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老友记 韩志鹏
在微信治下,多闪、马桶MT和聊天宝各自有着怎样的招式呢?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在1月15日晚的水立方场馆内,身处漩涡中心的罗永浩在台上道出了总结语,背后PPT上则是三款产品的图标,很巧,他们都在同天发布。
90后的今日头条产品经理领衔多闪,出狱快一年的王欣讲述马桶MT的故事,加上当天“压轴登台”的聊天宝,三款社交产品花开三朵、各表一枝,有人止不住惊呼“三英战微信”。
确实,社交水池许久没有泛起这种涟漪,尤其又是同天发布产品,自然会掀起一波又一波讨论;只不过,面对微信这款坐拥10亿月活、渗透到国民线上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交巨兽,我们还是要看看这三款产品是如何出招的。
聊天宝:表里不一
罗永浩之前登场都是在为锤子科技站台。
在去年盛夏的北京凯迪拉克中心,锤子科技发布了一款缺乏亮点的坚果Pro 2S,捎带手推了一把自家孵化的“子弹短信”,没想到,这样一款社交软件却吸睛无数。
上线7天获1.5亿A轮融资,上线10天激活用户超400万,破壳不久的子弹短信也有赫赫战绩。
但随着罗永浩与锤科深陷危机边缘,子弹短信很快淡出舞台中央。
直到本次发布会,子弹短信迎来上线后最大升级,“聊天宝”横空出世,但从表入里来看这款APP,他已不再像当时那颗子弹一样迅猛。
首先从页面设计上手,曾经图标上那颗射出去的子弹“消失不见”,挂着笑脸的一枚金元宝是“聊天宝”的新标志。
打开初次登录界面,曾经蓝色的主色调已经变为红黄相间的“红包式”页面,最顶部代表金额的数字“2000”十分醒目,直到登录进入,“2000元”的字样仍极为突出。
在聊天主页面中,顶部和底部的升级最为明显,顶部将好友分类为“熟朋友”、“生朋友”和星标朋友,这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圈分组屏蔽和好友置顶,只不过换了层皮。
而本次更新后最大的设计变化,其实出现在底部功能入口。
在此前的子弹短信中,底部并无细分的功能入口,但在聊天宝中,“聊天”和“新闻”成为独立的入口出现在底部,同时还新增了“熟人圈”、“好东西”和“领钱”三大入口。
三项功能虽名称各异,但里子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常见功能。
“熟人圈”是屏蔽陌生人之后的微信朋友圈,“好东西”照搬了拼多多的商品信息流界面,“领钱”界面的设计更像是打开了趣头条的金币账户,提现、余额等应有尽有。
除了页面设计上这些新变化外,反倒是社交软件最核心的聊天界面改变不大,除了新增“拍视频”的按键外,其他设计上并无巨大更新。
可见,这次全面升级后的聊天宝,在页面设计上变成了“杂货铺”,除社交之外,它还多了电商、资讯和“撒钱”这些杂七杂八的元素,他们甚至还有“喧宾夺主”之意。
同时,你也很难相信这款产品会和自诩为“工匠”的罗胖高度相关。
不过,当你再探究聊天宝的功能属性和背后的大逻辑,他和曾经罗永浩“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更是相去甚远。
在功能属性上,聊天界面新增的视频功能并无新意,只不过多了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视频语言可以直接转文字,但在图文语音通讯更为普遍的当下,这算不上什么亮点。
要说聊天宝里最大的功能变化,并不是出现在通讯上,而是网赚模式的加入。
打开这款APP,用户的大量行动都将指向物质回报。无论邀请好友、发熟人圈、绑定账号阅读新闻……当行为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获得相应的金币奖励,最后积少成多变为现金。
这一功能的逻辑不难理解,无非是用“撒币”手段激活用户留存,趣头条也是因此起家。
为了更接撒币的地气,聊天宝还直接把拼多多搬到自己的APP中,两大下沉市场的模式利器都集中于此地。
由此可以看出,聊天宝虽说是社交通讯产品,但这项核心功能显然是在为“网赚”模式服务,这也体现出他们关注下沉市场的逻辑。
在三四五线及以下的城市,购物用拼多多,阅读用趣头条,他们都是下沉市场中的佼佼者,但唯独在社交领域仍是微信独挡一面。
因而,聊天宝避开市场更饱和的一二线城市,想借网赚模式切走下沉市场的社交蛋糕,逻辑看似合理,但这些小镇人民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的第一款APP就是微信,关系链也在此渗透和巩固,只想“撒币”的聊天宝又有多少机会呢?
况且,“语音转文字”、“群发语音”这些功能,本质上是要提高用户使用效率,他的核心人群应该在一二线城市,但网赚模式的添加又让他多了几分“小镇土味”,这就像是用“子弹短信”的骨架,里面却填满“拼多多+趣头条”的血肉,看起来有些表里不一。
马桶MT:来去匆匆
虽然聊天宝本次升级后亮点不多,但对比王欣,好歹发布会时排场够足。
15日上午十点半,在深圳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王欣面对十几位当场听众,讲述马桶MT的故事,此时距离他出狱,已过去快一年时间。
曾经一手缔造快播的他,同罗胖一样有着不少标签,那句“技术无罪”也曾被人奉为互联网圣经,但这次的东山再起杀入社交战场,王欣能回到当年创业的“春天里”吗?
从马桶MT这款产品来看,显然还看不到春天“万物生长”的姿态。
首先从页面设计上看,它的图标只有简简单单的MT两个字,背景则是它的主题色——紫色,而从打开APP之后,整体简约和具备设计感的风格也铺面而来。
以紫色为主色调,马桶MT还将功能元素极简化,除了顶部的“话题”和“聊聊”之外,主页面中也仅有邀请好友这一项入口。
不仅是主页面,发布话题的全白色系设计,聊天界面以扑克牌为主的头像设计,以及聊天栏只能发送文字的设计,都是马桶MT“元素简化”概念的体现。
说白了,马桶MT在视觉上带有着“性冷淡”的风格。
和聊天宝不停加量的“杂货铺”相比,马桶MT在视觉设计上尽量做减法,而且紫色的主题色或许更符合一二线城市人群的口味,但回归功能属性和产品逻辑,马桶MT的段位并不比聊天宝高。
从功能属性上看,马桶MT指向的是匿名社交,除了手机号认证外,这里的功能无需实名,也不存在所谓的“熟朋友”,“粉丝”与“关注”就是最核心的用户关系,而寻找粉丝与获得关注的核心功能那个则是发起话题。
在马桶里,用户可以任意发起话题,同时邀请微信或QQ好友加入,限时一小时,参与者在其中以匿名方式“谈天说地”,这看起来和其他匿名社交的玩法几乎无二。
但马桶的不同之处在于,王欣为这款产品植入了和聊天宝类似的逻辑:发红包。
在发起话题时,用户必须为话题设置红包,金额为5元、20元、100元和200元,并且不能手动调整额度,发放的红包会在话题开始半小时后放发,金额随机。
发红包激发话题讨论,这看起来和聊天宝“撒币”想达到的效果大差不差,但马桶MT需要用户自掏腰包来激活话题,这样玩下去,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得打上大大的问号。
可见,马桶MT看起来是在用匿名话题讨论的刺激感来连接用户,但背后,王欣的逻辑还是以红包这一物质导向来提高留存,这势必会带来一波“薅羊毛”玩家,只不过这次羊毛要用户自己来出。
照此发展,出羊毛的人会越来越少,薅羊毛的热情也渐次下降,马桶最终可能无人来用。
况且,从匿名社交的背后逻辑出发,马桶MT的游戏可能很难持久。
以笔者的首次体验为例,匿名性会给人无拘无束的感觉,用户的发言更自由、更无遮拦,但问题也同样明显,暂不论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大量充斥的黄色广告也影响了笔者的体验。
由此不难发现,匿名性为用户带来畅所欲言的自由度,激发出了他们使用热情,但也会激发更多人性的阴暗面,比如谣言、色情暴力的违法内容,这会让平台蒙受更多风险。
因而,匿名社交的利弊都极为突出,同时以此为核心模式并不能成为平台的长久之计。
在发布会结束后的媒体采访中,王欣讲到,为什么匿名社交一开始很多人来,到最后却没留下什么人,因为此模式主打爆料和吐槽,但二者也是有限度的,“当无料可爆,内容不够多时,衰竭期就来了。”
马桶上线之初,用户还能体味到匿名的快感,但这感觉来去匆匆,一旦内容池的水位下降,用户发红包热情消退,最终留在平台的匿名者又会有几位呢?
可见,无论匿名话题还是红包刺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些功能早有前人铺路,相比于功能上的较量,到底是谁在玩马桶MT?这款产品的核心用户在哪里?这可能才是王欣和他的团队应该率先解答的问题。
多闪:抖音进击
在聊天宝和马桶MT之外,“多闪”显然是当天受关注度最高的产品。
为推出这款新社交产品,抖音总裁张楠、今日头条CEO陈林都来“站台”助威,但最后介绍多闪的93后产品经理徐璐冉也不乏亮点。
在她的口中,多闪团队应该以90后为主力军,甚至还有97后、98后,他们的年龄似乎和产品slogan“这是年轻的时代”比较吻合。
从发布会介绍中也可以看出,多闪所谓的“亲密社交”、“视频社交”确实是年轻人的潮流玩法,但回归产品本身,多闪真能赢得年轻人喜爱吗?
打开多闪APP时,图标上的一个圆圈和右上角的小点让人读不太懂,但据徐璐冉介绍,圆圈代表拍摄视频,小点代表新消息,二者结合即为“视频社交”之意。
从这样的设计也可窥见,多闪要放大“拍摄”这项属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多闪只接受抖音账号登录,并未开放第三方社交账号的登录方式。
进入APP的主页面后,底部正中间的圆圈抓人眼球,点击之后便可拍摄视频,而在聊天界面,拍摄按钮同样被放置在正中央,这让用户更便于体验视频“对聊”。
除了聊天页显眼的圆圈之外,两边按钮还包括图片、表情、发红包和发红心;相较于马桶和聊天宝,多闪的聊天设计显然更为丰富。
更关键的是,从图标含义到聊天页面的视觉设计,多闪始终在强化视频拍摄这项功能,让用户时刻感知拍摄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像在抖音里一样,看视频拍视频,然后交朋友。
理想自然很丰满,但最终的现实结果会怎样呢?
相比于抖音这款短视频APP,多闪的视频拍摄功能相对简化,滤镜、挂件和特效都比较简单,这种做法也符合多闪的定位,即用户是通过视频来交友而非做秀,如果是亲密好友之间用视频互动,自然不在意修没修边幅。
但如果把这类视频投入内容池中,它的弊端也会凸显。
打开多闪的“世界”功能,你可以在这看到热门随拍,它虽然不是抖音的算法推荐模式,但它的内容也基本由抖音大V原产。
据笔者使用后发现,“世界”里内容生产者的抖音粉丝几乎都是100万起步,甚至像吴佳煜、张欣尧这样的头部大V,你也能在“世界”里看到他们的随拍。
不过,即使可以在多闪里私信向他们问好,但这些大V能成为你的亲密好友吗?
不止是“世界”,聊天页的很部分也和好友亲密度这一概念极其相关。
在聊天界面,你可以用视频向好友发红包,你也可以向朋友“发射爱心”打招呼,但试想下,发红包看重的不是形式,看得是金额、趣味和情谊,况且,如果真的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朋友,聊天之前还要打招呼吗?
所以,多闪提出的“亲密社交”本就是伪概念,关系进行到何种程度才算亲密,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如果真是亲密好友,为什么在多闪里发视频,不在微信里视频聊天呢?
可见,“亲密社交”或许只是多闪的虚晃一枪,他真正想干的,可能是抖音的再进击。
进入多闪需要抖音账号、多闪随拍不能评论点赞只能私信、我的随拍还可在抖音同步,在这种种功能背后,多闪是要完成抖音没完成的任务,建立抖音好友的关系网络。
况且,抖音的用户画像也十分鲜明,他们来自一二线城市、喜爱年轻和潮流、敢于自我表达,这确实和多闪年轻化定位相当吻合。
但抖音也有自己的问题。据抖音总裁张楠在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抖音的国内月活超过5亿,接近微信的一半,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当用户每天看到千篇一律的小哥哥小姐姐,停留时间自然也会下降。
流量盆满钵满,但关系沉淀却凤毛麟角,多闪或许被字节跳动看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产品。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多闪的出现,是想让抖音网红不再通过发微博、加微信的方式交友,而是通过随拍来“勾搭”,或许这是多闪想取代的使用习惯。
设想总是很美好,但当多闪的二维码要分享到微信里才方便互加好友时,这款产品如何能独立打造起自己的关系网络呢?
尾声:社交不再有硝烟
无论这三款产品主打什么维度,他们无疑都在经历社交玩家最痛苦的阶段——启动期。
想当年微信出山时,米聊和他处于缠斗状态,二者也几乎同时达到100万用户这一目标,但当米聊服务器持续宕机,微信又力推陌生人社交时,两款产品的发展路径正式分野。
同样,聊天宝、马桶MT和多闪,他们目前也处于用户积累阶段,当每天打开这些APP时,里面都是一片空白,用户的使用热情自然不高,况且,微信还封杀了这三款产品的外链分享,相当于失去了最核心的获客渠道。
或许,在度过启动期的艰难岁月中,他们更应向微信学习。
凭借腾讯强大的产品能力和技术能力,微信自2010年初上线,前四年间便完成六次重大版本迭代,期间的小功能几乎每月一更新,凭借这种“试错迭代、小步快跑”的节奏,微信得以建立今日的地位。
因而,对其他社交挑战者来说,即使产品处在启动期中,不断地版本升级,在解决自身问题时捉摸用户需求,或许是产品前进时的一条好路。
但实际情况是,在微信这款超国民应用下,就算这些产品迅速快跑,机会又有多少呢?
正如开头提及的陌陌、ZEPETO,还有soul、音遇、无秘这些社交产品,他们的玩法是找到细分用户,在垂直领域里找到一批核心人群,虽然有一定忠诚度,但这块蛋糕不会太大。
同样,聊天宝、马桶MT和多闪,他们也在瞄准细分场景,垂直深耕去做社交,但想要做大则需要更高深的武功,因为对用户而言,他们社交关系基本锁定在微信里,迁移难度可想而知。
对社交竞争而言,技术上的迭代升级可能会搅动市场,当5G到来后,多闪代表的视频社交可能会收获红利,不过微信同样在求变,后来者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领地,但也就到此为止,社交已无第二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