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年上亿弹幕大数据观察:造梗不断的情绪制造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年上亿弹幕大数据观察:造梗不断的情绪制造机

新时代的造梗基地。

“前方高能”在张卫健饰演的《大帅哥》中出现最多

作者:王雅莉

编辑:谢维平

“前方高能”“皇后”“眼神”……1月10日,云合数据根据后台收录的上亿条弹幕,发了份2018年剧集弹幕盘点,整理出了去年一整年观众在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看剧时发的最多的十条弹幕。从2007年由日本Niconico首创,到之后传入中国经A站、B站发扬光大,弹幕早已脱离小众,成为人们看剧不可或缺的一大乐趣。

越来越多的片方也开始盯着弹幕,实时观察观众的反馈。从剧情、人设到演员,人们在弹幕中无所不聊,片方也从中挖掘出了不少值得传播的营销点,远至《太子妃升职记》里的“鼓风机”,近至《延禧攻略》里的“大猪蹄子”,最早都是从弹幕里流行开来的。

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弹幕。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100条,审核范围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和表情包等。

弹幕给剧集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能用弹幕做些什么?当弹幕成为剧集的一部分,人们看剧也不再只是单纯地欣赏剧情,通过弹幕获得共鸣,融入社群才是重点。与此同时,这种互动式的剧集消费,也能给片方生产、营销剧集带来些许启发。

弹幕区:新时代的造梗基地

云合数据显示,“前方高能”是去年一整年观众看剧时最爱发的一条弹幕。

这句话最早也是从B站开始流行。发这种弹幕的人一般都看过多遍,知道后续剧情。“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士请迅速撤离”“友情提示,前方高能”……相比纯剧透的弹幕,这种半剧透的弹幕反而容易引起观众好奇心。

越是情节反转不断、脑洞大开的剧,这类弹幕就越多。但用得多了,也容易招人反感,尤其是后续剧情并不高能的时候。云合数据显示,前方高能出现次数最多的剧集是《大帅哥》。这部剧由张卫健主演,剧中有不少致敬他以前饰演的经典角色的部分,每次出现这样的剧情,弹幕里就会有人刷“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是最能体现互动性的一类弹幕。和这条弹幕类似的,还有出现恐怖剧情时大家爱刷的“护眼小分队”。观众在发送弹幕时有很强的“第三人”意识,主要是为了发给其他用户看,而不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越是弹幕文化深厚的社区,弹幕的互动性就越强。社群形成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一套专属暗语。比如拖进度条会说“空降指挥部/空降成功/感谢指挥部”,番剧里出现几秒钟赞助商广告,弹幕会刷“以上企业都已破产”。许多人看剧的重点并不是剧情本身,而是有趣的弹幕。

尤其是在看一些经典剧集的时候,弹幕简直是观众的快乐源泉。B站的老剧《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都是弹幕重地。老剧重温,槽点无穷多,急需有人跟我一起看一起吐槽。

除了能带动老剧的播放量,成熟的弹幕文化还能发掘遗珠。张鲁一主演的《红色》就是在B站最先火起来的。这部剧的第一集很闷,熬过第一集,后几集女主利用医学知识设下连环陷阱,炸掉整个医院的戏码非常高能,十分符合年轻用户追求高能、渴望出其不意的观剧习惯。

弹幕的共时性和互动性让看剧成了一种线上的狂欢。不管是基于剧情产生的评说型弹幕,游离在剧情之外的闲聊式弹幕,还是没有文字、只有形状的效果型弹幕,都重塑了以往的观剧形式,也重构了用户和社区的关系。弹幕区成了新时代的造梗基地。

大猪蹄子、劝你善良……被情绪点燃的弹幕

相比之下,优爱腾等传统视频网站引入弹幕功能较晚,且观众的年龄跨度也也比较大,弹幕的趣味性要弱一些。但弹幕内容更聚焦在剧集本身。从观察用户反馈的角度来说,这是比评论更好的指标。

从弹幕数量也能很明显地看出,现在剧集的主力收视群体仍是女性和青少年。“越是女性向、低龄向的剧,弹幕量越大。”云合数据CEO李雪琳告诉娱乐资本论。以近期热播的两部剧为例。截止1月10日,更新至28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总弹幕量多达1238万,而已经完结,总计47集的《大江大河》弹幕量仅为759万。

女性观众最爱在弹幕里抒发情感,表示对角色的好恶。看《延禧攻略》时讨厌渣男乾隆,就会刷“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尔晴我劝你善良”。看《大江大河》时不想让主角的姐姐下线,就刷“给编剧寄刀片”。

云合数据统计的2018年十大弹幕里,排名第二的词“眼神”就是个非常情绪向的词,圈层爆款剧《镇魂》里出现的次数最多。两位男主之间的社会主义兄弟情,观众光看眼神就能品出一二。排在后面的三部剧《香蜜》《甜蜜暴击》和《扶摇》,也都是cp线明显,感情戏很多的偶像剧。

通过弹幕可以观察出的另一个现象是,古装剧依然是观众最爱看的题材。十大弹幕里有四个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皇后、公主、公子和凤凰。皇后能被高频提及,完全是因为去年两部剧宫斗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对打。凤凰能上榜则是主要是因为《香蜜》,邓伦饰演的男主是凤凰。这个角色的影响力大到,有不少观众还为此去看了邓伦主演的另一部剧《一千零一夜2018》。

而通过观察带有“公主”“公子”这两大热词的弹幕,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公主”的弹幕主要是负面的,什么“好丑好坏”“太毒了”;“关于“公子”的弹幕则多半比较正面,各种“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还有另一个人物类名词“老头”,围绕他的词汇不是“搞笑”就是“坏”。

这或许能说明现在剧集创作的一个问题:过于套路。古装剧里的公主多半是嚣张跋扈的,公子则都是温润如玉的。老头不是搞笑担当就是幕后BOSS。

还有一个在弹幕中常出现的词是“第二”。这也能反映出现在剧集发展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剧集开始分季播出了。

除了内容层面,通过弹幕还能观察剧集的商业化运作水平,比如广告中插。不合适的中插和魔术贴广告一出现,就会遭到观众的猛烈吐槽。比如《欢乐颂2》播出时,马上有眼尖的观众看出安迪用的手机是华为荣耀,不符合其海归精英的身份。通过检索品牌在弹幕中出现的数量,也能大致评判该品牌投放的效果。

现在已经有片方利用弹幕做了剧集营销,比如邀请明星发弹幕等。有明星助力,弹幕区的活跃度会大大提高。很多流行用语能从弹幕中走出来,变成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也是因为片方添了把火。

越来越流行的弹幕,也将面临越来越强的监管。弹幕发出来之所以会有延迟,就是因为有审核。B站为了规范弹幕秩序,规定用户发弹幕之前需要通过测试,遵守弹幕礼仪。有人不遵守弹幕礼仪,可能会被其他用户举报关小黑屋。相比之下,优爱腾三家还没有形成B站这种自发的社区氛围,处于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

总的来说,通过观察2018年各视频网站的弹幕,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古装剧依然是观众最爱的类型,女性和青少年观众也依然是剧集市场的主要受众。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出彩的人设最容易引发观众的讨论欲,能煽动情绪的情节点往往是弹幕最容易爆发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传播的部分。弹幕改变了人们的看剧习惯,也影响着当下的剧集市场。

来源:河豚影视档案

原标题:2018年上亿弹幕大数据观察:造梗不断的情绪制造机

最新更新时间:01/12 18:2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年上亿弹幕大数据观察:造梗不断的情绪制造机

新时代的造梗基地。

“前方高能”在张卫健饰演的《大帅哥》中出现最多

作者:王雅莉

编辑:谢维平

“前方高能”“皇后”“眼神”……1月10日,云合数据根据后台收录的上亿条弹幕,发了份2018年剧集弹幕盘点,整理出了去年一整年观众在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看剧时发的最多的十条弹幕。从2007年由日本Niconico首创,到之后传入中国经A站、B站发扬光大,弹幕早已脱离小众,成为人们看剧不可或缺的一大乐趣。

越来越多的片方也开始盯着弹幕,实时观察观众的反馈。从剧情、人设到演员,人们在弹幕中无所不聊,片方也从中挖掘出了不少值得传播的营销点,远至《太子妃升职记》里的“鼓风机”,近至《延禧攻略》里的“大猪蹄子”,最早都是从弹幕里流行开来的。

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弹幕。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100条,审核范围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和表情包等。

弹幕给剧集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能用弹幕做些什么?当弹幕成为剧集的一部分,人们看剧也不再只是单纯地欣赏剧情,通过弹幕获得共鸣,融入社群才是重点。与此同时,这种互动式的剧集消费,也能给片方生产、营销剧集带来些许启发。

弹幕区:新时代的造梗基地

云合数据显示,“前方高能”是去年一整年观众看剧时最爱发的一条弹幕。

这句话最早也是从B站开始流行。发这种弹幕的人一般都看过多遍,知道后续剧情。“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士请迅速撤离”“友情提示,前方高能”……相比纯剧透的弹幕,这种半剧透的弹幕反而容易引起观众好奇心。

越是情节反转不断、脑洞大开的剧,这类弹幕就越多。但用得多了,也容易招人反感,尤其是后续剧情并不高能的时候。云合数据显示,前方高能出现次数最多的剧集是《大帅哥》。这部剧由张卫健主演,剧中有不少致敬他以前饰演的经典角色的部分,每次出现这样的剧情,弹幕里就会有人刷“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是最能体现互动性的一类弹幕。和这条弹幕类似的,还有出现恐怖剧情时大家爱刷的“护眼小分队”。观众在发送弹幕时有很强的“第三人”意识,主要是为了发给其他用户看,而不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越是弹幕文化深厚的社区,弹幕的互动性就越强。社群形成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一套专属暗语。比如拖进度条会说“空降指挥部/空降成功/感谢指挥部”,番剧里出现几秒钟赞助商广告,弹幕会刷“以上企业都已破产”。许多人看剧的重点并不是剧情本身,而是有趣的弹幕。

尤其是在看一些经典剧集的时候,弹幕简直是观众的快乐源泉。B站的老剧《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都是弹幕重地。老剧重温,槽点无穷多,急需有人跟我一起看一起吐槽。

除了能带动老剧的播放量,成熟的弹幕文化还能发掘遗珠。张鲁一主演的《红色》就是在B站最先火起来的。这部剧的第一集很闷,熬过第一集,后几集女主利用医学知识设下连环陷阱,炸掉整个医院的戏码非常高能,十分符合年轻用户追求高能、渴望出其不意的观剧习惯。

弹幕的共时性和互动性让看剧成了一种线上的狂欢。不管是基于剧情产生的评说型弹幕,游离在剧情之外的闲聊式弹幕,还是没有文字、只有形状的效果型弹幕,都重塑了以往的观剧形式,也重构了用户和社区的关系。弹幕区成了新时代的造梗基地。

大猪蹄子、劝你善良……被情绪点燃的弹幕

相比之下,优爱腾等传统视频网站引入弹幕功能较晚,且观众的年龄跨度也也比较大,弹幕的趣味性要弱一些。但弹幕内容更聚焦在剧集本身。从观察用户反馈的角度来说,这是比评论更好的指标。

从弹幕数量也能很明显地看出,现在剧集的主力收视群体仍是女性和青少年。“越是女性向、低龄向的剧,弹幕量越大。”云合数据CEO李雪琳告诉娱乐资本论。以近期热播的两部剧为例。截止1月10日,更新至28集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总弹幕量多达1238万,而已经完结,总计47集的《大江大河》弹幕量仅为759万。

女性观众最爱在弹幕里抒发情感,表示对角色的好恶。看《延禧攻略》时讨厌渣男乾隆,就会刷“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尔晴我劝你善良”。看《大江大河》时不想让主角的姐姐下线,就刷“给编剧寄刀片”。

云合数据统计的2018年十大弹幕里,排名第二的词“眼神”就是个非常情绪向的词,圈层爆款剧《镇魂》里出现的次数最多。两位男主之间的社会主义兄弟情,观众光看眼神就能品出一二。排在后面的三部剧《香蜜》《甜蜜暴击》和《扶摇》,也都是cp线明显,感情戏很多的偶像剧。

通过弹幕可以观察出的另一个现象是,古装剧依然是观众最爱看的题材。十大弹幕里有四个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皇后、公主、公子和凤凰。皇后能被高频提及,完全是因为去年两部剧宫斗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对打。凤凰能上榜则是主要是因为《香蜜》,邓伦饰演的男主是凤凰。这个角色的影响力大到,有不少观众还为此去看了邓伦主演的另一部剧《一千零一夜2018》。

而通过观察带有“公主”“公子”这两大热词的弹幕,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公主”的弹幕主要是负面的,什么“好丑好坏”“太毒了”;“关于“公子”的弹幕则多半比较正面,各种“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还有另一个人物类名词“老头”,围绕他的词汇不是“搞笑”就是“坏”。

这或许能说明现在剧集创作的一个问题:过于套路。古装剧里的公主多半是嚣张跋扈的,公子则都是温润如玉的。老头不是搞笑担当就是幕后BOSS。

还有一个在弹幕中常出现的词是“第二”。这也能反映出现在剧集发展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剧集开始分季播出了。

除了内容层面,通过弹幕还能观察剧集的商业化运作水平,比如广告中插。不合适的中插和魔术贴广告一出现,就会遭到观众的猛烈吐槽。比如《欢乐颂2》播出时,马上有眼尖的观众看出安迪用的手机是华为荣耀,不符合其海归精英的身份。通过检索品牌在弹幕中出现的数量,也能大致评判该品牌投放的效果。

现在已经有片方利用弹幕做了剧集营销,比如邀请明星发弹幕等。有明星助力,弹幕区的活跃度会大大提高。很多流行用语能从弹幕中走出来,变成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也是因为片方添了把火。

越来越流行的弹幕,也将面临越来越强的监管。弹幕发出来之所以会有延迟,就是因为有审核。B站为了规范弹幕秩序,规定用户发弹幕之前需要通过测试,遵守弹幕礼仪。有人不遵守弹幕礼仪,可能会被其他用户举报关小黑屋。相比之下,优爱腾三家还没有形成B站这种自发的社区氛围,处于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

总的来说,通过观察2018年各视频网站的弹幕,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古装剧依然是观众最爱的类型,女性和青少年观众也依然是剧集市场的主要受众。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出彩的人设最容易引发观众的讨论欲,能煽动情绪的情节点往往是弹幕最容易爆发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传播的部分。弹幕改变了人们的看剧习惯,也影响着当下的剧集市场。

来源:河豚影视档案

原标题:2018年上亿弹幕大数据观察:造梗不断的情绪制造机

最新更新时间:01/12 18:2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