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下跌?国家卫健委:近期会公布数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下跌?国家卫健委:近期会公布数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强调,这两年二孩的出生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持续释放出来,“我们也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出生人口数据近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国家卫健委1月10日公开回应称,该机构一直在持续监测,具体人口数据有关部门近期会公布。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1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度卫生健康工作进展及2019年度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任务。有记者问,预计今年的出口人生数据什么时候公布?和去年相比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出生人口数据已经陆续公布了,据此有些专家预测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可能会比去年减少200多万,请问对此观点有何评论?下一步生育政策的研究重点可能是在哪个方面?

对此,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出生人口数据确实是社会、媒体都特别关注。生育问题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育龄妇女的规模,结婚年龄,生育年龄,还有经济社会因素等等,是比较复杂的。国家卫健委一直在持续监测,具体出生人口数据有关部门近期会公布。

宋树立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两年二孩的出生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持续释放出来,“我们也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看来,出生人口数量的下滑已然非常严重而且是难以缓解的,出生人口急剧萎缩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绝不能等到人口负增长到来的那一天再去考虑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教授陶涛1月10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出生人口问题时表示,出生人口规模受到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的规模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从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1800万之间波动,最近受到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龙年、羊年等生肖选择的影响,波动也是在加大。

陶涛认为,除了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2015年数据显示,在所有育龄妇女当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岁以上。此外,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还有婚育的推迟,近三年以来,平均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是会产生影响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育模式和生育状况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的监测。城镇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迟,所有的因素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一些影响。90后成为了生育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人口监测,进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陶涛表示。

据陶涛介绍,在很多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这也是生育相关的政策,需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帮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下跌?国家卫健委:近期会公布数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强调,这两年二孩的出生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持续释放出来,“我们也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出生人口数据近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国家卫健委1月10日公开回应称,该机构一直在持续监测,具体人口数据有关部门近期会公布。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1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度卫生健康工作进展及2019年度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任务。有记者问,预计今年的出口人生数据什么时候公布?和去年相比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出生人口数据已经陆续公布了,据此有些专家预测今年全国出生人口可能会比去年减少200多万,请问对此观点有何评论?下一步生育政策的研究重点可能是在哪个方面?

对此,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出生人口数据确实是社会、媒体都特别关注。生育问题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育龄妇女的规模,结婚年龄,生育年龄,还有经济社会因素等等,是比较复杂的。国家卫健委一直在持续监测,具体出生人口数据有关部门近期会公布。

宋树立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两年二孩的出生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持续释放出来,“我们也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看来,出生人口数量的下滑已然非常严重而且是难以缓解的,出生人口急剧萎缩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绝不能等到人口负增长到来的那一天再去考虑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教授陶涛1月10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出生人口问题时表示,出生人口规模受到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的规模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从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1800万之间波动,最近受到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龙年、羊年等生肖选择的影响,波动也是在加大。

陶涛认为,除了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2015年数据显示,在所有育龄妇女当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岁以上。此外,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还有婚育的推迟,近三年以来,平均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是会产生影响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育模式和生育状况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的监测。城镇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迟,所有的因素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一些影响。90后成为了生育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人口监测,进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陶涛表示。

据陶涛介绍,在很多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这也是生育相关的政策,需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帮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