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率先全国将认知症障碍照护床位纳入政府实事项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率先全国将认知症障碍照护床位纳入政府实事项目

上海养老服务已经进入精细化、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

上海洋泾社区为老服务点里的老人。摄影:杨舒鸿吉

1月21日,上海市政府例行发布2019年28项实事项目中,养老服务项目从4项增至6项。

其中,上海市首次将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纳入其中,新增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时隔三年再次成为项目之一。同时,上海还率先全国,连续第二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作为政府实事项目。

上海市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表示,两项改变说明,上海养老服务已经进入精细化、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

2019年上海将再增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

86岁的老人陈秀卿的晚年生活并不如年轻时风光。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上海市政府任职的老人在退休后饱受“阿尔茨海默症”折磨,加之在2017年突发脑梗,如今的她只能在轮椅上细数时光流逝。

比起病痛的折磨,亲友的相继离世让她的晚年生活更显孤独。日常生活中,她厌恶陌生人的进入她的房间,并反感一切噪音。

作为一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陈秀卿在6年前搬进了上海静安区银康老年公寓。自此,她的晚年生活有了转机。

认知症老人是养老服务体系里照护难度很大的群体,认知障碍使他们健忘、迟钝、情绪敏感,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保障认知症老人的晚年生活,上海将“认知症照护床位改建”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而银康公寓正是在此期间完成认知症床位建设,让陈秀卿这类认知障碍老人有了栖身之所。

银康老年公寓院长汪晓鸣告诉记者,2015年10月,银康为认知症长者了开设了第一块照护专区——“记忆小镇”。根据国内外的先进照护理念和自身实践探索经验,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照护团队。2018年4月,市民政局将“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列入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探索建立本市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银康申请到了“4个认知症照护单元,76个照护床位”的任务。2018年11月,银康“记忆家园”改造工程顺理完成,从墙体颜色布置到家具定制,再到区域功能优化、活动用具选择、生活场景化设计、照护团队的专业培训等项目内容,都以认知症长者的生活需求为核心,力争为认知症长者营造最温馨、最适宜生活的环境和服务空间。目前,银康记忆家园已有在住认知症长者59位。

银康照护团队告诉界面新闻,对认知症患者的照护是要充满感情的。除了要了解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还要追溯患者以前的生命史,爱好与厌恶的东西……最终依照这些来制定专业化的照料方案。

陈秀卿如今的情况,负责照料她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陈光荣是了如指掌:她爱吃甜食,喜欢吃巧克力,也喜欢吃油条,喝豆浆这些上海老味道……

陈秀卿与陈光荣。摄影:杨舒鸿吉

不仅是银康老年公寓,目前,上海已在医疗领域加强了对认知症的专业诊断和治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了记忆门诊,对认知症的精神行为进行医学诊断和药物治疗。

本市扶持催生了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如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症照护专区,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陶继民告诉记者,认知症照护床位改建将会在接下来几年继续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并欢迎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为认知症障碍老人提供有尊严、有质量的服务。

老年人助餐点将4年内两翻番

夏天是一碗凉凉的绿豆汤,冬天是一碗热腾腾的冬瓜汤。上海规划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中,老龄人口用餐是关键一环。

上午10点30分刚过,浦东新区洋泾社区食堂自助点餐窗口前,附近的老年人就排起了长队。“我天天来这里吃饭,品种多,味道好,今天有我最爱的菜饭。”85岁的独居老人陆佩玲表示,从家慢走过来10分钟左右,就餐方便多了。

洋泾社区食堂。摄影:杨舒鸿吉

2008年,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首次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是上海市实事项目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项。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助餐点800余个,日均受益老人约8万人,基本满足了社区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的需要。

和洋泾社区食堂类似,已经有十年历史曲阳路街道 “老年食堂”现如今一年只在春节假期“打烊7天”。其余时间,可为附近街道老年居民及白领供应早中晚三餐。

经过虹口区曲阳路街道不断探索,如今该街道布局有4个老年助餐点。平均每个市民食堂每月提供就餐服务24583人次。

记者在食堂内发现,在老年助餐点里,既有针对普通老人设置的10元、12元低价套餐,也有为糖尿病老人提供的无糖餐,为吞咽困难老人提供的软食餐。

曲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体现助餐点的公益性,街道在餐单定价上有指导权,须比周边小餐厅价格便宜10%-20%左右。为实现助餐点的可持续,街道在每年对运营方进行财务审计,通过补贴其部分水电开支,允许公益微利运营。

曲阳街道“老年食堂”的十年变迁,见证了上海老年助餐服务的成长。这项事业仍在发展。

上海民政部门还明确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送餐服务。目前,上海市已有8个街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和饿了么等企业合作,利用其送餐网络为老年人送餐,包括长宁区的北新泾街道、天山街道,普陀区长征镇,浦东张江镇,三林镇,闵行区新虹桥街道……

目前饿了么企业参与的老年人助餐配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配餐从餐饮企业取到之后,送到社区的老年人就餐的定点食堂;另外一种是由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名单,有蜂鸟配送人员定时定点送餐上门。配送价格从1元到5元不等,平台方面不收取任何费用,力求物美价廉。

除此之外,据记者了解,上海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正在拟制《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有望于近日出台。

根据意见草案,上海计划确定助餐服务点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未来4年“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到2022年全市助餐服务点数量不少于1600个,新增的800个助餐点将从2019年起每年增加200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也将在实现翻番,达到日均16万人,覆盖全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

意见草案明确,上海进一步健全“多元主体参与,且送餐到居(村)、到户的助餐配送体系”,使之成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基本配置内容。

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表示,“不光吃得上,还要吃得香。未来四年,上海将力推社区助餐点建设,实现服务点数量和服务供给能力‘双翻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率先全国将认知症障碍照护床位纳入政府实事项目

上海养老服务已经进入精细化、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

上海洋泾社区为老服务点里的老人。摄影:杨舒鸿吉

1月21日,上海市政府例行发布2019年28项实事项目中,养老服务项目从4项增至6项。

其中,上海市首次将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纳入其中,新增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时隔三年再次成为项目之一。同时,上海还率先全国,连续第二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作为政府实事项目。

上海市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表示,两项改变说明,上海养老服务已经进入精细化、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

2019年上海将再增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

86岁的老人陈秀卿的晚年生活并不如年轻时风光。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在上海市政府任职的老人在退休后饱受“阿尔茨海默症”折磨,加之在2017年突发脑梗,如今的她只能在轮椅上细数时光流逝。

比起病痛的折磨,亲友的相继离世让她的晚年生活更显孤独。日常生活中,她厌恶陌生人的进入她的房间,并反感一切噪音。

作为一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陈秀卿在6年前搬进了上海静安区银康老年公寓。自此,她的晚年生活有了转机。

认知症老人是养老服务体系里照护难度很大的群体,认知障碍使他们健忘、迟钝、情绪敏感,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保障认知症老人的晚年生活,上海将“认知症照护床位改建”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而银康公寓正是在此期间完成认知症床位建设,让陈秀卿这类认知障碍老人有了栖身之所。

银康老年公寓院长汪晓鸣告诉记者,2015年10月,银康为认知症长者了开设了第一块照护专区——“记忆小镇”。根据国内外的先进照护理念和自身实践探索经验,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照护团队。2018年4月,市民政局将“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列入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探索建立本市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银康申请到了“4个认知症照护单元,76个照护床位”的任务。2018年11月,银康“记忆家园”改造工程顺理完成,从墙体颜色布置到家具定制,再到区域功能优化、活动用具选择、生活场景化设计、照护团队的专业培训等项目内容,都以认知症长者的生活需求为核心,力争为认知症长者营造最温馨、最适宜生活的环境和服务空间。目前,银康记忆家园已有在住认知症长者59位。

银康照护团队告诉界面新闻,对认知症患者的照护是要充满感情的。除了要了解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还要追溯患者以前的生命史,爱好与厌恶的东西……最终依照这些来制定专业化的照料方案。

陈秀卿如今的情况,负责照料她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陈光荣是了如指掌:她爱吃甜食,喜欢吃巧克力,也喜欢吃油条,喝豆浆这些上海老味道……

陈秀卿与陈光荣。摄影:杨舒鸿吉

不仅是银康老年公寓,目前,上海已在医疗领域加强了对认知症的专业诊断和治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了记忆门诊,对认知症的精神行为进行医学诊断和药物治疗。

本市扶持催生了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如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症照护专区,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陶继民告诉记者,认知症照护床位改建将会在接下来几年继续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并欢迎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为认知症障碍老人提供有尊严、有质量的服务。

老年人助餐点将4年内两翻番

夏天是一碗凉凉的绿豆汤,冬天是一碗热腾腾的冬瓜汤。上海规划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中,老龄人口用餐是关键一环。

上午10点30分刚过,浦东新区洋泾社区食堂自助点餐窗口前,附近的老年人就排起了长队。“我天天来这里吃饭,品种多,味道好,今天有我最爱的菜饭。”85岁的独居老人陆佩玲表示,从家慢走过来10分钟左右,就餐方便多了。

洋泾社区食堂。摄影:杨舒鸿吉

2008年,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首次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是上海市实事项目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项。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助餐点800余个,日均受益老人约8万人,基本满足了社区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的需要。

和洋泾社区食堂类似,已经有十年历史曲阳路街道 “老年食堂”现如今一年只在春节假期“打烊7天”。其余时间,可为附近街道老年居民及白领供应早中晚三餐。

经过虹口区曲阳路街道不断探索,如今该街道布局有4个老年助餐点。平均每个市民食堂每月提供就餐服务24583人次。

记者在食堂内发现,在老年助餐点里,既有针对普通老人设置的10元、12元低价套餐,也有为糖尿病老人提供的无糖餐,为吞咽困难老人提供的软食餐。

曲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体现助餐点的公益性,街道在餐单定价上有指导权,须比周边小餐厅价格便宜10%-20%左右。为实现助餐点的可持续,街道在每年对运营方进行财务审计,通过补贴其部分水电开支,允许公益微利运营。

曲阳街道“老年食堂”的十年变迁,见证了上海老年助餐服务的成长。这项事业仍在发展。

上海民政部门还明确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送餐服务。目前,上海市已有8个街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和饿了么等企业合作,利用其送餐网络为老年人送餐,包括长宁区的北新泾街道、天山街道,普陀区长征镇,浦东张江镇,三林镇,闵行区新虹桥街道……

目前饿了么企业参与的老年人助餐配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配餐从餐饮企业取到之后,送到社区的老年人就餐的定点食堂;另外一种是由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名单,有蜂鸟配送人员定时定点送餐上门。配送价格从1元到5元不等,平台方面不收取任何费用,力求物美价廉。

除此之外,据记者了解,上海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正在拟制《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有望于近日出台。

根据意见草案,上海计划确定助餐服务点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未来4年“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到2022年全市助餐服务点数量不少于1600个,新增的800个助餐点将从2019年起每年增加200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也将在实现翻番,达到日均16万人,覆盖全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

意见草案明确,上海进一步健全“多元主体参与,且送餐到居(村)、到户的助餐配送体系”,使之成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基本配置内容。

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表示,“不光吃得上,还要吃得香。未来四年,上海将力推社区助餐点建设,实现服务点数量和服务供给能力‘双翻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