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2018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从宁局长的发布词中已经看到2018年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此前我们听到中央对经济形势分析时用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这样的描述,请宁局长谈谈你的看法,中国的“稳中有进”,“进”在哪里?“忧”又来自何方?下一步又要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谢谢。

宁吉喆:

2018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实现。一是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价格涨幅低于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8年CPI比上年上涨2.1%,低于3%左右的预期涨幅。三是城镇就业继续扩大,新增就业大幅增加。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都保持在5%左右,近几个月低于5%,实现了2018年年初提出的低于5.5%的预期目标。四是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保持世界第一。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外汇储备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第二,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薄弱环节明显加强。一是宏观杠杆率趋稳,2018年M2增长低于名义GDP的增长,M2与GDP之比是202.9%,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2018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9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二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完成,预计有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三是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能耗强度继续下降,2018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上升。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大家关心的PM2.5的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9.3%。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显效。一是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二是去杠杆稳步推进,宏观杠杆率稳定,微观杠杆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衡量,2018年11月末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是去库存效果明显,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6510万平方米,过去两年间共减少了1.7亿左右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四是降成本继续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继续下降,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达到1.3万亿元。五是补短板力度加大。生态环保、农业、社会领域投资都加快增长。六是企业效益总体上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8%。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新动能壮大。一是需求结构调整优化,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关系合理变化。大家比较关注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8年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出43.8个百分点。投资内部结构优化。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都加快增长。二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从总量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2.2%。从增量看,三产增加值增速比二产快1.8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3.9%,在沿海一些地区比重还要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农业看,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三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四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北斗三号成功完成部署运营,首颗地震监测卫星升空,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科技引领发展作用不断增强。今年年初,嫦娥四号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第五,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在190个经济体中我国排名比上年上升32位。二是市场主体大量增加。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前期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清查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入户调查。清查结果表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数量和激活率比预想的要高。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价格改革、投资改革等稳步推进,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吸引外资势头良好。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1350亿美元,同比增长3%,特别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了20%,占比达到了30%。对外投资继续实现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投资增长都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长和全部对外投资增长。

第六,居民收入和消费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是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6.1%的增速。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增长。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经超过4亿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居民消费增长加快。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4%,快于城镇居民。三是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大家有一个参照系是OECD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是30%以下,我们在恩格尔系数上也达到了这个水平。服务消费持续提升,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增长10%以上,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将近10%。

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最大的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家非常关心国际形势的走势,变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过去一年起伏跌宕,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全球投资大幅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盛行,这些都对我们这样一个已经处于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相当于GDP三分之一的大经济体产生影响。国内环境也在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凸显。同时,经济正在处于转型升级当中,有转型之痛,也在变化。变中当然就存在着矛盾、挑战和困难。其中就是下行压力加大,大家注意到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当然也是在预料之中,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很不容易的,成绩来之不易,当然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今年的经济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看到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存在困难、问题,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要看到中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要发挥好战略机遇期一些新内涵的作用。同时,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的功能,这是“三个强化”。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有各地区、各部门、全国人民的努力,有信心、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能力保持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全体人民造福。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刚刚所说的变中有忧,这些忧虑来自哪些方面?有多少是来自与美国的贸易战?第二个问题关于失业率,刚才提到去年年底失业率是4.9%,我们看到很多媒体报道比如富士康年前有大规模的解雇现象。国家发改委表示说是农民工提早回家过春节。请问4.9%的失业率是否能够准确地描绘中国的失业情况?谢谢。

宁吉喆:

关于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变中有忧多少是来自于中美经贸摩擦。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中美经贸摩擦初见端倪。面对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六个稳”的政策,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应该说中美经贸摩擦对经济运行影响确实是有,但影响总体可控。前两天发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也表明这一点。从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一般认为四季度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要大一些。在这里我想把12月的数据和大家再分享一下。

过去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有升有降,总的还是缓中趋稳。以12月份为例,投资、消费、工业、服务业等主要指标或者是持平、或者是略有上升,总体是稳定的。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与1-11月持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11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11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3%,比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虽有下降,但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服务业持续处于景气区间,建筑业指数大幅上升。

说到经贸摩擦,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有影响,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总体上我们克服这个影响在继续前进。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合则多赢,世界各国都受益,斗则多输。为落实两国元首12月1日阿根廷会晤的成果,两国工作组保持密切沟通,大量磋商,取得积极进展,这对中美两国包括世界经济都是重要消息。我个人也注意到,大洋彼岸无论是股市还是推特对磋商也有一些正面效应。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美货物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互利共赢的本质不会改变,合作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是内需主导,2018年消费增长贡献率和投资增长贡献率加在一起超过100%,净出口的贡献率是负的。而且中国国内市场开拓的空间十分广阔,经贸摩擦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经济抗御压力的韧性、应对冲击的后劲,长期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第二个问题,关于失业率。之前主要是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是在劳动部门登记的。去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个数据在内部已经试行了5年,无论从制度方法还是样本分布都是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由于劳工组织受欧洲影响比较大,我们的调查失业率和欧洲国家相比,方法制度是一致的,美国的口径可能比我们窄一点。12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美国是3.9%,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折年率是3.4%,我国2018年全年经济增长6.6%。欧洲国家调查失业率平均8%左右,个别国家在10%以上,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日本经济增长率在1%左右,当然日本遇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它的调查失业率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是最低的。如果把调查失业率做一个国际比较,情况就很清楚了。

你刚才提到的个例是有的,同时还要看到新的外资企业还在进入中国,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包括百亿美元规模的也在进入,外资有进有出是正常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调整布局,这会带来一部分职工的转移就业和再就业。同时也要看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中西部,在相当一些企业当中也发生了技工短缺、熟练劳工短缺、新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所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些现象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促进就业优先政策的落实,使得人民群众有就业,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谢谢你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

市场普遍预期2019年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严峻,国际机构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请问宁局长,中国2019年经济走势如何?会不会出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宁吉喆:

现在进入了2019年,大家都十分关心2019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向。我们确实注意到国际组织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包括中国,也包括发达国家。

从中国经济来说,2019年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活动也是比较多,国内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困难、问题、挑战和危机的一面,更要看到希望、机遇、光明和前景的一面。2019年,我国经济危中有机、稳中趋进,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都在回落,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至于月度乃至季度一些指标可能会发生波动,这也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关键是要看全年、看走向、看趋势、看潮流。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网络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仍然是大趋势,统一的共识是多边主义,和平、发展和合作仍然是全球的潮流。

从中国自身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必然会带来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开拓,带来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条件是比较多的:

一是世界大变局和我国新格局都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与其他国家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空间十分广阔。同时,我们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能力、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也给发展机遇带来新内涵。

二是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人口规模数据刚才已经公布了,将近14亿人。我们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做了测算,2017年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需要进一步测算,还会增加。我们的标准是什么?中等收入群体是有测算标准的。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的,已经有4亿多人,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所以,消费对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除了这4亿人外还有很多人,有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等。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质量,都能够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使我国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是巨大的潜力。

三是我国拥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体系在世界上是综合性的、比较完整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特别是大家关心人的因素,这是经济发展中能动性的因素。我们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大军,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的参与率还可以提高。同时,人才红利正在形成,这都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智力基础和支撑。

四是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动力。

五是宏观政策空间大、经验足。目前,我国的通胀水平、财政赤字率在国际上看都是比较低的,外汇储备充足,宏观政策操作空间大。今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还有其他政策的配合实施。我们有足够的调节工具和手段,有丰富的调节经验和方法。可以回顾2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是怎么应对的,也可以回顾10年前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是怎么应对的,无论世界上有多大的风云变幻,我们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有丰富多样的经验,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变下行压力为提升动力,促进经济稳中求进,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们注意到整个2018年消费的增长还是很稳的,但是社会上对于消费降级的担忧也是近期最大的,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们注意到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第四季度从前三季度的78%,降到刚刚发布的76.2%,您如何看待这种波动?

宁吉喆:

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高。你刚才提到全年比前三季度稍微低点,这一点波动不足以说明有质的变化。总的看,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总体是升级的。按国际通行指标恩格尔系数衡量,这几年都是下降的,说明居民消费中非实物性支出在总体上升。而且居民收支的数据是通过住户调查获得的,住户调查现在在推行电子记账,全国已经有60%左右的调查户使用电子记账,方法制度也是国际可比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商品消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物美价廉的商品好销售,同时质量高、价格不菲的商品也开始更多地进入中高收入家庭。服务性消费比重是上升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国内旅游人数在两位数增长,不仅在国内旅游,到国外旅游的数量也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希望这些旅游消费发生在国内,但全球化必然带来消费的外溢效应,对别的国家也会有贡献。还有文化消费、信息消费、教育培训消费、健康卫生消费,都在迅速增长。目前这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测量办法,所以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国务院要求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扩展到能够把服务消费也纳入进来。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而言,旅游、文化、卫生、体育等服务性消费还没有纳入进来。尽管这样,2018年仍然是增长9%,这个速度是不低的。我们已经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所以要转变思维,实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追求更高质量、更好的效益。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来改善我们的生产结构,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结构也要调整,为了消费而投资,改善消费的基础设施,这都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消费红利、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

谢谢你。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去年的物价低于预期,12月物价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也是趋弱的,今年CPI、PPI走势您如何分析?经济中产生通缩的风险有多大?您说是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能不能再介绍一下宏观政策方面哪些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宁吉喆:

关于12月份的物价,有媒体说回到了1时代。12月份CPI低于2%,PPI当月同比涨幅回落,全年CPI涨幅是2.1%,PPI是3.5%,都属于温和上涨,这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影响CPI上涨因素很多,最关键是供求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消费品和农产品供求。我们的农产品供给是充足的,粮食产量稳定,多种经营模式不断发展,有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工业消费品供求平衡态势总体稳定,很多工业消费品从总量上都是供大于求的,现在要更高标准要求质量上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消费需要。价格的背后是供求关系,我们深入地去分析供求关系,也就了解了中国价格的基本走势。当然,PPI不仅受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从国内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传统行业过剩产品多、有效产品价格低的情况,那也是企业不希望的。从国际看,由于中国已经是进出口大国,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方面,四季度以能源产品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比较多,这都会对我国的PPI有影响。新一年,国际上仍然是有变数的,所以现在的宏观经济研究、物价的研究不能只看国内,还要看国际。

至于一些媒体担心的“通货紧缩”,从近十几年来看,我国全局的通货紧缩没有发生过,但个别年份有结构性的紧缩因素。从今年看,这个词可以说不得当。确实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应当与经济环境、背景结合。今年物价温和上涨是可以预期的。物价本身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市场供求关系。这就又联系到你讲的第二个问题,逆周期的宏观政策。宏观政策要解决结构性矛盾,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考虑供求总量的平衡。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逆周期调节还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对冲下行压力,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结构性去产能、结构性去杠杆,这都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同时,也要考虑总需求平稳,现在的政策取向很明确,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地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进一步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重点支持补短板等方面。“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已做了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资金更多流入实体企业、流入中小微企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政策的取向十分清晰。

谢谢你。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人口总量的数据,全年出生人口已经连续第2年微缩,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创了新低,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局势?人口增长率的逐渐下滑,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会提前消失?

宁吉喆:

近期大家非常关注人口数据,有一些研究文章认为人口会出现所谓的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已经很清晰地表明,2018年中国不仅人口在正增长,出生人口数量也是比较大的,1523万人,这个数据还是很可观的。至于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的数据不能只看一年,要长期观察,历史上我们有过出生人口高峰,现在人口的结构变化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以,不必过度解读。人口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变化的。前面已经讲到我们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有一些波动,但这个规模仍然巨大。我国9亿劳动年龄人口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但还有提升空间。劳动力数量本身就有很大潜力,大家注意到我国农民工仍然有2.88亿人,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今年仍在增长。我们还公布了一个数据,就是人户分离人口数,2.86亿人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很大的,下降的原因是有1亿已在城市有就业的农民工,从农民变成市民。现在,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资企业和国内沿海企业更多到中西部投资,中西部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很多就地就近进入了二三产业,这也是一个趋势。我们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每年还有800万大学生毕业生,他们对产业升级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总之,我国仍然存在人口红利,我们更加重视人才红利,应该说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今年年初基建投资势头很猛,数据反映来看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比前三季度进一步回升。请问2019年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影响或者贡献率是否会进一步提升?补短板领域主要在哪些方面?

宁吉喆:

你的问题问得很好。这几年投资指标跟消费指标相比还是相对较低。2018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国补短板的领域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虽然总体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发展很不平衡,各地的基础设施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补短板的重要领域。10月份以来,随着补短板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几个月出现回升。投资里面主要包括三大领域,最主要的是制造业投资,然后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房地产开发投资。应该说,基础设施投资相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弱一点。总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为改善消费环境服务,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设施都还是比较欠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们有比较新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里程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但是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机场和欧美国家相比覆盖率是低的。加快为人民生活直接服务的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补短板的其它领域,如在易地脱贫攻坚领域,易地脱贫住房要有配套基础设施;在城镇保障房的供应方面,棚户区改造、租赁房的建设等等也是需要大力加强的。当然,农业、水利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十三五”的重大工程还没有完全建成。在交通方面,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和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造提升。刚才讲了接近60%的城镇化率,城市中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这些都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都是和薄弱环节加强有关系的,所以必须增加有效投资。可以预期,今年随着政策继续发力和落实,投资数据有望比去年强劲一点。谢谢你。

来源:国家统计局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2018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从宁局长的发布词中已经看到2018年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此前我们听到中央对经济形势分析时用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这样的描述,请宁局长谈谈你的看法,中国的“稳中有进”,“进”在哪里?“忧”又来自何方?下一步又要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谢谢。

宁吉喆:

2018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实现。一是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价格涨幅低于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8年CPI比上年上涨2.1%,低于3%左右的预期涨幅。三是城镇就业继续扩大,新增就业大幅增加。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都保持在5%左右,近几个月低于5%,实现了2018年年初提出的低于5.5%的预期目标。四是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保持世界第一。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外汇储备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第二,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薄弱环节明显加强。一是宏观杠杆率趋稳,2018年M2增长低于名义GDP的增长,M2与GDP之比是202.9%,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2018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9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二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完成,预计有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三是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能耗强度继续下降,2018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上升。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大家关心的PM2.5的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9.3%。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显效。一是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二是去杠杆稳步推进,宏观杠杆率稳定,微观杠杆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衡量,2018年11月末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是去库存效果明显,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6510万平方米,过去两年间共减少了1.7亿左右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四是降成本继续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继续下降,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达到1.3万亿元。五是补短板力度加大。生态环保、农业、社会领域投资都加快增长。六是企业效益总体上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8%。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新动能壮大。一是需求结构调整优化,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关系合理变化。大家比较关注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8年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出43.8个百分点。投资内部结构优化。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都加快增长。二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从总量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2.2%。从增量看,三产增加值增速比二产快1.8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3.9%,在沿海一些地区比重还要高。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农业看,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三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四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北斗三号成功完成部署运营,首颗地震监测卫星升空,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科技引领发展作用不断增强。今年年初,嫦娥四号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第五,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在190个经济体中我国排名比上年上升32位。二是市场主体大量增加。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前期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清查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入户调查。清查结果表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数量和激活率比预想的要高。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价格改革、投资改革等稳步推进,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吸引外资势头良好。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1350亿美元,同比增长3%,特别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了20%,占比达到了30%。对外投资继续实现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投资增长都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长和全部对外投资增长。

第六,居民收入和消费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是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6.1%的增速。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增长。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经超过4亿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居民消费增长加快。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4%,快于城镇居民。三是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大家有一个参照系是OECD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是30%以下,我们在恩格尔系数上也达到了这个水平。服务消费持续提升,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增长10%以上,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将近10%。

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最大的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家非常关心国际形势的走势,变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过去一年起伏跌宕,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全球投资大幅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盛行,这些都对我们这样一个已经处于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相当于GDP三分之一的大经济体产生影响。国内环境也在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凸显。同时,经济正在处于转型升级当中,有转型之痛,也在变化。变中当然就存在着矛盾、挑战和困难。其中就是下行压力加大,大家注意到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当然也是在预料之中,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很不容易的,成绩来之不易,当然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今年的经济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看到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存在困难、问题,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要看到中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要发挥好战略机遇期一些新内涵的作用。同时,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的功能,这是“三个强化”。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有各地区、各部门、全国人民的努力,有信心、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能力保持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全体人民造福。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刚刚所说的变中有忧,这些忧虑来自哪些方面?有多少是来自与美国的贸易战?第二个问题关于失业率,刚才提到去年年底失业率是4.9%,我们看到很多媒体报道比如富士康年前有大规模的解雇现象。国家发改委表示说是农民工提早回家过春节。请问4.9%的失业率是否能够准确地描绘中国的失业情况?谢谢。

宁吉喆:

关于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变中有忧多少是来自于中美经贸摩擦。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中美经贸摩擦初见端倪。面对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六个稳”的政策,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应该说中美经贸摩擦对经济运行影响确实是有,但影响总体可控。前两天发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也表明这一点。从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一般认为四季度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要大一些。在这里我想把12月的数据和大家再分享一下。

过去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有升有降,总的还是缓中趋稳。以12月份为例,投资、消费、工业、服务业等主要指标或者是持平、或者是略有上升,总体是稳定的。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与1-11月持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11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11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3%,比11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虽有下降,但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服务业持续处于景气区间,建筑业指数大幅上升。

说到经贸摩擦,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有影响,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总体上我们克服这个影响在继续前进。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合则多赢,世界各国都受益,斗则多输。为落实两国元首12月1日阿根廷会晤的成果,两国工作组保持密切沟通,大量磋商,取得积极进展,这对中美两国包括世界经济都是重要消息。我个人也注意到,大洋彼岸无论是股市还是推特对磋商也有一些正面效应。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美货物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互利共赢的本质不会改变,合作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是内需主导,2018年消费增长贡献率和投资增长贡献率加在一起超过100%,净出口的贡献率是负的。而且中国国内市场开拓的空间十分广阔,经贸摩擦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经济抗御压力的韧性、应对冲击的后劲,长期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第二个问题,关于失业率。之前主要是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是在劳动部门登记的。去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个数据在内部已经试行了5年,无论从制度方法还是样本分布都是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由于劳工组织受欧洲影响比较大,我们的调查失业率和欧洲国家相比,方法制度是一致的,美国的口径可能比我们窄一点。12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美国是3.9%,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折年率是3.4%,我国2018年全年经济增长6.6%。欧洲国家调查失业率平均8%左右,个别国家在10%以上,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日本经济增长率在1%左右,当然日本遇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它的调查失业率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是最低的。如果把调查失业率做一个国际比较,情况就很清楚了。

你刚才提到的个例是有的,同时还要看到新的外资企业还在进入中国,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包括百亿美元规模的也在进入,外资有进有出是正常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调整布局,这会带来一部分职工的转移就业和再就业。同时也要看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中西部,在相当一些企业当中也发生了技工短缺、熟练劳工短缺、新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所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些现象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促进就业优先政策的落实,使得人民群众有就业,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谢谢你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

市场普遍预期2019年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严峻,国际机构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请问宁局长,中国2019年经济走势如何?会不会出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宁吉喆:

现在进入了2019年,大家都十分关心2019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向。我们确实注意到国际组织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包括中国,也包括发达国家。

从中国经济来说,2019年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活动也是比较多,国内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困难、问题、挑战和危机的一面,更要看到希望、机遇、光明和前景的一面。2019年,我国经济危中有机、稳中趋进,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都在回落,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至于月度乃至季度一些指标可能会发生波动,这也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关键是要看全年、看走向、看趋势、看潮流。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网络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仍然是大趋势,统一的共识是多边主义,和平、发展和合作仍然是全球的潮流。

从中国自身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必然会带来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开拓,带来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条件是比较多的:

一是世界大变局和我国新格局都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与其他国家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空间十分广阔。同时,我们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能力、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也给发展机遇带来新内涵。

二是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人口规模数据刚才已经公布了,将近14亿人。我们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做了测算,2017年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需要进一步测算,还会增加。我们的标准是什么?中等收入群体是有测算标准的。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的,已经有4亿多人,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所以,消费对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除了这4亿人外还有很多人,有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等。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质量,都能够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使我国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这是巨大的潜力。

三是我国拥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体系在世界上是综合性的、比较完整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特别是大家关心人的因素,这是经济发展中能动性的因素。我们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大军,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的参与率还可以提高。同时,人才红利正在形成,这都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智力基础和支撑。

四是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动力。

五是宏观政策空间大、经验足。目前,我国的通胀水平、财政赤字率在国际上看都是比较低的,外汇储备充足,宏观政策操作空间大。今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还有其他政策的配合实施。我们有足够的调节工具和手段,有丰富的调节经验和方法。可以回顾2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是怎么应对的,也可以回顾10年前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是怎么应对的,无论世界上有多大的风云变幻,我们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有丰富多样的经验,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变下行压力为提升动力,促进经济稳中求进,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们注意到整个2018年消费的增长还是很稳的,但是社会上对于消费降级的担忧也是近期最大的,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们注意到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第四季度从前三季度的78%,降到刚刚发布的76.2%,您如何看待这种波动?

宁吉喆:

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高。你刚才提到全年比前三季度稍微低点,这一点波动不足以说明有质的变化。总的看,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总体是升级的。按国际通行指标恩格尔系数衡量,这几年都是下降的,说明居民消费中非实物性支出在总体上升。而且居民收支的数据是通过住户调查获得的,住户调查现在在推行电子记账,全国已经有60%左右的调查户使用电子记账,方法制度也是国际可比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商品消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物美价廉的商品好销售,同时质量高、价格不菲的商品也开始更多地进入中高收入家庭。服务性消费比重是上升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国内旅游人数在两位数增长,不仅在国内旅游,到国外旅游的数量也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希望这些旅游消费发生在国内,但全球化必然带来消费的外溢效应,对别的国家也会有贡献。还有文化消费、信息消费、教育培训消费、健康卫生消费,都在迅速增长。目前这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测量办法,所以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国务院要求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扩展到能够把服务消费也纳入进来。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而言,旅游、文化、卫生、体育等服务性消费还没有纳入进来。尽管这样,2018年仍然是增长9%,这个速度是不低的。我们已经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所以要转变思维,实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追求更高质量、更好的效益。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来改善我们的生产结构,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结构也要调整,为了消费而投资,改善消费的基础设施,这都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消费红利、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

谢谢你。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去年的物价低于预期,12月物价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也是趋弱的,今年CPI、PPI走势您如何分析?经济中产生通缩的风险有多大?您说是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能不能再介绍一下宏观政策方面哪些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宁吉喆:

关于12月份的物价,有媒体说回到了1时代。12月份CPI低于2%,PPI当月同比涨幅回落,全年CPI涨幅是2.1%,PPI是3.5%,都属于温和上涨,这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影响CPI上涨因素很多,最关键是供求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消费品和农产品供求。我们的农产品供给是充足的,粮食产量稳定,多种经营模式不断发展,有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工业消费品供求平衡态势总体稳定,很多工业消费品从总量上都是供大于求的,现在要更高标准要求质量上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消费需要。价格的背后是供求关系,我们深入地去分析供求关系,也就了解了中国价格的基本走势。当然,PPI不仅受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从国内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传统行业过剩产品多、有效产品价格低的情况,那也是企业不希望的。从国际看,由于中国已经是进出口大国,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方面,四季度以能源产品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比较多,这都会对我国的PPI有影响。新一年,国际上仍然是有变数的,所以现在的宏观经济研究、物价的研究不能只看国内,还要看国际。

至于一些媒体担心的“通货紧缩”,从近十几年来看,我国全局的通货紧缩没有发生过,但个别年份有结构性的紧缩因素。从今年看,这个词可以说不得当。确实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应当与经济环境、背景结合。今年物价温和上涨是可以预期的。物价本身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市场供求关系。这就又联系到你讲的第二个问题,逆周期的宏观政策。宏观政策要解决结构性矛盾,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考虑供求总量的平衡。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逆周期调节还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对冲下行压力,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结构性去产能、结构性去杠杆,这都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同时,也要考虑总需求平稳,现在的政策取向很明确,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地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进一步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重点支持补短板等方面。“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已做了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资金更多流入实体企业、流入中小微企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政策的取向十分清晰。

谢谢你。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人口总量的数据,全年出生人口已经连续第2年微缩,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创了新低,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局势?人口增长率的逐渐下滑,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会提前消失?

宁吉喆:

近期大家非常关注人口数据,有一些研究文章认为人口会出现所谓的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已经很清晰地表明,2018年中国不仅人口在正增长,出生人口数量也是比较大的,1523万人,这个数据还是很可观的。至于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的数据不能只看一年,要长期观察,历史上我们有过出生人口高峰,现在人口的结构变化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以,不必过度解读。人口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变化的。前面已经讲到我们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有一些波动,但这个规模仍然巨大。我国9亿劳动年龄人口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但还有提升空间。劳动力数量本身就有很大潜力,大家注意到我国农民工仍然有2.88亿人,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今年仍在增长。我们还公布了一个数据,就是人户分离人口数,2.86亿人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很大的,下降的原因是有1亿已在城市有就业的农民工,从农民变成市民。现在,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资企业和国内沿海企业更多到中西部投资,中西部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很多就地就近进入了二三产业,这也是一个趋势。我们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每年还有800万大学生毕业生,他们对产业升级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总之,我国仍然存在人口红利,我们更加重视人才红利,应该说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今年年初基建投资势头很猛,数据反映来看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比前三季度进一步回升。请问2019年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影响或者贡献率是否会进一步提升?补短板领域主要在哪些方面?

宁吉喆:

你的问题问得很好。这几年投资指标跟消费指标相比还是相对较低。2018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国补短板的领域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虽然总体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发展很不平衡,各地的基础设施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补短板的重要领域。10月份以来,随着补短板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几个月出现回升。投资里面主要包括三大领域,最主要的是制造业投资,然后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房地产开发投资。应该说,基础设施投资相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弱一点。总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为改善消费环境服务,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设施都还是比较欠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们有比较新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里程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但是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机场和欧美国家相比覆盖率是低的。加快为人民生活直接服务的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补短板的其它领域,如在易地脱贫攻坚领域,易地脱贫住房要有配套基础设施;在城镇保障房的供应方面,棚户区改造、租赁房的建设等等也是需要大力加强的。当然,农业、水利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十三五”的重大工程还没有完全建成。在交通方面,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和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造提升。刚才讲了接近60%的城镇化率,城市中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这些都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都是和薄弱环节加强有关系的,所以必须增加有效投资。可以预期,今年随着政策继续发力和落实,投资数据有望比去年强劲一点。谢谢你。

来源:国家统计局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