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其时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直至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道德的含义之后,“君子”一词至此有了德性。
古人重视道德,重视君子的修养。认为君子是人格审美的典范,是世间最美的人格。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其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孔子说过“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将玉与君子联系在一起,美玉之质与君子之德,相得益彰。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不同于其它的物质,他本来只是一块顽石,散落于山野乡间而无人识荆,不经几番雕琢终不成器,可一经琢磨之后,又终会绽出让世人瞩目的光华。玉的光华,是内敛于自身,时日越久,越能回味无穷。这样的性格,实在像极了经过岁月雕琢的君子。
美玉有自己的品格。君子也有自己的原则。他不在乎名利、不计较得失,处处替他人着想,可是却不会软弱可欺。君子虽然成竹在胸、谦谦度日,却也有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磊落。玉的光华内敛于心,君子的锋芒也不会时时显露,但毕竟还是有锋芒、有光华的,一有所需,就会如出鞘的利剑,锐不可当。外表谦和,心则刚直,大事不让,小利不争,又始终不缺乏善解人意的风范。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真君子,才能配得上美玉的性格。
“玉在渊则川媚,玉在山则草泽 ”,玉石所在之处皆能受到其正气的感化,君子之德风也正是如此,涵容万物,惠泽四方。他不张扬道德的大旗,不鄙视微弱和卑下,却不一定不高尚。他放下锋芒必露的装饰,平易而淡然,却不表示不才华横溢。他向所有人敞开心胸,将你只作为一个天地之间普通的生命来对待,深情呵护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山一水,却不见得不懂真爱。
君子如玉,他谦卑而高贵,善良而坚强,真诚而智慧,潇洒而宽容,克制而自在,具有理性的硬度而又有温情。这是真正丰满的人性,也是君子之道所坚守的品格。
拾文化编撰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