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广东交通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邮电通信能力显著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重要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随着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运输设备升级换代,深圳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货物和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保障。
(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居全球第三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就开始大力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动工或扩建并运营蛇口港区、赤湾港区、妈湾港区、盐田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小到大,由1979年的10万吨提升到2017年的24136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无到有,1988年、1992年、1997年、2003年、2007年分别突破1万、10万、100万、1000万、2000万标箱,到2017年达到2520.87万标准箱,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三。截至2017年,深圳港共有泊位数15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数74个,共开通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39条,开通覆盖52个珠三角支线码头的60条驳船航线,开通14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拥有8个20万吨级靠泊能力的集装箱泊位,成为华南地区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首选港。(见图1)

(二)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内地城市第五位
深圳机场从无到有、从零起步,1983年10月,深圳机场筹建处成立;1985年9月,深圳航空公司成立;1989年5月,深圳机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91年10月,深圳机场举行通航仪式,成为第一个突破民航体制禁区的地方政府自建的民用机场。特别是2013年11月,深圳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推动深圳迈进"新航站楼+双跑道"的大空港时代。同时,深圳机场全力打造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线开通方面持续发力。截至2017年底,深圳机场通航18个国家、162个城市,其中内地城市120个、国际城市38个、港澳台城市4个。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由1992年的2万吨提升到2017年的116万吨;机场旅客吞吐量由1991年的2万人次提升到2017年的4561.07万人次,居内地城市第五位。(见图2)

(三)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深圳是内地第五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自1998年深圳地铁项目正式获批后,深圳开始大步踏入地铁时代。2004年12月,深圳第一条地铁线路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17年,深圳共运营地铁线路8条,车站199座,运营线路总长285公里,地铁运营总里程居内地城市第五,全年地铁客流量16.54亿人次,占公共交通客流量的44.9%,日均地铁客流量453.25万人次。2017年,深圳公路通车里程1633.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到420.01公里,一级公路677公里,二级公路239公里,三级公路202公里,四级公路96公里。截止到2018年6月,深圳共有公共汽车线路977条。2017年,深圳公交年客流量达20.21亿人次,占公共交通客流量的55.1%,日均客流量553.79万人次。
(四)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货运市场的放开,深圳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社会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大幅提升。2017年,深圳货运量达到32269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71万吨,公路货运量23953万吨,水运货运量8147万吨,民航货运量99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2302.53亿吨公里,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0.74亿吨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383.07亿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1903.75亿吨公里,民航货物周转量14.97亿吨公里。(见图3)

(五)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大幅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深工作和旅游的人数快速增长,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也快速增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显著增加。2017年,深圳的客运量达到18142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7042万人次,公路客运量6001万人次,水运客运量466万人次,民航客运量463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1092.39亿人公里,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210.16亿人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123.63亿人公里,水运旅客周转量2.14亿人公里,民航旅客周转量756.46亿人公里。(见图4)

邮电业持续快速发展,快递等新兴业务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消费不断转型升级,作为基础服务业的邮政行业的社会需求迅猛增长,行业活力竞相迸发,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深圳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5.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3%。其中,邮政业务量901.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3%;电信业务量743.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2.8%。(见图5)

(一)邮政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快递业务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卓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传统业务得以巩固发展的同时,快递业等新兴业务也快速崛起,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邮政、电信局(所)共541处,邮运邮路总条数242条,邮政长度(单程)32964公里,城市投递段道长度(单程)41700公里。2017年,深圳邮政业务量901.81亿元,同比增长35.3%;邮政函件业务量2.21亿件,同比增长4.5%;国内快递业务量25.95亿件,同比增长26.9%;快递业务收入375.49亿元,增长25.9%。2017年,深圳订销报纸期发数33万份,订销报纸累计份数5547万份;订销杂志期发数38万份,订销杂志累计份数651万份。
(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通信业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圳通信业历经数年的繁荣发展,无论是通信能力,电信用户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移动电话的普及应用、宽带网络的技术革新、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通信业的发展变革,不仅实实在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活力。截至2017年,深圳固定电话用户数478.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679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83万户,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28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4929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25部/百人。
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发达的对外贸易以及毗邻香港这一全球物流枢纽的优势,深圳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物流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物流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成长一批优秀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这些企业依托对新技术的快速运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和引领全国物流业发展的标杆。
(一)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自确立支柱产业以来,深圳物流业快速发展,2006-2012年以年均15%的增速增长,成为全国物流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城市,2012年深圳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79.56亿元,同比增长11.4%,占GDP比重达到9.6%。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增加值由2012年的1279.56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2276.39亿元,年均增长9.5%,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9.6%提升到2017年的10.1%,首次突破10%,占第三产业比重2017年达到17.3%。(见图6)

(二)物流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物流业和各业态的融合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涌现了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物流金融服务、物流新兴技术等新兴业态和技术,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目前,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聚集在深圳,其中包括怡亚通、飞马国际、普路通、华富洋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全国供应链管理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者。截至目前,深圳各类物流企业近5.8万家(含货代、仓储、运输、快递、配送、供应链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物流与供应链企业达到11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19家,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独角兽”企业4家,这些以深圳为总部的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物流与供应链服务领军企业,服务于当地、全国乃至全球,成为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整合者。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蓬勃发展,深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现代物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现代物流业继续前行,必将迎来更为光明的前景,成为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来源:广东交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