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信的“桌面”系统终亮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信的“桌面”系统终亮相

竞争越发激烈后,这一次的版本升级为微信小程序未来一年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础性的调子。

文 | 新商业情报NBT 朱若淼

微信更新到7.0版本后,在功能上做了一次大的调整,最近一个月小的版本更新也很频繁。22日晚,微信新上线了7.0.3版。升级后的微信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小程序的入口得到了更好地突出。

更新前,微信在聊天页为小程序留出了一个展示空间。下拉菜单,聊天页顶端会露出一行近期使用过的小程序,和一行用户收藏的小程序。在最新的版本中,微信将小程序的下拉界面扩展成了全屏显示。

下拉聊天页面后,小程序的页面会撑满手机屏幕。这个页面上,除了在顶端露出最近使用的三个小程序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在这一页添加常用的小程序。

微信没有在数量上限制这一屏上添加的小程序数量。用户在这一页可以随意增减小程序,一屏可以展示20个小程序,多出的小程序被列在屏幕下方,用户可以通过滚动屏幕的方式来找到多出来的小程序。

小程序的“桌面”

小程序正式发布的这两年,微信不断在加强对小程序的扶持力度。

2017年3月,微信更新后,公众号可以把小程序放入菜单栏。从那以后微信开始为小程序开放更多线上入口,后续微信陆续又做了专属小程序的二维码、在群聊天资料里增加了小程序入口、推出“功能直达”,微信搜索关键词时优先展示小程序等一系列改变。

“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来迅速实现。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张小龙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上演讲时提到。

随着小程序数量的增加,如何能让用户更多地打开常用的小程序成为目前微信更新的一个方向。张小龙发表演讲两周后,微信为小程序在聊天页专门做了一个下拉的展示页。

这个展示页实际是微信在小程序找回问题上做的一次尝试。相较于之前用户主要通过搜索来打开小程序的方式,新增的这个页面让一些被高频使用或依赖度高的小程序更容易被打开了。

在小程序的展示页上,微信没有给用户设置添加小程序数量的上限。所有用户使用过的小程序都可以被放进这个页面展示。这个功能对于之前散布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入口起到了整合的作用。

由于展示页添加什么样的小程序是由用户决定的,所以对于开发者来说,用户有主动使用习惯的小程序有可能得到更多被打开的机会。

这也符合微信开放平台的产品经理黄蓉的介绍:目前小程序最大的访问并不是微信的聊天页面,而是通过小程序的历史列表、任务和“我的小程序”这样的快捷入口。用户对于像公交地铁、外卖等这类高频使用的服务工具及票务类不高频但用户认可度高的小程序上有主动使用习惯。

这次版本更新之后,微信变得更像是个超级平台。微信利用各种各样的小程序,正引导用户养成在其生态内享受看视频、订票、点餐等服务的习惯。

微信会有更多尝试

对于已经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来说,小程序是它在平台上搭建生态闭环的工具。

在去年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公开了小程序的相关数据,目前小程序的数量超过100万,小程序的开发者超过150万,每天打开微信小程序的用户达2亿,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小程序为细分领域提供了更多支持,例如,它为有资质的小程序提供开发社交、电商等各类直播的功能,新增个性化地图配置等功能。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之后,这款全国用户最大、粘度最高的应用推出的小程序曾在2018年初受到了资本的追捧,然后迅速转冷,熊猫资本的投资人谷承文去年年末接受36氪采访时曾直接提到2018年初VC疯抢微信小程序的做法是“泡沫”。

自筹备以来,小程序这个做了三年的产品目前进展仍然不快。在两周前的演讲上,张小龙介绍了未来一年他们在提高小程序与用户之间粘性的尝试方向。这次微信为小程序单独做的展示页只是其中一步,未来还会在搜索直达、完善评价体系的问题上做更多改进。

除了以前做的线下扫码的模式之外,微信还会尝试社交传播和搜索的方式。据张小龙介绍,目前微信已经在试点搜索航班号时可以直接搜到相关小程序的功能,这个做法是利用搜索来提升小程序的触达率。

在建立社交评价体系方面,2018年微信默默上线了购物单功能。用户在开通了“微信购物单”功能的店铺里下的订单会自动同步到“购物单”的小程序里。在这个页面里,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订单推荐给好友。它是微信上建立社交评价体系的一种尝试。不过目前这个功能被藏得很深。用户只有在小程序的搜索页面上才能找到“购物单”的入口。

微信发布小程序一年多以后,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也在2018年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产品。大家都想做大生态,集纳更多功能,赋能B端,让用户在自己平台上享受一站式服务,提升其黏性。

竞争越发激烈后,这一次的版本升级为微信小程序未来一年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础性的调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信的“桌面”系统终亮相

竞争越发激烈后,这一次的版本升级为微信小程序未来一年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础性的调子。

文 | 新商业情报NBT 朱若淼

微信更新到7.0版本后,在功能上做了一次大的调整,最近一个月小的版本更新也很频繁。22日晚,微信新上线了7.0.3版。升级后的微信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小程序的入口得到了更好地突出。

更新前,微信在聊天页为小程序留出了一个展示空间。下拉菜单,聊天页顶端会露出一行近期使用过的小程序,和一行用户收藏的小程序。在最新的版本中,微信将小程序的下拉界面扩展成了全屏显示。

下拉聊天页面后,小程序的页面会撑满手机屏幕。这个页面上,除了在顶端露出最近使用的三个小程序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在这一页添加常用的小程序。

微信没有在数量上限制这一屏上添加的小程序数量。用户在这一页可以随意增减小程序,一屏可以展示20个小程序,多出的小程序被列在屏幕下方,用户可以通过滚动屏幕的方式来找到多出来的小程序。

小程序的“桌面”

小程序正式发布的这两年,微信不断在加强对小程序的扶持力度。

2017年3月,微信更新后,公众号可以把小程序放入菜单栏。从那以后微信开始为小程序开放更多线上入口,后续微信陆续又做了专属小程序的二维码、在群聊天资料里增加了小程序入口、推出“功能直达”,微信搜索关键词时优先展示小程序等一系列改变。

“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来迅速实现。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张小龙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上演讲时提到。

随着小程序数量的增加,如何能让用户更多地打开常用的小程序成为目前微信更新的一个方向。张小龙发表演讲两周后,微信为小程序在聊天页专门做了一个下拉的展示页。

这个展示页实际是微信在小程序找回问题上做的一次尝试。相较于之前用户主要通过搜索来打开小程序的方式,新增的这个页面让一些被高频使用或依赖度高的小程序更容易被打开了。

在小程序的展示页上,微信没有给用户设置添加小程序数量的上限。所有用户使用过的小程序都可以被放进这个页面展示。这个功能对于之前散布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入口起到了整合的作用。

由于展示页添加什么样的小程序是由用户决定的,所以对于开发者来说,用户有主动使用习惯的小程序有可能得到更多被打开的机会。

这也符合微信开放平台的产品经理黄蓉的介绍:目前小程序最大的访问并不是微信的聊天页面,而是通过小程序的历史列表、任务和“我的小程序”这样的快捷入口。用户对于像公交地铁、外卖等这类高频使用的服务工具及票务类不高频但用户认可度高的小程序上有主动使用习惯。

这次版本更新之后,微信变得更像是个超级平台。微信利用各种各样的小程序,正引导用户养成在其生态内享受看视频、订票、点餐等服务的习惯。

微信会有更多尝试

对于已经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来说,小程序是它在平台上搭建生态闭环的工具。

在去年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公开了小程序的相关数据,目前小程序的数量超过100万,小程序的开发者超过150万,每天打开微信小程序的用户达2亿,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小程序为细分领域提供了更多支持,例如,它为有资质的小程序提供开发社交、电商等各类直播的功能,新增个性化地图配置等功能。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之后,这款全国用户最大、粘度最高的应用推出的小程序曾在2018年初受到了资本的追捧,然后迅速转冷,熊猫资本的投资人谷承文去年年末接受36氪采访时曾直接提到2018年初VC疯抢微信小程序的做法是“泡沫”。

自筹备以来,小程序这个做了三年的产品目前进展仍然不快。在两周前的演讲上,张小龙介绍了未来一年他们在提高小程序与用户之间粘性的尝试方向。这次微信为小程序单独做的展示页只是其中一步,未来还会在搜索直达、完善评价体系的问题上做更多改进。

除了以前做的线下扫码的模式之外,微信还会尝试社交传播和搜索的方式。据张小龙介绍,目前微信已经在试点搜索航班号时可以直接搜到相关小程序的功能,这个做法是利用搜索来提升小程序的触达率。

在建立社交评价体系方面,2018年微信默默上线了购物单功能。用户在开通了“微信购物单”功能的店铺里下的订单会自动同步到“购物单”的小程序里。在这个页面里,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订单推荐给好友。它是微信上建立社交评价体系的一种尝试。不过目前这个功能被藏得很深。用户只有在小程序的搜索页面上才能找到“购物单”的入口。

微信发布小程序一年多以后,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也在2018年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产品。大家都想做大生态,集纳更多功能,赋能B端,让用户在自己平台上享受一站式服务,提升其黏性。

竞争越发激烈后,这一次的版本升级为微信小程序未来一年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础性的调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