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有多少人没坐过飞机?答案是10个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有多少人没坐过飞机?答案是10个亿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不仅是宏观的中国,也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想。

文|正解局

春节前夕的朋友圈,还是逛逛逛、吃吃吃、买买买,一片消费繁荣景象。

京东的手机销量榜上,iPhoneXS稳居第一;夏威夷和帕劳的旅游团成了网红;一个杭州的妈妈要花3万报名夏令营,让五年级的儿子游学,因为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

这,就是许多人看到朋友圈,朋友圈里的人仿佛都不差钱。然而,经济学家李迅雷的“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潜在消费需求巨大”报告却显示:国内至少有10亿人还没有坐过飞机,至少5亿人还未用上马桶。

换一句话说,在“高大上”的朋友圈背后,至少还有10亿差钱的中国人。

1.没坐过飞机、用上马桶的中国人

李迅雷说: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

根据Sabre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17年,持有中国民航局的航空运营商许可证的航司共搭载乘客5.89亿人次,按照正常估算,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应该会超过6亿人次。

(2013-17年中国航司客运总量增长趋势)

按照李迅雷的分析,这6亿人次对应搭载过飞机的个人,肯定不会超过2亿,因为首先,坐飞机的人通常会有来回,一来一回打个折也有3.3次;其次,6亿人次中应该有相当的一部人是多次往返乘飞机的,比如经常出差的人;再次,这些乘客中还会有一部分的外国乘客。

李迅雷还说:至少5亿人还未用上马桶。

提到了中国的马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末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中国家庭有8339万户,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721万户,使用卫生旱厕的2859万户,使用普通旱厕的10639万户,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

按农村家庭卫生设施类型分的住户构成(2017)

据此分析,在2017年,冲式卫生厕所的家庭农村总户数的比重为36.2%,假设到2018年提高到了40%,那么农村地区大概仍有3.4亿人的家庭用不上抽水/冲水马桶。再算上城镇人口,偏保守估算,中国至少有超过5亿的人口没用上马桶。

当然,李迅雷根据2017年度年报的估算方法,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因为,一个人可能之前坐过飞机,只是在2017年没有乘坐过而已。而且,大多情况下,人们也不习惯乘飞机出行。至于抽水马桶,确实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即使在城市里,也有大量的蹲式便器存在。

值得深思的是,跳出朋友圈,从更多的数据里,我们也许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真的有那么穷吗,穷到什么程度呢?

2.每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多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63元。

参考2017年全年中国全国居民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5974元,预计2018全年,这个数字的乐观估计会将近29000元左右。

2017年全国各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大胆预测一下,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个月,中国每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也只有2400多元!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通俗地(也不太准确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能拿来花的钱。

其实,从全国的收入细分表格,我们更可以直观地看到,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

在五等分里,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个月不到500元,而这在中国还算不上“贫困”。在国际上,世界银行确定的国际贫困线用于小康社会,是日收入2美元,用于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是日收入1.25美元,这是参照世界多个最贫困国家的平均贫困线测算的,是不挨饿的活命线!

可中国的标准似乎比这条线更低。在2011年,中国制定的贫困线是每人每年收入2300元,算下来,每天也只有一美元。

2018年,寒门学子王心怡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外面打工,她的那篇被媒体冠名为《感谢贫困》的励志作文,一时间就引发坊间的激烈争议。

她让我们看见,原来,就在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全球领先的同时,真的有人上不起学,真的有人交不起学费。

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虽然,这几千万的贫困人口比起十几亿全体中国人,只占百分之几的小数字,但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3.虚假的朋友圈,欠钱的年轻人

“花呗”、“白条”、“借贷宝”、“裸贷”……当这些词语成为新闻热词时,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饥饿和苦日子的中老年人感叹,这届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会花钱了。

2018年11月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 “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其中80后、90后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70%,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2018年1月清华大学发布《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29岁以下年轻人成为中国消费信贷主体,可其中,绝大部分人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

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繁荣、小清新、逼格,也许只是无节制的消费假象。

你可能看到一些人买了豪车,晒了出国的机票,拍了奢华的晚餐……却不知道光鲜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老赖”,还不起钱,甚至出卖肉体的“大学生”们。

不久前,外媒曾还报道过中国高校的一个乱象——不少女大学生以裸照作为担保,用以换取高利率的贷款。当她们还不上钱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会被放到网上,甚至被售卖获利。

然而,这些“大惊小怪”的海外媒体大概不会想到,所谓的“裸贷”,只不过是肆虐在中国年轻人之间暗自攀比的一种衍生而已,年轻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点虚荣心,就能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糊涂事。

而如果你没有发现每年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那么剩下的3亿,可能就是你朋友圈的全部,误导了你。

4.寻找财富的“药方”

在经过改革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高铁爆满、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购物消费额领先全球的繁荣;另一面是能在家做饭就绝不去下馆子,能骑ofo、坐地铁,尽量不叫滴滴的普通上班族。

贫富过大,是有“反噬”效应的,虽然我们的日常舆论被经常晒到太阳那一层的人所控制,但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决定游戏规则的,却极可能是那些晒不到阳光的群体。

在《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潜在消费需求巨大》一文里,李迅雷喊出了自己的口号:扩大内需应围绕着10亿人展开。

一,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直接增加这10亿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通过提高这10亿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间接增加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也就是说,只有这10亿人有钱花,经济增长才能被刺激,内需才能真正地扩大。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

具体而言,将新建一批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和对外劳务扶贫,力争带动15万人口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只有普罗大众的口袋里有了“钱”,生产和消费才能得到发展。

多重利好之下,未来可期!

八百年前,就有《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时的古人,已经意识到高居庙堂者,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所谓“底层居民”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尺!

数字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不仅是宏观的中国,也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有多少人没坐过飞机?答案是10个亿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不仅是宏观的中国,也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想。

文|正解局

春节前夕的朋友圈,还是逛逛逛、吃吃吃、买买买,一片消费繁荣景象。

京东的手机销量榜上,iPhoneXS稳居第一;夏威夷和帕劳的旅游团成了网红;一个杭州的妈妈要花3万报名夏令营,让五年级的儿子游学,因为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

这,就是许多人看到朋友圈,朋友圈里的人仿佛都不差钱。然而,经济学家李迅雷的“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潜在消费需求巨大”报告却显示:国内至少有10亿人还没有坐过飞机,至少5亿人还未用上马桶。

换一句话说,在“高大上”的朋友圈背后,至少还有10亿差钱的中国人。

1.没坐过飞机、用上马桶的中国人

李迅雷说: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

根据Sabre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17年,持有中国民航局的航空运营商许可证的航司共搭载乘客5.89亿人次,按照正常估算,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应该会超过6亿人次。

(2013-17年中国航司客运总量增长趋势)

按照李迅雷的分析,这6亿人次对应搭载过飞机的个人,肯定不会超过2亿,因为首先,坐飞机的人通常会有来回,一来一回打个折也有3.3次;其次,6亿人次中应该有相当的一部人是多次往返乘飞机的,比如经常出差的人;再次,这些乘客中还会有一部分的外国乘客。

李迅雷还说:至少5亿人还未用上马桶。

提到了中国的马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末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中国家庭有8339万户,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721万户,使用卫生旱厕的2859万户,使用普通旱厕的10639万户,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

按农村家庭卫生设施类型分的住户构成(2017)

据此分析,在2017年,冲式卫生厕所的家庭农村总户数的比重为36.2%,假设到2018年提高到了40%,那么农村地区大概仍有3.4亿人的家庭用不上抽水/冲水马桶。再算上城镇人口,偏保守估算,中国至少有超过5亿的人口没用上马桶。

当然,李迅雷根据2017年度年报的估算方法,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因为,一个人可能之前坐过飞机,只是在2017年没有乘坐过而已。而且,大多情况下,人们也不习惯乘飞机出行。至于抽水马桶,确实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即使在城市里,也有大量的蹲式便器存在。

值得深思的是,跳出朋友圈,从更多的数据里,我们也许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真的有那么穷吗,穷到什么程度呢?

2.每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多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63元。

参考2017年全年中国全国居民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5974元,预计2018全年,这个数字的乐观估计会将近29000元左右。

2017年全国各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大胆预测一下,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个月,中国每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也只有2400多元!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通俗地(也不太准确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能拿来花的钱。

其实,从全国的收入细分表格,我们更可以直观地看到,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

在五等分里,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个月不到500元,而这在中国还算不上“贫困”。在国际上,世界银行确定的国际贫困线用于小康社会,是日收入2美元,用于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是日收入1.25美元,这是参照世界多个最贫困国家的平均贫困线测算的,是不挨饿的活命线!

可中国的标准似乎比这条线更低。在2011年,中国制定的贫困线是每人每年收入2300元,算下来,每天也只有一美元。

2018年,寒门学子王心怡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外面打工,她的那篇被媒体冠名为《感谢贫困》的励志作文,一时间就引发坊间的激烈争议。

她让我们看见,原来,就在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全球领先的同时,真的有人上不起学,真的有人交不起学费。

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虽然,这几千万的贫困人口比起十几亿全体中国人,只占百分之几的小数字,但都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3.虚假的朋友圈,欠钱的年轻人

“花呗”、“白条”、“借贷宝”、“裸贷”……当这些词语成为新闻热词时,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饥饿和苦日子的中老年人感叹,这届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会花钱了。

2018年11月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 “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其中80后、90后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70%,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2018年1月清华大学发布《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29岁以下年轻人成为中国消费信贷主体,可其中,绝大部分人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

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繁荣、小清新、逼格,也许只是无节制的消费假象。

你可能看到一些人买了豪车,晒了出国的机票,拍了奢华的晚餐……却不知道光鲜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老赖”,还不起钱,甚至出卖肉体的“大学生”们。

不久前,外媒曾还报道过中国高校的一个乱象——不少女大学生以裸照作为担保,用以换取高利率的贷款。当她们还不上钱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会被放到网上,甚至被售卖获利。

然而,这些“大惊小怪”的海外媒体大概不会想到,所谓的“裸贷”,只不过是肆虐在中国年轻人之间暗自攀比的一种衍生而已,年轻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点虚荣心,就能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糊涂事。

而如果你没有发现每年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那么剩下的3亿,可能就是你朋友圈的全部,误导了你。

4.寻找财富的“药方”

在经过改革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高铁爆满、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购物消费额领先全球的繁荣;另一面是能在家做饭就绝不去下馆子,能骑ofo、坐地铁,尽量不叫滴滴的普通上班族。

贫富过大,是有“反噬”效应的,虽然我们的日常舆论被经常晒到太阳那一层的人所控制,但是,在某些关键时刻决定游戏规则的,却极可能是那些晒不到阳光的群体。

在《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潜在消费需求巨大》一文里,李迅雷喊出了自己的口号:扩大内需应围绕着10亿人展开。

一,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直接增加这10亿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通过提高这10亿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间接增加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也就是说,只有这10亿人有钱花,经济增长才能被刺激,内需才能真正地扩大。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

具体而言,将新建一批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和对外劳务扶贫,力争带动15万人口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只有普罗大众的口袋里有了“钱”,生产和消费才能得到发展。

多重利好之下,未来可期!

八百年前,就有《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时的古人,已经意识到高居庙堂者,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所谓“底层居民”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尺!

数字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不仅是宏观的中国,也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