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信“变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信“变身”

社交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尽管它们对微信的挑战十分有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微信可以固守不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饶文怡

热闹的日子刚刚过去。1月15日,王欣、张一鸣和罗永浩都发布了各自的社交新产品。然而无论是马桶MT、多闪还是聊天宝,在围观者眼中,他们对微信的“挑战”依然十分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认为自己拥有绝对的安全。

2018年底,微信迎来了这几年来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

12月21日晚,微信在iOS端的App Store推送了7.0.0版本的更新。用户们惊讶地发现,原先以黑色为主体的微信产品界面,现在已经变成了浅色调。另外,这一版微信还多出了一个名为“时刻视频”(后来改名为“视频动态”)的短视频拍摄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信息页下拉进行录制。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变化之外,包括公众号文章中的“好看”取代了“点赞”;以及首次打开新版本时,开屏画面中出现的那一朵花等变化,都引发了诸多讨论:微信的这一系列变化,到底是为什么?

微信并没有让外界等待太久。不到一个月后,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19年度的微信公开课PRO上,用一场四小时的演讲,对外讲述了他对于新版本这一系列变化的考虑。无论是短视频元素的加入,还是通过“好看”打造文章推荐的新机制,张小龙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微信的变化并不仅仅是用户肉眼可见的这些。

在微信的生态体系中,包括小程序、支付在内的技术能力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动。随着微信已经不再简单承载着社交工具的功能,这些能力也开始逐渐对外延展,寻找新的可能。各种变化的背后,微信也许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内容生态新变化

在看到新版本微信中的“好看”以及“视频动态”等功能后,科技自媒体人李燕觉得,内容创业的新变量来了。

从2013年开始,李燕就开始在微信上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他也因此可以算是最早的一批公众号自媒体人。然而在最近几年里,他和所有内容创业者的感受是,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在李燕看来,在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业的体系中,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减,头部的格局也已经基本固定。“过去两三年,微信订阅号的打开率已经降到5%以下,这是微信流量变化的一个客观事实。”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后来的玩家,基本上很少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因此,无论是 “好看”功能的引入,还是短视频功能的出现,在他看来,都在客观上改变着内容创作方面的生态,同时也是微信内容生态保证自己活力的一个必然举措。

实际上,对于微信内容生态的调整,在微信7.0.0版本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在2017年5月的一次更新之后,微信推出了“看一看”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它起到的是热点信息聚合的作用。

随着“好看”功能的加入,“看一看”文章的呈现特点也开始出现变化:相比于之前单纯的热点整合,“好看”更多地是从每一位用户个人的兴趣或者圈子出发,进行文章的推荐。换言之,“好看”所带来的内容展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好友圈子的阅读审美。

“‘好看’出现之后,文章的推荐机制就出现了变化,用户收到的文章就会是更符合其个人的阅读喜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文章的打开率和整个公众号生态的流量。”李燕分析称。

至于短视频,则被他认为是微信内容生态进行下一次洗牌的动力。相比于文字,短视频对于内容的展现能力要更为直接,也许更能够吸引流量的重新进入。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微信方面对于短视频的态度。在刚刚推出的时候,“视频动态”面向的是所有的用户,即便两个人之间不是好友,也可以通过共同的群聊看到对方拍摄的短视频;但现在,视频动态已经变成“好友可见”,这也似乎体现了微信一直以来的谨慎。在进一步放开之前,现阶段的“微信+短视频”,能量还没有完全地展示出来。

可以说,“视频动态”和“好看”,是新版本微信在功能上的两个主要更新。巧合的是,两个功能面向的都是内容领域。因此也有很多猜测的声音认为,微信的这些变动,很难说与头条系产品的紧逼没有关系。

一位内容创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抖音的数据来看,它们的月活已经突破5亿。虽然说离微信的用户量还有一定距离,但很难说抖音所代表的短视频之后会不会成为社交的新一个载体。因此,现在他已经和自己的团队在短视频内容创作上寻找更多的可能。

“微信有自己的天花板,它不可能完全代表移动互联网;用户也需要抖音、也需要淘宝。”在他看来,微信也在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这无疑会带来新的机会。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这些机会。

围绕社交本质

作为一款已经拥有10亿用户的产品,微信的每一次变动,都难免会引发外界对此衍生而出的,指向不同方向的解读。更何况,这次的新版本可以说是微信近年来的最大一次改版。

于是,在1月9日晚举行的“微信之夜”上,张小龙用四个小时对外讲述了他对于微信推出新功能背后的想法,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了他怎么看待“视频动态”和“好看”这两个板块。

在张小龙看来,视频动态实际上是独立于朋友圈之外的另一个社交场景:相比于人来人往的朋友圈,视频动态是一个隐藏得更深的社交入口;用户不再是被动获得内容,而是要在主动点进展现页面之后才能看到。

“好友的人数越来越多,实际上是会造成社交压力,视频动态的出现,就是要让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记录自己的世界。”张小龙说。

因此,张小龙也澄清说,微信并不是要“做短视频功能”,而是在探索社交的一个新可能;因此,拍摄短视频,也仅仅是在朋友圈之外实现社交的一个新模式而已。

至于“好看”,则来源于张小龙对于高质量阅读一贯以来的执念。在开发QQ邮箱的时候,他就已经做过一个阅读产品,来为用户推荐优质博客文章。

到了微信发展起来后,尽管张小龙希望公众号可以起到类似的推荐功能,但公众号文章和朋友圈的结合,随着流量红利的消退,也开始慢慢失去效用。

“在场有很多内容创业者,但我想说的是,公众号其实不是给你们准备的。”在演讲中的这番表态虽然可能是玩笑话,但是也体现出了张小龙对于公众号的最初构想。他认为,相比于流量,好的内容才是公众号的根本。但现在,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流量划上了等号。

“好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微信内原有的内容分发模式。用户看到的内容,更多地是来自于社交圈子的推荐,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交的延续。

“人们会因为社交去阅读,会关心社交体系里的内容。这是一个不断卷入更多用户,形成社交推荐体系的过程。”张小龙表示。

从张小龙的解释中可以看出,社交是微信这些变化背后的核心内容:视频动态的出现是为了营造朋友圈外一个全新的社交场景;而“好看”则是为了让社交和阅读结合起来。

总的来看,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微信的核心还是没有变化——它依旧是一个社交工具,所有的新功能,其实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着它的社交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可以说微信没有什么变化,它的本质功能,也只是让用户之间更好地进行社交沟通而已。

走向产业互联网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微信可能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但微信生态体系内蕴藏的一些新趋势,也许才是它和之前相比真正出现了改变的地方。

小程序和微信支付是体现这种变化的两个重要部分。实际上,这两者和行业的深度结合,已经给微信增添了社交工具之外的更多属性。这背后,产业互联网是微信出现这些变化的背后助推力。

腾讯早已明确了自己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角色: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这需要它们调动旗下的所有力量,帮助行业进行全新的改造。

因此,一直被定义成“工具”的微信,也要在产业互联网中担当起更重要的任务;而在社交之外,工具属性更浓厚的小程序和支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微信深入各行业的领导者。

在推出市场的两年以来,关于小程序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红利,行业内一直没有定论。早期投入小程序开发的创业团队们,也大多走过了一次洗牌的历程。看起来,小程序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洼地。

但在微信方面看来,小程序的指向却似乎更加明显了,而它的未来,和“流量”、“资本”、“红利”等热点词汇之间的联系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今年12月的一次沟通会上,微信团队的相关负责人曾经对界面新闻透露过内部对于小程序的真实定位和想法:“小程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服务纯开发线上程序的这群开发者,它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连接线下的商业实体,最终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带来互动的机制和平台。这是小程序的出发点所在。”

微信公开课上,来自小程序团队方面的分享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明确。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杜嘉辉强调了下列的数据:小程序已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截至2018年底,小程序累计创造了超过5000亿元的商业价值。

和行业的结合,是小程序目前更加愿意对外阐述的一个方向。在小程序公布的开发者扶持计划中,“行业助手”工具也体现了小程序的这方面属性。

在谈到小程序的未来角色时,小程序生态服务平台“即速应用”的联合创始人刘秋志认为,小程序相当于产业下的一环,起到的作用会是收集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小程序本身就是一个靠近消费者的工具。通过和消费者的互动,小程序可以让商家通过数据知道如何提升运营的效率,控制运营成本。再加上本身社交的属性,会进一步带来更大的可能。”刘秋志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微信支付则是和行业走得更近的一个技术能力。在微信公开课期间,微信支付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微信支付之后的走向:“微信支付希望做的就是改造原有的行业逻辑,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之后的基础设施”。

在微信公开课上,微信支付也开放了和行业合作的三个主要能力:微信生态能力、微信支付基础能力,和微信支付行业应用产品。这其中,小程序作为微信生态能力的重要部分,会和微信支付的能力进行深度结合,从而服务各行业的数字化。

“小程序和微信支付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前者针对的是底层技术,后者针对的是行业端,结合起来就可以和每一个行业形成联系。”上述微信支付负责人解释称。

如果说微信的前八年还是一款社交工具的话,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走到尾声,微信的角色也在整体发生着改变。尽管这些变化并不像“视频动态”一样那么引人关注,但也可以说,没有浮出水面的这些变化,才是微信往后更重要的走势落脚点。

新挑战和新可能

从外部视角,很难判断出微信进行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对社交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很多人都在说下一代的社交会围绕短视频来进行,在这一点上,腾讯没有占到先机,微信为了让自己不被替代,肯定需要进行一些新的变化。”刘秋志认为,微信近期的一系列改变,也许是自身一种危机感的体现。

1月15日,来自三个团队的社交工具同步被推出市场:来自快播创始人王欣的匿名社交软件“马桶MT”、来自锤子科技的“聊天宝”,以及今日头条系的“多闪”。巧合的是,这三款社交产品的分享链接都在微信当中被封杀。

尽管这三款产品都被冠上了“挑战微信”的旗号,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唯一有可能影响微信的,只会是和抖音深度捆绑的多闪。

“很多产品打着挑战微信的名头,但实际上做的事情都和微信差不多,这样的产品根本没办法形成对微信的威胁。”一名接近腾讯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相比于另外两款产品,多闪的差异点在于,它建立在抖音给予的内容支持上;在微信封杀抖音分享的前提下,能够分享抖音这个巨量应用上的内容,也将会是多闪的唯一竞争力。

但无论是多闪还是其它两个产品,它们都明确的在态度上避开了微信这个大象。

在多闪的发布会上,今日头条CEO陈林表示:“本质上多闪和微信不是竞争对手,也希望微信不要把我们当作竞争对手。”他表示,多闪做的不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而是一款熟人社交产品。

尽管今日头条不断强调自己和微信做的不是一件事情,但从产品逻辑上来看,微信的视频动态和多闪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最核心的一点也许就是“短视频+熟人社交”的特点。竞争对手的紧逼也成为了微信寻求新变化的必要性。

另外,微信寻求和行业的结合,也是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一个体现。

尽管微信一直对外宣称没有变现方面的压力,但其坐拥的海量流量,对于包括广告在内的腾讯其他业务发展无疑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在此前提下,微信也正在逐步开放自身的能力,来和腾讯自身的其他业务相配合。

朋友圈广告在近年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按照张小龙的说法,微信用户每天刷朋友圈的次数达到了100亿次,这意味着巨大的广告潜力:腾讯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社交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1%至人民币111.57亿元,其中小程序和朋友圈广告的带动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样地,微信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等能力的逐步开放,来不断强化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的落地。对于各行业来说,微信背后的社交链、技术能力、广告潜力,都是帮助它们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筹码。

因此,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面对新的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变化都势在必行。人们也乐于看见,这个一直克制的产品,还会有多少新的可能亟待挖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

4.4k
  • 微信:个人账号不得发布、展示、传播各类违禁品售卖信息
  • 财付通:微信外卡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年交易限额已完成额度提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信“变身”

社交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尽管它们对微信的挑战十分有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微信可以固守不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饶文怡

热闹的日子刚刚过去。1月15日,王欣、张一鸣和罗永浩都发布了各自的社交新产品。然而无论是马桶MT、多闪还是聊天宝,在围观者眼中,他们对微信的“挑战”依然十分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认为自己拥有绝对的安全。

2018年底,微信迎来了这几年来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

12月21日晚,微信在iOS端的App Store推送了7.0.0版本的更新。用户们惊讶地发现,原先以黑色为主体的微信产品界面,现在已经变成了浅色调。另外,这一版微信还多出了一个名为“时刻视频”(后来改名为“视频动态”)的短视频拍摄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信息页下拉进行录制。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变化之外,包括公众号文章中的“好看”取代了“点赞”;以及首次打开新版本时,开屏画面中出现的那一朵花等变化,都引发了诸多讨论:微信的这一系列变化,到底是为什么?

微信并没有让外界等待太久。不到一个月后,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19年度的微信公开课PRO上,用一场四小时的演讲,对外讲述了他对于新版本这一系列变化的考虑。无论是短视频元素的加入,还是通过“好看”打造文章推荐的新机制,张小龙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微信的变化并不仅仅是用户肉眼可见的这些。

在微信的生态体系中,包括小程序、支付在内的技术能力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动。随着微信已经不再简单承载着社交工具的功能,这些能力也开始逐渐对外延展,寻找新的可能。各种变化的背后,微信也许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内容生态新变化

在看到新版本微信中的“好看”以及“视频动态”等功能后,科技自媒体人李燕觉得,内容创业的新变量来了。

从2013年开始,李燕就开始在微信上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他也因此可以算是最早的一批公众号自媒体人。然而在最近几年里,他和所有内容创业者的感受是,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在李燕看来,在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业的体系中,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减,头部的格局也已经基本固定。“过去两三年,微信订阅号的打开率已经降到5%以下,这是微信流量变化的一个客观事实。”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后来的玩家,基本上很少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因此,无论是 “好看”功能的引入,还是短视频功能的出现,在他看来,都在客观上改变着内容创作方面的生态,同时也是微信内容生态保证自己活力的一个必然举措。

实际上,对于微信内容生态的调整,在微信7.0.0版本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在2017年5月的一次更新之后,微信推出了“看一看”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它起到的是热点信息聚合的作用。

随着“好看”功能的加入,“看一看”文章的呈现特点也开始出现变化:相比于之前单纯的热点整合,“好看”更多地是从每一位用户个人的兴趣或者圈子出发,进行文章的推荐。换言之,“好看”所带来的内容展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好友圈子的阅读审美。

“‘好看’出现之后,文章的推荐机制就出现了变化,用户收到的文章就会是更符合其个人的阅读喜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文章的打开率和整个公众号生态的流量。”李燕分析称。

至于短视频,则被他认为是微信内容生态进行下一次洗牌的动力。相比于文字,短视频对于内容的展现能力要更为直接,也许更能够吸引流量的重新进入。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微信方面对于短视频的态度。在刚刚推出的时候,“视频动态”面向的是所有的用户,即便两个人之间不是好友,也可以通过共同的群聊看到对方拍摄的短视频;但现在,视频动态已经变成“好友可见”,这也似乎体现了微信一直以来的谨慎。在进一步放开之前,现阶段的“微信+短视频”,能量还没有完全地展示出来。

可以说,“视频动态”和“好看”,是新版本微信在功能上的两个主要更新。巧合的是,两个功能面向的都是内容领域。因此也有很多猜测的声音认为,微信的这些变动,很难说与头条系产品的紧逼没有关系。

一位内容创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抖音的数据来看,它们的月活已经突破5亿。虽然说离微信的用户量还有一定距离,但很难说抖音所代表的短视频之后会不会成为社交的新一个载体。因此,现在他已经和自己的团队在短视频内容创作上寻找更多的可能。

“微信有自己的天花板,它不可能完全代表移动互联网;用户也需要抖音、也需要淘宝。”在他看来,微信也在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这无疑会带来新的机会。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这些机会。

围绕社交本质

作为一款已经拥有10亿用户的产品,微信的每一次变动,都难免会引发外界对此衍生而出的,指向不同方向的解读。更何况,这次的新版本可以说是微信近年来的最大一次改版。

于是,在1月9日晚举行的“微信之夜”上,张小龙用四个小时对外讲述了他对于微信推出新功能背后的想法,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了他怎么看待“视频动态”和“好看”这两个板块。

在张小龙看来,视频动态实际上是独立于朋友圈之外的另一个社交场景:相比于人来人往的朋友圈,视频动态是一个隐藏得更深的社交入口;用户不再是被动获得内容,而是要在主动点进展现页面之后才能看到。

“好友的人数越来越多,实际上是会造成社交压力,视频动态的出现,就是要让用户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记录自己的世界。”张小龙说。

因此,张小龙也澄清说,微信并不是要“做短视频功能”,而是在探索社交的一个新可能;因此,拍摄短视频,也仅仅是在朋友圈之外实现社交的一个新模式而已。

至于“好看”,则来源于张小龙对于高质量阅读一贯以来的执念。在开发QQ邮箱的时候,他就已经做过一个阅读产品,来为用户推荐优质博客文章。

到了微信发展起来后,尽管张小龙希望公众号可以起到类似的推荐功能,但公众号文章和朋友圈的结合,随着流量红利的消退,也开始慢慢失去效用。

“在场有很多内容创业者,但我想说的是,公众号其实不是给你们准备的。”在演讲中的这番表态虽然可能是玩笑话,但是也体现出了张小龙对于公众号的最初构想。他认为,相比于流量,好的内容才是公众号的根本。但现在,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流量划上了等号。

“好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微信内原有的内容分发模式。用户看到的内容,更多地是来自于社交圈子的推荐,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交的延续。

“人们会因为社交去阅读,会关心社交体系里的内容。这是一个不断卷入更多用户,形成社交推荐体系的过程。”张小龙表示。

从张小龙的解释中可以看出,社交是微信这些变化背后的核心内容:视频动态的出现是为了营造朋友圈外一个全新的社交场景;而“好看”则是为了让社交和阅读结合起来。

总的来看,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微信的核心还是没有变化——它依旧是一个社交工具,所有的新功能,其实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着它的社交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可以说微信没有什么变化,它的本质功能,也只是让用户之间更好地进行社交沟通而已。

走向产业互联网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微信可能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但微信生态体系内蕴藏的一些新趋势,也许才是它和之前相比真正出现了改变的地方。

小程序和微信支付是体现这种变化的两个重要部分。实际上,这两者和行业的深度结合,已经给微信增添了社交工具之外的更多属性。这背后,产业互联网是微信出现这些变化的背后助推力。

腾讯早已明确了自己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角色: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这需要它们调动旗下的所有力量,帮助行业进行全新的改造。

因此,一直被定义成“工具”的微信,也要在产业互联网中担当起更重要的任务;而在社交之外,工具属性更浓厚的小程序和支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微信深入各行业的领导者。

在推出市场的两年以来,关于小程序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红利,行业内一直没有定论。早期投入小程序开发的创业团队们,也大多走过了一次洗牌的历程。看起来,小程序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洼地。

但在微信方面看来,小程序的指向却似乎更加明显了,而它的未来,和“流量”、“资本”、“红利”等热点词汇之间的联系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今年12月的一次沟通会上,微信团队的相关负责人曾经对界面新闻透露过内部对于小程序的真实定位和想法:“小程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服务纯开发线上程序的这群开发者,它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连接线下的商业实体,最终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带来互动的机制和平台。这是小程序的出发点所在。”

微信公开课上,来自小程序团队方面的分享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明确。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杜嘉辉强调了下列的数据:小程序已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截至2018年底,小程序累计创造了超过5000亿元的商业价值。

和行业的结合,是小程序目前更加愿意对外阐述的一个方向。在小程序公布的开发者扶持计划中,“行业助手”工具也体现了小程序的这方面属性。

在谈到小程序的未来角色时,小程序生态服务平台“即速应用”的联合创始人刘秋志认为,小程序相当于产业下的一环,起到的作用会是收集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小程序本身就是一个靠近消费者的工具。通过和消费者的互动,小程序可以让商家通过数据知道如何提升运营的效率,控制运营成本。再加上本身社交的属性,会进一步带来更大的可能。”刘秋志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微信支付则是和行业走得更近的一个技术能力。在微信公开课期间,微信支付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微信支付之后的走向:“微信支付希望做的就是改造原有的行业逻辑,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之后的基础设施”。

在微信公开课上,微信支付也开放了和行业合作的三个主要能力:微信生态能力、微信支付基础能力,和微信支付行业应用产品。这其中,小程序作为微信生态能力的重要部分,会和微信支付的能力进行深度结合,从而服务各行业的数字化。

“小程序和微信支付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前者针对的是底层技术,后者针对的是行业端,结合起来就可以和每一个行业形成联系。”上述微信支付负责人解释称。

如果说微信的前八年还是一款社交工具的话,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走到尾声,微信的角色也在整体发生着改变。尽管这些变化并不像“视频动态”一样那么引人关注,但也可以说,没有浮出水面的这些变化,才是微信往后更重要的走势落脚点。

新挑战和新可能

从外部视角,很难判断出微信进行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对社交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很多人都在说下一代的社交会围绕短视频来进行,在这一点上,腾讯没有占到先机,微信为了让自己不被替代,肯定需要进行一些新的变化。”刘秋志认为,微信近期的一系列改变,也许是自身一种危机感的体现。

1月15日,来自三个团队的社交工具同步被推出市场:来自快播创始人王欣的匿名社交软件“马桶MT”、来自锤子科技的“聊天宝”,以及今日头条系的“多闪”。巧合的是,这三款社交产品的分享链接都在微信当中被封杀。

尽管这三款产品都被冠上了“挑战微信”的旗号,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唯一有可能影响微信的,只会是和抖音深度捆绑的多闪。

“很多产品打着挑战微信的名头,但实际上做的事情都和微信差不多,这样的产品根本没办法形成对微信的威胁。”一名接近腾讯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相比于另外两款产品,多闪的差异点在于,它建立在抖音给予的内容支持上;在微信封杀抖音分享的前提下,能够分享抖音这个巨量应用上的内容,也将会是多闪的唯一竞争力。

但无论是多闪还是其它两个产品,它们都明确的在态度上避开了微信这个大象。

在多闪的发布会上,今日头条CEO陈林表示:“本质上多闪和微信不是竞争对手,也希望微信不要把我们当作竞争对手。”他表示,多闪做的不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而是一款熟人社交产品。

尽管今日头条不断强调自己和微信做的不是一件事情,但从产品逻辑上来看,微信的视频动态和多闪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最核心的一点也许就是“短视频+熟人社交”的特点。竞争对手的紧逼也成为了微信寻求新变化的必要性。

另外,微信寻求和行业的结合,也是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一个体现。

尽管微信一直对外宣称没有变现方面的压力,但其坐拥的海量流量,对于包括广告在内的腾讯其他业务发展无疑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在此前提下,微信也正在逐步开放自身的能力,来和腾讯自身的其他业务相配合。

朋友圈广告在近年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按照张小龙的说法,微信用户每天刷朋友圈的次数达到了100亿次,这意味着巨大的广告潜力:腾讯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社交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1%至人民币111.57亿元,其中小程序和朋友圈广告的带动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样地,微信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等能力的逐步开放,来不断强化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的落地。对于各行业来说,微信背后的社交链、技术能力、广告潜力,都是帮助它们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筹码。

因此,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面对新的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变化都势在必行。人们也乐于看见,这个一直克制的产品,还会有多少新的可能亟待挖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