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国人沉浸在股市“飙升”的欢喜中时,国际资本正悄悄地以十年来最快的速度撤离中国。
彭博社在5月8日的一篇报道中援引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Louis Kuijs的分析称,在截止今年3月的六个月内,总计有3000亿美元的资金撤离了中国股市。投资公司Deltec International甚至认为,撤资的规模要远超这一数字。
无论对中国国内还是国际“热钱”来说,中国此前都看起来是个极好的交易市场。中国拥有持续升值的货币和持续上涨的股市。此外,中国外汇储备也达到了惊人的4万亿美元,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持续上涨的外贸盈余,还有的来自外商在各个产业的投资。彭博社在报道中称,中国就像是一个“热钱库”。
但该报道指出,如今中国股市上涨过快使投资者担心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没有多少上行空间,人民币也在2013年末以后就变得忽上忽下、摇摆不定;而大幅放缓的经济增速和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导致坏账甚至是债务违约;习近平发起的反腐“风暴”也给中国的一些行业带来了寒意。
英国《金融时报》也在本周的一篇报道中称,今年的头三个月,近20亿美元的国际投资资本从中国股票基金撤离,使这一资产类别可能出现连续第五年净撤资。资金流出主要发生在欧洲注册、但在国际市场销售的跨境基金。
中国的外汇储备从去年6月到今年3月已经累计下降了2600亿美元。撤离资金的主体包括国际对冲基金公司和国中国个人和公司,其中有些还是通过非法的手段。
非盈利机构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GFI)称,非法资本外流的另一个渠道为腐败造成的“热钱”流动。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央行就将陷入两难的境地。中国可以通过加息来吸引“热钱”留驻境内,但却需要依赖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他同时表示,央行在短期内很可能将再度降息。
当前仍有一些乐观派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反映出欧元贬值的影响。中国银行业持有的外汇储备实际是在增加。资本外流也没有达到危险的水平,中国严格的货币管控体系仍然有效。
不过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了悲观的态度,甚至提出中国应该保持警惕。
荷兰基金管理公司NNInvestment Partners新兴市场高级策略师Maarten-Jan Bakkum近日公开表示,中国投资者对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重视远远不够。尽管境外投资者在退出这个市场,但中国投资者似乎忽略了一天比一天大的风险。
“很明显,资金的大规模撤离是对中国经济稳定性的怀疑。”汇丰控股联席亚洲研究总监Frederic Neumann对彭博社表示。在他看来,如果中国经济正常运行的话,所有投资者都会愿意把资金放在这里,你会购置房产等,因为这里的回报率要比海外高。
中国官方承认资本流出,但否认资本外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4月27日举行的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确实存在资本流出的现象,但是资本流出属于意料之中的调整,不能简单等同于违法违规和隐秘的资本外逃。此外,他认为美元升值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中国目前也不会考虑出台新措施来限制资本外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