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神秘华人买家4亿购得梵高“阿里斯康小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神秘华人买家4亿购得梵高“阿里斯康小路”

5月5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晚间拍卖中,文森特·梵高的巨作《阿里斯康的小路》拍出了4.11亿元人民币。而据悉这名神秘买家的身份尚不明确,他用中文通电话,但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作者:晨哨网分析师 王诚

5月5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晚间拍卖中,文森特·梵高创作于1888年的巨作《阿里斯康道路》拍出了6633万美元,约合4.11亿元人民 币,这件尺寸为91.7×73.5公分的油画此前估价为4000万美元。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这名神秘买家的身份尚不明确,但他讲中文。与其他神秘 买家通过电话竞拍不同,这名买家当天身穿风雪衣和牛仔裤出现在竞拍现场。坐在他身旁的一名日本人说,买家用中文通电话,但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完成这件作品,在当时其艺术造诣步入巅峰,《向日葵》《自画像》《阿尔妇人》《夜间咖啡馆》等多幅传世杰作皆出自 这个时期。那年秋天,梵高与保罗· 高更(Paul Gauguin)进行以“南方画室”命名的艺术实验:二人并肩创作,日以继夜地讨论和试验,此作正见证了他们这段短暂的合作关系。其后二人意见不合,关系越发紧张,梵高最终在年底彻底崩溃。

此幅作品出自梵高与高更共同作画初期兴致饱满的日子,并无伤感情绪,彰显阿里斯康道路的迷人风光。当 地为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时期墓地之一,这条林荫大道也被称为“墓园路”,画中可见道路两旁的罗马式陵墓遗迹。在1888年,这里是情侣的约会胜地,时髦的单 身阿尔女子也喜欢在此一展绰约身姿。

中国藏家海外活跃 频频出手西方大师

2014 年11月4日结束的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中国人再次展示了这样的实力。在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为“无聊”的拍卖中,中国藏家购得了梵高、马 蒂斯、毕加索、胡安·米罗等一系列的大师画作。其中最高拍品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投掷5500万美元、加上佣金折合近3.8亿元人民币拍得的梵高晚年画作《雏菊与罂粟花》。

 

这些数据是否意味着,中国买家在背井离乡的海外拍卖市场上,更愿意大方出手?任职于纽约佩斯画廊的何雨表示,这样的结论未免有些草率。她认为,之所以中国买家逐渐将眼光投向海外拍卖,其中存在着种种成因。

“以前习惯购买古董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现在正转向观看西方。首先是中国市场的古董真假不一,藏家难于分辨;其次,如果把中西方艺术品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 的话,诸如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中国当代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也能拍出旗鼓相当的价位,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还远远落后。既然如此,为何不投资已经在艺 术史和国际艺术市场上有合适定位的西方艺术经典?”她说。

曾任Artnet Worlwide亚洲拍卖专家、现在纽约大学执教艺术市场课程的帕特里克修·瑞根则认为,中国买家的活跃程度与地点无关,与拍品相关。“我认为这主要还是 取决于会上的拍品。中国藏家军团将攻陷全球拍卖场,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及宝龙等已在中国藏家眼里产生了品牌效应,因此这些拍卖行一旦举行拍卖会,不管 中国藏家人身在何方,他们都会投入极高的兴致,哪里都有中国藏家的身影。”

对于当晚集中在欧美和亚洲三方的主要竞拍力之间的情形,何雨认 为,欧洲的买家通常家底深厚,对艺术作品颇有研究,选择作品较为谨慎,拍得的作品也会用来家族收藏而非以短期投资、投机为目的,属于真正的藏家;美国买家 就相对投机一些,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从事对冲基金的藏家也介入艺术市场,并且开始投入艺术基金的运营;中国买家应该说最为投机,对艺术品本身认知较少,也会 有受到商业或政治影响的购买目的。此外,大部分中国藏家基本还处于买名字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投资非常有名的艺术家,比如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毕加 索、马蒂斯和梵高等。

瑞根则认为中国藏家更直接:“而就我经验而言,多数中国或亚洲藏家一旦找到艺品商,就准备扣动扳机。他们或许会问一两个问题,但艺品商的基本职责仅是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拍卖,别无所用。中国藏家往往希望的是更快捷、少与圈内行家机构沟通,以及拍卖结果更公开化。”“中国近年来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他们大部分都在西方有留学背景,眼界开阔,而历史的断层感使他们对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如今高价中国艺术家的作 品表示无法共鸣。与此同时,他们的海外经历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西方艺术品。

”说起中国藏家未来的走势,平日与年轻藏家多打交道的何雨,不自觉想到这个群 体。“随着越来越多私人美术馆的建立,对收藏的研究也会逐渐深入。他们会是崭新的年轻一代收藏家,也更接近‘真正的收藏家’的定义。”她补充道。

而瑞根则认为现在活跃在拍卖市场的中国藏家仍有潜力。“中国藏家在收藏西方当代作品、甚至是亚洲当代作品方面,仍举棋不定。那些在美国及欧洲市场上被普遍认 可的响当当的名字,诸如德库宁、达米恩.赫斯特——但亚洲市场看起来对这个类别还不太感冒。当中国藏家购买西方作品时,目光也总停留在莫奈、毕加索等那些 艺术史上无可避免的名字。但今年五月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中国和日本的买家纷纷拍下了雷诺阿、康定斯基、夏加尔和毕沙罗的画,改变正在发生。”

王健林青睐毕加索

2013 年年底,王健林出价2,820万美元买下了毕加索的画作《两个小孩》(Claude et Paloma)。这幅油画描绘了毕加索两个最年幼子女的形象,周一晚间被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佳士得拍卖公司Christie于传奇画商Jan Krugier宅邸举办的拍卖会上购得。这一消息得到了大连万达集团的证实。

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表示,目前西方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相对不贵,因此这是一个买入良机。他补充道,大连万达集团对这幅油画拨出的预算为5,000万美元。这幅画是在1950年创作的,估价为900万-1,200万美元。

大连万达集团由王健林持股并控制。胡润百富(Hurun Report)编制的最新榜单中王健林是中国首富。在周二晚间举行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拍卖会上,大连万达集团还斥资270万美元买下了毕加索1965年的画作《戴帽的女人》(Head of a Woman in a Hat)。这幅画描绘了毕加索的一位情人戴上草织遮阳帽的形象。

在拍卖会现场和电话竞标中,其他中国买家也较为活跃。一位中国买家通过电话竞标以260万美元拍下了毕加索描绘另一位情人的画作《哭泣的女人》(The Woman Who Cries, I),超过了250万美元的最高估价。中国买家还拍下了亨利·摩尔(Henry Moore)、梵高和莫奈的作品,对纸上作品的争夺尤其激烈。在中国收藏家当中,纸上作品正变得特别受青睐。

过去十年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蓬勃发展,但有钱的买家几乎清一色地青睐中国古董、传统水墨画和油画。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拍卖会上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少有成交。但近来中国收藏家正尝试购买印象派和现代西方艺术品,他们的新品味令纽约拍卖会上拍品的种类发生变化。

在拍卖前,许多艺术品经纪商对这场较高规格夜场拍卖会纸上作品的拍品数量感到意外,这类作品通常是为较低调的日场拍卖会准备的。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专家Conor Jordan说,这一变化表明亚洲人士的参与度上升和潮流的变迁。他说,目前市场对纸上作品的兴趣变浓,而且,那些艺术家的纸上拍品数量也渐渐多于油画作品。

Conor Jordan还表示,以往还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亚洲人由于气候的原因对纸上作品不那么感兴趣,中国的气候通常比较潮湿,但现在知道显然不是那么回事,中国买家也经常对一些纸上拍品中名家的作品感兴趣,这些纸上作品的价格往往低于油画的价格。

大连万达集团拍得的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是迄今为止成交价格较高的油画作品之一。拍卖会上共有62件拍品,但超过三分之一的拍品未成交,这个结果令人失望。这种情况下,《两个小孩》被视为亮点。周一晚间拍卖会的成交金额为9,250万美元,远远低于拍卖开始前相关拍品2.244亿美元的最高估价。

万达集团的郭庆祥称,公司希望今后开办一个博物馆,但眼下还没有任何计划。他补充说,万达的多数藏品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世纪水墨画大师吴冠中和李可染的作品。他表示,这是万达首次购买西方艺术品,但公司打算今后购买更多这类藏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神秘华人买家4亿购得梵高“阿里斯康小路”

5月5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晚间拍卖中,文森特·梵高的巨作《阿里斯康的小路》拍出了4.11亿元人民币。而据悉这名神秘买家的身份尚不明确,他用中文通电话,但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作者:晨哨网分析师 王诚

5月5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晚间拍卖中,文森特·梵高创作于1888年的巨作《阿里斯康道路》拍出了6633万美元,约合4.11亿元人民 币,这件尺寸为91.7×73.5公分的油画此前估价为4000万美元。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这名神秘买家的身份尚不明确,但他讲中文。与其他神秘 买家通过电话竞拍不同,这名买家当天身穿风雪衣和牛仔裤出现在竞拍现场。坐在他身旁的一名日本人说,买家用中文通电话,但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完成这件作品,在当时其艺术造诣步入巅峰,《向日葵》《自画像》《阿尔妇人》《夜间咖啡馆》等多幅传世杰作皆出自 这个时期。那年秋天,梵高与保罗· 高更(Paul Gauguin)进行以“南方画室”命名的艺术实验:二人并肩创作,日以继夜地讨论和试验,此作正见证了他们这段短暂的合作关系。其后二人意见不合,关系越发紧张,梵高最终在年底彻底崩溃。

此幅作品出自梵高与高更共同作画初期兴致饱满的日子,并无伤感情绪,彰显阿里斯康道路的迷人风光。当 地为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时期墓地之一,这条林荫大道也被称为“墓园路”,画中可见道路两旁的罗马式陵墓遗迹。在1888年,这里是情侣的约会胜地,时髦的单 身阿尔女子也喜欢在此一展绰约身姿。

中国藏家海外活跃 频频出手西方大师

2014 年11月4日结束的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中国人再次展示了这样的实力。在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为“无聊”的拍卖中,中国藏家购得了梵高、马 蒂斯、毕加索、胡安·米罗等一系列的大师画作。其中最高拍品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投掷5500万美元、加上佣金折合近3.8亿元人民币拍得的梵高晚年画作《雏菊与罂粟花》。

 

这些数据是否意味着,中国买家在背井离乡的海外拍卖市场上,更愿意大方出手?任职于纽约佩斯画廊的何雨表示,这样的结论未免有些草率。她认为,之所以中国买家逐渐将眼光投向海外拍卖,其中存在着种种成因。

“以前习惯购买古董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现在正转向观看西方。首先是中国市场的古董真假不一,藏家难于分辨;其次,如果把中西方艺术品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 的话,诸如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中国当代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也能拍出旗鼓相当的价位,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还远远落后。既然如此,为何不投资已经在艺 术史和国际艺术市场上有合适定位的西方艺术经典?”她说。

曾任Artnet Worlwide亚洲拍卖专家、现在纽约大学执教艺术市场课程的帕特里克修·瑞根则认为,中国买家的活跃程度与地点无关,与拍品相关。“我认为这主要还是 取决于会上的拍品。中国藏家军团将攻陷全球拍卖场,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及宝龙等已在中国藏家眼里产生了品牌效应,因此这些拍卖行一旦举行拍卖会,不管 中国藏家人身在何方,他们都会投入极高的兴致,哪里都有中国藏家的身影。”

对于当晚集中在欧美和亚洲三方的主要竞拍力之间的情形,何雨认 为,欧洲的买家通常家底深厚,对艺术作品颇有研究,选择作品较为谨慎,拍得的作品也会用来家族收藏而非以短期投资、投机为目的,属于真正的藏家;美国买家 就相对投机一些,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从事对冲基金的藏家也介入艺术市场,并且开始投入艺术基金的运营;中国买家应该说最为投机,对艺术品本身认知较少,也会 有受到商业或政治影响的购买目的。此外,大部分中国藏家基本还处于买名字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投资非常有名的艺术家,比如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毕加 索、马蒂斯和梵高等。

瑞根则认为中国藏家更直接:“而就我经验而言,多数中国或亚洲藏家一旦找到艺品商,就准备扣动扳机。他们或许会问一两个问题,但艺品商的基本职责仅是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拍卖,别无所用。中国藏家往往希望的是更快捷、少与圈内行家机构沟通,以及拍卖结果更公开化。”“中国近年来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他们大部分都在西方有留学背景,眼界开阔,而历史的断层感使他们对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如今高价中国艺术家的作 品表示无法共鸣。与此同时,他们的海外经历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西方艺术品。

”说起中国藏家未来的走势,平日与年轻藏家多打交道的何雨,不自觉想到这个群 体。“随着越来越多私人美术馆的建立,对收藏的研究也会逐渐深入。他们会是崭新的年轻一代收藏家,也更接近‘真正的收藏家’的定义。”她补充道。

而瑞根则认为现在活跃在拍卖市场的中国藏家仍有潜力。“中国藏家在收藏西方当代作品、甚至是亚洲当代作品方面,仍举棋不定。那些在美国及欧洲市场上被普遍认 可的响当当的名字,诸如德库宁、达米恩.赫斯特——但亚洲市场看起来对这个类别还不太感冒。当中国藏家购买西方作品时,目光也总停留在莫奈、毕加索等那些 艺术史上无可避免的名字。但今年五月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中国和日本的买家纷纷拍下了雷诺阿、康定斯基、夏加尔和毕沙罗的画,改变正在发生。”

王健林青睐毕加索

2013 年年底,王健林出价2,820万美元买下了毕加索的画作《两个小孩》(Claude et Paloma)。这幅油画描绘了毕加索两个最年幼子女的形象,周一晚间被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佳士得拍卖公司Christie于传奇画商Jan Krugier宅邸举办的拍卖会上购得。这一消息得到了大连万达集团的证实。

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表示,目前西方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相对不贵,因此这是一个买入良机。他补充道,大连万达集团对这幅油画拨出的预算为5,000万美元。这幅画是在1950年创作的,估价为900万-1,200万美元。

大连万达集团由王健林持股并控制。胡润百富(Hurun Report)编制的最新榜单中王健林是中国首富。在周二晚间举行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拍卖会上,大连万达集团还斥资270万美元买下了毕加索1965年的画作《戴帽的女人》(Head of a Woman in a Hat)。这幅画描绘了毕加索的一位情人戴上草织遮阳帽的形象。

在拍卖会现场和电话竞标中,其他中国买家也较为活跃。一位中国买家通过电话竞标以260万美元拍下了毕加索描绘另一位情人的画作《哭泣的女人》(The Woman Who Cries, I),超过了250万美元的最高估价。中国买家还拍下了亨利·摩尔(Henry Moore)、梵高和莫奈的作品,对纸上作品的争夺尤其激烈。在中国收藏家当中,纸上作品正变得特别受青睐。

过去十年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蓬勃发展,但有钱的买家几乎清一色地青睐中国古董、传统水墨画和油画。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拍卖会上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少有成交。但近来中国收藏家正尝试购买印象派和现代西方艺术品,他们的新品味令纽约拍卖会上拍品的种类发生变化。

在拍卖前,许多艺术品经纪商对这场较高规格夜场拍卖会纸上作品的拍品数量感到意外,这类作品通常是为较低调的日场拍卖会准备的。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专家Conor Jordan说,这一变化表明亚洲人士的参与度上升和潮流的变迁。他说,目前市场对纸上作品的兴趣变浓,而且,那些艺术家的纸上拍品数量也渐渐多于油画作品。

Conor Jordan还表示,以往还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亚洲人由于气候的原因对纸上作品不那么感兴趣,中国的气候通常比较潮湿,但现在知道显然不是那么回事,中国买家也经常对一些纸上拍品中名家的作品感兴趣,这些纸上作品的价格往往低于油画的价格。

大连万达集团拍得的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是迄今为止成交价格较高的油画作品之一。拍卖会上共有62件拍品,但超过三分之一的拍品未成交,这个结果令人失望。这种情况下,《两个小孩》被视为亮点。周一晚间拍卖会的成交金额为9,250万美元,远远低于拍卖开始前相关拍品2.244亿美元的最高估价。

万达集团的郭庆祥称,公司希望今后开办一个博物馆,但眼下还没有任何计划。他补充说,万达的多数藏品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世纪水墨画大师吴冠中和李可染的作品。他表示,这是万达首次购买西方艺术品,但公司打算今后购买更多这类藏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