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接近尾声,仍有机构违规办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接近尾声,仍有机构违规办学

日前,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风暴进入尾声,但质疑声仍在,这次减负能否“标本兼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锤治理“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2018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日前,这轮前所未有的整治风暴进入尾声,但质疑声仍在,这次减负能否“标本兼治”?

2019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情况。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69911所,完成整改率98.93%。

然而,界面新闻近日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培训机构已经按照新规进行整改,但仍有部分培训机构存在无资质办学、开办“小升初”课程和聘用在职教师等现象,线上培训机构受到的约束更是有限。

仍有培训机构无证办学

近年来,各类线上线下的补习班一度冲击着正规学校教育,裹挟着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

2018年,政府部门将“组合拳”对准校外培训机构,开启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的治理活动。

逼近年末,治理工作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从11月开始,教育部几乎每隔半个月就会发一次进程公告。

根据教育部2019年1月汇总各地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甘肃、新疆等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问题机构已全部完成整改。

然而,寒假将至,新学期的培训班也陆续开启报名通道。界面新闻记者以家长咨询报名事宜为由,对多家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再度无视新规,重打“擦边球”。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未经批准,不得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开展培训业务打擦边球。并要进行年检和年度报告公示。

然而,界面新闻发现,目前仍有包括无锡市的新思路教育、明远教育东林校区与银川市的启宁教育在内的多家培训机构在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培训。

新思路教育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我们还在申请办学证,但并不影响正常办学,一对一的课程也还能报名。”问及证件何时能申请成功并公示,工作人员则未予回答。

此外,新思路教育的网页广告上声称,“95%以上的师资均为名校一线在职骨干老师。”对此,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新规出台后,师资队伍已按要求整改。”

实际上,用类似“含混不清”的说辞应付前来咨询的消费者,是培训机构的普遍做法。但亦有培训机构并无相关证照却欺瞒消费者。

明远教育东林校区的工作人员声称,“证照肯定是齐全的,但都由负责人保管,没有公示。”但界面新闻通过无锡市民办教育机构公示系统查询得知,该培训机构并无相关办学资质。

根据宁夏日报报道,宁夏市的启宁教育同样存在无证办学的问题。尽管没有办学许可证,该校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却正常开展多日,并于2018年12月招收高考生100余人。

有机构停办期间仍组织升学培训

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之下,升学焦虑从高考向低龄化蔓延。各类幼升初衔接班、小升初“小五班”等培训班也成为了教育部整治的重点。

根据教育部规定,严厉禁止校外培训与招生挂钩。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同时,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

整改之后,大部分培训机构都不再开办“幼小衔接班”。

“教育部对这方面监察力度比较大,我们不敢以身试险。”一家全国连锁的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此前我们是有衔接班的,学龄前儿童报班的很多,最小的2岁就来报班了。但教育部出台规定后,我们就陆续停办了,升入小学才可报班。”

但界面新闻发现,升学类培训仍然是众多培训机构的招牌课程。

“小升初是很热门的课程,但最近暂时不会开班,年后才会开。”南京秦学教育龙江校区的杨姓老师表示,该校由于消防问题在2018年12月中旬被要求停办,所以目前暂时停课,“等年后就能正常报名了。”

优胜派是优胜教育起团旗下的学前教育类培训机构。目前,优胜派的官网上已没有幼小衔接班一类的课程,但该培训机构的一名老师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依然开设幼小衔接班。如果不开班,家长们也着急。”

明远教育在官网甚至打出“幼小衔接班,成长不孤单”的宣传口号。

此外,还有部分培训机构在被要求整改之后,仍在组织“小升初”考试。

普航教育摩尔城校区在2018年12月被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要求停课整改,并被公示于民办培训机构整改名单上。

但是,2019年1月18日,普航教育却开始组织呼和浩特市启秀中学的“小升初”考试。“报名时间为18日到20日,报名费100元。”普航教育的工作人员称,“停课是暂时的,不会影响考试和相关课程。”

线上培训难以约束

课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开展,“战火”也逐渐从线下机构烧至线上。但是,与线下机构相比,线上培训机构或许更难约束。

根据教育部等多部门的规定,尽管线上线下统一管理,线下培训机构还须在官网公示培训内容、教师姓名照片。但界面新闻发现,大型在线辅导平台多数按照要求公示,但众多小型平台仍未完善官网信息。如需了解具体的培训内容或教师信息,则需要消费者留下手机号,等待工作人员联系并进行沟通。

并且,在办学资质方面,对于以科技公司名义注册的网络培训机构而言,新规的约束力更是有限。在对多家线上培训机构办学资质进行问询时,界面新闻得到的回应多模棱两可。

一家名为“溢米辅导”的线上培训机构以“上海溢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注册。界面新闻并未查询到其办学资质,就此对其客服人员进行咨询时,客服人员则含糊其辞,表示不清楚。

另外,尽管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强调,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界面新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众多线下培训机构都已改变收费方式,但这似乎并未影响线上培训机构的收费机制。

界面新闻针对课程收费方式,对多家线上培训机构进行了咨询,大部分线上机构表示“收费按照课程进行收费,不同的课程课时不同价格也不同。”其中一家线上培训机构的客服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我们的课程最短是半年的,一共四十节课,费用为8500元。但是如果你报一年的课程或者多个半年的课程,我们会更优惠。”

客服人员称,“学费每隔一段时间都可能会作调整,而且一般都是只涨不降,所以按年度缴费其实更划算。”界面新闻谈及“不得预收超过3个月费用”的新规时,客服人员则表示不知情,“我们只支持半年付或者年付。”

有家长在网络上发布帖子坦言:“线上机构如果收了钱就消失了,我连人都找不着,所以宁可花更高的单价,少买课程”。但也有家长担忧“3个月一付,说不定培训机构就会变成3个月一涨了”。

在一个初中家长群里,界面新闻发现,很多家长在客服人员的推荐下会一次性预付一年的课程费用,甚至有家长一次性预付上万的费用。

对此,部分地区已经有了新的举措。2019年1月13日晚,“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市教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市教委已对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摸排登记,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

未来,北京市将引入第三方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也将于今年上半年上线,家长可在平台上查询全市所有培训机构情况。

社会需求难减

早在2018年2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就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

此后,各地相继对培训机进行了排查,并根据《通知》采取了相应措施。5月,教育部等部门派出7个督查组,赴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公开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改,2019年上半年进行督导检查。

尽管教育部的举措使得校外培训“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同时,多地各类杯赛已经按下“终止键”,伴随着“奥数”、“奥语” 等影响力较大的杯赛被叫停,或能让中小学生喘一口气。

但在多位业界学者看来,择校和升学竞争才是导致校外培训鱼龙混杂的主要原因。

“停办本身并不能减少校外培训的社会需求,”同济大学教育研究政策中心主任张端鸿此前对界面新闻表示,“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都存在非常广泛的应试教育培训需求。大量的社会资本都开始将教育作为最热的投资领域”。如此一来,已停办校外的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死灰复燃”已在意料之中。

“证照不齐全仍然坚持办学属于违规办学或打擦边球,这些行为必须从严治理。”张端鸿指出,“但当下的教育执法、教育督导力量总体并不强,很难保持对相关主体真正有效的监管。如果不从源头解决问题,在升学竞争仍然非常剧烈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整顿教育培训机构,很容易导致教育培训活动转入地下。”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则建议,如果要从根本上消解“培训热”,则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首先要变革的是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理念,各个学校、教师应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性评价理念。其次,要由以考试选拔为中心的结果性评价,逐步变革为对学生高层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接近尾声,仍有机构违规办学

日前,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风暴进入尾声,但质疑声仍在,这次减负能否“标本兼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锤治理“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2018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日前,这轮前所未有的整治风暴进入尾声,但质疑声仍在,这次减负能否“标本兼治”?

2019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情况。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69911所,完成整改率98.93%。

然而,界面新闻近日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培训机构已经按照新规进行整改,但仍有部分培训机构存在无资质办学、开办“小升初”课程和聘用在职教师等现象,线上培训机构受到的约束更是有限。

仍有培训机构无证办学

近年来,各类线上线下的补习班一度冲击着正规学校教育,裹挟着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

2018年,政府部门将“组合拳”对准校外培训机构,开启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的治理活动。

逼近年末,治理工作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从11月开始,教育部几乎每隔半个月就会发一次进程公告。

根据教育部2019年1月汇总各地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甘肃、新疆等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问题机构已全部完成整改。

然而,寒假将至,新学期的培训班也陆续开启报名通道。界面新闻记者以家长咨询报名事宜为由,对多家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再度无视新规,重打“擦边球”。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未经批准,不得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开展培训业务打擦边球。并要进行年检和年度报告公示。

然而,界面新闻发现,目前仍有包括无锡市的新思路教育、明远教育东林校区与银川市的启宁教育在内的多家培训机构在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培训。

新思路教育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我们还在申请办学证,但并不影响正常办学,一对一的课程也还能报名。”问及证件何时能申请成功并公示,工作人员则未予回答。

此外,新思路教育的网页广告上声称,“95%以上的师资均为名校一线在职骨干老师。”对此,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新规出台后,师资队伍已按要求整改。”

实际上,用类似“含混不清”的说辞应付前来咨询的消费者,是培训机构的普遍做法。但亦有培训机构并无相关证照却欺瞒消费者。

明远教育东林校区的工作人员声称,“证照肯定是齐全的,但都由负责人保管,没有公示。”但界面新闻通过无锡市民办教育机构公示系统查询得知,该培训机构并无相关办学资质。

根据宁夏日报报道,宁夏市的启宁教育同样存在无证办学的问题。尽管没有办学许可证,该校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却正常开展多日,并于2018年12月招收高考生100余人。

有机构停办期间仍组织升学培训

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之下,升学焦虑从高考向低龄化蔓延。各类幼升初衔接班、小升初“小五班”等培训班也成为了教育部整治的重点。

根据教育部规定,严厉禁止校外培训与招生挂钩。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同时,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

整改之后,大部分培训机构都不再开办“幼小衔接班”。

“教育部对这方面监察力度比较大,我们不敢以身试险。”一家全国连锁的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此前我们是有衔接班的,学龄前儿童报班的很多,最小的2岁就来报班了。但教育部出台规定后,我们就陆续停办了,升入小学才可报班。”

但界面新闻发现,升学类培训仍然是众多培训机构的招牌课程。

“小升初是很热门的课程,但最近暂时不会开班,年后才会开。”南京秦学教育龙江校区的杨姓老师表示,该校由于消防问题在2018年12月中旬被要求停办,所以目前暂时停课,“等年后就能正常报名了。”

优胜派是优胜教育起团旗下的学前教育类培训机构。目前,优胜派的官网上已没有幼小衔接班一类的课程,但该培训机构的一名老师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依然开设幼小衔接班。如果不开班,家长们也着急。”

明远教育在官网甚至打出“幼小衔接班,成长不孤单”的宣传口号。

此外,还有部分培训机构在被要求整改之后,仍在组织“小升初”考试。

普航教育摩尔城校区在2018年12月被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要求停课整改,并被公示于民办培训机构整改名单上。

但是,2019年1月18日,普航教育却开始组织呼和浩特市启秀中学的“小升初”考试。“报名时间为18日到20日,报名费100元。”普航教育的工作人员称,“停课是暂时的,不会影响考试和相关课程。”

线上培训难以约束

课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开展,“战火”也逐渐从线下机构烧至线上。但是,与线下机构相比,线上培训机构或许更难约束。

根据教育部等多部门的规定,尽管线上线下统一管理,线下培训机构还须在官网公示培训内容、教师姓名照片。但界面新闻发现,大型在线辅导平台多数按照要求公示,但众多小型平台仍未完善官网信息。如需了解具体的培训内容或教师信息,则需要消费者留下手机号,等待工作人员联系并进行沟通。

并且,在办学资质方面,对于以科技公司名义注册的网络培训机构而言,新规的约束力更是有限。在对多家线上培训机构办学资质进行问询时,界面新闻得到的回应多模棱两可。

一家名为“溢米辅导”的线上培训机构以“上海溢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注册。界面新闻并未查询到其办学资质,就此对其客服人员进行咨询时,客服人员则含糊其辞,表示不清楚。

另外,尽管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强调,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界面新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众多线下培训机构都已改变收费方式,但这似乎并未影响线上培训机构的收费机制。

界面新闻针对课程收费方式,对多家线上培训机构进行了咨询,大部分线上机构表示“收费按照课程进行收费,不同的课程课时不同价格也不同。”其中一家线上培训机构的客服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我们的课程最短是半年的,一共四十节课,费用为8500元。但是如果你报一年的课程或者多个半年的课程,我们会更优惠。”

客服人员称,“学费每隔一段时间都可能会作调整,而且一般都是只涨不降,所以按年度缴费其实更划算。”界面新闻谈及“不得预收超过3个月费用”的新规时,客服人员则表示不知情,“我们只支持半年付或者年付。”

有家长在网络上发布帖子坦言:“线上机构如果收了钱就消失了,我连人都找不着,所以宁可花更高的单价,少买课程”。但也有家长担忧“3个月一付,说不定培训机构就会变成3个月一涨了”。

在一个初中家长群里,界面新闻发现,很多家长在客服人员的推荐下会一次性预付一年的课程费用,甚至有家长一次性预付上万的费用。

对此,部分地区已经有了新的举措。2019年1月13日晚,“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市教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市教委已对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摸排登记,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

未来,北京市将引入第三方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也将于今年上半年上线,家长可在平台上查询全市所有培训机构情况。

社会需求难减

早在2018年2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就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

此后,各地相继对培训机进行了排查,并根据《通知》采取了相应措施。5月,教育部等部门派出7个督查组,赴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公开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改,2019年上半年进行督导检查。

尽管教育部的举措使得校外培训“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同时,多地各类杯赛已经按下“终止键”,伴随着“奥数”、“奥语” 等影响力较大的杯赛被叫停,或能让中小学生喘一口气。

但在多位业界学者看来,择校和升学竞争才是导致校外培训鱼龙混杂的主要原因。

“停办本身并不能减少校外培训的社会需求,”同济大学教育研究政策中心主任张端鸿此前对界面新闻表示,“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都存在非常广泛的应试教育培训需求。大量的社会资本都开始将教育作为最热的投资领域”。如此一来,已停办校外的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死灰复燃”已在意料之中。

“证照不齐全仍然坚持办学属于违规办学或打擦边球,这些行为必须从严治理。”张端鸿指出,“但当下的教育执法、教育督导力量总体并不强,很难保持对相关主体真正有效的监管。如果不从源头解决问题,在升学竞争仍然非常剧烈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整顿教育培训机构,很容易导致教育培训活动转入地下。”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则建议,如果要从根本上消解“培训热”,则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首先要变革的是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理念,各个学校、教师应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性评价理念。其次,要由以考试选拔为中心的结果性评价,逐步变革为对学生高层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