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钢铁电商行业正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争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钢)并不是最早出手的那家公司,但它希望能够在未来一统天下。
宝钢的钢铁电商平台重整计划正缓缓揭开面纱,这家全新的平台被命名为欧冶云商。在5月7日举行的推介会上,宝钢总经理陈德荣提到了名字的来历: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欧冶子为春秋时代的铸剑鼻祖,锻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把铁剑,铸剑技术也因此由青铜时代进入钢铁时代。
这个出自《吕氏春秋》的典故体现了宝钢的企图——希望自己未来不只是一家钢铁生产公司,而是能通过转型开辟一条新路,在行业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中国的钢铁制造业正处于寒冬之中。去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8.2亿吨,但行业只能在微利中生存。业内笑谈“1吨钢的利润只有0.4元,还抵不上一根冰棍”。而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更是陷入整体亏损,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110.5亿元。自嘲玩笑升级为“连一根冰棍都没了”。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宝钢的处境也不容乐观。以中高端钢材制造为主业的宝钢股份(600019.SH)虽未陷入亏损的境地,但其营业收入已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2014年的营收额相较2011年跌去了约15%。
此前只在上游产品端埋头耕耘的宝钢,开始把目光投向钢材,从钢厂流向终端客户的中间环节。这涉及钢贸、物流、金融以及个性化制造等多个领域。传统低效运作的体系,让宝钢看到了改造的可能。
陈德荣强调,宝钢旨在将过去的制造型生产变为服务型生产,钢铁电商只是该体系的入口,物流、金融以及深加工也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
这一想法促成了宝钢在今年初的一系列架构重整。2月3日,宝钢股份宣布,将与控股方宝钢共同投资建立服务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
这家服务平台公司此后被命名为欧冶云商,其下设5个子公司,分别负责电商、物流、金融、数据及材料业务。其中,欧冶电商由原先宝钢股份旗下的两家电商公司——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整合而成。
金融服务是欧冶云商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按照宝钢的设想,正在构建中的物流体系将为金融业务提供风险把控的基础。
欧冶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勇称,金融服务的主要客户将是中小钢贸商,并针对其个性化需求设计不同产品,成为这些企业的一站式金融管家。
与找钢网、上海钢银等风头正劲的第三方钢铁电商相比,手握第三方支付牌照“东方付通”,是欧冶金融业务的一大优势。在打通钢铁电商在线支付环节的基础上,它有可能将欧冶云商的全部业务体系形成闭环进行运作。在缺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上海钢银等钢铁电商尚只能通过银行转账等线下支付形式,实现线上钢材交易。
宝钢的品牌优势,让欧冶金融也能更快速地得到资金支持。5月7日,欧冶金融宣布,获得来自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15家银行的1627亿元信贷额度,用于此后为钢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这家刚上线的金融平台还打算面向个人用户发布互联网理财产品。欧冶金融计划在5月18日推出共计20亿元的理财产品,针对中小型投资者发售10亿元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针对钢贸商推出10亿元低利率融资。
张志勇表示,具体的方案还在设计中,上述首批10亿元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要比余额宝等“宝宝”家族高一倍左右。5月8日,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为4.2%。
在欧冶云商的五大版块中,物流被认为是“地基”。欧冶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军称,传统的物流仓储行业门槛低、监管流于形式,导致虚开仓单、重复质押的情况出现,促成了2012年钢贸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此后,钢铁质押融资被金融机构视为禁区,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这也让钢贸行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境中。
宝钢希望重塑鱼龙混杂的物流仓储环节,让钢贸行业重新获得金融业的信任。
欧冶物流正以股权互换的方式,在全国范围招揽愿意加盟欧冶的仓储公司。宝钢的信用背书成为其此番整合的最大优势,宝钢总经理陈德荣称,各家仓储公司的积极性都很高,已经有52家仓储公司通过互相参股的形式加盟。
陈家军介绍说,欧冶物流目前的资本金为5.5亿元,由于股权互换,正不断稀释宝钢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预计今年年底宝钢股权比例将降至30%以下,欧冶物流也将逐步成为一家社会化的物流企业,这也符合欧冶云商对外开放的定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