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盘点:红场阅兵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盘点:红场阅兵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5月9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向莫斯科红场。在这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中,发生了哪些故事?

5月9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向莫斯科红场。在这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中,发生了哪些故事?也许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些。

俄罗斯现代史上最大规模阅兵

此次阅兵被称为“俄罗斯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参加人数超过1.6万人,共有194件装甲装备及143架固定翼机和直升机亮相。

新华社援引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的话称,这次庆祝活动的规模比60周年时更大,俄军将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等地举行阅兵式,俄罗斯五座海港城市将举行海上阅兵,还有五场航空表演。

除此之外,这次阅兵有来自中国、印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塞尔维亚等国的10支外国方队742名外国军人参阅。

百余件顶级新武器首次亮相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红场大阅兵时展示的武器装备数量是2014年阅兵时的1.5倍。

俄罗斯首次展示了“顶级”最新武器系统。法新社称,在出动的194件技术兵器中,有一半是首次展示的新型兵器,其中有“舞会”式和“棱堡”式岸防导弹系统、“同盟-CB”式自行火炮、“台风”式装甲汽车、“库尔干人-25”式步战车、和“飞镖”步兵战车、T-14“阿玛塔”主战坦克、RS-24“亚尔斯”洲际导弹等。此外,还将有143架各式飞机参加阅兵式,架数为2014年时的2倍。

其中“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全新底盘和炮塔,首次采用无人炮塔,号称“战后世界上第一辆第四代坦克”,在机动性和速度方面,阿尔马塔主战坦克号称遥遥领先各国主战坦克,防护能力深不可测。

“新秀”RS-24“亚尔斯”洲际导弹将在阅兵式上登场,“亚尔斯”是在“白杨-M”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发的,可携带至少4枚分导式核弹头,即便目标受到带有空天防御结构的梯次配置反导系统保护也难逃一击。

俄罗斯空军司令亲自驾驶重型轰炸机飞过红场

北京时间9日下午16时许,俄罗斯空军司令维克多·尼古拉耶维奇·邦达列夫上将亲自驾驶改进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60飞过红场。

据人民网报道,这架图-160是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达275吨,载弹量达40吨,堪称“俄罗斯空军旗舰”,是俄罗斯重要空中战略力量。图-160可携带远程巡航核导弹,作战方式以高空亚音速巡航或高空超音速突袭为主。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1959年12月出生,参加过1979年阿富汗战争以及第一次车臣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从2012年起担任俄空军司令,具有长期担任飞行教员和指挥员的经历。

中国首派仪仗队参加并压轴出场 英姿成各国焦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队参加了阅兵式和分列式,这次红场阅兵是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五次走出国门,也是派出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仪仗兵身着第六代礼兵服亮相,官兵平均身高1.88米,102名官兵中,3名旗组成员护卫五星红旗,3名指挥分队长成一列行进,其余96名官兵编成8×12的“长条”队列,陆海空各成4列,以适应红场的狭长行进路线。

出场排序上,中国仪仗队得到了“特殊对待”。按照字母排序,中国本该排在第九位,但却调整到“末位”,压轴出场。

这不仅是中国首次派遣方队参加俄红场阅兵,也将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历史上首次一同参加阅兵。

据中新网报道,当中国军人伴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时,引来红场周边观看阅兵群众的欢呼。

“以往都认为亚洲人身材没有欧洲人好,现在完全颠覆了。”现场的一位俄罗斯姑娘说,中国军人帅极了,她的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网上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爱慕之情。

中新网援引俄罗斯媒体的评价称:中国人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仪仗队,他们有出色的一致性,分毫不差步调一致。

俄罗斯女兵惊艳全场

俄罗斯现役军人总数102.7万人,其中女兵人数超过9.2万。这是第一次有女兵方阵参加红场阅兵式,她们来自俄罗斯军校。靓丽的女学员笑容甜美、青春逼人,大展飒爽英姿。

红场阅兵现场演奏了哪些歌曲?

新京报盘点了此次阅兵中演奏的歌曲,每一首歌都有一段历史。

《神圣的战争》:上午10点,莫斯科红场阅兵开始时,现场首先响起的是称为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的歌曲《神圣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侵入苏联,苏联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痛苦和愤怒中,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写下了《神圣的战争》这首诗。战争爆发后的第3天,苏联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连夜将它谱成了歌曲。

《喀秋莎》:当各国仪仗队通过红场时现场奏响这首经典的歌曲。1939年,苏联与日军在诺门坎爆发战争时,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谱歌曲。二战后,苏联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尚属首例。

《胜利日》:军乐团最后奏响了《胜利日》。这首歌诞生于1975年,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30周年而创作。此后,俄罗斯“5.9”胜利日的各种庆典活动,及红场阅兵式上都要演奏这支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盘点:红场阅兵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5月9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向莫斯科红场。在这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中,发生了哪些故事?

5月9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向莫斯科红场。在这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中,发生了哪些故事?也许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些。

俄罗斯现代史上最大规模阅兵

此次阅兵被称为“俄罗斯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参加人数超过1.6万人,共有194件装甲装备及143架固定翼机和直升机亮相。

新华社援引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的话称,这次庆祝活动的规模比60周年时更大,俄军将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等地举行阅兵式,俄罗斯五座海港城市将举行海上阅兵,还有五场航空表演。

除此之外,这次阅兵有来自中国、印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塞尔维亚等国的10支外国方队742名外国军人参阅。

百余件顶级新武器首次亮相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红场大阅兵时展示的武器装备数量是2014年阅兵时的1.5倍。

俄罗斯首次展示了“顶级”最新武器系统。法新社称,在出动的194件技术兵器中,有一半是首次展示的新型兵器,其中有“舞会”式和“棱堡”式岸防导弹系统、“同盟-CB”式自行火炮、“台风”式装甲汽车、“库尔干人-25”式步战车、和“飞镖”步兵战车、T-14“阿玛塔”主战坦克、RS-24“亚尔斯”洲际导弹等。此外,还将有143架各式飞机参加阅兵式,架数为2014年时的2倍。

其中“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全新底盘和炮塔,首次采用无人炮塔,号称“战后世界上第一辆第四代坦克”,在机动性和速度方面,阿尔马塔主战坦克号称遥遥领先各国主战坦克,防护能力深不可测。

“新秀”RS-24“亚尔斯”洲际导弹将在阅兵式上登场,“亚尔斯”是在“白杨-M”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发的,可携带至少4枚分导式核弹头,即便目标受到带有空天防御结构的梯次配置反导系统保护也难逃一击。

俄罗斯空军司令亲自驾驶重型轰炸机飞过红场

北京时间9日下午16时许,俄罗斯空军司令维克多·尼古拉耶维奇·邦达列夫上将亲自驾驶改进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60飞过红场。

据人民网报道,这架图-160是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达275吨,载弹量达40吨,堪称“俄罗斯空军旗舰”,是俄罗斯重要空中战略力量。图-160可携带远程巡航核导弹,作战方式以高空亚音速巡航或高空超音速突袭为主。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1959年12月出生,参加过1979年阿富汗战争以及第一次车臣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从2012年起担任俄空军司令,具有长期担任飞行教员和指挥员的经历。

中国首派仪仗队参加并压轴出场 英姿成各国焦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队参加了阅兵式和分列式,这次红场阅兵是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五次走出国门,也是派出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仪仗兵身着第六代礼兵服亮相,官兵平均身高1.88米,102名官兵中,3名旗组成员护卫五星红旗,3名指挥分队长成一列行进,其余96名官兵编成8×12的“长条”队列,陆海空各成4列,以适应红场的狭长行进路线。

出场排序上,中国仪仗队得到了“特殊对待”。按照字母排序,中国本该排在第九位,但却调整到“末位”,压轴出场。

这不仅是中国首次派遣方队参加俄红场阅兵,也将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历史上首次一同参加阅兵。

据中新网报道,当中国军人伴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时,引来红场周边观看阅兵群众的欢呼。

“以往都认为亚洲人身材没有欧洲人好,现在完全颠覆了。”现场的一位俄罗斯姑娘说,中国军人帅极了,她的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网上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爱慕之情。

中新网援引俄罗斯媒体的评价称:中国人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仪仗队,他们有出色的一致性,分毫不差步调一致。

俄罗斯女兵惊艳全场

俄罗斯现役军人总数102.7万人,其中女兵人数超过9.2万。这是第一次有女兵方阵参加红场阅兵式,她们来自俄罗斯军校。靓丽的女学员笑容甜美、青春逼人,大展飒爽英姿。

红场阅兵现场演奏了哪些歌曲?

新京报盘点了此次阅兵中演奏的歌曲,每一首歌都有一段历史。

《神圣的战争》:上午10点,莫斯科红场阅兵开始时,现场首先响起的是称为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的歌曲《神圣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侵入苏联,苏联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痛苦和愤怒中,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写下了《神圣的战争》这首诗。战争爆发后的第3天,苏联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连夜将它谱成了歌曲。

《喀秋莎》:当各国仪仗队通过红场时现场奏响这首经典的歌曲。1939年,苏联与日军在诺门坎爆发战争时,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谱歌曲。二战后,苏联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尚属首例。

《胜利日》:军乐团最后奏响了《胜利日》。这首歌诞生于1975年,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30周年而创作。此后,俄罗斯“5.9”胜利日的各种庆典活动,及红场阅兵式上都要演奏这支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