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涤新资本论
近日,阿里旗下移动办公平台--钉钉举办了4周年发布会,带来了围绕企业管理中“人、财、事、物”的多场景解决方案。很巧的是,腾讯在前不久,将企业微信,列为其产业互联网的“七种武器”之一。万亿toB市场,迎来了阿里与腾讯间“沉默的战争”。那么,钉钉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腾讯能迎头赶上吗?
钉钉的出世
故事还得从2014年讲起,阿里强推“来往”(一款即时通讯软件APP)对抗微信,最后却以惨败收场。经此一役,阿里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基因在B端,于是钉钉横空出世。
为了搞清企业沟通中的痛点到底是什么,钉钉团队曾经疯狂地对12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有时候用户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什么,你去问也问不出来,但是需求是可以从观察中感受的。我们当时就是让团队待在用户企业里,去看每一件事,但用户是有戒心的,所以必须要和他们吃在一起喝在一起。”钉钉某经理回忆道。
消息必达是钉钉最核心的功能,也是外界吐槽最多的地方,因为它让管理者给了执行者直接的压力。钉钉发出的消息可以看到阅读状态,在钉钉群聊中,不仅可以显示阅读状态及哪几位未读,还可以把消息通过钉一下的形式推送给未读者。
而且,给未读者推送的途径也是多样的,从钉钉的在线沟通、到短信、再到电话,一直确保信息到达为止。
钉钉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从2015年1月钉钉在北京正式发布开始,到2017年底,3年的时间,钉钉积累的企业用户超过了700万家,个人用户超过1亿。
一直都有toB产品,但效果不佳
要说腾讯不重视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也不尽然。
腾讯通是腾讯最早推出的企业级服务产品,试图以实时通信切入企业服务市场,它的前身是企业版QQ。除此之外,腾讯在近年还推出过TIM(QQ办公平台简洁版),以及刚刚被扶正的企业微信。
腾讯的企业微信是张小龙团队的作品,对张小龙来说,微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功能上极致的简洁,张小龙曾经不止一次地向团队强调功能聚焦的重要性,如:“一个APP只需做一件事情,一个大而全的APP意味着全面的平庸。”
所以,时至今日,在企业微信上我们依然看到这种“简洁”的产品观,除了核心的沟通,企业微信相比钉钉并没有太多功能。
其中,企业微信除了基础的内部通讯模块,还配备了简单的日程管理、审批报备、文件云盘等基础功能,但对于企业工作流程中诸如销售CRM、行政管理、薪酬社保等其他应用,就只能选择“第三方应用”的中心化入口(一个类似于微信小程序的入口)。
我们很容易发现,腾讯内部有着多款移动办公的同类产品在竞争,但却没有一款可以直接挑战钉钉的杀手级应用,而企业微信也是在今年才开始受到重视。
总之,腾讯在企业服务市场的的战略非常简单:用社交产品中IM(即时通讯)的强项,辅以开放的接口与插件,最终希望通过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各个细分场景的应用,用“连接器”搞定办公软件的一体化。
要庞然大物,还是要简洁
一位SaaS领域的资深人士,在评价钉钉和企业微信时表示:“腾讯到现在还是用‘沟通’来诠释企业办公,在当下来说显得太肤浅了。毕竟在更复杂的企业管理场景下,企业更希望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聊天的功能。”
相比企业微信,钉钉要庞大的多。在诞生1400天之后,钉钉已经从一个移动办公的IM工具,变成了如今一套覆盖各种工作场景的企业服务生态。
从软件层面的IM、OA(办公自动化)延伸到HR SaaS(人力资源管理)、智能客服,再跨出企业软件的范畴研发硬件,如智能前台M2(考勤机)、智能通讯中心C1(路由器)、智能投屏FOCUS等办公产品,钉钉成为了国内最为痴迷推销硬件的企业服务公司。
同时,在餐饮、零售、快消、物流垂直领域,钉钉联合西贝莜面村、大润发等各行业的头部公司,输出企业办公管理解决方案。
因此,软件、硬件、解决方案是钉钉如今的“三驾马车”。
而在推广上,免费依然是阿里的撒手锏。目前国内大量SaaS公司都处在不死不活的状态。当免费成为市场主流,SaaS似乎变成了一门“熬死对手”的苦逼生意,巨头的涌入和关注并没有带给行业春天。
而在市值4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庇护下,钉钉得以用自己的节奏野蛮生长,而不用像其他SaaS企业的同行那样,对收费使用、续费率这些事苦大仇深。
腾讯不会做另一个钉钉
对腾讯来说,要想打败钉钉,就不可能做下一个钉钉。在企业微信的显眼位置,有一个“下班了”的功能,这也是用户们点赞最多的功能。
可以看出,企业微信希望在产品端尽量减少办公沟通时的员工压力,用腾讯的话就是:“愿意给在非工作时间工作的人,打造一个纯粹的工作沟通环境。”
这是腾讯产品“善良”、“有温度”的价值观体现,但这项很受员工欢迎的功能却被一些资深行业人士批评。他们认为从这个功能可以看出:“企业微信思考的是如何更少地去打扰用户,这依然是腾讯toC的产品思维。要知道工作是需要协同的,你休息一下,他也休息一下,怎么开展后续工作呢?”
但是不可否认,微信拥有7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轻松起跑。这对钉钉来说,也会有不小的压力。
一定程度而言,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差异,是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所展现出的产品哲学的差异,以及背后大相庭径的企业管理方式和价值观。
如果一定让人选择一款企业IM,员工们也许喜欢企业微信,而老板们一定会选择钉钉。但,谁才是决策者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