业。

另外,可以关注CRO/CMO、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零售药店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但也需警惕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如带量采购效果及其联动范围、新药获批进度、监管进一步加强等,也需防范行业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策略】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医药股能否王者再现?

201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医药市场上半年的不确定性要高于下半年,整体仍可能面临较大波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梁昌均

编辑 | 王子辰

行业重磅政策频出,医药个股爆雷频频,市场冰火两重天,是投资者对2018年医药行业最为直接的感受。

在2018年整体市场阴影笼罩的情况下,医药股在上半年逆市上涨,创出历史次新高;2018下半年,以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为导火索,行业负面事件频发,加之以国家带量采购试点为核心的政策出台,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医药市场信心和热情频遭打击,估值创下自2015年以来新低。

可以说,无论是从政策端,还是从市场端,2018年对医药行业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19年政策之手将如何调整,行业增速能否恢复,市场对医药股又能否重拾信心?总体判断认为,201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医药市场2019年上半年的不确定性要高于下半年,整体仍可能面临较大波动。

重磅政策频出 仿制药格局加速洗牌

医药行业作为强监管行业,受政策影响明显且直接。2018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落地,新设成立的国家医保局无疑成为医药行业最瞩目的部门之一,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影响医药政策、行业发展和投资策略。

2018年重磅政策频出,如加快新药审批上市、推动抗癌药降税降价、开启抗癌药专项谈判、疫苗管理单独立法、新版基药目录动态调整、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药店分级管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时限调整等,但引发市场最大关注的无疑是国家医保局主导的国家带量采购试点政策的推出。

从2018年9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国家试点药品集采工作座谈会,到11月15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全文公布,再到12月6日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开标,中选结果出炉,时间进度和谈判结果都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中选药品大幅降价更是让市场大呼意外。

此次中选的25个品种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有22个,原研药仅有3个;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国家医保局称,降价符合预期,中标不影响企业发展,降价不降质,长期对行业是利好。但市场恐慌情绪相当明显,有关消息直接导致医药股全线崩溃,无论是流标企业还是中标企业均出现大幅下跌,甚至连续跌停。

根据公开信息,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将会在2019年3月15日前全部落地。为保证后续顺利实施,2018年1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期间药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从生产、流通、监测、一致性评价、发展战略、工作要求等方面提出要求。

这意味着,首个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试点将于2019年落地实施,执行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接下来的问题在于,4+7中标价是否会出现更大范围内的联动。目前除11试点城市外,还有甘肃、安徽等地计划实施4+7中标价;部分中标企业,如扬子江药业已率先申请中选产品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在山东和甘肃执行4+7中标价。另外,前述产品未中标的恒瑞医药在安徽也主动降价,降价后比4+7中标价还要低,意在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竞争加剧。

业内观点认为,4+7中标价在更多非试点城市联动可能就是时间问题,有望在全国推广,实现全面降价。也就是说,2019年可能会有更多中选企业到非试点城市寻求执行4+7中标价或非中选企业主动降价,更多非试点城市也有望实现药品降价。

未来国家带量采购在品种和地区范围的增加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展也密不可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实施两年有余,但进展缓慢,289目录品种在2018年并未全部完成。2018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对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不再统一设置评价时限要求,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

这让多数药企都松了一口气,但国家药监局指出,不再统一设置基本药物评价时限要求,不等于没有时限要求。未来无法按时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依然会被逐步排除在市场之外,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也将面临价格和市场的选择,有能力开展一致性评价且降价意愿强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

在国家带量采购落地后市场份额争夺加剧和进口替代加快的情况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在2019年明显加速,药企抱团取暖趋势加剧,由此推动优胜劣汰,加速市场出清。随着全国带量采购品种增加和价格联动,仿制药整体高毛利时代将结束,市场格局也将加速洗牌,对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9年将会是仿制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一年。

在坚定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或也将到来。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明确提到将启动药品注射剂再评价工作。但目前并未出台有关政策,意味着2019年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有望迎来突破。

在通过带量采购实现药品降价之后,高值耗材降价也有望提上议程。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到要制定治理高值医用耗材和过度医疗检查的改革方案,国家医保局成立后也已多次在各地对高值耗材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调研,但高值耗材是否也会跟药品一样采取试点值得关注。

另外,药品创新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有关具体的鼓励政策以及此次国家带量采购并未涉及到的医保支付相关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医疗信息化等政策也值得期待。

利润增速恐继续放缓 医药股王者再现?

行业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行业和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以来,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呈下降走势,且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全国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4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为2822亿元,同比增长8.4%。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联合发布的报告估计,2018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将达30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9%。数据显示,2017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3314.1亿元,同比增长17.80%。这意味着201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

从上市药企来看,2018前三季度,申万分类下的284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除长生生物)营收总计达到10618亿元,同比增长近22%,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合计实现净利润近902亿元,同比增长近10%,为近五年同期最低,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1.68个百分点。

201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到医保控费/药占比执行力度加强、两票制全面实施、药企加大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2019年在前述既定因素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创新研发得到空前重视的情况下,还将出现新的因素,如带量采购即将落地且有可能出现全国联动,药品降价压力较大,同时非中标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可能导致仿制药市场面临更大范围内的进一步降价,且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速也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这无疑都将对未来的行业利润增速产生重要影响。

前述报告预计,2019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将达到32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仅增长6%左右,即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恐将继续呈现放缓趋势,且依旧会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在行业利润可能继续放缓的情况下,上市药企的盈利和资本市场预期恐也将受到影响。

在资本市场上,2018年医药股经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延续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扬行情,成为市场“避风港”,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在2018年5月底创出9545点的历史次新高,多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下半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圈地门、假医门、致癌门、蜂蜜门等负面事件不断,加之以国家带量采购为核心的政策出台,导致投资者对药企盈利预期降低,市场对医药股的信心和热情频繁遭遇打击。

截至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报5841点,创下自2015年以来最低值,相较于前述历史次新高折去近39%,相较年初累计跌幅近28%,略高于上证综指25%的跌幅,和创业板指跌幅基本持平。

从历史来看,医药股显然已处于估值底部,那么是否意味着抄底时机已到?实际上,医药作为弱周期、需求刚性强的行业,此前一直享受着高估值,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大跌,基本上已经回归到比较合理的估值水平,但是否已经到达底部还难以确定。

从政策面来看,以国家带量采购试点为核心的政策导向在前期导致的市场对药企盈利的过度担忧情绪已经在资本市场有所释放,2018年9月11日国家带量采购文件流出和12月6日试点品种开标大幅降价导致医药股几乎全线崩盘,多只个股出现跌停甚至连续跌停。

目前不确定的因素是,2019年国家带量采购试点实施后对药企业绩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药品降价必然会降低企业盈利能力,但同时也保证了采购量,使得企业在营销方面可以省些力气,减少销售费用对盈利的侵蚀。这两个方面的博弈对药企产生的影响还无法确定,同时4+7中标价联动的范围会有多大,有多少企业会主动降价都还是未知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市场预期。

这可能需要在2019年一季度业绩或者半年度业绩发布后方能明确,因此2019年上半年医药股相比下半年不确定性更大,有可能会继续调整,不排除向下的可能。总体判断2019年的医药市场上行动力不足,且如前所述,其他领域也可能会逐步出台有关政策,整体市场可能仍然会面临较大波动。

在这样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议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目前来看,仿制药市场受到的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建议关注品种丰富、重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口替代预期较高的优质仿制药企;重视创新研发的企业依然值得重点关注,2018年国内多家药企提交申报创新药上市申请,2019年国内创新药将有集中收获,可重点关注创新龙头企业。

另外,可以关注CRO/CMO、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零售药店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但也需警惕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如带量采购效果及其联动范围、新药获批进度、监管进一步加强等,也需防范行业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