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中网 冉一方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可有人不止是要摸屁股,还要虎口夺食。
当腾讯阿里平定了国内其余第三方支付企业,战火转而从国内蔓延至境外时,大洋彼岸的支付巨头却对中国支付市场虎视眈眈。
它就是支付圈子里久负盛名的巨头PayPal,在全球移动支付平台排行榜上稳坐第三把交椅。投中网了解到,虽然国人对之知晓不多,但在海外不少国家都支持Paypal,就连谷歌Play商店也提供Paypal支付,Paypal的优势在于支持跨境和多币种支付,对于经常在国外跑的人来说非常的方便。如今,他们希望把业务方向锁定在为中国跨境电商提供支付平台这一业务上,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提供支付便利。
为什么说虎口夺食?眼下的情况是,2018年银联、网联接入了支付宝和微信,致使两支付巨头在支付市场的地位变得更加超然,他们已不再是其他支付机构的竞争对手,而成了其他三方支付公司不得不抱的大腿,是必须的合作伙伴。PayPal在此刻想要在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的两大巨头之间求生存,无异于虎口夺食。
进军中国受阻
据媒体报道,PayPal再次拿到了中金国盛的认证证书欲进军中国,但显而易见,他们的目标在于这块万亿规模的大蛋糕。
早在一年前,Paypal旗下美银宝就已提前四年在中金国盛做了认证并拿到了证书。可惜彼时监管还未开放外资进入支付领域,因此美银宝的申请连获得受理的机会都没有。在央行7号文件明确了外商投资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政策,表示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外资进入后,Paypal再次燃起了进军中国支付市场的希望,在2018年年末做完了支付技术设施的检测认证。
除了拿到中金国盛认证证书,PayPal也在从其余方面壮大自己的实力。外媒报道,PayPal最近以约4亿美元完成了对温哥华全球性支付平台Hyperwallet System的收购。谈及收购原因,这家数字支付巨头表示,收购Hyperwallet有助于增强Paypal的支付能力,从而为全球的电商平台和市场提供一个完整的支付解决方案。
虽然PayPal拿到了中金国盛认证证书,可支付牌照却更加难得。眼下,就另有一位难兄难弟——英国支付机构World First全资持股的越蕃商务也在申请支付牌照,越蕃商务申请信息一度在央行上海分行的官网上进行了公示并显示正在受理,距离首张外资支付牌照仅一步之遥。
但据中国支付网报道称,越蕃商务的申请信息在公示了大约100天后便被央行上海分行删除,而几年前多家申请支付牌照的公示都毫发无损的保留在人行网站上。虽然并不确定支付牌照是否能够申请成功,但毫无疑问,至少此时其支付牌照的申请可能要不了了之了。
子公司支付牌照尚无着落,母公司却传言要被收购。最近有外媒报道称,蚂蚁金服正与英国跨境支付公司WorldFirst谈判,拟以约7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购。如若属实,越蕃商务就不用再想尽办法获取外资支付牌照了。
国内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一贯便秉承着高压态势。据《电商报》报道,早在2015年,央行就关闭了支付牌照审批的大门,当时央行发布公告称,将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而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6年至今,央行尚未审批通过一张新的支付牌照,反而注销了多达30张支付牌照。
虽然央行此前曾表示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但涉及支付牌照,可能还得三思而后行。
支付企业面临洗牌危机
除了支付牌照的阻拦,国内支付行业大环境对于外资企业也不容乐观。
1月9日消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今年1月14日,支付机构备付金将全部交存到人民银行。
除了备付金将全部交付央行,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通告,通知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在此环境下,企业们都在同时进行“断直连”和备付金100%上交央行的工作。银行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等16家银行已发表公告表示已完成“断直连”工作。支付机构方面,拉卡拉、合利宝、百付宝等多家支付机构也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完成“断直连”和备付金100%集中交存。
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虽未公布进程,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蚂蚁金服相关人士和腾讯金融相关人士均表示目前已经实现了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开立、缴存,交易断直连等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断直连、备付100%上交央行对于一些依靠“吃利差”存活的小型支付机构提出挑战,支付机构或将面临新一轮倒闭潮,支付机构们不得不面临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挑战。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红利正在远去、国内高压政策还在加剧,虽然PayPal信心满满且蓄势待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PayPal就算拿到了支付牌照也得先解决生死存亡的危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