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阿灿
在微博、小红书、抖音、微信等平台上,进行“美妆评测”或“美妆测评”关键词搜索,就会发现数千甚至数万个相关的图文或视频。
“XX款面膜PK”“XX款眼霜横评”“这款网红XX有效成分竟然......”“当心了,这XX类产品含有......”“新品评测......”等等字眼或词汇,总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引发刷屏。这背后的逻辑,是切中了消费者面对众多化妆品品牌和产品时的选择困难,更深层次逻辑则是切中了其对化妆品安全和功效的担忧。
在小红书上搜索美妆测评时出现9.2万篇笔记
化妆品抽检中不时爆出的添加违禁物、虚假宣传等问题,让消费者在选择一款化妆品时变得更加谨慎、理性。刷一遍美妆评测内容,成为许多消费者打开新产品或新品牌的方式。但当我们打开美妆评测时,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业界良心的专业评测报告?还是营养匮乏的产品说明?还是别有用心的“负面测评”?
乱花渐欲迷人眼,五花八门的美妆评测有时也会让消费者找不到北。在专业人士看来,绝大多数美妆评测的方法和结论都经不起推敲。
产品合格谁说了算?
前不久,一篇题为“《25款美白面膜大pk 谁才是‘稳准狠’的美白高手?》”的文章引起了阿灿的注意。这份评测内容不仅从外观质地上对25款面膜进行了描述,而且声称邀请120位志愿者“赤身”亲测,并且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25款美白面膜从微生物、重金属、激素、抗生素、防腐剂等186项进行抽样检测,对违禁成分进行了筛选,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美白功效评测。
这样一份看上去处处都体现出专业性的美妆评测内容,在专业人士眼里,却漏洞百出。
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化妆品配方师夏冷指出,文中提到的几项所谓的“致敏物质”均为化妆品的合法原料,评测时却将它们当作产品问题单独拎出来评价,对生产厂家的声誉造成极大损害。
阿灿查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后发现,甲基异噻唑啉酮、甲醛及甲醛供体、4-羟基苯甲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均是允许在化妆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均可以在面膜中使用,并限定了在化妆品中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比如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化妆品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甲醛总量控制在0.2%以内,且当成品中甲醛浓度超过0.05%(以游离甲醛计)时, 都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标印“含甲醛”。
阿灿发现,该评测将甲基异噻唑啉酮等列为禁用物质时,分别参考了欧盟标准、《东盟化妆品指令》、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说法、欧盟化妆品指令等标准或规定,而不是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且同一份检测报告中对不同成分的筛选,采取了多个标准。本来在国内属于合法合格的产品,换成国外标准来评价时,就成了“问题产品”,容易误导消费者。
除此之外,夏冷还指出,所谓面膜中添加荧光增白剂问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研发工程师不可能在配方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因为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有荧光现象的不一定就是荧光增白剂。
评测不是杂活,是专业活
从美妆博主到普通用户,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人人都可以是美妆评测内容的生产者。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美妆评测入行的门槛。只要有一台手机,连上网,就可以录一段试用一款或多款产品的视频,或是编辑一段体验感受的文字,发到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平台的个人账号上,就生成了一个可供分享的美妆评测内容。
这种初级的美妆评测代表了各大美妆评测平台的绝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对外观质地的直观描述,加上试用时的感受以及试用一段时间后的直观效果的展示,更像是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阿灿随意点开了小红书上的一篇11款遮瑕膏的美妆评测笔记,博主对11款遮瑕膏进行了用途和试用效果的说明,并从遮瑕度、滋润度以及持久度三个维度上进行了主观评分。在阿灿看来,这类美妆评测主观性较强,没有具体实验数据支撑,缺乏权威性,但好在“绿色无害”,可以当做产品售后评论来看。
一篇“优质”的美妆评测内容,至少看起来应该是专业的。可以看出,以实验室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依托,以工程师为团队的专业美妆评测是一种趋势。
前段时间,老爸评测DADDYLAB微信公号上发布了一篇“《sk2神仙水,竟然八成是水!!!》”的文章,让一众消费者大跌眼镜。文中老爸评测DADDYLAB经过论证,判断该产品宣称含量超过90%的PITERA,实际含量只有18%,从而得出该产品八成是水的结论,并进一步将该产品的氨基酸成分、pH值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从其成分含量分析其功效。事实上,大多数从检测有效成分入手的美妆评测,其思路都是如此。
在德州昂立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翟丽看来,针对一个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然后来推测产品的功效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有效成份不一定含量高就代表效果好,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也会增大,或者是会导致皮肤产生依赖性。另外,考量产品的有效性还是要从整体水平来判断,有的有效成份高。在配方体系建设中,多少含量能真正在皮肤上起作用,还需要临床数据说明。
动机存疑
化妆品成分党概念的兴起,也造就了美妆评测热衷于成分检测的火热现象。阿灿发现,美妆评测的博主除了热衷于检测产品的有效成分以外,还热衷于检测有毒成分或是违禁添加成分。
这样一来,化妆品除了在备案时需要进行备案检测以外,还可能在产品进入市场后遭受监管部门或美妆评测博主的二次抽检,以排除可能出现的有毒成分、违禁物等。翟丽介绍,备案检测是出于产品规范管理,比如稳定性、微生物和重金属及违禁物的添加等,美妆测评是在这个基础上,更突出产品的效果、安全等消费者关注的方面。
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了香饽饽。但事实上,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相关项目都需要取得对应的资质认证。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5年4月9日颁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检测机构需要相应的资质认证,并不得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
有专业人士提出,非官方性质的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谁来出?如果不是公益性的检测,如何杜绝其中猫腻?检测机构会不会成为某些商业机构操纵市场的推手?在他看来,这种把市场上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行为,本身就很容易失去客观性。
甚至,一些评测机构打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幌子,真正的目的在于“负面评测求合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化妆品企业相关人士向青眼透露,他们就曾遭遇过某美妆评测机构的“潜规则”。该公司旗下一款产品先是被该评测机构暗示可能“有问题”,而在支付了几万元的“合作”费用后,该公司旗下另一款产品即被该评测机构评为优品。
据一位研发工程师透露,他之前工作的某洗发水生产企业曾有过类似遭遇,一家位于北京的第三方检测公司曾以评测报告里体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为由,向其公司施加压力,实则是寻求商业合作。
除此之外,阿灿还发现,有些生产美妆评测内容的团队或个人,同时也在经营其评测的产品。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做法,其美妆评测内容的公信力遭受质疑。老爸评测DADDYLAB微信公号创始人也一直遭受着这类困扰,他曾多次解释,由于坚持做检测开销巨大,为了养活公司、持续发展,并且不接受广告,不写软文,他才搭建老爸商城,以商养测。
标准缺失
阿灿在梳理美妆评测的内容时发现,针对化妆品的功效评测的内容占比较大,其中美白、保湿、祛斑、祛痘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消费者对化妆品功效的期待与担忧并存,功效指标成为衡量化妆品优劣的关键因素。
在一篇题为“《深度测评10款美白精华|在美白的路上别走弯路!》”的美妆评测内容中,博主对10款美白精华的美白效果、抗氧化能力以及保湿效果三个功效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如下:将产品滴在聚维酮碘溶液试纸上,观察还原效果,试纸颜色恢复得越干净,说明产品的美白还原效果越好;将产品涂抹在苹果横切面的右侧,暴露在空气中,4小时候后观察颜色变化,苹果右侧颜色越鲜亮,说明产品的抗氧化效果越好;将产品涂抹在新鲜的玫瑰花瓣上,8小时后再次拍照对比,花瓣越鲜艳饱满说明产品的锁水力越好。
“深度测评10款美白精华|在美白的路上别走弯路!”一文中的评测抗氧化能力的方法
阿灿看到以上测试方法的第一感觉是不靠谱,经过向翟丽求证并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她认为,用植物作为实验对象,效果是不能类比到人体皮肤上的,得出的结果没有说服力,而用聚维酮碘溶液验证美白功效则是闻所未闻。她进一步介绍,实验上一般用酪氨酸酶抑制性实验判断美白效果,用dpph清除率测定抗氧化性等。
在熟悉美妆评测的专业人士看来,评测方法不专业是美妆评测行业最大的乱象。
“绝大多数美妆(功效)评测都不靠谱。”夏冷直言,大部分(功效)评测都没有国家标准可参照,基本上都是各家自说自话,角度不同,目的不同,评测的结果也不同。“评测的依据是什么?”“指标好坏怎么界定?”在连续反问下,他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没有参考标准的评测方法和结果都不靠谱。
阿灿发现,目前国内仅有两项关于化妆品功效的评测指南,其中《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防晒化妆品相关指数的测定方法,《QB/T 4256-2011 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则对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规范做了明确说明。
而事实上,目前市场上产品宣称的化妆品功效多达十多种,除了已有评测指南的保湿、防晒两项功效,还有祛斑、祛痘、美白、抗皱、控油等,功效评测标准的数量与功效的种类严重不匹配。某行业人士表示,化妆品功效评测标准的缺失,导致化妆品在功效宣称时缺乏依据,也容易导致企业误导性宣传或夸大功效性宣传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化妆品生产企业和专业从事美妆测评的机构一样,在评价产品的功效时,都陷入无标准可依的尴尬境地。“由于(绝大多数)产品功效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测方法,任何说能够测评(化妆品功效),都是用自己开发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至于这些方法有没有科学性或者有效性,没有人去追究。”某行业人士指出,不同测试方法、不同厂家测试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这样的测试也就没有意义。
去年11月,浙江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协会发布了《化妆品美白祛斑功效测试方法》等4项团体标准,具体包括化妆品美白祛斑测试方法、化妆品控油测试方法、化妆品影响经皮水分流失测试方法、化妆品影响皮肤表面酸碱度测试方法。据了解,浙江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协会还对祛痘、减少头皮屑、育发、影响皮肤平滑度、抗皱、影响皮肤弹性、细致毛孔共7项功效测试方法的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广东润洁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伟表示,目前很多行业协会都在做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弥补国内化妆品功效评价标准的大片空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