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辽河油田在青海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更多石油人将走出去干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辽河油田在青海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更多石油人将走出去干活

辽河油田在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第一口探井—驼1井试气成功,数万职工未来发展有保障了。

文|石油Link 沐雨 

近日,辽河油田在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获得重大油气发现。

据辽河油田消息,中国石油集团辽河油田分公司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勘探一线传来捷报:在柴达木盆地1.9万平方公里辽河探矿区第一口探井—驼1井试气成功,经过折算,日产气超12万立方米(相当近百吨原油)。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口探井的成功,为辽河油田柴达木流转矿权区的勘探工作开了好头。这不仅标志着油田内部矿权流转改革的成功,更预示着将有更多石油人走出去,加入外创的队伍。

◆◆◆

流转矿权区勘探初见成效

多年来,辽河油田“人多地盘小”的矛盾,以及稳产压力大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辽河油田分公司在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钻探的第一口探井—驼1井试气成功,经过折算,日产气超12万立方米(相当近百吨原油)。

该井部署在涩北凹陷北部斜坡带驼峰山构造,主要目的层是第四系生物气。试气的成功证实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勘探区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辽河油田在青海油田获得的探矿权位于柴达盆地东部区块,此前,这些区块受复杂地表、地质条件和较低研究程度影响,勘探难度大、勘探投入不足,长时间未获勘探突破。

但2017年8月,辽河油田通过矿权流转接手青海油田4个区块1.9万平方公里探矿权以来,就制定了“一年准备、两年突破、三年见效”的思路,旨在加快柴达木盆地辽河矿权区增储稳产。

针对这1.9万平方公里的矿权区块,辽河油田成立了27人团队的柴达木勘探研究所,负责柴达木流转矿权区的勘探部署工作。

一年时间以来,科研人员克服恶劣环境条件,发挥技术优势,针对三湖坳陷勘探程度低,缺少现成资料等现状,对三湖坳陷进行了重新评价。

通过解释二维地震8000多公里,优选有利圈闭4个共187平方公里,部署了辽河在该地区的第一口探井驼1井,实现了构造生物气藏新突破。

随着区块认识程度加深,研究部署节奏加快,辽河有望激活柴达木矿权区沉睡的油气资源。

◆◆◆

矿权流转激活沉睡资源

矿权流转的成功在于,解决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差异问题,同时唤醒沉睡的油气资源。

多年来,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中国石油东西部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存在明显差异。西部油区地域广阔,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较低,但投资和技术力量有限;东部探矿区域有限,技术力量相对富余,后备资源不足。

而作为2017年中石油首次启动的油田矿权流转的其中两家油田—青海油田和辽河油田,就是东西部油田的典型代表。

据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表明,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量达70亿吨。柴达木沉积岩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青海油田拥有8万平方公里的矿权。

青海油田面对如此广阔的油区矿权,但受限于勘探投入资金不足和技术等问题,却不得不面对“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的局面。

据悉,当前柴达木盆地石油探明率仅为22.3%,天然气探明率12.2%,油气资源探明率较低。

针对于此,中石油启动的油田矿权流转举措或将很好地提升油气资源利用率。

矿权流转以前,青海油田将更多的勘探投入集中放在主攻区块,剩余区块只能暂时闲置。

而今,辽河油田作为一家已经有50年的开发历史的老油田,通过矿权流转获得闲置区块,既保障了油田效益和数万职工未来发展,同时发挥技术力量优势,激活沉睡的油气资源。

◆◆◆

将有更多石油人走出去

未来一段时间,将东西部油田技术力量的再分配成油气勘探新趋势。

目前,国内中东部油田历经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开发,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人力资源,都足以支撑油田走出家门开采油气。

实际上,近几年来,辽河油田“走出去”的步伐一直处在前列。

作为一家老油田,辽河油田目前有8万多名员工,油田体量大,各项人均经营指标多居上游企业后列,说明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为此辽河油田通过走出去,将冗员包袱转变为企业优势。

近5年来,油田公司加快人员输出,先后与塔里木、青海、浙江、吉林、吐哈等油气田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18项战略合作协议。目前,辽河油田共有9000余名员工活跃在外部市场,年均收入近100亿元,开辟了新的创效空间。

据悉,2018年辽河油田在柴达木矿权流转区块已经制定规划了3年地震采集工作,力争2019年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物探和钻井等勘探投入,届时将有更多石油人走向这里。

在12月24日,从辽河油田通过区块流转再次获得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及外围1.84万平方公里油气探矿权,也预示着辽河油田未来一段时间外部市场迎来忙碌期。

随着矿权流转的推进,将打破我国此前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传统机制壁垒,实现资源、技术、资金、智力共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辽河油田在青海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更多石油人将走出去干活

辽河油田在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第一口探井—驼1井试气成功,数万职工未来发展有保障了。

文|石油Link 沐雨 

近日,辽河油田在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获得重大油气发现。

据辽河油田消息,中国石油集团辽河油田分公司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勘探一线传来捷报:在柴达木盆地1.9万平方公里辽河探矿区第一口探井—驼1井试气成功,经过折算,日产气超12万立方米(相当近百吨原油)。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口探井的成功,为辽河油田柴达木流转矿权区的勘探工作开了好头。这不仅标志着油田内部矿权流转改革的成功,更预示着将有更多石油人走出去,加入外创的队伍。

◆◆◆

流转矿权区勘探初见成效

多年来,辽河油田“人多地盘小”的矛盾,以及稳产压力大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辽河油田分公司在柴达木盆地流转矿权区钻探的第一口探井—驼1井试气成功,经过折算,日产气超12万立方米(相当近百吨原油)。

该井部署在涩北凹陷北部斜坡带驼峰山构造,主要目的层是第四系生物气。试气的成功证实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勘探区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辽河油田在青海油田获得的探矿权位于柴达盆地东部区块,此前,这些区块受复杂地表、地质条件和较低研究程度影响,勘探难度大、勘探投入不足,长时间未获勘探突破。

但2017年8月,辽河油田通过矿权流转接手青海油田4个区块1.9万平方公里探矿权以来,就制定了“一年准备、两年突破、三年见效”的思路,旨在加快柴达木盆地辽河矿权区增储稳产。

针对这1.9万平方公里的矿权区块,辽河油田成立了27人团队的柴达木勘探研究所,负责柴达木流转矿权区的勘探部署工作。

一年时间以来,科研人员克服恶劣环境条件,发挥技术优势,针对三湖坳陷勘探程度低,缺少现成资料等现状,对三湖坳陷进行了重新评价。

通过解释二维地震8000多公里,优选有利圈闭4个共187平方公里,部署了辽河在该地区的第一口探井驼1井,实现了构造生物气藏新突破。

随着区块认识程度加深,研究部署节奏加快,辽河有望激活柴达木矿权区沉睡的油气资源。

◆◆◆

矿权流转激活沉睡资源

矿权流转的成功在于,解决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差异问题,同时唤醒沉睡的油气资源。

多年来,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中国石油东西部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存在明显差异。西部油区地域广阔,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较低,但投资和技术力量有限;东部探矿区域有限,技术力量相对富余,后备资源不足。

而作为2017年中石油首次启动的油田矿权流转的其中两家油田—青海油田和辽河油田,就是东西部油田的典型代表。

据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表明,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量达70亿吨。柴达木沉积岩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青海油田拥有8万平方公里的矿权。

青海油田面对如此广阔的油区矿权,但受限于勘探投入资金不足和技术等问题,却不得不面对“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的局面。

据悉,当前柴达木盆地石油探明率仅为22.3%,天然气探明率12.2%,油气资源探明率较低。

针对于此,中石油启动的油田矿权流转举措或将很好地提升油气资源利用率。

矿权流转以前,青海油田将更多的勘探投入集中放在主攻区块,剩余区块只能暂时闲置。

而今,辽河油田作为一家已经有50年的开发历史的老油田,通过矿权流转获得闲置区块,既保障了油田效益和数万职工未来发展,同时发挥技术力量优势,激活沉睡的油气资源。

◆◆◆

将有更多石油人走出去

未来一段时间,将东西部油田技术力量的再分配成油气勘探新趋势。

目前,国内中东部油田历经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开发,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人力资源,都足以支撑油田走出家门开采油气。

实际上,近几年来,辽河油田“走出去”的步伐一直处在前列。

作为一家老油田,辽河油田目前有8万多名员工,油田体量大,各项人均经营指标多居上游企业后列,说明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为此辽河油田通过走出去,将冗员包袱转变为企业优势。

近5年来,油田公司加快人员输出,先后与塔里木、青海、浙江、吉林、吐哈等油气田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18项战略合作协议。目前,辽河油田共有9000余名员工活跃在外部市场,年均收入近100亿元,开辟了新的创效空间。

据悉,2018年辽河油田在柴达木矿权流转区块已经制定规划了3年地震采集工作,力争2019年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物探和钻井等勘探投入,届时将有更多石油人走向这里。

在12月24日,从辽河油田通过区块流转再次获得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及外围1.84万平方公里油气探矿权,也预示着辽河油田未来一段时间外部市场迎来忙碌期。

随着矿权流转的推进,将打破我国此前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传统机制壁垒,实现资源、技术、资金、智力共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