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剧场《大饭店》0111开演
上世纪70年代,德国舞者皮娜·鲍什以舞蹈剧场《穆勒咖啡馆》闻名,并让这一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舞蹈剧场惯用蒙太奇的手法拼贴碎片化的场景,以向社会和生活发问的姿态,创造艺术与公众对话的形式。尽管舞蹈剧场不是新的概念,但其中戏剧构作(Dramaturgy)的渗透则呼应了21世纪的艺术跨界趋势。1月11日至12日,一批中国青年舞者将携舞蹈剧场《大饭店》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该剧由黎星、李超导演,李倩、谢欣、于建伟、胡婕等当代舞者出演,日本美术设计师种田阳平、荷兰舞蹈剧场首席灯光设计汤姆·维森以及国家一级作曲家刘彤共同打造。
主创黎星被《纽约时报》称为“一个干净而又细腻的舞者”,他曾获6项国际大奖和10余项国内赛事金奖。其主演的舞蹈作品《沙湾往事》、《天路》、《花木兰》等曾登上林肯艺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2016年,黎星成立工作室,多次尝试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合作,而《大饭店》由电影编剧冯梦瑶担任戏剧构作,不再采用传统片段式的舞剧结构方式。
《大饭店》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黎星的生活经历,在世界各地巡演的过程中,他不断探寻“灵魂的家”,这种焦虑的生活状态与中国“新中产阶级”对未来的担忧和困惑相呼应。在《大饭店》里,搁浅梦想的画家、应聘入职的大堂经理都走进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饭店,人们以为的真相和荒诞悬疑的故事,其实是一场大饭店里所有人共同上演的“罗生门”。
日本美术设计师种田阳平也加盟了《大饭店》,他在电影《燕尾蝶》、《杀死比尔》、《金陵十三钗》中展现了颇具创意的设计。种田阳平在电视剧美术设计上也有着《夫妻相声》、《嫉妒女人香》等代表作。从2000年起,种田阳平担任过三部舞台剧的舞台设计,其中包括了三谷幸喜以夏目漱石为主角创作的《Bejji Pardon》。此次与黎星工作室的合作是种田阳平第一次担任舞蹈剧场的设计,同时也是他的中国剧场首秀,他将百老汇戏剧《有伤风化》中的水景应用到了《大饭店》的舞台上。
《大饭店》的灯光设计则是荷兰舞蹈剧场(NDT)的首席灯光设计汤姆·维森,他自18岁起就在音乐剧领域工作,先后与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挪威芭蕾舞团等合作。2018年,汤姆·维森随伦敦Hofesh Shechter舞团作品《无尽的终章》首次来华,而《大饭店》则是他第一次与华人舞蹈家合作。此外,《大饭店》的音乐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刘彤把关,他担任过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演出的作曲及音乐总监。
这套主创班底使得《大饭店》11月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首演收获众多导演、剧评人等的肯定,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田沁鑫评价道,“《大饭店》让‘舞蹈剧场’这个名称生辉”。
百老汇经典《歌舞线上》登陆上海
在首演43年后,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歌舞线上》终于来到中国,将于1月17日至27日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14场。该剧曾获1976年的普利策戏剧奖,同年还获12项托尼奖提名,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9个奖项。《歌舞线上》曾连演6137场,是百老汇上演最久的音乐剧之一。
该剧描绘了追求明星梦的音乐剧歌舞演员在百老汇参加甄选时的故事。导演扎克和助理编舞拉里监考了这场甄选,在第一轮筛选后留下17人,而面对仅有的四男四女的名额,这17位演员必须尽可能地展现自己,于是各自讲述了自幼年起到职业生涯末期的经历。
2018年,美国大联盟制作公司重新启动《歌舞线上》的巡演。巡演版由华裔戏剧导演巴约克·李重新制作,她还有着戏剧演员、编舞及作家的多重身份。巴约克5岁就凭百老汇作品《国王与我》出道,1975年加入《歌舞线上》所在的工作坊,扮演康妮一角,而该角色也是基于巴约克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此后,她执导过该剧35个国际版本,还参与创作了《孟买梦》、《马戏大王》及《卡门·琼斯》等作品。2017年,她获得了托尼奖中的伊莎贝尔·史蒂芬逊奖。
如同音乐剧中所描述的一样,巡演版《歌舞线上》的演员也是面试招募而来,并有着各自的故事。例如扮演导演扎克的亚伦·克莱文,在经历了多场试戏以及与巴约克·李长达1小时的谈话后才被录取。此外,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是结尾时,17位演员集体穿上统一的演出服,跳起整齐划一的舞蹈,这象征着个性鲜明的演员淹没在庞大的群舞阵容中,1975年原版中的这一场景收获了戏剧世界奖最佳群舞表演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