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江刀鱼下月起全面禁捕,“长江第一鲜”将告别餐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江刀鱼下月起全面禁捕,“长江第一鲜”将告别餐桌

作为“长江三鲜”之一,在野生鲥鱼和野生河豚基本绝迹之后,硕果仅存的长江刀鱼的市场价格曾动辄上万元一斤。而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刀鱼正面临严重的种群危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学琛

在淡水食用鱼中,可能没有几种鱼类的价格能企及长江刀鱼。作为“长江三鲜”之一,在野生鲥鱼和野生河豚基本绝迹之后,硕果仅存的长江刀鱼的市场价格曾动辄上万元一斤。而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刀鱼正面临严重的种群危机。

于是,中国政府决定从下个月起对长江刀鱼实施全面禁捕。2018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刀鱼学名为长颌鲚,是一种洄游鱼种,平时生活在海里,被称为海刀,每年2至3月份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进入长江即被称为江刀。捕捞江刀最佳季节为清明节前后,江苏当地说法为“清明节前骨如酥,清明节后骨如铁”。这一时期的刀鱼刚刚游至长江入海后淡海水交界处,肉质最为鲜嫩。

由于产量下降市场稀缺,江刀价格节节攀升,网上曝出的长江刀鱼价格在6000元至1万元间不等。2012年在江苏举办的长江刀鱼王拍卖会上,一条重325克的长江刀鱼甚至拍出了59000元的天价。

近些年,长江刀鱼的产量遭遇断崖式下滑。一组流传甚广的数据来自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印证了江刀产量急剧下跌的趋势:1973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12吨左右。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多年研究长江刀鱼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施炜纲认为,江刀从“长江第一鱼”到今日濒于灭绝的原因,由于学界缺乏专门研究,很难说清楚,但是长江环境问题和不科学的捕捞应是主因。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表示,捕捞强度大、江岸工厂污染及船舶排污、通江湖区改造、长江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都恶化了刀鱼的生存环境,造成种群衰退。

事实上,锐减的不仅仅是江刀,“长江第一鱼”背后是整个长江鱼种的全面衰竭。据经济日报报道,由于工程建设、水质污染、采砂挖沙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长江渔业资源已经全面告急,许多经济鱼类已无法形成渔汛。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的资源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减少达97%以上。

长江的生态危机早已引起中国政府重视。自2002年起,农业部开始在长江中下游试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2003年起,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共涉及长江流域10个省(区、市),8100多公里江段。规定称除实行捕捞限额专项管理的凤鲚、刀鲚外,禁止所有捕捞作业。2015年12月23日,农业部发布通告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扩大了禁渔范围,同时延长禁渔时间至4个月。

禁渔期间,刀鲚等捕捞实行专项管理。农业部于2002年2月8日发布《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表示将根据资源和生产情况限额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专业渔民须持证捕捞。据统计,2002年长江刀鲚专项证的总数不超过2240张,其中上海市220张、江苏省1020张、安徽省1000张。2003年以后,每年专项证的数量不得超过2002年的数量。

不过,尽管多年来已实施了禁渔期制度、划定保护区、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等一系列措施,形势却并未好转。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曾屡次在媒体上呼吁,必须改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才能保护中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

如今,全面禁渔正悄然落地。2018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使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基本遏制。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2018年10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目前长江捕捞业已进入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的“死胡同”。“常年禁渔期制度包含整个长江流域,包括长江的干流、长江的支流,还有通江的湖泊等区域。”于康震说,这一政策是基于长江渔业捕捞情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对于刀鲚、凤鲚、中华绒螯蟹的专项管理规定也已废止。农业农村部2018年12月29日发布的通告称,原农业部2002年2月8日发布的《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未来上述资源的利用,根据资源状况另行规定。

“现在长江生态环境已经很难回到历史的水平,长江水生态的服务功能也已经改变。总体而言,保护遭受重创的渔业资源已是迫在眉睫,长江提供鱼产品的生产服务功能需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告诉界面新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江刀鱼下月起全面禁捕,“长江第一鲜”将告别餐桌

作为“长江三鲜”之一,在野生鲥鱼和野生河豚基本绝迹之后,硕果仅存的长江刀鱼的市场价格曾动辄上万元一斤。而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刀鱼正面临严重的种群危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学琛

在淡水食用鱼中,可能没有几种鱼类的价格能企及长江刀鱼。作为“长江三鲜”之一,在野生鲥鱼和野生河豚基本绝迹之后,硕果仅存的长江刀鱼的市场价格曾动辄上万元一斤。而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刀鱼正面临严重的种群危机。

于是,中国政府决定从下个月起对长江刀鱼实施全面禁捕。2018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刀鱼学名为长颌鲚,是一种洄游鱼种,平时生活在海里,被称为海刀,每年2至3月份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进入长江即被称为江刀。捕捞江刀最佳季节为清明节前后,江苏当地说法为“清明节前骨如酥,清明节后骨如铁”。这一时期的刀鱼刚刚游至长江入海后淡海水交界处,肉质最为鲜嫩。

由于产量下降市场稀缺,江刀价格节节攀升,网上曝出的长江刀鱼价格在6000元至1万元间不等。2012年在江苏举办的长江刀鱼王拍卖会上,一条重325克的长江刀鱼甚至拍出了59000元的天价。

近些年,长江刀鱼的产量遭遇断崖式下滑。一组流传甚广的数据来自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印证了江刀产量急剧下跌的趋势:1973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12吨左右。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多年研究长江刀鱼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施炜纲认为,江刀从“长江第一鱼”到今日濒于灭绝的原因,由于学界缺乏专门研究,很难说清楚,但是长江环境问题和不科学的捕捞应是主因。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表示,捕捞强度大、江岸工厂污染及船舶排污、通江湖区改造、长江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都恶化了刀鱼的生存环境,造成种群衰退。

事实上,锐减的不仅仅是江刀,“长江第一鱼”背后是整个长江鱼种的全面衰竭。据经济日报报道,由于工程建设、水质污染、采砂挖沙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长江渔业资源已经全面告急,许多经济鱼类已无法形成渔汛。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的资源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减少达97%以上。

长江的生态危机早已引起中国政府重视。自2002年起,农业部开始在长江中下游试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2003年起,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共涉及长江流域10个省(区、市),8100多公里江段。规定称除实行捕捞限额专项管理的凤鲚、刀鲚外,禁止所有捕捞作业。2015年12月23日,农业部发布通告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扩大了禁渔范围,同时延长禁渔时间至4个月。

禁渔期间,刀鲚等捕捞实行专项管理。农业部于2002年2月8日发布《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表示将根据资源和生产情况限额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专业渔民须持证捕捞。据统计,2002年长江刀鲚专项证的总数不超过2240张,其中上海市220张、江苏省1020张、安徽省1000张。2003年以后,每年专项证的数量不得超过2002年的数量。

不过,尽管多年来已实施了禁渔期制度、划定保护区、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等一系列措施,形势却并未好转。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曾屡次在媒体上呼吁,必须改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才能保护中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

如今,全面禁渔正悄然落地。2018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使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基本遏制。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2018年10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目前长江捕捞业已进入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的“死胡同”。“常年禁渔期制度包含整个长江流域,包括长江的干流、长江的支流,还有通江的湖泊等区域。”于康震说,这一政策是基于长江渔业捕捞情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对于刀鲚、凤鲚、中华绒螯蟹的专项管理规定也已废止。农业农村部2018年12月29日发布的通告称,原农业部2002年2月8日发布的《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未来上述资源的利用,根据资源状况另行规定。

“现在长江生态环境已经很难回到历史的水平,长江水生态的服务功能也已经改变。总体而言,保护遭受重创的渔业资源已是迫在眉睫,长江提供鱼产品的生产服务功能需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告诉界面新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