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说O2O只能重资产?基于科技革新的才更让人期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说O2O只能重资产?基于科技革新的才更让人期待

以科技革新为基础的轻资产O2O 模式,其实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做,而自己进行以“技术+硬件”为依托的深层次产业优化。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合作方靠谱的前提下。

文/盛婷

如各位所见,O2O 正越来越朝着垂直细分领域发展,美甲、按摩、洗衣……一个生活痛点演化而来的商业前景被发现,千万个 APP 来相见。

前段时间写了篇《洗衣O2O太多,我们的衣服够洗吗》的文章,比较了几家时下主流的洗衣 O2O 创业项目的运营模式,发现绝大部分围绕着“平台搭建、线下洗衣、物流配送”,这三大问题中的一点或者几点来进行自有化运营。

至少在目前,我们还不能对“究竟抓哪些环节自有化比较好”来下定论,可从本质上来讲,又有什么不同呢?抓住某个环节建立相关团队,打通线上线下业务,然后做个 APP 就可以上线了。

O2O 从来都不是只做个APP的事儿,在保障各环节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相比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我们能否换个方式,把目光聚集到以科技革新为基础的 O2O 新玩法,那样的想象空间或许才更大。

就让科技把效率与服务一次提升个够

在 O2O 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鸡汤”:做 O2O 一定不要上来就要去颠覆一个行业,先摸清这个行业咋回事,建立一种新的模式,解决一个很痛的痛点,创造一种新的价值,一步步且行且颠覆。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在早期的 O2O 项目都赚着信息不对称的钱,而到了现在,创业者主要把目光放在环节优化,效率提升上。

与此同时,对于所有 O2O 项目而言,线上线下各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无论你是做美甲、按摩还是洗衣,如果单单只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忽视类似于配送、信息匹配等环节,都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而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下一次”。

既要提升效率,又要保障服务,但对于目前众多的创业项目而言,都过于依赖人力。不可否认,O2O 注重服务体验,而人员个体能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但这也是影响效率、造成服务参差不齐的关键所在。科技的力量也就在于能够进一步解放人力,减少来自人员的干扰,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将服务标准化。

同样是在洗衣 O2O 案例中,有一家是以智能洗衣柜为切入点,类似于现在小区或写字楼下的物流柜,不过能够与APP结合,并且背后对接整套洗衣 O2O 系统。在与别人交流时,我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个项目的欣赏,却受到了众多从业者的质疑:太局限了,不可控;根本没抓住洗衣 O2O 的重点;服务质量才是第一位,衣服就是要洗得干净……也许就这个项目而言,其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是否应该关注到他不同以往的思路。

智能洗衣柜本身取代了上门配送的环节,因此同样以物流配送为切入点,这个只需要真正的中央物流团队,甚至于找大型物流公司合作也没问题,更不用说在洗衣等环节寻求靠谱的洗涤工厂了。这就是一个典型轻资产重科技的 O2O 模式。

试想一下:就算你真的能够把衣服洗出一朵花来,了不起就是个专业洗涤工厂;就算把配送人员训练成英式管家,顶多承接更多 O2O 项目配送业务……我们可能并不那么看重工匠精神,也不需要“O2O版的京东”,因为在O2O领域里,任何一个环节你都输不起。

在绝大部分创业者无法保证有足够精力和财力包揽 O2O 各环节的前提下,不妨换个脑,指望下科技带来的革新也不错。

商业壁垒与可复制性间需要一个平衡点

很多创业者在见投资人时,都会被一个问题所问倒——你的商业壁垒在哪里?是啊,这就是你跟行业竞争者间的差异化与优势所在。商业壁垒能够让投资人看到你这个项目的前景有多大。

可就目前来说,这些垂直领域的 O2O 项目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地域性太强。因此是否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区域复制,也成了 O2O 项目是否有前景的判断依据之一。

商业壁垒与区域可复制性,这两者之间似乎是矛盾的,但对 O2O 创业项目来说,确实应该找准中间的一个平衡点。

在这个时候,过于依赖线下的团队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的 O2O 项目会遇到一定的发展瓶颈。可能对于背景过硬、财力雄厚的项目而言,再建几个工厂,在当地召集个团队,这都不是事儿。也请别忘了,趁着移动互联网这股风飞起来的 O2O 也要接受最本质的考验——时间,根本等不起!

如此一来,以技术为主的轻资产模式能够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快速扩张,并且相比较重资产项目,以掌握核心技术为主要商业壁垒,对于创业者来说其成本会小很多,且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超越的。

回过头来看,本文所提倡的以科技革新为基础的轻资产 O2O 模式,其实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做,而自己进行以“技术+硬件”为依托的深层次产业优化。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你所寻找的合作方靠谱的前提下。

难道就没有在 O2O 项目各环节实现高度自有化运营的案例吗?有,并且对于这样的项目我们应该怀着敬佩的心来看待。但就我个人而言,只是觉得他们还不够“酷”,而这种来自科技的“酷”,或许也是从本质上为他们降低成本的好途径。

最后,千万别跟我扯那些搞补贴的土豪们,O2O 行业竞争就是被他们惯坏的。好在一时风光过后,似乎……也没几个有好结果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说O2O只能重资产?基于科技革新的才更让人期待

以科技革新为基础的轻资产O2O 模式,其实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做,而自己进行以“技术+硬件”为依托的深层次产业优化。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合作方靠谱的前提下。

文/盛婷

如各位所见,O2O 正越来越朝着垂直细分领域发展,美甲、按摩、洗衣……一个生活痛点演化而来的商业前景被发现,千万个 APP 来相见。

前段时间写了篇《洗衣O2O太多,我们的衣服够洗吗》的文章,比较了几家时下主流的洗衣 O2O 创业项目的运营模式,发现绝大部分围绕着“平台搭建、线下洗衣、物流配送”,这三大问题中的一点或者几点来进行自有化运营。

至少在目前,我们还不能对“究竟抓哪些环节自有化比较好”来下定论,可从本质上来讲,又有什么不同呢?抓住某个环节建立相关团队,打通线上线下业务,然后做个 APP 就可以上线了。

O2O 从来都不是只做个APP的事儿,在保障各环节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相比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我们能否换个方式,把目光聚集到以科技革新为基础的 O2O 新玩法,那样的想象空间或许才更大。

就让科技把效率与服务一次提升个够

在 O2O 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鸡汤”:做 O2O 一定不要上来就要去颠覆一个行业,先摸清这个行业咋回事,建立一种新的模式,解决一个很痛的痛点,创造一种新的价值,一步步且行且颠覆。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在早期的 O2O 项目都赚着信息不对称的钱,而到了现在,创业者主要把目光放在环节优化,效率提升上。

与此同时,对于所有 O2O 项目而言,线上线下各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无论你是做美甲、按摩还是洗衣,如果单单只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忽视类似于配送、信息匹配等环节,都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而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下一次”。

既要提升效率,又要保障服务,但对于目前众多的创业项目而言,都过于依赖人力。不可否认,O2O 注重服务体验,而人员个体能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但这也是影响效率、造成服务参差不齐的关键所在。科技的力量也就在于能够进一步解放人力,减少来自人员的干扰,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将服务标准化。

同样是在洗衣 O2O 案例中,有一家是以智能洗衣柜为切入点,类似于现在小区或写字楼下的物流柜,不过能够与APP结合,并且背后对接整套洗衣 O2O 系统。在与别人交流时,我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个项目的欣赏,却受到了众多从业者的质疑:太局限了,不可控;根本没抓住洗衣 O2O 的重点;服务质量才是第一位,衣服就是要洗得干净……也许就这个项目而言,其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是否应该关注到他不同以往的思路。

智能洗衣柜本身取代了上门配送的环节,因此同样以物流配送为切入点,这个只需要真正的中央物流团队,甚至于找大型物流公司合作也没问题,更不用说在洗衣等环节寻求靠谱的洗涤工厂了。这就是一个典型轻资产重科技的 O2O 模式。

试想一下:就算你真的能够把衣服洗出一朵花来,了不起就是个专业洗涤工厂;就算把配送人员训练成英式管家,顶多承接更多 O2O 项目配送业务……我们可能并不那么看重工匠精神,也不需要“O2O版的京东”,因为在O2O领域里,任何一个环节你都输不起。

在绝大部分创业者无法保证有足够精力和财力包揽 O2O 各环节的前提下,不妨换个脑,指望下科技带来的革新也不错。

商业壁垒与可复制性间需要一个平衡点

很多创业者在见投资人时,都会被一个问题所问倒——你的商业壁垒在哪里?是啊,这就是你跟行业竞争者间的差异化与优势所在。商业壁垒能够让投资人看到你这个项目的前景有多大。

可就目前来说,这些垂直领域的 O2O 项目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地域性太强。因此是否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区域复制,也成了 O2O 项目是否有前景的判断依据之一。

商业壁垒与区域可复制性,这两者之间似乎是矛盾的,但对 O2O 创业项目来说,确实应该找准中间的一个平衡点。

在这个时候,过于依赖线下的团队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的 O2O 项目会遇到一定的发展瓶颈。可能对于背景过硬、财力雄厚的项目而言,再建几个工厂,在当地召集个团队,这都不是事儿。也请别忘了,趁着移动互联网这股风飞起来的 O2O 也要接受最本质的考验——时间,根本等不起!

如此一来,以技术为主的轻资产模式能够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快速扩张,并且相比较重资产项目,以掌握核心技术为主要商业壁垒,对于创业者来说其成本会小很多,且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超越的。

回过头来看,本文所提倡的以科技革新为基础的轻资产 O2O 模式,其实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做,而自己进行以“技术+硬件”为依托的深层次产业优化。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你所寻找的合作方靠谱的前提下。

难道就没有在 O2O 项目各环节实现高度自有化运营的案例吗?有,并且对于这样的项目我们应该怀着敬佩的心来看待。但就我个人而言,只是觉得他们还不够“酷”,而这种来自科技的“酷”,或许也是从本质上为他们降低成本的好途径。

最后,千万别跟我扯那些搞补贴的土豪们,O2O 行业竞争就是被他们惯坏的。好在一时风光过后,似乎……也没几个有好结果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