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一所小学意味着什么?

用自己的青春浇灌青春。

出生于1979年的罗滢是一名彝族女教师。小时候,罗滢家里条件艰苦,读书得到10公里外的小学,1998年,她考上阿坝师专,终于有机会跳出大山,但罗滢深知山里孩子上学不容易,2003年,毕业没多久的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西昌,把自己的家扩建成学校,用结婚彩礼装修教室,亲手办出一所数一数二的农村小学。从2003年到2019年,罗滢从20出头的小姑娘变成了金新小学的校长,在前不久还入围了“马云乡村教师奖”。

“我没有钱一下子把学校做好,但是我可以一块砖一块砖的攒,一间教室一间教室的盖,我们的学校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一点点建起来的。” 学校里的水泥教学楼是北京一家企业捐赠的;教师宿舍是罗滢用结婚时的彩礼装修的;食堂、学生宿舍也是这么多年一点一点修出来的。

罗滢在2017年东拼西凑准备了45万,为村里和学校拉上了电缆通电,结束了16年的点煤油灯上课的历史。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又把他们的弟弟妹妹送来,学校由建校之初的20人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人,宿舍床位已经满满当当。

以前,孩子们中午可能要饿着肚子上课,现在,有了政府补助的营养餐,孩子们可以吃上热腾腾的米饭和新鲜蔬菜。 

乡村小学的课程设置和城里很不同,老师们总能充分利用身边易得的资源。在山上田野里,罗滢给孩子们开了一门种菜课。 

 体育课上,孩子们正在学摔跤。罗滢还专门开设一门国学课,教孩子如何对待父母和同学。

尽管村里有了学校,但由于山村偏远,交通也成了棘手问题。平时村里不通车,老师进出学校需要乘班车然后走半小时的山路。2003-2016年,13年的时间里每次遇到涨水冲毁公路,罗校长和其他老师都要背孩子过河,直到2016年村里修好了桥,这才没有背孩子。

每月一次的篝火晚会上,金新小学的张老师还会写新歌,教大家唱歌跳舞。张老师原本是在北京六里桥酒吧驻唱的彝族歌手,听说了罗滢的故事,他奔赴万里来到金新小学,后来成为了罗滢的丈夫。 

罗滢至今还记得当年回到家乡时的一幕,很多孩子因为学校太远没有书读,孩子们拉着罗滢的手说:“罗老师,如果你可以在这里教书,哪怕在家里读书我们也愿意”。

金新小学远眺。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