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产城瞭望
中山,位处珠三角腹地,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致力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细数过去,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山紧抓广东先行一步的机遇,经过30多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量的飞跃。2012年后国内经济增速明显减速转档,各类经济要素成本的迅速抬升,一直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沿海地区频现倒闭风潮,中山仍能保持稳定增长。那么当下,中山产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尤其是产业技术变革趋势的引领下,中山未来产业发展重心又在哪里?
产业发展现状
●整体经济基础较夯实,GDP省内第6名
一直以来,中山GDP总量稳步增长,GDP增速多年跑赢全国。2017年中山GDP总产值为3450亿元,量级在广东省内排第6名,经济发展整体稳中趋缓,增幅为6.6%;2017年人均GDP为10.58万元,首次破十万,仅次于深圳、广州、珠海、佛山四城,可见中山整体经济基础比较夯实。
图:2007-2017年中山GDP总量及增速情况
图:2017年珠三角九市GDP总量及增速对比
图:2017年珠三角九市人均GDP对比(元)
●二产主导,但比重稳步下降,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二产主导,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产业是中山的经济命脉,但自2011年开始,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占比下滑明显,2017年第二产业占比已降至50.3%,仅比三产占比高0.5个百分点。目前在珠三角九市中,中山与珠海二产占比相近。
图:2007-2017年中山产业结构走势
图:2017年珠三角九市产业结构对比
中山的产业经济发轫于专业镇,带有镇域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深刻烙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山产业升级优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而在持续地产业升级中,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有赖于向新兴产业领域发力。
2018年8月,中山市先后出台有关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计划”,按计划,中山市致力五年打造三大定位高端、规模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五年培育至少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山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之战已经打响。
●民营经济撑起半壁江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速
民营经济是中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的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2017年中山市民营企业占全市市场主体97%以上,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801.06亿元,占GDP比重52.2%,且已连续三年贡献全市过半GDP。但中山民营企业一直面临“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微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等共性难题,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在2018年11月公布的广东百强民企榜单中,中山市仅2家企业上榜,且排名均在末端,分别为大洋电机和木林森。
因此,近年来中山一直在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方面做努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2018年底,中山修订“实体经济十条”,虽然修订版没有把“民营企业”单列,但处处体现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如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共性难题,就通过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来帮助他们解决;民营企业遭遇“融资贵”,就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补偿机制,让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费不高于2%。“实体经济新十条”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如同装上了强大的助推器,中山民营经济步入转型提质加速期。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规划,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山未来发展方向是争取成为世界专业制造名城、珠西岸创新创业新高地。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以产业创新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制高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产业发展重点
未来,中山将继续加快推动家电、五金、灯饰、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五年培育至少4个产业集群;同时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健康医药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此外,持续推进服务业优质化。
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进企业兼并与产业优化重组,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家电、五金、灯饰、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大力推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五年培育至少4个千亿产业集群。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落实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政策支持等,集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材料及器件、激光、物联网等)、高端装备制造(包括新能源装备、激光加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船舶、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特种设备)和健康医药(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高端特色医疗服务)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区对接合作,推动中山与深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和政策链“六链融合”,致力打造3个超千亿高端产业。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制定对接深圳、港澳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规划,重点发展新兴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创意设计等领域;优化提升生活服务业,推动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向高品质转变;重点打造服务业发展载体,推行现有服务业集聚区优化提升计划,致力形成1个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集群。
●产业空间规划
图:中山市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中山市产业空间平台体系
格局
产业规划
两带
南北向联系广州和珠海、澳门的湾区创新服务带,以及东西向承接深圳、香港功能与产业转移,辐射珠江西岸的湾区功能拓展带。
两轴
南北向依托国道G105,联系广州、佛山与珠海、澳门的转型发展轴,以及东西向经过南部组团,融入珠海,对接深圳、香港的功能联系轴。
一中心四组团
中心组团
致力打造现代服务中心、商贸文化、专业制造和科创教育等四大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科创教育、健康服务、创新研发等生产服务业,以及智能制造和文化旅游等产业。
东部组团
致力打造健康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中央商务、国际科学城、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等七大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健康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
东北组团
致力打造现代综合服务区、水乡特色旅游区、健康医疗产业区、以及黄圃园、三角园、民众园等三大市级重大产业平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家电、临港产业、生产服务等产业。
西北组团
致力打造智能家电产业区、照明灯饰产业带、小榄生产服务区、枢纽产业集聚区、小榄园和古镇园等六大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照明灯饰、家具家电、先进制造、生产服务等产业。
南部组团
致力打造板芙园、坦洲园、科创岛、生物医药产业区、游艇专业服务区、现代综合服务区、水乡田园休闲区等七大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产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产业。
从各组团产业规划来看,五大组团的产业发展侧重点各不一样。中心组团——突出“强心”战略,强化现代服务功能;东部组团——突出“兴湾”战略,引导高端产业集聚;东北组团——突出“育极”战略,培育重大产业平台;西北组团——突出“转型”战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南部组团——突出“优化”战略,重视产业多元发展。此外,结合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型,中山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9+2+1”产业空间平台体系,包括:(1)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平台:包括以创新服务为主的岐江新城、翠亨新区园和五桂山科创教育区,以高端智造为主的火炬开发区园、民众园、板芙园、坦洲园和三角园。(2)促进专业制造产业发展的产业平台:包括小榄园、古镇园、黄圃园。
结语
中山,依靠制造业起家,是典型的“工业大市”,世界专业制造名城和珠西岸创新创业新高地是中山市未来靓丽的城市名片。身处“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中山将围绕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精尖”装备相关产业,当好“中国制造2025”先行军。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助力中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增量提质、制造业智能化、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山现代产业新体系将不断完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