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印度版“来自星星的你” 来了 还大胆调侃了宗教和印巴关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印度版“来自星星的你” 来了 还大胆调侃了宗教和印巴关系

五年前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狠狠讽刺了印度高等教育的那帮电影人,这次又将矛头指向借宗教敛财的神棍们。

图片来源:网络

印度宝莱坞的票房冠军电影《我的个神啊》将于5月22日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原名《P.K.》,取自片中男主角的名字。印度人管喝醉酒的人叫PK,而电影里这个人实际上滴酒未沾,但他依然无法跟正常人沟通,因为他是“来自星星”的外星人。

印度明星阿米尔·汗饰演男主角PK

外星人PK在降落印度、并全身赤裸走下宇宙飞船后的下一秒,就被人抢走了用来召唤飞船的遥控器。为了回家,他只得一路寻找,并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去学着适应各种存在但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在前半段的荒诞搞笑的狂欢之后,电影情节开始变得沉重和引人思考。因为所有人都告诉PK,只有神才能帮他回家,但在印度这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中,想要搞清楚该以什么样的装扮进什么样的庙宇求哪一位神灵,对PK来说,不是易事。在惹出种种误会之后,PK开始思考,他不再盲目求神,而是向借宗教敛财的神棍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你真的能收到神的旨意吗?万一你打错神的电话了呢?

电影《我的个神啊》将矛头直指那些借宗教敛财的神棍们

 

在印度,公开场合反思甚至批评宗教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在电影开拍时,就陆续有宗教界人士对剧组进行抨击,一度有宗教极端人士冲击拍摄现场干扰正常的拍摄进程,甚至剧组一位执行导演在新德里月亮集市(Chandni Chowk)拍摄一场戏时,被指控伤害“宗教情感”而遭到警方的逮捕。

影片公映后,也有部分宗教界领袖呼吁信徒抵制这部电影,在印度最穷、也是宗教保守势力占上风的北方邦,还发生了极端宗教人士冲进电影院,破坏放映的事件。

《我的个神啊》已成为印度最卖座的电影

 

但值得庆幸的是,反对的声音并没有成为印度社会的主流。电影不仅非常顺利的通过了官方审查,没有删减任何镜头。在公映后还迅速成为热门影片,截至目前已获得了79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和263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折算成人民币共计约6.5亿。这一成绩让《我的个神啊》成为印度宝莱坞最卖座的电影。

考虑到印度电影票价普遍在20至30人民币左右,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甚至能便宜到2至5元人民币一张,《我的个神啊》的观影人次极有可能超过中国目前的国产片票房冠军《泰囧》的观影人次。

BollywoodTrade.com的总编辑、印度电影资深影评人Rajesh Kumar在他的Facebook上用Amazing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部电影,称这是宝莱坞“现象级”的影片,是主演阿米尔·汗和导演拉库马·希拉尼迄今为止最杰出的作品,没有之一。

主演阿米尔·汗和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曾在2009年合作过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印度的许多媒体也都对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进行了调查和问询,结果大同小异:大多数印度观众对这部影片持肯定的看法,并且认为影片启发了他们对于信仰的思考。片中外星人PK质疑神棍时使用的关键词Wrong Number还一度成为印度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

片中女主角与巴基斯坦男友的恋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此外,虽然片中帮助PK的女主角,曾因父母反对而在阴错阳差之下与巴基斯坦的男朋友分手,但这部分影射印巴紧张关系的内容,并没有引发巴基斯坦观众的反感,《我的个神啊》在巴基斯坦同样非常受欢迎。

曾在印度驻站三年的中印商业媒体“竺道”总编辑王超认为,《我的个神啊》能在票房上大获全胜,在影评界也几乎得到了一边倒的好评,这背后反映出印度商业电影的一个新趋势。“从《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三傻大闹宝莱坞Three Idiots》等电影的成功开始,印度的商业电影在制作层面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英雄美人+劲歌热舞的经典套路,不再为观众营造一个心想事成、奢靡香艳的梦境,而是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此前,聚焦农民自杀问题的《自杀现场直播Peepli Live》、探讨单身母亲群体的《无畏之心Kahaani》等小成本制作电影都开始在主流银幕尤其是城市院线上得到了观众认可。而《我的个神啊》无疑是这一趋势下的巅峰之作,它的现象级表现,可以看出印度商业电影这些年的进步非常明显,并且已经开始走向海外,进行对外输出了。”

2010年关注农民自杀问题的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正是阿米尔·汗

 

此外,王超还表示,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宗教气氛异常浓厚的国家来说,《我的个神啊》能够得到官方电影审查机构的许可,并在公映之后赢得舆论上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印度社会对于宗教和信仰有了更新的认识。“印度本就是热爱思辨的国度,随着近些年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受教育群体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和李安导演《少年派》中的Pi一样开始反思宗教和信仰的话题。和他们的父辈不同,今天越来越多的印度年轻人从乡村走向城市,通过互联网了解印度之外的世界。他们学会了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世俗的宗教,虽然他们依然会虔诚地在恒河中沐浴亦或是排队进入神庙祈祷,但他们也会在电话里和父母争论,告诉父母不要再去给隔壁村的某位Baba或者Guru奉上钱财,告诉父母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找医生看病,而不是去找某一个神棍去喝’神之水’。”

 

最后,要说说男主角阿米尔·汗Aamir Khan

阿米尔·汗曾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一百人”

 

很多中国观众对他的了解开始于几年前曾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阿米尔·汗的从艺生涯,用一个已经在中国用滥的词来形容就是“德艺双馨”。

他8岁就拍了第一部电影,成为业界看好的童星。但当时他热衷打网球,并未打算投身演艺圈,还曾拿过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冠军。在最终成为一名演员后,阿米尔·汗佳作频出,参演的《印度往事》还获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对于一位顶级巨星来说,这些履历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他真正让人心生敬佩的是,从2012年起,担当主持了一档名叫《Satyamev Jayate(真相访谈)》的节目。

这是一档什么节目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最鼎盛时期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这档节目自2012年5月6日在STAR PLUS频道开播以来,到今年已经播出了三季。讨论的都是印度目前所存在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所有节目均可在其官方网站上收看。

2012年《真相访谈》第一季的节目内容

 

2012年底印度女医学实习生乔蒂·辛格·潘迪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之后被车上6名男子被轮奸致死。这一事件当时在印度社会受到极大关注,2013年《真相访谈》第二季开篇,阿米尔·汗就邀请各界人士讨论这一事件。要知道,BBC以此题材拍摄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在今年已被印度官方封杀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阿米尔·汗的勇气。

《真相访谈》引发的社会反响空前,阿米尔·汗登上了2012年9月Times亚洲版封面。其中探讨虐待儿童单元播出后,他更获邀到国会作证,成功令国会通过保护儿童法案,可见节目影响之大。

 

最后附上阿米尔·汗在《真相访谈》中的语录:

1、我想去治愈大众。

2、我是谁,我意味着什么,这些我从不妥协。

3、这个节目是自我的觉醒,我需要努力,我有责任让我的国家和人民联系得更紧密。这就是为什么我努力得想深入普通大众生活中的原因。

4、拍摄电影不是用来迎合谁的。其实当你拍摄了一部对自己国家有一定批判意义的电影时,这对国家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而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那一方面有欠缺。

5、我演电影时,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过不同的人生。还有另一种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人生:卸去演员的身份,作为一个人,以我的方式存在。生活中,思绪如风般吹拂着我的脑海。我读报纸、看新闻、与朋友闲聊、和陌生人交谈,总有一些事触动我的心弦。

6、一方面,印度在崛起,蒸蒸日上,作为一个印度人,我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是,在社会中还有很多令人心酸的事实,我们却对此熟视无睹。这些苦难,却让我深感不安,感到哀伤。有时我会想,干嘛要去思考这些与我无关的事情呢?我的生活幸福美满,别人的苦难与我何干呢?但是它确有干系。因为我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一连串的事情把你我和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联系在一起,一呼一吸中,体会心中的共鸣。

7、如果甘地、提拉克、鲍斯、尼赫鲁、智者阿扎德仍然在世,我们有何颜面去面对他们。我们的先人怀抱梦想,为自由而奋斗,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像现在这样的印度吗?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听到、学到些什么,希望和你们有所交流,发现问题的根源,看到事情的真相。

8、我想讨论一些关系印度民生的话题,不责难任何人,不中伤任何人,也不制约任何人。人人都说,伤害我们的人近在咫尺,或许我们都有责任。现在,与我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吧。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学习、去分享,一起去揭开这些难题的谜底。

9、我无心激化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无论是谁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印度版“来自星星的你” 来了 还大胆调侃了宗教和印巴关系

五年前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狠狠讽刺了印度高等教育的那帮电影人,这次又将矛头指向借宗教敛财的神棍们。

图片来源:网络

印度宝莱坞的票房冠军电影《我的个神啊》将于5月22日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原名《P.K.》,取自片中男主角的名字。印度人管喝醉酒的人叫PK,而电影里这个人实际上滴酒未沾,但他依然无法跟正常人沟通,因为他是“来自星星”的外星人。

印度明星阿米尔·汗饰演男主角PK

外星人PK在降落印度、并全身赤裸走下宇宙飞船后的下一秒,就被人抢走了用来召唤飞船的遥控器。为了回家,他只得一路寻找,并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去学着适应各种存在但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在前半段的荒诞搞笑的狂欢之后,电影情节开始变得沉重和引人思考。因为所有人都告诉PK,只有神才能帮他回家,但在印度这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中,想要搞清楚该以什么样的装扮进什么样的庙宇求哪一位神灵,对PK来说,不是易事。在惹出种种误会之后,PK开始思考,他不再盲目求神,而是向借宗教敛财的神棍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你真的能收到神的旨意吗?万一你打错神的电话了呢?

电影《我的个神啊》将矛头直指那些借宗教敛财的神棍们

 

在印度,公开场合反思甚至批评宗教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在电影开拍时,就陆续有宗教界人士对剧组进行抨击,一度有宗教极端人士冲击拍摄现场干扰正常的拍摄进程,甚至剧组一位执行导演在新德里月亮集市(Chandni Chowk)拍摄一场戏时,被指控伤害“宗教情感”而遭到警方的逮捕。

影片公映后,也有部分宗教界领袖呼吁信徒抵制这部电影,在印度最穷、也是宗教保守势力占上风的北方邦,还发生了极端宗教人士冲进电影院,破坏放映的事件。

《我的个神啊》已成为印度最卖座的电影

 

但值得庆幸的是,反对的声音并没有成为印度社会的主流。电影不仅非常顺利的通过了官方审查,没有删减任何镜头。在公映后还迅速成为热门影片,截至目前已获得了79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和263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折算成人民币共计约6.5亿。这一成绩让《我的个神啊》成为印度宝莱坞最卖座的电影。

考虑到印度电影票价普遍在20至30人民币左右,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甚至能便宜到2至5元人民币一张,《我的个神啊》的观影人次极有可能超过中国目前的国产片票房冠军《泰囧》的观影人次。

BollywoodTrade.com的总编辑、印度电影资深影评人Rajesh Kumar在他的Facebook上用Amazing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部电影,称这是宝莱坞“现象级”的影片,是主演阿米尔·汗和导演拉库马·希拉尼迄今为止最杰出的作品,没有之一。

主演阿米尔·汗和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曾在2009年合作过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印度的许多媒体也都对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进行了调查和问询,结果大同小异:大多数印度观众对这部影片持肯定的看法,并且认为影片启发了他们对于信仰的思考。片中外星人PK质疑神棍时使用的关键词Wrong Number还一度成为印度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

片中女主角与巴基斯坦男友的恋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此外,虽然片中帮助PK的女主角,曾因父母反对而在阴错阳差之下与巴基斯坦的男朋友分手,但这部分影射印巴紧张关系的内容,并没有引发巴基斯坦观众的反感,《我的个神啊》在巴基斯坦同样非常受欢迎。

曾在印度驻站三年的中印商业媒体“竺道”总编辑王超认为,《我的个神啊》能在票房上大获全胜,在影评界也几乎得到了一边倒的好评,这背后反映出印度商业电影的一个新趋势。“从《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三傻大闹宝莱坞Three Idiots》等电影的成功开始,印度的商业电影在制作层面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英雄美人+劲歌热舞的经典套路,不再为观众营造一个心想事成、奢靡香艳的梦境,而是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此前,聚焦农民自杀问题的《自杀现场直播Peepli Live》、探讨单身母亲群体的《无畏之心Kahaani》等小成本制作电影都开始在主流银幕尤其是城市院线上得到了观众认可。而《我的个神啊》无疑是这一趋势下的巅峰之作,它的现象级表现,可以看出印度商业电影这些年的进步非常明显,并且已经开始走向海外,进行对外输出了。”

2010年关注农民自杀问题的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正是阿米尔·汗

 

此外,王超还表示,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宗教气氛异常浓厚的国家来说,《我的个神啊》能够得到官方电影审查机构的许可,并在公映之后赢得舆论上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印度社会对于宗教和信仰有了更新的认识。“印度本就是热爱思辨的国度,随着近些年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受教育群体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和李安导演《少年派》中的Pi一样开始反思宗教和信仰的话题。和他们的父辈不同,今天越来越多的印度年轻人从乡村走向城市,通过互联网了解印度之外的世界。他们学会了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世俗的宗教,虽然他们依然会虔诚地在恒河中沐浴亦或是排队进入神庙祈祷,但他们也会在电话里和父母争论,告诉父母不要再去给隔壁村的某位Baba或者Guru奉上钱财,告诉父母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找医生看病,而不是去找某一个神棍去喝’神之水’。”

 

最后,要说说男主角阿米尔·汗Aamir Khan

阿米尔·汗曾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一百人”

 

很多中国观众对他的了解开始于几年前曾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阿米尔·汗的从艺生涯,用一个已经在中国用滥的词来形容就是“德艺双馨”。

他8岁就拍了第一部电影,成为业界看好的童星。但当时他热衷打网球,并未打算投身演艺圈,还曾拿过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冠军。在最终成为一名演员后,阿米尔·汗佳作频出,参演的《印度往事》还获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对于一位顶级巨星来说,这些履历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他真正让人心生敬佩的是,从2012年起,担当主持了一档名叫《Satyamev Jayate(真相访谈)》的节目。

这是一档什么节目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最鼎盛时期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这档节目自2012年5月6日在STAR PLUS频道开播以来,到今年已经播出了三季。讨论的都是印度目前所存在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所有节目均可在其官方网站上收看。

2012年《真相访谈》第一季的节目内容

 

2012年底印度女医学实习生乔蒂·辛格·潘迪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之后被车上6名男子被轮奸致死。这一事件当时在印度社会受到极大关注,2013年《真相访谈》第二季开篇,阿米尔·汗就邀请各界人士讨论这一事件。要知道,BBC以此题材拍摄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在今年已被印度官方封杀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阿米尔·汗的勇气。

《真相访谈》引发的社会反响空前,阿米尔·汗登上了2012年9月Times亚洲版封面。其中探讨虐待儿童单元播出后,他更获邀到国会作证,成功令国会通过保护儿童法案,可见节目影响之大。

 

最后附上阿米尔·汗在《真相访谈》中的语录:

1、我想去治愈大众。

2、我是谁,我意味着什么,这些我从不妥协。

3、这个节目是自我的觉醒,我需要努力,我有责任让我的国家和人民联系得更紧密。这就是为什么我努力得想深入普通大众生活中的原因。

4、拍摄电影不是用来迎合谁的。其实当你拍摄了一部对自己国家有一定批判意义的电影时,这对国家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而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那一方面有欠缺。

5、我演电影时,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过不同的人生。还有另一种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人生:卸去演员的身份,作为一个人,以我的方式存在。生活中,思绪如风般吹拂着我的脑海。我读报纸、看新闻、与朋友闲聊、和陌生人交谈,总有一些事触动我的心弦。

6、一方面,印度在崛起,蒸蒸日上,作为一个印度人,我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是,在社会中还有很多令人心酸的事实,我们却对此熟视无睹。这些苦难,却让我深感不安,感到哀伤。有时我会想,干嘛要去思考这些与我无关的事情呢?我的生活幸福美满,别人的苦难与我何干呢?但是它确有干系。因为我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一连串的事情把你我和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联系在一起,一呼一吸中,体会心中的共鸣。

7、如果甘地、提拉克、鲍斯、尼赫鲁、智者阿扎德仍然在世,我们有何颜面去面对他们。我们的先人怀抱梦想,为自由而奋斗,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像现在这样的印度吗?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听到、学到些什么,希望和你们有所交流,发现问题的根源,看到事情的真相。

8、我想讨论一些关系印度民生的话题,不责难任何人,不中伤任何人,也不制约任何人。人人都说,伤害我们的人近在咫尺,或许我们都有责任。现在,与我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吧。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学习、去分享,一起去揭开这些难题的谜底。

9、我无心激化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无论是谁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