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2P领域的价值投资体系建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2P领域的价值投资体系建立

对于投资人来说,现阶段储备一些相关知识,对于自身进行价值投资肯定也是有帮助的。

文|小象智投频道 小象要趁早

今天这篇文章,是2018年的终篇,作为P2P领域的一名深度思考者,小象我个人依然对这个领域保有正面的期待,虽然它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确实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大家应该看到今天文章的标题中,多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价值投资,这可能会引发某些跨领域大咖的嘲笑,而即使是对于这个领域已经很熟悉的从业者,可能也很难去理解两者的必然联系。

那么,今天,小象就试着用逻辑推演的方式,来把P2P跟价值投资形成一种系统化的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对P2P这个领域的一些旧有概念进行纠偏,因为想要把一个领域引导到具有价值投资的属性,一定是要集结到一批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所以对于一些概念的共识是彼此能够共同走下去的前提。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第一个概念的纠正了,那就是对于投资人来说,P2P不是互联网理财而是一种投资行为,现阶段,这个领域所产生的大量问题,也恰恰是整个领域的参与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混淆性捆绑所造成的。

这里我们先来追溯一下互联网理财概念的创造者,没错,它就是“余额宝”,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项下的“余额宝”正式上线,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用户过亿,这其实只是一次行为习惯的培养,让用户习惯于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也就是手机来慢慢习惯理财方式的转换,所以它的底层资产嫁接的是货币基金,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利息补贴,由于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它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换个角度来理解,“余额宝”在做的事情就是一种货币基金销售行为,当然也只能是货币基金,如果换成了高风险资产,或者没有资产的话,那么它可能就是“E租宝”了。

而那个时期的P2P跟互联网理财并没有形成半点关联,只是以一种小众的姿态跟股权众筹一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在小范围推进着。

但随着“余额宝”的爆发式增长,培养了全民对于理财这个概念的高度兴趣以及对于利率的盲目追求,慢慢的大家开始不太满足于“余额宝”的收益了,而作为可以面向普通大众进行资金撮合这个行为的P2P来说,就天然具备了一种可以混淆替代“余额宝”作为互联网理财主力军的优势,前面提到的“E租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在中国,理财这个概念已经从一个中性的行为动作变成了保本保息的代名词了,所以从大家没有底层支撑逻辑而全部聚集到头部的行为来看,互联网理财这个概念,在P2P这个领域不仅没有消失,甚至在雷潮期被体现的更为明显了。但一些所谓的头部对接给大家的资产是跟“余额宝”一样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吗?如果不是,它的安全性来源于哪儿那?

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我们更多要做的是价值投资体系的建立分析,所以关于P2P跟互联网理财混淆这个概念的纠偏就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梳理出这个领域,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问题的历史性原因。核心就是整个领域底层逻辑的反向操作,也就是由资金端的需求来反向培养了资产端,而今年下半年的雷潮也是这种底层逻辑顺序错误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只是由于整体市场环境的下行,让其爆发的速度显得更快了一些罢了。

这时候,可能很多朋友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了,为什么很多具备真实资产并且额度还合规的平台也出现问题了那?

这可能也是一些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辨别能力的投资人最困惑的问题了,而接下来我要做的概念纠偏和逻辑的重新梳理,就是来系统性的回答这个问题,这同时也是小象我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平台访谈并结合信贷的逻辑与常识而总结出来的,希望可以带给行业的从业者以及理性的投资人以帮助。

这里我们需要进行第二个概念纠偏,那就是关于资产类型的分类,在旧有的象限里,我们对于资产的分类,基本上是消费贷、车贷、小额信用贷、供应链金融、农贷、房贷、票据贷、现金贷、企业贷。

而在众多的问题平台中,基本上每个资产类型都有涉及,这也就引发了大家对于整个领域的怀疑,但事实是,这种资产类型的划分是违背了基础的信贷逻辑的,包括小象我自己也曾“入乡随俗”式的按照这些资产类型进行过分析和判断,而很多从业者更是按照这些资产类型来寻找自认为的蓝海,一猛子冲了进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比如最早期的企业担保贷、车贷、农贷和现金贷。

所以,此时此刻,对于整个领域资产类型的重新梳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帮助一些从业者判断,自己是否有真正的能力,在这个领域继续生存下去,以及生存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的重要依据。

敲黑板,对于资产类型的划分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从信贷的本质上来说,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借款人的某种融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服务;而从风险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两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借款人的合理借贷需求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消费需求另一种则是经营需求,至于其它目的,原则上不应该由P2P来满足,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来对资产类型进行划分的话,它其实只有消费类贷款和经营类贷款两种。

这里我们来分别看一下,首先是依托于消费场景的消费类贷款,它的全称叫做消费分期贷款,这个场景可以是来自线上也可以是来自于线下,但无论如何钱是要直接打给提供服务或者产品的商家的,对于提供这种金融服务的机构来说,它既要有搭建场景的能力,又要有对于借款人的风险控制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但前者更为重要,只有在真实的消费场景内,产生的消费需求,才是合理的,其对应的风险才是可控的。所以只要不是依托于消费场景,并直接把钱打给商家的所谓消费分期类业务其实就是现金贷,两者必须要同时具备,才是合规的消费分期业务。

消费分期业务,P2P平台是可以做的,但是进入门槛确实较高,截至到目前,能够合规的把真实并自然的消费分期业务对接给投资人的P2P平台又有几家哪?

如果我们继续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来梳理,就可以发现,无论这个借款人是法人、小微企业主、工薪一族、农民,还是拿车子、房子做抵押,只要没有真实的消费场景或者经营场景来做依托的话,其实都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现金贷业务。

这也就是为什么,P2P经常被理解成次级贷的真正原因了,核心就是缺少场景,而这种无法通过场景来判断借款需求合理性的贷款所产生的风险隐患是很难通过技术型的风控手段来加以化解的,甚至会因为规模化的扩张,而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小象我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而总结出来的。

随着银行以及互联网巨头在消费分期业务领地的不断扩张,对于P2P这个领域来说,可能也只有另一种资产类型可以支撑了,那就是具备经营场景的经营类贷款,但由于额度的限制,所以其所面向的借款群体主要是小微经济体。

注意,这里小象首次引入了小微经济体这个概念,核心是强调它的经营所有权,无论他/她是法人、自然人、有车的人、有房的人、有保单的人、有社保的人、有信用卡的人还是农民。

为了让大家更系统的去理解小微经济体这个概念,我们需要对我国整个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主体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它包括大中型经济体和小微经济体两种类型,大中经济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而在小微经济体这个项下则可以被划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单位,前者则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的自经营者;而对于农村部分的小微经济体则包括生产型农户以及由于农村土地流转而随之产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又分别为: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等。

可以看到这些小微经济体可以是法人、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亦或是农民,而它们所从事的经营模式大体上会被分为商贸流通业、生产加工业、服务业以及农业,而它们的借款需求本身也是用于经营,并基本分成短期资金周转、新项目启动、经营类固定资产采购等,而如何更有效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解决这些小微经济体的真实经营需求,才是P2P生存的根基和创新的方向。

通过对大量平台的外部观察、实地走访以及深入分析,小象发现在这次雷潮中,仅从资产端这个角度来看,面向小微经济体的经营类贷款的表现是比较坚挺的,同时随着你对一个小微经济体的经营行为切入的越深,对于风险的把控程度也就越高。虽然也受到了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基本还在一个合理并可控的范围内,同时也较少出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现象,更不存在暴力催收以及侵犯公民隐私等恶性事件,杜绝了资产端的法律隐患,借款人跟平台之间基本都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最终投资人所投资的资产,也是具有价值属性的生息资产,合理并可持续。

消费金融方面,银行已经非常成熟了,但对于小微经济体的融资服务目前也是刚刚起步,同时由于小微经济体授信的特殊性,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并快速做大规模,毕竟它再小也是一个经济体,借款用途是经营,银行方面其实更擅长或者说更适合为大中型企业服务。所以无论是处于借款需求合理性还是市场空间角度来看,P2P都并没有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它对应的借款也就不属于次级贷款的范畴了,甚至因为其灵活性以及便捷的服务,会获得更为优质的借款人。

关于这部分业务的分析,小象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跟大家梳理。随着合规监管的不断落地,对于平台方来说,更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为解决这些小微经济体的真实融资需求而服务,如果不具备,那么我个人认为,你会做的越来越吃力,并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投资人来说,现阶段储备一些相关知识,对于自身进行价值投资肯定也是有帮助的。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作者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配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2P领域的价值投资体系建立

对于投资人来说,现阶段储备一些相关知识,对于自身进行价值投资肯定也是有帮助的。

文|小象智投频道 小象要趁早

今天这篇文章,是2018年的终篇,作为P2P领域的一名深度思考者,小象我个人依然对这个领域保有正面的期待,虽然它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确实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大家应该看到今天文章的标题中,多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价值投资,这可能会引发某些跨领域大咖的嘲笑,而即使是对于这个领域已经很熟悉的从业者,可能也很难去理解两者的必然联系。

那么,今天,小象就试着用逻辑推演的方式,来把P2P跟价值投资形成一种系统化的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对P2P这个领域的一些旧有概念进行纠偏,因为想要把一个领域引导到具有价值投资的属性,一定是要集结到一批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所以对于一些概念的共识是彼此能够共同走下去的前提。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第一个概念的纠正了,那就是对于投资人来说,P2P不是互联网理财而是一种投资行为,现阶段,这个领域所产生的大量问题,也恰恰是整个领域的参与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混淆性捆绑所造成的。

这里我们先来追溯一下互联网理财概念的创造者,没错,它就是“余额宝”,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项下的“余额宝”正式上线,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用户过亿,这其实只是一次行为习惯的培养,让用户习惯于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也就是手机来慢慢习惯理财方式的转换,所以它的底层资产嫁接的是货币基金,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利息补贴,由于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它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换个角度来理解,“余额宝”在做的事情就是一种货币基金销售行为,当然也只能是货币基金,如果换成了高风险资产,或者没有资产的话,那么它可能就是“E租宝”了。

而那个时期的P2P跟互联网理财并没有形成半点关联,只是以一种小众的姿态跟股权众筹一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在小范围推进着。

但随着“余额宝”的爆发式增长,培养了全民对于理财这个概念的高度兴趣以及对于利率的盲目追求,慢慢的大家开始不太满足于“余额宝”的收益了,而作为可以面向普通大众进行资金撮合这个行为的P2P来说,就天然具备了一种可以混淆替代“余额宝”作为互联网理财主力军的优势,前面提到的“E租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在中国,理财这个概念已经从一个中性的行为动作变成了保本保息的代名词了,所以从大家没有底层支撑逻辑而全部聚集到头部的行为来看,互联网理财这个概念,在P2P这个领域不仅没有消失,甚至在雷潮期被体现的更为明显了。但一些所谓的头部对接给大家的资产是跟“余额宝”一样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吗?如果不是,它的安全性来源于哪儿那?

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我们更多要做的是价值投资体系的建立分析,所以关于P2P跟互联网理财混淆这个概念的纠偏就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梳理出这个领域,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问题的历史性原因。核心就是整个领域底层逻辑的反向操作,也就是由资金端的需求来反向培养了资产端,而今年下半年的雷潮也是这种底层逻辑顺序错误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只是由于整体市场环境的下行,让其爆发的速度显得更快了一些罢了。

这时候,可能很多朋友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了,为什么很多具备真实资产并且额度还合规的平台也出现问题了那?

这可能也是一些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辨别能力的投资人最困惑的问题了,而接下来我要做的概念纠偏和逻辑的重新梳理,就是来系统性的回答这个问题,这同时也是小象我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平台访谈并结合信贷的逻辑与常识而总结出来的,希望可以带给行业的从业者以及理性的投资人以帮助。

这里我们需要进行第二个概念纠偏,那就是关于资产类型的分类,在旧有的象限里,我们对于资产的分类,基本上是消费贷、车贷、小额信用贷、供应链金融、农贷、房贷、票据贷、现金贷、企业贷。

而在众多的问题平台中,基本上每个资产类型都有涉及,这也就引发了大家对于整个领域的怀疑,但事实是,这种资产类型的划分是违背了基础的信贷逻辑的,包括小象我自己也曾“入乡随俗”式的按照这些资产类型进行过分析和判断,而很多从业者更是按照这些资产类型来寻找自认为的蓝海,一猛子冲了进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比如最早期的企业担保贷、车贷、农贷和现金贷。

所以,此时此刻,对于整个领域资产类型的重新梳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帮助一些从业者判断,自己是否有真正的能力,在这个领域继续生存下去,以及生存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的重要依据。

敲黑板,对于资产类型的划分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从信贷的本质上来说,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借款人的某种融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服务;而从风险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两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借款人的合理借贷需求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消费需求另一种则是经营需求,至于其它目的,原则上不应该由P2P来满足,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来对资产类型进行划分的话,它其实只有消费类贷款和经营类贷款两种。

这里我们来分别看一下,首先是依托于消费场景的消费类贷款,它的全称叫做消费分期贷款,这个场景可以是来自线上也可以是来自于线下,但无论如何钱是要直接打给提供服务或者产品的商家的,对于提供这种金融服务的机构来说,它既要有搭建场景的能力,又要有对于借款人的风险控制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但前者更为重要,只有在真实的消费场景内,产生的消费需求,才是合理的,其对应的风险才是可控的。所以只要不是依托于消费场景,并直接把钱打给商家的所谓消费分期类业务其实就是现金贷,两者必须要同时具备,才是合规的消费分期业务。

消费分期业务,P2P平台是可以做的,但是进入门槛确实较高,截至到目前,能够合规的把真实并自然的消费分期业务对接给投资人的P2P平台又有几家哪?

如果我们继续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来梳理,就可以发现,无论这个借款人是法人、小微企业主、工薪一族、农民,还是拿车子、房子做抵押,只要没有真实的消费场景或者经营场景来做依托的话,其实都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现金贷业务。

这也就是为什么,P2P经常被理解成次级贷的真正原因了,核心就是缺少场景,而这种无法通过场景来判断借款需求合理性的贷款所产生的风险隐患是很难通过技术型的风控手段来加以化解的,甚至会因为规模化的扩张,而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小象我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而总结出来的。

随着银行以及互联网巨头在消费分期业务领地的不断扩张,对于P2P这个领域来说,可能也只有另一种资产类型可以支撑了,那就是具备经营场景的经营类贷款,但由于额度的限制,所以其所面向的借款群体主要是小微经济体。

注意,这里小象首次引入了小微经济体这个概念,核心是强调它的经营所有权,无论他/她是法人、自然人、有车的人、有房的人、有保单的人、有社保的人、有信用卡的人还是农民。

为了让大家更系统的去理解小微经济体这个概念,我们需要对我国整个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主体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它包括大中型经济体和小微经济体两种类型,大中经济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而在小微经济体这个项下则可以被划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单位,前者则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的自经营者;而对于农村部分的小微经济体则包括生产型农户以及由于农村土地流转而随之产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又分别为: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等。

可以看到这些小微经济体可以是法人、个体工商户、自然人亦或是农民,而它们所从事的经营模式大体上会被分为商贸流通业、生产加工业、服务业以及农业,而它们的借款需求本身也是用于经营,并基本分成短期资金周转、新项目启动、经营类固定资产采购等,而如何更有效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解决这些小微经济体的真实经营需求,才是P2P生存的根基和创新的方向。

通过对大量平台的外部观察、实地走访以及深入分析,小象发现在这次雷潮中,仅从资产端这个角度来看,面向小微经济体的经营类贷款的表现是比较坚挺的,同时随着你对一个小微经济体的经营行为切入的越深,对于风险的把控程度也就越高。虽然也受到了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基本还在一个合理并可控的范围内,同时也较少出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现象,更不存在暴力催收以及侵犯公民隐私等恶性事件,杜绝了资产端的法律隐患,借款人跟平台之间基本都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最终投资人所投资的资产,也是具有价值属性的生息资产,合理并可持续。

消费金融方面,银行已经非常成熟了,但对于小微经济体的融资服务目前也是刚刚起步,同时由于小微经济体授信的特殊性,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并快速做大规模,毕竟它再小也是一个经济体,借款用途是经营,银行方面其实更擅长或者说更适合为大中型企业服务。所以无论是处于借款需求合理性还是市场空间角度来看,P2P都并没有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它对应的借款也就不属于次级贷款的范畴了,甚至因为其灵活性以及便捷的服务,会获得更为优质的借款人。

关于这部分业务的分析,小象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跟大家梳理。随着合规监管的不断落地,对于平台方来说,更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为解决这些小微经济体的真实融资需求而服务,如果不具备,那么我个人认为,你会做的越来越吃力,并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投资人来说,现阶段储备一些相关知识,对于自身进行价值投资肯定也是有帮助的。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作者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配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