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区块链处在分叉路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区块链处在分叉路口

到底是走技术路线,继续探索区块链适用场景,还是走产业区块链的路线呢?

文| 链连接 柏伶

编| 邓龙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扩张过快的阿里也不能幸免。

彼时,马云站在延安的黄土高坡上,眼前是关系阿里巴巴生死存亡的分叉路口,最终以辞退大量高管、缩减开支的方式,度过中国产业互联网最艰难时刻。

同样,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产业,经过2018年“去泡沫化” 后,也来到了一个分叉路口。

到底是走技术路线,继续探索区块链适用场景,还是走产业区块链的路线呢?

除了路线问题,还有更多延伸思考。

比如,下一个三年,我们闷头继续往前走,还是停下来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比如,当下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都在发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技术进行融合、交叉,提出一种新的技术?

比如,监管对隐私性的保护越来越严,区块链技术是不是能解决互联网时期遗留数据隐私泄露问题?

走在行业寒冬下的十字路口,这些企业进退维谷,不得不深思熟虑。

关于区块链的未来,我们需要从业者更多的理性思考,尤其在区块链处在分叉路口的时候,思辨则明。

在刚刚过去的“锌火燎原——2019产业区块链生态沙龙”上,众安科技&复旦大学联合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吴小川在演讲中提出,“区块链技术上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效率问题和隐私问题”。

(以下是根据吴小川演讲原文整理,内容有删减)

区块链的历史发展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探讨一下区块链下一个三年。谈到区块链,肯定会谈到比特币,大概在2009年1月份中本聪宣布比特币第一版正式发布。

当时比特币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中本聪结合了前人的一些思想和自己的创新,提出一种去集权的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

2012年到2014年这个阶段,比特币开始流传到中国,有几个知名的交易所开始上线。在这个阶段,比特币这个技术共识、算法有一些的改进,比如说POS、DPO。

其中一个项目开始崭露头角,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当初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我要做一个世界极、用户自定义、可编程的一种计算机。

这个想法非常新颖,在大家还停留在发币的时候,以太坊要去做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

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区块链概念慢慢出现了。随着以太坊以及比特币的发展,大家开始了解底层的一些技术。

2015年之后,大家对区块链的期望值非常高,认为区块链无所不能。那时候公链、POS、DAG等技术名词逐渐被抛出,这些应用都是基于公链。

区块链技术用两点总结,一个是账本,另一个是通证。

账本在早期,主要是防止双花问题。中本聪当时提出这种去第三方化的电子货币系统,通过一个账本来记录和作证。

但是随着这个账本的发展,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一个存证的应用场景:比如一些票据、房产溯源信息的证书的存证。存证之后诞生了分制账本技术。

分制账本技术在我看来属于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解决了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中的清算和对账问题,或者一些摩擦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供应链金融中,手机原料提供商,将芯片、传感、手机壳等材料提供给手机大厂,而手机大厂给他们的是一个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可能是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而这些企业又存在一个融资困难的问题。

当他们向银行去融资的时候,银行会对应收账款不信任。区块链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供应厂商账期流转周期。

再聊一下通证,通证早期是作为激励,产生于区块链,奖赏给这些维护者或者一些服务的提供者。

这种激励形式流转到交易所,可以进行交易。所以说区块链天生带有金融属性。而金融属性出现就意味着这种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单纯的一个技术,有可能会颠覆之后一些集中化的生产关系,形成去中心化的周转关系。

资产通证是众安科技做的应用,把线下的资产应用到区块链上。比如一些实体的私立资产或者电子化服务、产品,通过资产的通证化,通过通证流通激发价值,实现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

众安科技区块链的发展

众安保险其实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我们从无到有,定义和实现了互联网保险。

在技术上,我们经历了工具化到平台化的阶段。工具化阶段就是意味着用技术解决应用中的困难。

后来,我们想提高服务能力和连接更多的新场景,实现平台化。根据几年在区块链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积累,整合成一个平台输出。

在区块链方向,我们其实有很多产品工具,比如钛坊、钛存证,还有钛空仓,其实是前几年比较擅长、优先级比较高领域的区块链应用。钛坊是区块链上的一个电子身份证系统,钛空仓又是分布式的一个存储系统。

在进行平台化的时候,我们对区块链进行了很多改造和升级。比如说我们进行了账本结构的升级,从传统的链式结构升级为DAG结构,方便交易、提升效率。

在供需方面,我们结合基于贡献度的多元共识方法,弥补DAG结构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在智能合约方面,我们通过几个数据的安全通道以及一些事件处理能力,使得智能合约的引擎更加强大、智能化。

我们对跨链也有所研究。2017年,我们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现有的区块链如何互联互通。

众安科技在应用方面,映射了区块链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

首先从存证这块儿,我们是一家保险公司,在保险领域做一些健康险、电子保单、存证。其中涉及到很多用户数据、用户隐私问题。通过这种分布式的存储,可以保护用户数据隐私。

2017年时,我们觉得区块链的应用不应该仅停留在存储方向。

区块链新技术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去探索可适用的场景,还是去创造一些场景来迎合技术?

我们选择创造了一个场景,用这种互联网结合区块链,以智能防伪的方式去保证防伪溯源,推出开放资产协议。

通证这块,就是将线下世界的实体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世界。通过OAP协议,定义了一些标准,以及一些智能合约,实体资产转化成区块链上资产,然后在链上流通,激发资产的价值,反哺企业。

区块链下一个三年

我认为现在区块链正处在一个分叉口,一头是跟着技术走,提出许多概念,去探索区块链适用的场景。

在这条路上,技术上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效率问题和隐私问题。

假如把效率和隐私问题完全解决了,那区块链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系统,它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下一代的云计算系统。

但在这条路上,效率和隐私问题很难去解决。我也是搞密码学的,基于公链做这种隐私计算,基本上很难去商用。

而且我们用户其实已经习惯了这种集中化网络、非常方便高效的服务。

从零开始慢慢去适应这个技术,这是难以想象的。

而分叉口的另一端,就是产业区块链,缓一缓,回头看一下产业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解决。

所以在提到这个产业区块链的时候,我们必然会联想企业联盟链。

比如说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摩擦或者信任问题,以及场景的延展性,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去解决。

去中心化不再是他们最关心的区块链特性。

因为他们本来就基于一定的信任,他们更看重区块链的其它特点,即是不可篡改性;基于同个网络、同一标准做的轻结算,它有降本增效、降低容错等特点。

我在想,当下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都在发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技术进行融合、交叉,提出一种新的技术?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一项工作。

在未来几年,监管对隐私数据保护会越来越严。

所以我们在想,这种技术是不是能解决互联网时期遗留数据隐私泄露问题?

我们做了很多尝试,通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联合学习,还有密码学,组成这种加密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这种本地的训练和学习

而不像以前,需要把数据传送到集中化的服务器里,这种过程其实存在很大的隐私泄漏问题。

区块链还有另一个方向,比如去中心化,我们想象在互联网时期,可能每一个终端就是一个计算中心,即使有一个中心化的计算中心,也不需要和中心化去打交道,只需要在本地及时计算,做出判断和反应。

这种物计算以及物计算延伸出的便于计算的一些结合,我们也在探索。

区块链下一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从业者去考虑。好多人往往高估一个技术的短期收益,往往低估了一个长期收益。

而区块链现在就属于一个技术的空窗期,到底是闷头继续往前走,还是说要停下来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区块链处在分叉路口

到底是走技术路线,继续探索区块链适用场景,还是走产业区块链的路线呢?

文| 链连接 柏伶

编| 邓龙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扩张过快的阿里也不能幸免。

彼时,马云站在延安的黄土高坡上,眼前是关系阿里巴巴生死存亡的分叉路口,最终以辞退大量高管、缩减开支的方式,度过中国产业互联网最艰难时刻。

同样,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产业,经过2018年“去泡沫化” 后,也来到了一个分叉路口。

到底是走技术路线,继续探索区块链适用场景,还是走产业区块链的路线呢?

除了路线问题,还有更多延伸思考。

比如,下一个三年,我们闷头继续往前走,还是停下来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比如,当下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都在发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技术进行融合、交叉,提出一种新的技术?

比如,监管对隐私性的保护越来越严,区块链技术是不是能解决互联网时期遗留数据隐私泄露问题?

走在行业寒冬下的十字路口,这些企业进退维谷,不得不深思熟虑。

关于区块链的未来,我们需要从业者更多的理性思考,尤其在区块链处在分叉路口的时候,思辨则明。

在刚刚过去的“锌火燎原——2019产业区块链生态沙龙”上,众安科技&复旦大学联合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吴小川在演讲中提出,“区块链技术上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效率问题和隐私问题”。

(以下是根据吴小川演讲原文整理,内容有删减)

区块链的历史发展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探讨一下区块链下一个三年。谈到区块链,肯定会谈到比特币,大概在2009年1月份中本聪宣布比特币第一版正式发布。

当时比特币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中本聪结合了前人的一些思想和自己的创新,提出一种去集权的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

2012年到2014年这个阶段,比特币开始流传到中国,有几个知名的交易所开始上线。在这个阶段,比特币这个技术共识、算法有一些的改进,比如说POS、DPO。

其中一个项目开始崭露头角,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当初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我要做一个世界极、用户自定义、可编程的一种计算机。

这个想法非常新颖,在大家还停留在发币的时候,以太坊要去做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

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区块链概念慢慢出现了。随着以太坊以及比特币的发展,大家开始了解底层的一些技术。

2015年之后,大家对区块链的期望值非常高,认为区块链无所不能。那时候公链、POS、DAG等技术名词逐渐被抛出,这些应用都是基于公链。

区块链技术用两点总结,一个是账本,另一个是通证。

账本在早期,主要是防止双花问题。中本聪当时提出这种去第三方化的电子货币系统,通过一个账本来记录和作证。

但是随着这个账本的发展,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一个存证的应用场景:比如一些票据、房产溯源信息的证书的存证。存证之后诞生了分制账本技术。

分制账本技术在我看来属于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解决了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中的清算和对账问题,或者一些摩擦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供应链金融中,手机原料提供商,将芯片、传感、手机壳等材料提供给手机大厂,而手机大厂给他们的是一个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可能是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而这些企业又存在一个融资困难的问题。

当他们向银行去融资的时候,银行会对应收账款不信任。区块链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供应厂商账期流转周期。

再聊一下通证,通证早期是作为激励,产生于区块链,奖赏给这些维护者或者一些服务的提供者。

这种激励形式流转到交易所,可以进行交易。所以说区块链天生带有金融属性。而金融属性出现就意味着这种区块链技术不可能是单纯的一个技术,有可能会颠覆之后一些集中化的生产关系,形成去中心化的周转关系。

资产通证是众安科技做的应用,把线下的资产应用到区块链上。比如一些实体的私立资产或者电子化服务、产品,通过资产的通证化,通过通证流通激发价值,实现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

众安科技区块链的发展

众安保险其实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我们从无到有,定义和实现了互联网保险。

在技术上,我们经历了工具化到平台化的阶段。工具化阶段就是意味着用技术解决应用中的困难。

后来,我们想提高服务能力和连接更多的新场景,实现平台化。根据几年在区块链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积累,整合成一个平台输出。

在区块链方向,我们其实有很多产品工具,比如钛坊、钛存证,还有钛空仓,其实是前几年比较擅长、优先级比较高领域的区块链应用。钛坊是区块链上的一个电子身份证系统,钛空仓又是分布式的一个存储系统。

在进行平台化的时候,我们对区块链进行了很多改造和升级。比如说我们进行了账本结构的升级,从传统的链式结构升级为DAG结构,方便交易、提升效率。

在供需方面,我们结合基于贡献度的多元共识方法,弥补DAG结构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在智能合约方面,我们通过几个数据的安全通道以及一些事件处理能力,使得智能合约的引擎更加强大、智能化。

我们对跨链也有所研究。2017年,我们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现有的区块链如何互联互通。

众安科技在应用方面,映射了区块链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

首先从存证这块儿,我们是一家保险公司,在保险领域做一些健康险、电子保单、存证。其中涉及到很多用户数据、用户隐私问题。通过这种分布式的存储,可以保护用户数据隐私。

2017年时,我们觉得区块链的应用不应该仅停留在存储方向。

区块链新技术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去探索可适用的场景,还是去创造一些场景来迎合技术?

我们选择创造了一个场景,用这种互联网结合区块链,以智能防伪的方式去保证防伪溯源,推出开放资产协议。

通证这块,就是将线下世界的实体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世界。通过OAP协议,定义了一些标准,以及一些智能合约,实体资产转化成区块链上资产,然后在链上流通,激发资产的价值,反哺企业。

区块链下一个三年

我认为现在区块链正处在一个分叉口,一头是跟着技术走,提出许多概念,去探索区块链适用的场景。

在这条路上,技术上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效率问题和隐私问题。

假如把效率和隐私问题完全解决了,那区块链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系统,它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下一代的云计算系统。

但在这条路上,效率和隐私问题很难去解决。我也是搞密码学的,基于公链做这种隐私计算,基本上很难去商用。

而且我们用户其实已经习惯了这种集中化网络、非常方便高效的服务。

从零开始慢慢去适应这个技术,这是难以想象的。

而分叉口的另一端,就是产业区块链,缓一缓,回头看一下产业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解决。

所以在提到这个产业区块链的时候,我们必然会联想企业联盟链。

比如说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摩擦或者信任问题,以及场景的延展性,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去解决。

去中心化不再是他们最关心的区块链特性。

因为他们本来就基于一定的信任,他们更看重区块链的其它特点,即是不可篡改性;基于同个网络、同一标准做的轻结算,它有降本增效、降低容错等特点。

我在想,当下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都在发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技术进行融合、交叉,提出一种新的技术?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一项工作。

在未来几年,监管对隐私数据保护会越来越严。

所以我们在想,这种技术是不是能解决互联网时期遗留数据隐私泄露问题?

我们做了很多尝试,通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联合学习,还有密码学,组成这种加密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这种本地的训练和学习

而不像以前,需要把数据传送到集中化的服务器里,这种过程其实存在很大的隐私泄漏问题。

区块链还有另一个方向,比如去中心化,我们想象在互联网时期,可能每一个终端就是一个计算中心,即使有一个中心化的计算中心,也不需要和中心化去打交道,只需要在本地及时计算,做出判断和反应。

这种物计算以及物计算延伸出的便于计算的一些结合,我们也在探索。

区块链下一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从业者去考虑。好多人往往高估一个技术的短期收益,往往低估了一个长期收益。

而区块链现在就属于一个技术的空窗期,到底是闷头继续往前走,还是说要停下来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